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1296发布日期:2022-12-02 23:0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为现代临床医学必要的医疗用品,主要应用于对病患进行被动通气。
3.现在常用的气管插管结构中,大都在气管插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球形气囊,插管后对球形气囊充气紧压病患气管壁,从而一方面使得气管插管插入稳定,另一方面对气管插管起到密封作用。
4.存在问题:由于球形气囊始终压迫病患气管壁,长时间插管会导致气管壁损伤,给病患增加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采用伞状支撑气囊及填充气囊对气管插管进行支撑,并利用病患肺部的气体充入及排出作业来改变伞状支撑气囊张力的大小,减小气囊对气管壁伤害程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包括在气管导管本体上设置的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填充气囊位于伞状支撑气囊和气管导管本体之间形成的支撑空间内,且其外缘紧贴伞状支撑气囊内侧面,所述填充气囊和伞状支撑气囊相连通,所述伞状支撑气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外接有充气连接管路,通过充气连接管路同时向伞状支撑气囊及填充气囊充气或放气。
8.进一步的,所述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
9.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由支撑空间伸出。
10.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气囊设置在伞状支撑气囊根部位置处。
11.进一步的,所述伞状支撑气囊包括沿气管导管本体插管方向顺次且紧邻设置的第一锥面部和第二锥面部,第一锥面部和气管导管本体连接固定,且其锥度大于第二锥面部锥度,填充气囊设置在第一锥面部位置处。
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气囊为和伞状支撑气囊对应的锥形气囊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通过紧贴位置处设置的填充气孔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管壁在临近其插入端口位置设有墨菲孔。
15.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本体插入端口的端面为斜面。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具有以下优势: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伞状支撑气囊对气管导管支撑,伞状支撑气囊的锥面和气管壁密封连接,保证了密封效果。
18.(2)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能够相互支撑,提高气管导管插管稳定性。
19.(3)伞状支撑气囊及填充气囊形成有气压变化区,病患肺部被动通入气体及被动
排放气体时,伞状支撑气囊受到正压及负压影响,其对气管壁压力大小能够随之变化,充气正压影响下,该压力增大,提高对气管导管支撑稳定性;负压影响下,该压力减小,减轻气囊对气管壁伤害程度。
20.(4)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连通并使用同一供气源,简化了结构,并使得伞状支撑气囊和填充气囊内部压力均衡稳定,使得气管均匀受力,减小对气管壁损伤,提高插管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末端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作业原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气管导管本体;11-墨菲孔,12-插入端口;2-充气连接管路;3-伞状支撑气囊;31-第一锥面部;32-第二锥面部;4-填充气囊;5-填充气孔;6-气压变化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如图1所示,一种带伞状支撑的气管导管,包括在气管导管本体1末端位置设置的伞状支撑气囊3和填充气囊4,伞状支撑气囊3和气管导管本体1之间形成有锥形的支撑空间,填充气囊4布置在伞状支撑气囊3根部位置处,即填充气囊4设置在支撑空间里端。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末端由支撑空间伸出。填充气囊4位于该支撑空间内,其外缘紧贴伞状支
撑气囊3内侧面,对伞状支撑气囊3进行辅助支撑。伞状支撑气囊3作用是在插管时对气管导管进行支撑,并且伞状支撑气囊3的锥面和气管壁之间形成了密封结构,提高插管密封效果。填充气囊4能够提高伞状支撑气囊3支撑稳定性,保证插管稳定。
32.填充气囊4和伞状支撑气囊3相连通,伞状支撑气囊3设有充气口,充气口外接有充气连接管路2,充气连接管路2同时向伞状支撑气囊3及填充气囊4充气或放气,使得伞状支撑气囊3及填充气囊4内部气压稳定均衡。
33.如图2所示,伞状支撑气囊3包括沿气管导管本体1插管方向顺次且紧邻设置的第一锥面部31和第二锥面部32,第一锥面部31和气管导管本体1连接固定,且其锥度大于第二锥面部32锥度,填充气囊4设置在第一锥面部31位置处。使用时,第二锥面部32紧贴气管壁,对气管导管进行支撑。
34.所述填充气囊4为和伞状支撑气囊3对应的锥形气囊结构,填充气囊4和伞状支撑气囊3紧密连接固定。伞状支撑气囊3和填充气囊4通过紧贴位置处设置的填充气孔5连通。
35.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导管时,同时给伞状支撑气囊3和填充气囊4充气,伞状支撑气囊3和填充气囊4内部压力相同,伞状支撑气囊3扩张和病患气管壁抵接,实现其对气管密封作用以及对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作用。填充气囊4对伞状支撑气囊3支撑,保证伞状支撑气囊3对本实用新型稳定支撑。
36.本实用新型中的伞状支撑气囊3对气管壁的压力能够随肺部进气、排气装态变换进行改变,其原理如图3所示,支撑空间内,填充气囊4外端面、伞状支撑气囊3内侧面形成气压变化区6,即支撑空间中第二锥面部32对应的空间区域。通过本实用新型对病患进行被动呼吸,当向病患肺部通入气体时,肺泡充盈后多余气体会返流至气压变化区6,在该气压变化区6形成正压气场,伞状支撑气囊3在正压气场作用下,其第二锥面部32向外扩张,使其对气管壁压力增大,其张力即支撑力变大,提高对本实用新型支撑效果。当通过本实用新型将肺部充盈的气体抽出时,肺部为负压,此时气压变化区6形成负压气场,伞状支撑气囊3在负压气场作用下,第二锥面部32向中心方向形变,此时对气管壁压力变小,气管壁受压状况得到一定缓解。伴随病患肺部通气-排气-通气规律变化,伞状支撑气囊3对气管壁压力也随之进行增大-减小-增大的规律化变化,减轻对气管壁损伤程度。
37.本实用新型中,为便于将本实用新型顺畅插入患者气管内,插入端口12的端面设置为斜面结构。气管导管本体1管壁在临近其末端的插入端口12位置设有1个或2个墨菲孔11。该结构防止当气管导管末端的孔即插入端口12被堵住,墨菲孔11可以帮助病人透气。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