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6667发布日期:2022-11-29 19:4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社会的老龄化严重,而现在的人对骨质疏松基本不够重视,大多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而对于骨质疏松人群,很容易因跌倒、喷嚏、搬抬重物等出现脊柱骨折,而现今交通意外事故日渐上升,受伤的患者发生脊柱骨折亦时有发生,对于脊柱骨折(以压缩性为主),治疗手段基本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而两种方式中都需要用到脊柱支具保护。
3.发明人在其在先申请的公开号为cn213552694u的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研究,发现还存在如下缺陷:1)该技术方案后背部的第一固定机构采用贴合弹性固定网带的形式,弹性固定网带对后背脊柱的保护性不佳;2)腰腹部两侧仅采用一块支撑板用以支撑,对患者的侧面支撑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身体左右两侧的固定支架,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机构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侧固定板、下侧固定板以及设置于上侧固定板和下侧固定板之间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人体后背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与人体后背处的固定部,以及固定部上设置的支撑部。
7.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在第一固定柱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顶端均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板的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上下两端还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的两端均与上侧固定板和下侧固定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基底板,所述基底板上设置有背部支撑垫,所述背部支撑垫内部填充有气囊组件,气囊组件充气完成后,背部支撑垫的表面形成弧形支撑面。
9.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人体后背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中的固定部由数根横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数根竖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组成;支撑部由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基底板,以及所述基底板上设置有背部支撑垫组成;气囊组件充气完成后,背部支撑垫的表面形成的弧形支撑面用于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良性支撑,实现对患者背部脊柱进行支撑和保护,通过对背部支
撑垫中的气囊组件进行充气,可调节背部支撑垫的充气程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10.优选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数个设置在支撑垫内部的气囊,所述基底板内部开设有充气管道,所述气囊均与充气管道连接,基底板上设置有与充气管道连通的充气端口。通过充气泵连接充气端口对气囊进行充气。
11.优选的,所述气囊分布方式为环形阵列设置,且从中心向四周的气囊的体积依次减小。充气完成后,大小不同的气囊将背部支撑垫的表面形成弧形支撑面。
12.优选的,所述上侧固定板和下侧固定板之间的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腹部两侧仅采用平行并列设置的两块支撑板用以支撑,增加对患者的侧面支撑性。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人体前胸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分别设置于对称的两个上侧固定板之间以及设置于对称的两个下侧固定板之间的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上设置有卡扣。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气囊组件充气完成后,背部支撑垫的表面形成的弧形支撑面用于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良性支撑,实现对患者背部脊柱进行支撑和保护,通过对背部支撑垫中的气囊组件进行充气,可调节背部支撑垫的充气程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16.2)腹部两侧仅采用平行并列设置的两块支撑板用以支撑,增加对患者的侧面支撑性。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支撑部);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固定支架,11-上侧固定板,12-下侧固定板,13-支撑板,2-导向机构,21-滑轨, 22-万向滑轮,23-导向柱,3-肩带,4-第一固定机构,5-弹力带,卡扣-51,固定部-6,第一固定板-61,第一固定柱-62,第二固定柱-63,第二固定板-64,第三固定板-65,支撑部-7,基底板-71,背部支撑垫-72,气囊组件-73,充气管道-74,充气端口-75。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图6所示:
27.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撑保护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身体左右两侧的固定支架1,
两个所述固定支架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机构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上侧固定板11、下侧固定板12以及设置于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之间的支撑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人体后背的第一固定机构4,所述第一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与人体后背处的固定部6,以及固定部6上设置的支撑部7。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板61和第一固定柱62,所述第一固定柱62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6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61上表面在第一固定柱6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的第二固定柱63,所述第一固定柱62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64,所述第二固定柱63的顶端均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板64的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柱62和第二固定柱63 的上下两端还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65,所述第一固定板61、第二固定板64以及第三固定板65的两端均与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固定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7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部6上的基底板71,所述基底板71上设置有背部支撑垫72,所述背部支撑垫72内部填充有气囊组件73,气囊组件73充气完成后,背部支撑垫72的表面形成弧形支撑面。
30.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支撑垫可采用硅胶材质。
31.通过在人体后背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4,第一固定机构4中的固定部6由数根横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板61、第二固定板64以及第三固定板65、数根竖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柱62和第二固定柱63组成;支撑部7由固定设置在固定部6上的基底板71,以及所述基底板71上设置有背部支撑垫72组成;气囊组件73充气完成后,背部支撑垫72的表面形成的弧形支撑面用于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良性支撑,实现对患者背部脊柱进行支撑和保护,通过对背部支撑垫72中的气囊组件73进行充气,可调节背部支撑垫72的充气程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组件73包括数个设置在支撑垫内部的气囊,所述基底板71内部开设有充气管道74,所述气囊均与充气管道74连接,基底板71上设置有与充气管道74连通的充气端口75。通过充气泵连接充气端口75对气囊进行充气。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分布方式为环形阵列设置,且从中心向四周的气囊的体积依次减小。充气完成后,大小不同的气囊将背部支撑垫72的表面形成弧形支撑面。
34.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之间的支撑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腹部两侧仅采用平行并列设置的两块支撑板13用以支撑,增加对患者的侧面支撑性。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均为与人体相吻合的弧形结构;所述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上均设置有导向机构22,所述支撑板13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导向机构22内,并可沿所述导向机构22前后移动。
3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两个固定支架1分别固定于患者身体的左右两侧,上侧固定板11与人体腋下形状相吻合,下侧固定板12与人体腰围形状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弧形结构的上侧固定板11和下侧固定板12内设有气囊,能适量充气以更契合人体;然后两侧的支撑板13即可有效的对人体侧边贴合进行固定支撑;尤其对于佝偻的患者,可通过调节支撑板13的位置,使支撑板13沿导向机构22前后移动,以改变支撑板13的固定重心点,从而针对性的适用于佝偻患者的体形,以及不同身材的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使用,以使支撑板13的固定重心点利于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畸形的最佳恢复状态;本实
用新型两个固定支架1顶部还分别设置有肩带3,用于更好的固定,同时避免了腋窝处过度受压而影响腋窝的血供。
3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沿导向机构22前后滑动时,具体地为:导向机构22内横向设置有一滑轨21,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向连接件设置于两个滑轨21内,并可沿滑轨21 移动;具体地,所述转向连接件为万向滑轮22;滑轨21为可包覆万向滑轮22的弧形滑轨21,万向滑轮22一端连接有导向柱23,导向柱23延伸至所述滑轨21外侧,滑轨21上设有多个供导向柱23定位的定位凹槽。
38.使用时,可直接手持导向柱23滑动,带动万向滑轮22在滑轨21内移动,且万向滑轮 22包覆在滑轨21内,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滑出滑轨21,通过调整导向柱23在滑轨21内的位置,进而调整支撑板13相对人体侧面的位置,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39.当支撑板13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时,即可将导向柱23卡在定位槽内,从而将支撑板13 的位置固定,当需要再次移动支撑板13时,将导向柱23略向上移动,使得导向柱23脱离定位槽即可使导向柱23带动万向滑轮22在滑轨21内再次进行左右移动,即使支撑板13可再次调整位置;然后将导向柱23移动到所需要的定位槽的位置即可,通过定位槽将导向柱23 的位置固定,避免导向柱23在滑轨21内发生轻微的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13更稳固,使用调节更方便。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3为可上下伸缩的伸缩支撑板13;通过设置可上下伸缩的支撑班,可根据不同身高患者固定恢复的需求,调整支撑板13的长度,使用更加便利;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伸缩的结构形式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均可实现的。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人体前胸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分别设置于对称的两个上侧固定板11之间以及设置于对称的两个下侧固定板 12之间的弹力带5,所述弹力带5上设置有卡扣51;使用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时,可像穿衣服般直接佩戴,将支撑板13调整到合适位置固定,然后将前胸的弹力带5通过卡扣51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固定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