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的钛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9145发布日期:2022-12-17 10: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角度可调的钛夹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角度可调的钛夹钳。


背景技术:

2.外科手术中使用钛夹钳夹创面周围组织,达到止血和封闭创面的目的,属于一种机械止血的方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因为人体复杂的病理结构,导致器械常常遮挡住医生的视线,不利于医生的操作,而钛夹钳在人体内往往不易调整位置,此时就需要更换不同角度的钛夹钳,很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调整角度的钛夹钳,以减少更换器械的频率,提高手术的效率。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角度可调的钛夹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角度可调的钛夹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一端连接有手柄;所述钳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片转动连接有钳头;所述钳头的另一端设有孔,钳夹伸入该孔内;所述钳夹与手柄通过拉绳机构相连;
6.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于钳体内;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7.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钳体内;
8.锥齿轮组件,所述锥齿轮组件设于第二转轴的一端;
9.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蜗轮蜗杆组件设于第二转轴上远离锥齿轮组件的一端;
10.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设在钳体外壁上,且与锥齿轮组件连接。
11.进一步地,拉绳机构包括:
12.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一端与手柄铰接,其另一端与拉杆铰接;
13.拉杆,所述拉杆穿过钳体的右端;
14.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拉杆连接,其另一端与钳夹连接。
15.进一步地,锥齿轮组件包括:
16.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钳体的侧壁;
17.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位于钳体内的一端;
18.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19.进一步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
20.蜗杆,所述蜗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
21.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过连接片且与钳体转动连接;
22.蜗轮,所述蜗轮固定套设在第三转轴上且与蜗杆相啮合。
2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具有键轴,所述键轴与第一转轴通过键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钳体上位于第一转轴的四周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调节旋钮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
25.进一步地,所述钳夹包括钳夹头部、钳夹中部和钳夹尾部,且依次固定连接;所述钳夹头部右端穿过钳头的左端;所述钳夹尾部一端滑动穿过位于钳头内的隔板,且与拉绳固定连接;钳夹尾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隔板、钳夹中部相抵接。
26.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具有2个,且分别铰接在钳体内相对的两侧内壁上。
27.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杆有2个,且分别与拉杆的右端铰接;两个所述铰接杆分别与对应的手柄相铰接。
28.进一步地,所述钳体和钳头内部均具为空腔结构。钳体的左端面为弧形切割面;所述钳头的右端与钳体的左端相适配。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钳体和嵌头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按钮,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使嵌头相对与钳体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达到调节钛夹钳角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柄拉杆连接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a部放大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b部放大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锥齿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与调节旋钮的连接示意图;
3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钳体和钳头2的连接示意图。
38.图中:1、钳体;2、钳头;3、钳夹;4、手柄;5、铰链;6、铰接杆;7、拉杆;8、调节旋钮;9、定位销;10、定位孔;11、第一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第二转轴;15、支撑杆;16、第三转轴;17、蜗轮;18、蜗杆;19、连接片;20、弹簧; 21、隔板;22、拉绳;23、键轴;24、撑绳轴。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角度可调的钛夹钳,包括钳体1、钳头2、钳夹3、拉绳机构、角度调节机构。钳体1的右端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通过铰链5铰接有手柄4。钳体 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片19,连接片19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钳头2 的内壁上,连接片19有两片,分别设置在钳体1内相对的两侧。钳头2的左端开设有方形孔。钳夹3穿过该方形孔,且通过拉绳机构与手柄4相连。操作手柄4,通过拉绳机构带动钳夹3运动。角度调节机构设于钳体1内,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以使钳头2相对与钳体1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改变钳夹3的角度。
41.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转轴14、锥齿轮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和调节旋钮8。第二转
轴14通过两个支撑杆15转动安装在钳体1内。第二转轴14的右端设有锥齿轮组件,锥齿轮组件连接有调节旋钮8。第二转轴14的左端设有蜗轮蜗杆组件。转动调节旋钮8通过锥齿轮组件带动第二转轴14转动,又通过蜗轮蜗杆组件带动钳头2相对于钳体1转动。
42.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18、蜗轮17、第三转轴16。蜗杆18固定在第二转轴14的左端。蜗轮17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16的中间,且与蜗杆18相啮合。第三转轴16的两端均固定有相应的连接片19,且与钳体1转动连接。
43.锥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11、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14的右端。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3相啮合,且固定在第一转轴11上。第一转轴11远离第一锥齿轮12的一端穿过钳体1的侧壁,且开设有轮毂槽。调节旋钮 8具有与轮毂槽配合的键轴23。键轴23可以沿着轮毂槽滑动,又可以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钳体1上位于第一转轴11的四周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0,调节旋钮8设有定位销9。定位销9插入其中一个定位孔10,固定调节旋钮8,进而使钳头2相对与钳体1的旋转角度固定。往外拔定位销9,使之脱离定位孔10,此时可以转动调节旋钮8,使之带动锥齿轮组件运动,进而调节钳头2的角度。
44.拉绳机构包括铰接杆6、拉杆7、拉绳22。铰接杆6有两个,其均与拉杆7的右端铰接。两个铰接杆6分别与对应的手柄4铰接。拉杆7的左端滑动穿过钳体1内的限位板,限位板限制拉杆7的位置,对拉杆7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拉绳22的左端与钳夹3固定连接,拉绳22的右端与拉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
45.钳体1内设有2个撑绳轴24,拉绳22绕过撑绳轴24,撑绳轴 24使拉绳22避免与蜗轮蜗杆组件、第二转轴14以及锥齿轮组件产生干涉,并且对拉绳22的左右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46.钳夹3包括钳夹头部、钳夹中部和钳夹尾部,且依次固定连接。钳夹中部由互相平行的2个连接条组成,其右端为连接条折弯而形成的方形,且方形边长大于弹簧20的外径。钳夹头部由2个抓片组成,且两个抓片的右端分别与对应的钳夹中部的两个连接条相连接。两个抓片的左端张开一定的角度成v形,且可以开合。钳夹头部穿过钳头 2左端的方形孔。钳夹尾部为圆柱形,且其右端滑动穿过位于钳头2 内的隔板21,并与拉绳22连接,钳夹尾部套设有弹簧20,弹簧20 的两端分别与隔板21、钳夹中部抵接。用力握住两个手柄4,使两个手柄4相对运动,两个手柄4的靠近使拉杆7向右移动,进而通过拉绳22带动钳夹3向右移动,钳夹头部向右移动,由于方形孔的作用,钳夹头部会逐渐闭合而夹紧,此时弹簧20受到压缩。钳夹头部需要张开时,不再对手柄4施力,弹簧20使钳夹3向左移动,进而使钳夹头部张开。
47.钳体1和钳头2的内部均为空腔结构。钳体1的左端呈弧形切割状。钳头2和钳体1首尾相接。钳头2的右端和钳体1的左端相适配,可实现钳头2绕钳体1的左端转动。
48.工作原理:需要调节钳头2的角度时,往外拉调节旋钮8,使定位销9与定位孔10脱离,然后转动调节旋钮8,调节旋钮8通过键槽轴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3带动第二转轴14转动,蜗杆18随之转动,进而通过蜗轮17带动第三转轴16转动,第三转轴16通过连接片19带动钳体1绕着第三转轴 16转动,从而使钳头2相对与钳体1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达到调节该钛夹钳角度的目的。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往里推调节旋钮8,使定位销9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0,使钳头2相对于钳体1固定。
49.需要使用该钛夹钳时,像使用剪刀一样,用手握住2个手柄4,并施力使手柄4绕着铰链5转动,2个手柄4的夹角变小,通过铰接杆6带动拉杆7向右运动,通过拉绳22拉动钳夹3向右运动,钳夹头部向右移动时,由于钳头2左端的方形孔的作用,钳夹头部的夹角会逐渐变小,进而达到夹紧的目的。此时弹簧20被压缩而具有弹性势能。钳夹3需要松开时,不再对手柄4施力,弹簧20伸展使钳夹3向左移动,进而使钳夹头部张开。此时钳夹3通过拉绳22带动拉杆7向左移动,进而通过铰接杆6使手柄4张开。
5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