![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2/10/21/tkvga5203.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
背景技术:2.高频电刀(高频手术器)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3.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在不同角度的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窦口窦道复合体部位及其周围的病灶,改善鼻窦通气引流,同时尽可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鼻腔鼻窦结构复杂,鼻腔内操作空间小,现有的电刀的刀柄和刀头部分,一般不可拆卸,不能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及操作需求,选择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组件,因此无法满足耳鼻咽喉科尤其是鼻科手术的特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科的电刀,可以根据术中所见的病变位置及操作需求,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组件以达到彻底切除鼻窦深处病变的目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包括:
6.壳体,其前端开口且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开口贯通的中空腔体;
7.第一刀杆,位于壳体的中空腔体内,且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8.电路板,位于壳体的中空腔体内且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位于壳体内的第一刀杆以及与位于壳体后端的电源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源导线通过导线插头与电刀主机相连;
9.刀头组件,其一端穿过壳体前端的开口后与第一刀杆可拆卸连接,刀头组件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壳体的前侧,当所述刀头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刀杆连接后,所述刀头组件与第一刀杆电连接;
10.操作按钮,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且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切按钮和电凝按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头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杆,所述第二刀杆远离第一刀头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杆前端的鼓簧相卡接;
12.其中,当所述第二刀杆远离第一刀头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前端的开口与鼓簧卡接后,所述第二刀杆与第一刀杆电连接,所述第二刀杆靠近第一刀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外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刀杆的外周壁固定套设有胶套,所述胶
套的外周壁沿着胶套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阻力圈;
14.其中,当所述第一刀杆与鼓簧卡接后,所述胶套靠近第一刀头的一端位于壳体的前端外侧,所述阻力圈与壳体的内壁相抵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头的轴线与第二刀杆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或90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头的头部呈电钩状。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头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刀头和第三刀杆以及套设在第三刀杆外周壁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刀杆靠近第三刀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杆上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三刀杆远离第二刀头的一端与第一刀杆可拆卸锁定;
18.其中,当所述第三刀杆远离第二刀头的一端穿过壳体前端的开口与第一刀杆锁定后,所述第三刀杆与第一刀杆电连接,所述第三刀杆靠近第二刀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外侧,当所述连接杆与第三刀杆的一端的螺纹连接后,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刀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外侧。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刀杆远离第二刀头的一端设置为一字型插接头,所述第一刀杆靠近第三刀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刀头一字型插接头的一端相适配的插接槽,所述一字型插接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内径。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刀头的一端周壁设置有咬花花纹。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刀头与第三刀杆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或90度。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刀头的头部呈电钩状。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负压组件,述负压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外壁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负压按钮以及沿着壳体中空腔体铺设的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一端与贯穿壳体后端的负压软管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前端的开口后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外侧,所述负压软管远离吸引管的一端通过负压接头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呈枪式,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握持部、弯曲部以及工作部,所述电切按钮、电凝按钮以及负压按钮均设置在握持部的外壁上。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持部与弯曲部以及弯曲部与工作部之间中心线的夹角均为120-140度。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部由靠近弯曲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端的中心轴呈锥形变化。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电刀主机相连。
2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刀头组件,可以根据术中所见的病变位置及操作需求,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组件以达到彻底切除鼻窦深处病变的目的。
30.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通过设置负压组件,减少
了术中产生的烟雾,提高了手术视野。
31.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通过将壳体设置为枪式,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视野,避免医师在操作过程中手部动作影响视线。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头组件400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角度的刀头组件400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头组件500与第一刀杆连接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角度的刀头组件500示意图二。
40.附图中:
41.100、壳体;110、握持部;120、弯曲部;130、工作部;
42.200、第一刀杆;200-1、外螺纹;200-2、插接槽;
43.300、电路板;310、电源导线;320、导线插头;
44.400、刀头组件;410、第一刀头;420、第二刀杆;430、鼓簧;440、胶套;450、阻力圈;
45.500、刀头组件;510、第二刀头; 520、第三刀杆;520-1、一字型插接头;530、连接杆;530-1、咬花花纹;
46.600、操作按钮;610、电切按钮;620、电凝按钮;
47.700、负压组件;710、负压按钮;720、吸引管;730、负压软管;740、负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实施例1
50.图1至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主体部分包括壳体100、第一刀杆200、电路板300、刀头组件400和操作按钮600。
51.壳体100用于术中时医生的握持,壳体100为绝缘材质制成。壳体100的前端开口且沿着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开口贯通的中空腔体。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的外壁包裹有防滑结构,例如在壳体100的外壁设置凸点,还可以设置其他结构形式的用于增大握持力的结构形式,比如设置环形凸条等结构形式,其作用均是用于增大握持力,尽可能的避免医护人员使用时滑落等现象的产生。
52.第一刀杆200用于与刀头组件400电连接,第一刀杆200位于壳体100的中空腔体内,且沿着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
53.电路板300位于壳体100的中空腔体内且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所述电路板300分别与位于壳体100内的第一刀杆200以及与位于壳体100后端的电源导线310电连接,所述电源导线310通过导线插头320与电刀主机相连,其中,电路板300为印制电路板。电源导线310用来连接电路板300和导线插头320,并通过导线插头320与电刀主机相连。
54.刀头组件400用来实现对对鼻腔组织的电切或电凝的操作,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00的前端。刀头组件400的一端穿过壳体100前端的开口后与第一刀杆200可拆卸连接,刀头组件400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壳体100的前侧,当所述刀头组件400的一端与第一刀杆200连接后,所述刀头组件400与第一刀杆200电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头组件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刀头410和第二刀杆420,所述第二刀杆420远离第一刀头410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刀杆200前端的鼓簧430相卡接。其中,第一刀头410裸露的长度设置为3-5毫米,其余伸出壳体100的部分均包裹绝缘橡胶或者涂覆绝缘涂层。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刀杆420远离第一刀头410的一端从壳体100前端的开口插入到壳体100的中空腔体内,再将第二刀杆420与位于第一刀杆200前端的鼓簧430相卡接固定,此时第二刀杆420靠近第一刀头410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端外侧,第二刀杆420与第一刀杆200电连接,医师即可进行手术操作。本实施方式中,鼓簧430也具备导电功能。
55.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插拔,在第二刀杆420的外周壁固定套设有胶套440,当所述鼓簧430与第一刀杆200卡接后,胶套440靠近第一刀头410的一端位于壳体100的前端外侧,医师可以握持胶套440将整体刀头组件400插拔。另外,在胶套440的外周壁沿着胶套440的圆周方向设置有阻力圈450,在第一刀杆200与鼓簧430相卡接后,阻力圈450与壳体100的内壁相抵触,增加了与壳体100内壁的摩擦力。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头410的头部呈电钩状,第一刀头410的头部材质为钨合金,尖采用钨针针尖,该材质具有抗菌、硬度大、熔点高、不粘附组织的特点,预防术中操作时组织粘连,缩短手术时间。
56.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刀头410与第二刀杆420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或90度,具体的,刀头组件400可以设置为4组,所述第一刀头410的轴线与第二刀杆420轴向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和90度。在具体使用时,医生可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以及鼻腔鼻窦不同的生理结构,自由更换适当角度的刀头组件400,精准定位,减小创伤,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鼻腔鼻窦正常形态结构,保护黏膜原有生理功能。
57.操作按钮600用来控制刀头组件400的工作,操作按钮600包括设置在壳体100的外壁且分别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电切按钮610和电凝按钮620。在使用时,医生可以用食指按住电切按钮610或电凝按钮620,实现对鼻腔组织的电切或电凝的操作。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电刀主机相连。脚踏开关和操作按钮600功能一样,在使用时,医生也可以通过脚踏开关来控制电切或电凝的操作,在手控基础上了增加了脚控的方式,进一步方便了医生的操作。
58.结合图1至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拆卸的适用于鼻内镜手术的电刀,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59.医生手持壳体100,通过患者鼻孔进入鼻腔鼻窦,在手持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可视到达鼻窦病变区域,到达手术部位后根据术中所见的病变位置及操作需求,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组件以达到彻底切除鼻窦深处病变的目的,手术过程中通过壳体100上的电切按钮610
和电凝按钮620,操作刀头组件在手术部位行切割及凝血操作。
60.实施例2
61.如图5至图8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刀头组件500与第一刀杆200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锁定加螺纹连接。具体的,所述刀头组件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刀头510和第三刀杆520以及套设在第三刀杆520外周壁上的连接杆530,所述连接杆530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刀杆200靠近第三刀杆520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杆530上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200-1,所述第三刀杆520远离第二刀头510的一端与第一刀杆200可拆卸锁定。其中,当所述第三刀杆520远离第二刀头510的一端穿过壳体100前端的开口与第一刀杆200锁定后,所述第三刀杆520与第一刀杆200电连接,所述第三刀杆520与第二刀头510的连接端以及连接杆530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端外侧。其中,第二刀头510裸露的长度设置为3-5毫米,其余伸出壳体100的部分均包裹绝缘橡胶或者涂覆绝缘涂层。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三刀杆520远离第二刀头510的一端从壳体100前端的开口插入到壳体100的中空腔体内且与第一刀杆200的一端锁定,再顺时针旋紧连接杆530,使连接杆530与第一刀杆200位置固定,此时第三刀杆520与第一刀杆200电连接,医师即可以手术操作。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刀杆520远离第二刀头510的一端设置为一字型插接头520-1,所述第一刀杆200靠近第三刀杆52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刀头510一字型插接头520-1的一端相适配的插接槽200-2,使第三刀杆520与第一刀杆200可拆卸锁定。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本实施方式中指出的一字型插接头520-1与插接槽200-2的配合方式,还可以是十字键与十字槽或者是花键和花键槽等插接方式,只要是能实现第三刀杆520与第一刀杆200可拆卸锁定都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一字型插接头520-1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杆530的内径,避免了连接杆530从第三刀杆520上滑落的问题。
62.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插拔,所述连接杆530靠近第二刀头510的一端周壁设置有咬花花纹530-1。当一字型插接头520-1与第一刀杆200上的插接槽200-2插接以及连接杆530与第一刀杆200螺纹连接后,咬花花纹530-1的一端位于壳体100的前端外侧,医师可以握持连接杆530上咬花花纹530-1的一端,将连接杆530逆时针旋松,使连接杆530与第一刀杆200 相分离,再将一字型插接头520-1从插接槽200-2内拔出,实现整体刀头组件500的插拔。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刀头510的头部呈电钩状,第二刀头510的头部材质为钨合金,尖采用钨针针尖,该材质具有抗菌、硬度大、熔点高、不粘附组织的特点,预防术中操作时组织粘连,缩短手术时间。
63.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刀头510与第三刀杆520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或90度。具体的,刀头组件500可以设置为4组,第二刀头510的轴线与第三刀杆520轴向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或90度。在具体使用时,医生可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以及鼻腔鼻窦不同的生理结构,自由更换适当角度的刀头组件500,精准定位,减小创伤,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鼻腔鼻窦正常形态结构,保护黏膜原有生理功能。
64.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刀头组件400和第一刀杆200采用卡接以及刀头组件500与第一刀杆200采用可拆卸锁定加螺纹连接之外,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连接,只要能将刀头组件和第一刀杆200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形式均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之中。在对同一个病人进行手术的时候,可以根据鼻腔不同的位置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组件,同时也解决了医疗器械浪费的问题,减少了医疗垃圾的产生。
65.实施例3
66.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能及时吸走肌体组织气化产生的气体,给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增加了负压组件700,有利于医生健康的同时能减少对病人的误伤害。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负压组件700包括位于壳体100外壁且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的负压按钮710以及沿着壳体100中空腔体铺设的吸引管720,所述吸引管720的一端与贯穿壳体100后端的负压软管730连接,所述吸引管72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00前端的开口后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端外侧,所述负压软管730远离吸引管720的一端通过负压接头740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负压按钮710启动外接的负压吸引装置,此时位于壳体100前侧的吸引管720的一端将手术中产生的烟雾或血液快速有效地吸收,再经过负压软管730输送到负压吸引装置内,减少了术中产生的烟雾,提高了手术视野。
67.实施例4
68.如图1、图5所示,实施例4在实施3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视野,将壳体100设计为枪式,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目前常规使用的切割及止血工具是长款直形电刀可对病变进行切割止血,在手术时,会影响手术视野。具体的,壳体100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握持部110、弯曲部120以及工作部130,电切按钮610、电凝按钮620以及负压按钮710 均设置在握持部11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切按钮610和电凝按钮620可以设置在握持部110的顶端外壁,负压按钮710设置在握持部110的侧壁上,或者电切按钮610和电凝按钮620前后依次设置,负压按钮710和操作按钮600左右相对设置,以便医师单手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刀杆200的形状也适应性的为枪式。
69.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110与弯曲部120以及弯曲部120与工作部130之间中心线的夹角均为120-140度,所述握持部110的长度为15cm。所述工作部130由靠近弯曲部120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弯曲部120的一端的中心轴呈锥形变化,枪式设计不影响在鼻前庭操作时的视线。
7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