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2452发布日期:2022-08-16 2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支撑机构(200),设于所述基座(100)的一侧,并具有支撑肩关节的支撑部(222);连接组件(300),设于所述支撑机构(200)的外侧,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部(310)和安装部(320),所述连接部(310)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0)连接,所述安装部(320)与所述连接部(310)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安装部(320)能够在第一平面内摆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手臂外展和内收的平面共面;牵引部(400),所述牵引部(400)设于所述安装部(320)上,且所述牵引部(400)和所述安装部(320)间设有导向单元,经所述导向单元导向,所述牵引部(400)能够在所述安装部(320)上且在第二平面内摆动;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手臂前屈和后伸的平面共面;手臂固定部(500),设于所述牵引部(400)的动力输出端上,且所述手臂固定部(500)能够承接所述牵引部(400)驱使而带动手臂沿上臂的长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0)包括套管(311)和伸缩杆(312),所述套管(31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0)铰接,所述伸缩杆(312)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套管(311)的另一端上;所述安装部(320)包括安装块(410),所述安装块(410)与所述伸缩杆(312)远离所述基座(100)的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槽(321)和导向块(411);所述导向槽(321)设于所述安装块(410)上,所述导向槽(321)呈弧形,且所述导向槽(321)的截面为t型;所述导向块(411)设于所述牵引部(400)上,并可在所述导向槽(321)内导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400)包括安装块(410)和螺杆(420);所述安装块(410)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贯穿所述安装块(410);所述螺杆(420)与所述螺纹通孔螺接;所述螺杆(420)的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臂固定部(500)设于所述螺杆(420)的另一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固定部(500)上设有插装孔,所述螺杆(420)的一端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插装孔内;所述螺杆(420)和所述插装孔之间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限制所述螺杆(420)相对于所述插装孔沿所述螺杆(420)的轴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固定部(500)包括两个支撑板(510),两个所述支撑板(510)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510)的一侧分别设有绑带;两所述绑带中的一个能够将病人的上臂绑缚在相应所述支撑板(510)上;两所述绑带中的另一个能够将病人的下臂绑缚在相应所述支撑板(510)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600);所述基座(100)包括承坐板(120)和若干个支腿(110),各所述支腿(110)支撑在所述承坐板(120)的底部上,所述支撑部(222)设于所述承坐板(120)的一侧上;所述承坐板(120)上设有两组插装孔,两组所述插装孔分置在所述支撑部(222)相邻的两侧;所述靠背(600)上设有若干个插杆,各所述插杆能够插装在两组所述插装孔中的一组
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横撑(220)和若干个立柱(210),各所述立柱(210)间隔的设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横撑(220)固设在各所述立柱(210)的顶端上;所述横撑(220)上可拆卸的设有支撑枕(221),所述支撑部(222)设于所述支撑枕(221)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2)为设于所述支撑枕(221)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匹配于关节盂和肱骨头相复位后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关节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210)包括筒体(211)和滑杆(212);所述筒体(211)固设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滑杆(212)的一端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筒体(211)中,所述滑杆(212)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220)固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关节复位装置,涉及外科脱位复位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椅背复位法缺乏专业辅助设备,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其包括基座、支撑机构、连接组件,牵引部,基座为一椅形结构;支撑机构设于基座的一侧,且具有支撑腋窝并辅助顺势复位的支撑部;连接组件连接牵引部和基座,牵引部上设有手臂固定部,且牵引部能够带动手臂固定部实现肩关节牵引状态时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方向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复位装置能很好地辅助实施肩关节复位,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并减轻病人处置过程中的痛苦,提高复位成功率。提高复位成功率。提高复位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施洪臣 连运通 李保英 李振举 王世杰 李亚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10
技术公布日:2022/8/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