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6834发布日期:2022-08-20 02: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检查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但是现有的核磁共振检查床并不具有侧身辅助装置,由于患者在侧身检查时,需要长时间保持侧身的状态,因患者的体质不同,导致大多数患者无法长时间保持侧身状态,并会造成患者神经受到压迫,从而降低了检查时的稳定性以及患者检查时的舒适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检查床,所述检查床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对固定板,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活动槽,每组三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转动块,每组三个所述转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身辅助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一对活动孔,且一对所述活动孔的一端均延贯穿活动槽延伸至承载板另一端的外侧,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对伺服电机,一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动杆,且一对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均插入安装至活动孔的内部,每组三个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一对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三个连接块。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对称,所述承载板底端与检查床顶端之间的间隙为3-5cm。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转动块与活动孔并通过轴承与另一个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块套装至转动杆的外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与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槽与连接块均为三角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侧身辅助板的一侧均开设有一对插槽,且一对所述插槽的内部均插入安装有活动杆,每组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力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一对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所述插槽的内壁均匀开设有限位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头的一端插入安装至限位孔的内部,且所述固定头的一端与限位孔均为圆弧形。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通过设置侧身辅助板、伺服电机和转动杆,在患者进行侧身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使侧身辅助板进行转动,利用侧身辅助板能在患者侧身对其后背进行支撑,能起到患者检查时侧身辅助的作用,通过该装置能有效的帮助患者长时间保持侧身的状态进行检查,从而提升了检查时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性;
13.2、该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通过设置活动杆、弹力带、复位弹簧和固定头,在患者进行侧身时,通过向外侧拉动活动杆,使弹力带与侧身辅助板之间的距离增加,利用复位弹簧的弹性,使固定头固定在限位孔的内部,能将活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弹力带能对体型较大的患者进行扩大辅助支撑的范围,从而提升了结构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承载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承载板结构立体拆分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的活动杆结构立体拆分示意图。
19.图中:1、装置主体;2、检查床;3、固定板;4、承载板;5、活动槽;6、转动块;7、侧身辅助板;8、活动孔;9、伺服电机;10、转动杆;11、固定槽;12、连接块;13、插槽;14、活动杆;15、弹力带;16、空腔;17、复位弹簧;18、固定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核磁共振检查侧身辅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检查床2,检查床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对固定板3,一对固定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承载板4,承载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活动槽5,每组三个活动槽5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转动块6,每组三个转动块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身辅助板7,其中一个固定板3的正面开设有一对活动孔8,且一对活动孔8的一端均延贯穿活动槽5延伸至承载板4另一端的外侧,其中一个固定板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对伺服电机9,一对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动杆10,且一对转动杆10的一端均插入安装至活动孔8的内部,每组三个转动块6的外侧均开设有固定槽11,一对转动杆10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三个连接块12。
22.其中,一对固定板3相互对称,承载板4底端与检查床2顶端之间的间隙为3-5cm,通过承载板4与检查床2之间的间隙,能有效的保持侧身辅助板7在转动时的流畅性。
23.其中,转动杆10的一端贯穿转动块6与活动孔8并通过轴承与另一个固定板3的一端连接,转动块6套装至转动杆10的外侧,通过转动杆10能带动转动块6转动,从而能使侧身
辅助板7进行翻转。
24.其中,连接块12与固定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且固定槽11与连接块12均为三角形,通过固定槽11与连接块12的形状,使转动杆10带动侧身辅助板7转动时,转动杆10对侧身辅助板7的施力程度增加,提升侧身辅助板7翻转时的稳定性。
25.其中,两个侧身辅助板7的一侧均开设有一对插槽13,且一对插槽13的内部均插入安装有活动杆14,每组两个活动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力带15,通过弹力带15能增加侧身辅助板7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辅助支撑。
26.其中,活动杆14的内部开设有一对空腔16,空腔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18,插槽13的内壁均匀开设有限位孔,固定头18的一端插入安装至限位孔的内部,且固定头18的一端与限位孔均为圆弧形,通过复位弹簧17的弹性,能将固定头18固定在限位孔的内部,使得医护人员对弹力带15的延伸长度进行调节。
27.工作原理:当该装置主体1投入使用后,首先使患者躺在承载板4上,随后通过医护人员使患者保持侧身的状态,其次通过医护人员控制伺服电机9进行工作,使的伺服电机9带动转动杆10在活动孔8的内部转动,使转动杆10上的连接块12能带动转动块6转动,从而侧身辅助板7将缓慢的进行转动,直至与患者的后背贴合,即可对患者进行侧身辅助,当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侧身检查时,通过医护人员向外侧拉动活动杆14,并将弹力带15调节至指定位置后,活动杆14内部的复位弹簧17将固定头18弹至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即可对弹力带15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弹力带15能对患者的后背贴合。
28.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