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0987发布日期:2022-10-12 02: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颈椎康复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医疗器械中的颈椎康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等颈椎疾病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病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3.在颈椎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应的颈椎康复治疗器械即颈椎康复治疗仪来对颈椎的各个方向的肌力进行评估,以规划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肌力是指肌肉的力量。颈椎最重要的三个动作是左右平动、前后平动和俯仰动作,而颈椎俯仰动作时,对这个方向的测力不太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俯仰角度测量来表征俯仰动作肌力的颈椎康复治疗器械。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颈椎康复治疗器械, 包括器械支架,还包括头部固定架和头部固定架支座,头部固定架包括固定框和与固定框相连的内侧倒u形架,固定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头部固定结构,头部固定架支座上固定有位于内侧倒u形架外侧的外侧倒u形架,头部固定架支座上设置有俯仰转动副,俯仰转动副包括与头部固定架支座固定的固定部分和与固定部分转动配合的转动部分,内侧倒u形架的上端连接有与转动部分导向移动配合的摆动轴,摆动轴与头部固定支座间串联有弹性件,外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间形成供内侧倒u形架导向摆动的导向通道,内侧倒u形架或摆动轴上设置倾角传感器。
7.内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外侧转动装配有滚珠,滚珠与外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内侧滚动接触配合。
8.俯仰转动副由球铰构成,球铰的球座构成所述固定部分,球铰的球头构成所述转动部分。
9.固定框能沿内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移动调整。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需要患者颈椎做俯仰动作时,患者的头部通过头部固定结构与固定框相连,患者颈椎进行俯仰动作时,患者头部带着固定框和内侧倒u形支架绕俯仰转动副的转动轴线摆动,外侧倒u形支架与内侧倒u形支架导向配合,使得内侧倒u形支架仅在一个方向上有自由度,这样倾角传感器可以准确的测量内侧倒u形支架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即为患者头部的俯仰角度,在同样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俯仰角度
越大说明患者的颈椎肌力越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颈椎康复治疗器械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3.图3是图1中头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1中的b处放大图;
15.图中:1、支架底座;2、座椅;3、支架立柱;4、骨架侧臂;5、止转销钉;6、外侧倒u形架;7、支架横梁;8、输出轴齿轮;9、电机;10、传动套;11、传动套齿轮;12、转动轴承;13、骨架连接部分;14、俯仰转动副;15、导向套;16、顶盖;17、弹性件;18、拉力传感器;19、固定框;20、内侧倒u形架;21、摆动轴;22、夹持瓣;23、滚珠;24、导向套顶紧螺钉;25、夹持体支架;26、导向方杆;27、固定螺栓;28、安装套;29、底板;30、球座;31、倾角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17.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19.本实用新型中颈椎康复治疗器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器械支架,器械支架包括支架底座1、支架横梁7和设置于支架底座1与支架横梁7之间的支架立柱3,支架底座上设置有座椅2,座椅上设只有用于固定患者的束带(图中未示出)。
20.颈椎康复治疗器械还包括头架座和头架,头架座包括安装套28,安装套28的顶部可拆连接有顶盖16,安装套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9,底板上设置有俯仰转动副14,本实施例中的俯仰转动副为球铰,俯仰转动副包括球座30和与球座转动配合的球头,球座30构成与头架座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分,球头构成与固定部分转动配合的转动部分。球头部分中沿球头的径向导向穿装有摆动轴21,摆动轴21的上端与顶盖之间通过顺次串联的拉力传感器18和弹性件17相连,弹性件17为弹簧,具体的弹性件17的上端与顶盖16相连,拉力传感器18的上端通过上侧拉绳与弹性件相连,拉力传感器18的下端通过下侧拉绳与摆动轴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拉力传感器采用s型拉力传感器。头架连接与摆动轴的下端,摆动轴上于球头的上侧设置有摆动轴限位挡块,摆动轴限位挡块用于与球头挡止配合以限制摆动轴的向下移动极限。
21.安装套的外围同轴线固定有传动套10,传动套转动装配于支架横梁7上,图中项12表示实现传动套与支架横梁转动配合的转动轴承,传动套外围设置有传动套齿轮11,支架横梁上设置有电机9,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传动套齿轮咬合传动的输出轴齿轮8,输出轴齿轮8的外径尺寸小于传动套齿轮11。
22.安装套上还固定有外侧倒u形架6,外侧倒u形架为倒u形结构,外侧倒u形架包括两个骨架侧臂4和连接于骨架侧臂与安装套之间的骨架连接部分13。头架包括固定框19和与摆动轴21相连的内侧倒u形架20,内侧倒u形架20为倒u形结构,内侧倒u形架20位于外侧倒u形架6的内侧,内侧倒u形架20的两个侧臂外侧设置有球形的滚珠23,滚珠23用于与外侧倒u形架的骨架侧臂的内侧面滚动接触配合。
23.内侧倒u形架20与摆动轴21的下端固定连接,头部固定结构设置于固定框19上,固定框上设置有与内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套15,导向套与内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套移动调整后对导向套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螺纹连接于导向套上的导向套顶紧螺钉24。使用时,根据患者头部的高度,旋松导向套顶紧螺钉,导向套沿内侧倒u形架的两个侧臂滑动,实现调整固定框的高度位置,在固定框的高度位置调整固定后,旋紧顶紧螺钉,顶紧螺钉顶在内侧倒u形架的侧臂上,实现对固定框的固定。
24.本实施例中,头部固定结构包括一对能相对移动和向背移动的头部夹持体,各头部夹持体均包括夹持体支架25和与夹持体支架固定连接的导向方杆26,固定框上设置有与导向方杆适配导向配合的止转方孔,固定框上还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7,夹持体支架位置调整后,可以旋拧固定螺栓27,固定螺栓顶紧导向方杆而实现对夹持体支架的固定,旋松固定螺栓,可以对夹持体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夹持体支架具有两个分叉,头部夹持体包括通过球铰连接于各分叉上的夹持瓣22,各夹持瓣均包括顺序布置的接触层、测力传感器和弧形支撑板,接触层为柔性材质,以便与患者的头部直接接触。外侧倒u形架的一个侧臂上设置有外侧倒u形架销轴孔,内侧倒u形架的一个侧臂上设置有内侧倒u形架销轴孔,外侧倒u形架销轴孔与内侧倒u形架销轴孔中可拆穿装有止转销钉5,即当止转销钉穿装于外侧倒u形架销轴孔和内侧倒u形架销轴孔中时,头架不能做绕球铰结构铰接轴线的摆动动作,当止转销钉由外侧倒u形架销轴孔和内侧倒u形架销轴孔拔出时,头架可以绕球铰结构的铰接轴线摆动。
25.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患者左右用力、前后用力以及俯仰用力时的肌力测量,当需要对患者颈椎前后方向颈椎的肌力测量时,电机驱动外侧倒u形架转动,外侧倒u形架带着头架也随之转动,直至两个头部夹持体呈前后布置姿态,头部夹持体相对移动而夹持住患者的头部,患者前后用力时,通过夹持瓣上的测力传感器测量前后方向的肌力;当需要对患者颈椎左右方向颈椎的肌力测量时,松开头部夹持体对患者头部的夹持,电机驱动外侧倒u形架转动,外侧倒u形架带着头架也随之转动,直至两个头部夹持体呈左右布置姿态,头部夹持体相对移动而夹持住患者的头部,患者左右用力时,通过夹持瓣上的测力传感器测量左右方向的肌力;当患者需要颈椎俯仰动作时,拆掉止转销钉,此时头架可相对外侧倒u形架进行俯仰动作,将患者头部与头架固定,患者的颈椎做俯仰动作,摆动轴相对球头滑动,且球头相对球座转动而配合该动作,弹性件提供与运动阻力,拉力传感器测量患者的肌肉力量,当患者需要改变锻炼强度时,可以通过更换弹性件来改变患者的锻炼强度。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