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

文档序号:33567659发布日期:2023-03-24 14: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与充气气囊(2);所述支撑底板(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在其左右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充气气囊(2)上设有第一固定带(21)、充放气连接管(22)与冰敷袋容纳袋(23),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带(2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充气气囊(2)的左右两端,带有开关的所述充放气连接管(22)设置于充气气囊(2)的顶面,至少一个所述冰敷袋容纳袋(23)固设于充气气囊(2)底面;所述充气气囊(2)通过第一固定带(21)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杆(11)之间;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还包括功能锻炼组件(3),功能锻炼组件(3)包括连接杆(31)、竖杆(32)、横杆(33)与脚踏板(34);两根所述竖杆(32)分别垂直连接于两根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所述横杆(33)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34)连接安装在所述横杆(33)上;在所述支撑底板(1)前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12),两根所述连接杆(31)的另一端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连接孔(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敷袋容纳袋(23)与患者膝关节接触的底面内侧设置有防冻隔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上还设有定位螺栓(13)与定位螺孔,两个所述定位螺孔分别水平开设于支撑底板(1)前端的左右侧面上,所述定位螺孔与连接孔(12)连通,所述定位螺栓(13)螺纹旋接在所述定位螺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34)上设置有足后跟托(341)、弹力约束带(342)与轴孔(343);所述足后跟托(341)设置于脚踏板(34)后端面底部,所述弹力约束带(342)两端分别连接于脚踏板(34)中部左右两侧,所述轴孔(343)水平贯穿于所述脚踏板(34)并处于脚踏板(34)中部或下部;所述脚踏板(34)通过轴孔(343)连接安装在所述横杆(3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还包括牵引绳(4);两根所述牵引绳(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杆(33)上,在所述牵引绳(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抓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还包括负重袋(5);在所述负重袋(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51),所述负重袋(5)通过第二固定带(51)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杆(11)之间;所述负重袋(5)内填充有细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21)与第二固定带(51)均为弹力扁带;在第一固定带(21)与第二固定带(51)的另一端设置有子魔术贴,在充气气囊(2)与负重袋(5)的顶面设置有可与子魔术贴相互粘合的母魔术贴。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与患者腿部的接触面、足后跟托(341)与患者足部的接触面、脚踏板(34)与患者足部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垫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术肢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充气气囊、功能锻炼组件、牵引绳与负重袋;本膝关节置换术后伸直康复锻炼装置可通过支撑底板支撑患者术肢,在充气气囊对膝盖加压的作用下使腿部伸直,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通过充气气囊调整加压力度大小;在充气气囊与患者膝关节接触面上设置有可放置冰敷袋的冰敷袋容纳袋,可便于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冰敷,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设有的脚踏板可便于患者进行踝泵屈伸运动,设有的牵引绳可辅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同时设有的负重袋可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加大训练强度,加速恢复关节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达到患者满意的功能效果。达到患者满意的功能效果。达到患者满意的功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婧 邓婷 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16
技术公布日:2023/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