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状防护指罩型鼻咽采集拭子

文档序号:32537150发布日期:2022-12-13 23:2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水母状防护指罩型鼻咽采集拭子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母状防护指罩型鼻咽采集拭子,属于临床检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需要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出病原体,以确定感染类型,确定诊断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采样方式有两种:1.采用鼻咽拭子采样,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以与上腭平行方向将拭子插入鼻孔,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鼻道呈弧形,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保存液的管中;2.采用口咽拭子采样,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保存液的管中。通过上述采样方式,可见采样的深度都是人体敏感部位,也可以预见被采集者的配合极为重要,被采集者头部的躲闪,或者后仰、或者嘴张开角度不够大均会影响采集人员的操作,稍有不慎,采集人持拭子的指端会触碰到被采集人的口鼻;且因各人的采集深度会有差异,采集人习惯的持拭子部位会因采集深度不同而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被采集者的口唇,在连续采集的情况下,该行为存在接触传播感染的危险,存在对被采集人的保护漏洞。特别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严重期间,被采样人员众多,在采样需求极大的背景下,快速采样的同时做好采集人和被采集人防护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本技术领域亟需一种在不影响采样速度的情况下,加强对被采样人员的保护,避免采样人员手部接触到被采样人员口唇的采样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在不影响采样速度的前提下,加强对被采样人员的保护,避免采样人员手部接触到被采样人员口唇的采样工具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母状防护指罩型鼻咽采集拭子,包括靠近被采集者一端的头端和采集者手持的尾端,头端和尾端之间为拭子杆,靠近头端的拭子杆上设有用于折断拭子杆的折断点,靠近采集者手持尾端的拭子杆上套设有一呈水母状用于覆盖采集者手持部的半球形空心保护套。
5.优选地,所述半球形空心保护套为一充气后呈水母状的半球形气囊;半球形气囊与尾端之间设有用于给半球形气囊充气的储气囊。
6.优选地,所述半球形气囊设有用于套设拭子杆的中空的弹性套一。
7.优选地,所述储气囊为内存空气的弹性体。
8.优选地,所述半球形气囊的半球面开口朝向采集者的手持部;半球形气囊半球面的中轴线与拭子杆的杆体重合。
9.优选地,所述储气囊设为环绕拭子杆的中空圆筒形,储气囊靠近拭子杆的内侧壁设有用于穿过拭子杆的弹性套二。
10.优选地,所述储气囊与半球形气囊之间设有单向阀。
11.优选地,所述半球形气囊囊体的制造材料为弹性可收缩薄膜。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覆性好,使用便捷,拭子端的手持距离可调,易于实施。提供了一种在不影响采样速度的前提下,加强对被采样人员的保护,避免采样人员手部接触到被采样人员口唇的采样工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头端;2.尾端;3.拭子杆;4.半球形气囊;5.储气囊;6.弹性套一;7.折断点;8.弹性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母状防护指罩型鼻咽采集拭子,包括靠近被采集者一端的头端1和采集者手持的尾端2,头端1和尾端2之间为拭子杆3,靠近头端1的拭子杆3上设有用于折断拭子杆3的折断点7,靠近采集者手持尾端2的拭子杆3上套设有一呈水母状用于覆盖采集者手持部的半球形空心保护套。半球形空心保护套为一充气后呈水母状的半球形气囊4;半球形气囊4与尾端2之间设有用于给半球形气囊4充气的储气囊5。半球形气囊4设有用于套设拭子杆3的中空的弹性套一6。储气囊5为内存空气的弹性体。半球形气囊4的半球面开口朝向采集者的手持部;半球形气囊4半球面的中轴线与拭子杆3的杆体重合。储气囊5设为环绕拭子杆3的中空圆筒形,储气囊5靠近拭子杆3的内侧壁设有用于穿过拭子杆3的弹性套二8。储气囊5与半球形气囊4之间设有单向阀。半球形气囊4囊体的制造材料为弹性可收缩薄膜。
19.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采集人手指触碰被采集人的口唇;打开包装后的采集拭子从头端到采集人持拭子端形成完整的无菌区域,不受采集深度影响,达到安全无菌,快速采集的目的。
20.实施例
2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拭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拭子杆3的杆体中下部设置一独立可收缩的充气后为水母形状的半球形气囊4,沿半球形气囊4球面中轴线设置中空的弹性套一6,用于套入拭子杆3进行弹性固定,半球形气囊4的开口与拭子头端1相背;半球形气囊4的制造材质可为薄膜等具有伸展性的材料制造,半球形气囊4靠近尾端2的一侧设置圆筒形的储气囊5,储气囊5通过弹性套二8也套在拭子杆3的杆体上;储气囊5和半球形气囊4可在拭子杆3的杆体上前后移动,通过调节半球形气囊4的位置以适应采样时可能的不同采样深度。
22.储气囊5中预先填充有空气;半球形气囊4与储气囊5之间可以设单向阀,即气体进入方向只能由储气囊5进入半球形气囊4;也可以不设置单向阀;半球形气囊4与储气囊5连通,其中两个气囊并不充满,但两个气囊中的空气足够支撑起半球形气囊4。
23.待用状态下,半球形气囊4呈未充盈状态,使用时,采集者手持拭子杆3通过手指挤压储气囊5,储气囊5中的气体进入半球形气囊4,半球形气囊4撑开呈水母状展开,形成类似包裹持拭子手指的伞状;半球形气囊4包裹覆盖住采集者的手持部;再进行采样工作时,即使有采集者触碰到被采样人口唇等处,由于半球形气囊4包裹于手部,实际接触被采样人口唇等处的是半球形气囊4的球面部分;采集结束,将拭子折断点7处折断放入保存液,其他的拭子体端整个弃去。由于半球形气囊4被丢弃,采集者的手部并没有实际接触到被采样人口唇等处,保证了采集者下次采样时手部无污染的状态。
24.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途径以及密切接触传播,而口、唇、结膜等粘膜吸收部也会导致感染,所以应尽可能避免接触传播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在大体量采样过程中,会使用速干手消毒液进行消毒,但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消毒液的使用,避免消毒液对口、鼻部的刺激;同时提高了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被采集人的舒适性。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