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叠充气囊喉罩

文档序号:31399871发布日期:2022-09-03 04:1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叠充气囊喉罩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叠充气囊喉罩。


背景技术:

2.喉罩是一种声门上临时过渡通气工具,通过前端的可充气硅胶通气罩将咽喉腔封闭后行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即使体型相近的人群,咽喉腔的解剖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患者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模式下存在气体自通气罩与咽喉腔组织贴合不严处漏出现象。通过对通气罩充气使通气罩膨大改善漏气,但部分病例并不能很好解决漏气现象,且不恰当充气易致咽喉腔组织过度受压,术后咽喉疼痛、溃疡并发症增多。如喉罩型号选择不当,置入后通气效果不佳,需更换另外型号的喉罩,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反复置入拔除喉罩易致咽喉腔的破溃出血等医源性损伤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封堵漏气点的重叠充气囊喉罩。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重叠充气囊喉罩,包括通气管、通气罩和注气管路,所述通气罩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前端,所述注气管路与所述通气罩连通,所述通气罩包括主气囊和备用气囊,所述主气囊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前端,所述备用气囊以重叠的方式覆于所述主气囊上;所述注气管路包括主注气管路和备用注气管路,所述主注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气囊连通,所述备用注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备用气囊连通,所述主注气管路和备用注气管路均沿所述通气管的管壁布置,其另一端于靠近所述通气管后端位置穿出。
6.进一步,所述主注气管路和备用注气管路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气囊压力计。
7.进一步,所述备用气囊为沿所述主气囊前侧设置的c型。
8.进一步,所述备用注气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主气囊、并与所述备用气囊连通。
9.进一步,所述通气管前端朝所述通气罩方向弯曲,弯曲角度为25~42
°

10.进一步,所述主气囊为硅胶材质,其厚度为0.5~1.5mm。
11.进一步,所述备用气囊为水性聚氨酯材料,厚度0.01~0.12mm,宽度6~12mm。
12.进一步,所述通气管插入段的前侧面为光滑的内凹弧面结构,其弯曲度为10~12
°

13.进一步,所述通气管插入段的后侧面为外凸弧面结构,其弯曲度为15~17
°

14.进一步,所述通气罩与所述通气管后端轴线呈38
°±
10
°
夹角。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重叠充气囊喉罩在未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重叠充气囊喉罩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沿图1的a-a剖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重叠充气囊喉罩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气囊充气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备用气囊充气示意图;
23.图7为沿图1的c-c剖视图。
24.其中,通气管1、前侧面11、后侧面12、通气罩2、主气囊21、备用气囊22、主注气管路31、备用注气管路32、气囊压力计4。
具体实施方式
25.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8.参见图1~图7,本技术一种重叠充气囊喉罩,包括通气管1、通气罩2和注气管路,所述通气罩2设置在所述通气管1的前端,所述注气管路与所述通气罩2连通,所述通气罩2包括主气囊21和备用气囊22,所述主气囊21设置在所述通气管1的前端,所述备用气囊22以重叠的方式覆于所述主气囊21上;所述注气管路包括主注气管路31和备用注气管路32,所述主注气管路31的一端与所述主气囊21连通,所述备用注气管路32的一端与所述备用气囊22连通,所述主注气管路31和备用注气管路32均沿所述通气管1的管壁布置,其另一端于靠近所述通气管1后端位置穿出。
29.本技术通过将通气罩2设置为包括主气囊21和备用气囊22的结构,备用气囊22以重叠的方式覆于所述主气囊21上,主气囊21与主注气管路31连通,通过主注气管路31充气,备用气囊22与备用注气管路32连通,通过备用注气管路32充气;在使用时,通气罩2贴合在咽喉腔组织上,在机械通气下如发现漏气现象,可对备用气囊22进行充气,使备用气囊22膨起以封堵漏气点,由于备用气囊22覆于主气囊21前侧面11,备用气囊22膨起可形变范围大,可完全覆盖漏气点,实现精准封堵,而囊内气压低,对咽喉腔前壁组织挤压力度较小,可减
少通气罩2整体过度膨大压迫咽喉腔所致医源性损伤,避免因单一主气囊21过度充气而挤压咽喉腔组织,减轻了患者术后咽喉腔不适感。
30.主气囊21为硅胶材质,其厚度为0.5~1.5mm,型号分别为2、3号,可适用于大多数儿童体型群体、成人体型群体,减少因不当选择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和反复操作所致医源性损伤。
31.备用气囊22为水性聚氨酯材料,厚度0.01~0.12mm,宽度6~12mm。备用气囊22为沿所述主气囊21前侧设置的c型,覆于主气囊21前侧面11。
32.主注气管路31和备用注气管路32布设于通气管1的两侧,在主注气管路31和备用注气管路32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气囊压力计4,可分别控制两个气囊的充盈和瘪缩,实现两个气囊充气量的精准控制。
33.安装在主注气管路31另一端的为主气囊压力计,其可测压范围0~40cmh2o,安装在备用注气管路32另一端的为备用气囊压力计,其测压范围0~30cmh2o。主气囊压力计和别用气囊压力计4可设置不同的颜色标示,以进行区分,防止误操作。
34.具体的,备用注气管路32的一端穿过所述主气囊21、并与所述备用气囊22连通。
35.通气管1前端朝通气罩2方向弯曲,弯曲角度为25~42
°

36.具体的,通气管1后端1/2长度为直线型,通气管1前端1/2长度为预弯曲结构,其弯曲角度为25~42
°
。通气罩2与通气管1后端轴线呈38
°±
10
°
夹角。
37.通气管1包括插入段,该插入段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38.具体的,通气管1插入段的前侧面11为光滑的内凹弧面结构,其弯曲度为10~12
°
,以在使用时贴合舌根表面解剖弧形曲线。通气管1插入段的后侧面12为外凸弧面结构,其弯曲度为15~17
°
。通气管1插入段的后侧面12与其前侧面11之间为弧形过渡,其弯曲度为18
°

39.通过将通气管1的插入段前后侧设置为弧线型结构,易于插入喉罩,同时也可有效防止体位变动致喉罩移位。
40.通气管1的后端管壁为截面为圆形结构,在通气管1的后端设有圆锥形国标接头,该国标接头外径为15mm,可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
41.本技术喉罩使用方法如下:
42.1、通过主注气管路31对主气囊21进行充气,使通气罩2主气囊21膨起,采用主气囊压力计实时监测主气囊21压力,压力为15~25cmh2o。
43.2、予润滑剂或具有表面麻醉作用的胶浆涂抹通气罩2前侧面11和后侧面12。
44.3、全身麻醉诱导后以压下颌或提颏手法打开口腔,手持充分表面润滑的喉罩,通气罩2背面贴着咽喉壁中轴线轻柔下推,直至阻力突然变大无法继续下推,停止下推操作。
45.4、判断通气罩2是否漏气。
46.喉罩通气管1后端接头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手控呼吸,经验判断喉罩是否明显漏气。切换麻醉机通气模式为正压通气模式,以耳靠近口咽部听漏气声响以判断通气罩2是否漏气,或者通过麻醉机呼吸监测指标判断喉罩是否漏气。
47.5、如判断喉罩无漏气,则无需对备用气囊22行注气操作;如判断喉罩漏气明显,可对主气囊21注气,囊内压力低于20cmh2o。如压力计显示已达20cmh2o,漏气封堵不理想,可对通过备用注气管路32对备用气囊22进行充气,注气量5~20ml,压力不高于25cmh2o,使备用
气囊22膨起以封堵漏气点。
48.6、治疗结束,予负压吸引器吸净口咽腔痰液、分泌物等异物,抽净备用气囊22囊内气,囊内压力降至0;对主气囊21进行抽气,囊内压力降至10~15cmh2o,拔除喉罩。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