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约束手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式约束手套。
背景技术:2.约束带为临床危重症、监护病房等场所常用辅助设备,主要作用是防止病人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等危险行为,预防危重病人因虚弱、意识不清等原因发生坠床、抓伤等意外。合理使用医用约束带不仅可以保障病人的身体,还可以保障治疗和护理能顺利进行。
3.目前所用病区约束设备多为布袋式镂空或单纯腕部约束带,材质比较软,经常出现意识障碍患者自行解开约束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牵拉过甚或意识障碍患者不自主运动磕碰导致外伤,或长期腕部牵拉过甚致使手部受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球式约束手套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球式约束手套,包括
7.手套后部和手套前部,所述手套后部和手套前部均呈半球形,所述手套前部与手套后部可拆卸连接;
8.其中,所述手套后部包括转动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9.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分别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相连;
10.调节带,设置在第一半圆筒上;
11.与调节带相配合的日字扣,转动连接在第一半圆筒上;
12.所述第一半圆筒与第二半圆筒上还设有相配合的锁紧部。
13.为了使手套前部与手套后部便于连接,优选地,所述手套前部上设有两组绑带,两组所述绑带上均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均设有与第一魔术贴相配合的弧形挡环。
14.为了使手套前部与手套后部便于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手套前部上设有卡块,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均设有与之对应的l型槽。
15.为了使手套后部便于打开,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均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
16.为了避免产生缝隙,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均设有相配合的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上均设有相配合的第二垫板。
17.为了使日字扣能够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筒是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日字扣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之间。
18.为了便于固定锁紧,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连接在第一半圆筒上的粘贴带以及设置在第二半圆筒上的第二魔术贴,所述粘贴带与第二魔术贴相贴合。
19.为了便于透气,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手套前部上设有第二透气孔。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式约束手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该球式约束手套,通过将两个转动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打开,使患者的手部放置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然后缓慢扣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此时,患者的胳膊则放置在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之间,通过锁紧部将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锁紧,从而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然后通过调节带将其固定在周围设施上,手套前部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
2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于调节,适应性强,球形具有缓冲的作用,减少了碰撞导致的误伤,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患者。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三;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球式约束手套中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固定部;101、第二固定部;102、弧形挡环;103、l型槽;104、第一透气孔;105、第一垫板;2a、手套后部;2b、手套前部;201、绑带;202、第一魔术贴;203、卡块;204、第二透气孔;3、第一半圆筒;301、第二半圆筒;302、第二垫板;303、调节带;304、固定块;305、日字扣;306、粘贴带;307、第二魔术贴;4、固定板;401、固定轴;40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实施例:
33.参照图1-6,一种球式约束手套,包括手套后部2a和手套前部2b,手套后部2a和手
套前部2b均呈半球形,手套前部2b与手套后部2a可拆卸连接;其中,手套后部2a包括转动相连的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第一半圆筒3上设有调节带303,第一半圆筒3上转动连接有与调节带303相配合的日字扣305,第一半圆筒3与第二半圆筒301上还设有相配合的锁紧部。
34.在使用时,将两个转动相连的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打开,然后使患者的手部放置在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之间,然后缓慢扣上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此时,患者的胳膊则放置在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之间,通过锁紧部将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锁紧,从而使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固定,然后通过调节带303将其固定在周围设施上,具体操作为:将调节带303穿过周围设置然后连接在日字扣305上,从而通过日字扣305使调节带303锁紧,采用日字扣305便于调节,可根据使用情况固定在不同的周未设施上;且手套前部2b与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101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使用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安装使用手套前部2b。
35.参照图1-3,手套前部2b上设有两组绑带201,两组绑带201上均设有第一魔术贴202,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上均设有与第一魔术贴202相配合的弧形挡环102。
36.本实用新型中,将手套前部2b与手套后部2a连接时,将绑带201穿过弧形挡环102,然后使其围绕弧形挡环102弯折,从而使弧形挡环102上的第一魔术贴202的两端相粘贴,从而使其固定,便于使用。
37.参照图1-3,手套前部2b上设有卡块203,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上均设有与之对应的l型槽103,当手套前部2b与手套后部2a连接时,卡块203会插入l型槽103内,从而使其手套前部2b与手套后部2a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卸时,按压卡块203伸出l型槽103的一端,从而使卡块203伸入l型槽103内,从而可实现对二者的拆卸。
38.参照图4,第二固定部101上设有两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固定轴401,第一固定部1上设有两个支撑板402,两个支撑板402均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01上,可使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方便转动。
39.参照图1-5,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上均设有相配合的第一垫板105,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上均设有相配合的第二垫板302,第一垫板105可使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101连接更紧密,第二垫板302可使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连接更紧密,且第一垫板105和第二垫板302采用海绵垫或橡胶垫,不会对患者的手部造成损伤。
40.参照图3和图6,第一半圆筒3是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304,日字扣305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304之间,使日字扣305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从而使调节带303便于与之配合。
41.参照图1-6,锁紧部包括连接在第一半圆筒3上的粘贴带306以及设置在第二半圆筒301上的第二魔术贴307,粘贴带306与第二魔术贴307相贴合,将粘贴带306与第二魔术贴307相连接,从而使第一半圆筒3和第二半圆筒301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101紧密连接。
42.参照图1-5,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101上设有第一透气孔104,手套前部2b上设有第二透气孔204,便于透气。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