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膜及微针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7812发布日期:2022-12-10 06:4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针膜及微针贴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针膜及微针贴片。


背景技术:

2.微针贴片主要包括针体和基座,通过将承载药物的针体按压扎入皮肤中实现经皮给药,因此,针体适用于承载胃肠道内易降解药物,且该微针贴片适用于糖尿病治疗、化学疗法以及接种疫苗等领域。
3.在微针贴片的制备领域,目前普遍采用成型模具进行制备。授权公告号为cn104069585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微针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其通过成型模具一体成型出沿垂直于基座方向延伸的针体的微针贴片,由于微针贴片的针体沿垂直于基座方向延伸设置,成型模具的注液槽的深度及深纵比均较大,在向注液槽的尖端槽内注入原料液时,难以精确保证原料液仅分布在尖端槽内,而尖端处为针体的载药区域,这种方式成型出的针体,其药物成分无法精确限制在尖端处,导致针体的载药精度较低。同时,由于注液槽的深度及深纵比均较大,当原料液干燥为针体后难以由注液槽脱模,当原料液为油水混合物或黏性较高时,也难以满足将其注入并布满注液槽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针膜及微针贴片,其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成型微针贴片的成型模具难以脱模、针体的载药精度较低以及难以向注液槽内注入油水混合物的原料液或黏性较高的原料液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针膜,包括基座和针体,所述针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9.所述针体包括尖端、杆体和底座,所述杆体连接所述尖端和所述底座;
10.所述针体还包括第一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基座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针体的周向,所述第三壁位于所述针体的底部;
11.所述第三壁包括第一边和活动边,所述第一边连接所述基座;
12.所述活动边包括弧形边,所述针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边翻转,并由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基座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所述第三壁部分抵靠所述基座时,所述弧形边抵靠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针体的一侧,所述针体与所述基座的相接处形成基座孔;
13.或者,所述活动边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边和至少一个第三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所述针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边翻转,并由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基座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所述第三壁部分抵靠所述基座时,所述第三边抵靠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针体的一侧,所述针体与所述基座的相接处形成基座
孔。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边包括所述弧形边时,所述弧形边为劣弧;
15.所述活动边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边时,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二边的两个连接点连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边的长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沿所述针体的所述尖端朝向所述底座的方向,所述第三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能够穿过所述基座孔。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延伸部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基座的厚度,所述第三壁与所述基座平行时,所述延伸部突出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针体的一侧;
18.或者,所述延伸部的最大高度等于所述基座的厚度,所述第三壁与所述基座部分抵靠时,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基座远离所述针体的一侧齐平。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壁的所述第三边抵靠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针体的一侧时,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所述第二边和所述基座孔侧壁间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10
°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所述第二边和所述基座孔侧壁间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6
°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体的所述第一壁和周向壁,所述周向壁位于所述针体的周向;
22.所述第一壁和/或所述周向壁上设置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尖端朝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体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的比值为1:(2-5);
24.所述针体还包括周向壁,所述周向壁位于所述针体的周向,所述周向壁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壁;
25.所述针体的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间的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45
°‑
90
°

26.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三壁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60
°‑
90
°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包括所述的微针膜,所述针体的所述第三壁部分抵靠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弧形边或者所述第三边抵靠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针体的一侧时,成型为微针贴片。
28.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粘性基座;
29.所述针体的所述第三壁部分抵靠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弧形边或者所述第三边抵靠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针体的一侧时,所述基座远离所述针体的一侧和所述针体均粘附于所述粘性基座,以成型为设有所述粘性基座的所述微针贴片。
30.(三)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2.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膜,第一壁与基座位于同一平面。基于上述微针膜结构,在用于成型针体的成型模具中的注液槽中,用于成型尖端的尖端槽朝向用于成型底座的底座槽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33.成型模具中的注液槽中,用于成型尖端的尖端槽朝向用于成型底座的底座槽的方向为水平方向,能够减小注液槽的深度,并减小注液槽的最大深度和最大长度的比值,便于向注液槽的尖端槽内精确灌注原料液,且不限于原料液的类型,能够保证油水混合物或黏
性较高的原料液注入并布满注液槽内。同时,减小注液槽的最大深度和最大长度的比值,还能减小针体成型后与注液槽间的脱模阻力,避免针体断裂,提高针体的良品率,并能降低成本。
34.由于注液槽水平设置,向尖端槽灌注原料液时,无需经过杆体槽和底座槽,可直接灌注至尖端槽内,从而避免原料液飞溅污染杆体槽和底座槽,使成型出的针体仅在尖端处载药,以精确控制微针贴片在使用时的给药量。
35.由于注液槽水平设置,沿水平方向,尖端槽的宽度可大于杆体槽和/或底座槽的宽度,使针体形成凸起等其他防止从皮肤中脱离的结构,且能便于针体脱模。
3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膜,当针体立形后,针体的弧形边或者第三边部分抵靠在基座上,能够提高针体和基座间的抓持力,保证针体的第三壁与基座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避免针体立形过程中,施加在针体上的翻转力消失后,针体回弹导致针体的第三壁倾斜于基座,第三壁与基座所在平面间形成较大夹角,以致针体扎入皮肤的阻力增大,影响微针贴片的正常使用。由于针体立形后,针体的弧形边或第三边部分抵靠在基座上,使得第三壁与基座存在抵接面,该抵接面为针体提供立形于基座上的支撑力,因此,针体能稳定立形于基座上,不需要在针体和基座上设置用于辅助针体立形的粘性基座。这种未设置粘性基座的微针贴片能够适用于对粘性基座材料过敏的人群使用。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微针膜的立体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四棱锥);
39.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40.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四棱锥,且针体的第三壁设置延伸部);
42.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五棱锥,且针体的第三壁设置延伸部);
44.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圆锥或椭圆锥);
4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四棱锥,且针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均设置凸起);
4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针体为四棱锥,针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均设置凸起,且针体的第三壁设置延伸部);
4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设置粘性基座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示意图;
49.图13为成型模具和微针膜的分解视图。
50.【附图标记说明】
51.a1:微针膜;a11:基座;a111:空隙;a112:基座孔;a12:针体;a121:第一壁;a122:第二壁;a123:第三壁;a1231:第一边;a1232:第二边;a1233:第三边;a1234:弧形边;a124:尖端;a125:杆体;a126:底座;a127:延伸部;a128:凸起;a129:弧形壁;
52.a2:微针贴片;a21:粘性基座;
53.a32:成型模具;a321:注液槽;a3212:尖端槽;a3213:杆体槽;a3214:底座槽;
54.a、b:当针体立形后,针体的第三壁平行于基座时,第三边投影于基座孔所形成的投影边的两端端点;
55.f、g:第三壁的第三边和第二边的两个连接点;
56.h、i:第三壁的第一边的两端端点;
57.j、k:第三壁的弧形边与基座孔的两个交点;
58.θ:第三边抵靠在基座靠近针体的一侧时,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和基座孔侧壁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60.实施例1
61.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模具。成型模具a32上设置注液槽a321。注液槽a321内的原料液干燥为针体a12。注液槽a321包括尖端槽a3212、中部槽a3213和底座槽a3214。中部槽a3213连通尖端槽a3212和底座槽a3214。尖端槽a3212内的原料液干燥为针体a12的尖端a124,中部槽a3213内的原料液干燥为杆体a125,底座槽a3214内的原料液干燥为底座a126。
62.具体地,注液槽a321中用于成型尖端a124的尖端槽a3212朝向用于成型底座a126的底座槽a3214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
63.通过设置注液槽a321尖端槽a3212朝向底座槽a3214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一方面,能够减小注液槽a321的深度,并减小注液槽a321的最大深度和最大长度的比值,便于向注液槽a321的尖端槽a3212内精确灌注原料液,且不限于原料液的类型,能够保证油水混合物或黏性较高的原料液注入并布满注液槽a321内。因注液槽a321水平设置,向尖端槽a3212灌注原料液时,无需经过杆体槽a3213和底座槽a3214,可直接灌注至尖端槽a3212内,从而避免原料液飞溅污染杆体槽a3213和底座槽a3214,使成型出的针体a12仅在尖端a124处载药,以精确控制微针贴片a2在使用时的给药量。同时,减小注液槽a321的最大深度和最大长度的比值,还能减小针体a12成型后与注液槽a321间的脱模阻力,避免针体a12断裂,提高针体a12的良品率,并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注液槽a321水平设置,沿水平方向,尖端槽a3212的宽度可大于杆体槽a3213和/或底座槽a3214的宽度,使针体a12形成凸起a128等其他防止从皮肤中脱离的结构,且能便于针体a12脱模。
64.实施例2
65.参见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膜,包括基座a11和针体a12,针体a12设置在基座a11上。针体a12包括尖端a124、杆体a125和底座a126,杆体a125连接尖端a124和底座a126,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与基座a11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针体a12由成型模具a32中的注液槽a321成型。
66.进一步,针体a12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的比值为1:(2-5)。相对应的,用于成型针体a12的注液槽a321的最大深度和最大长度的比值为1:(2-5)。当针体a12的最大高度和最
大宽度的比值大于5时,针体a12太尖,扎入皮肤时针体a12易断,而且针体a12太长,易导致扎入皮肤时疼痛感强,引起用户不适。
67.参见图1-12,进一步,针体a12为椎体,针体a12可以为棱锥、圆锥或椭圆锥。
68.具体地,针体a12包括第一壁a121、周向壁和第三壁a123。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壁a121和周向壁均位于针体a12的周向,第三壁a123位于针体a12的底部。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壁a121与周向壁的连接处和基座a11之间存在空隙a111(参见图1)。当针体a12为棱锥时,周向壁包括至少二个第二壁a122。当针体a12为圆锥或椭圆锥时,周向壁包括弧形壁a129。
69.针体a12的立形过程为:针体a12绕第一边a1231翻转并穿过空隙a111,并由针体a12的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座a11,即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当第三壁a123倾斜于基座a11且位于基座a11的下方时,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
°
且小于0
°
;当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上时,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当第三壁a123倾斜于基座a11且位于基座a11的上方时,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等于10
°
)时,完成针体a12立形,并制备为微针贴片a2。此时,针体a12与基座a11的相接处形成基座孔a112。
70.进一步,针体a12立形后,针体a12的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垂直于基座a11,以在使用微针贴片a2时,按压微针贴片a2的方向与底座a126朝向尖端a124的方向重合,施加较小力时针体a12即可顺利扎入皮肤,此时,针体a12承受的横向切力几乎为0,能有效避免使用微针贴片a2时针体a12发生断裂。
71.优选地,当针体a12为棱锥时:
72.第一壁a121与第三壁a123间的夹角β为45
°‑
90
°
,该角度影响针体a12成型后的脱模难易度以及微针贴片a2的使用性能。当β大于90
°
时,无法完成针体a12成型后的脱模。当β小于45
°
时,针体a12立形后,针体a12的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间的夹角较小,导致针体a12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与基座a11间的倾斜夹角较小,使用时,针体a12无法扎入皮肤,或者,造成针体a12扎入皮肤的阻力过大,导致针体a12断裂,影响微针贴片a2的正常使用。
73.第二壁a122与第三壁a123间的夹角α为60
°‑
90
°
,该角度影响针体a12的体积和形状。当α小于60
°
时,底座a126的宽度较大,使用微针贴片a2时,因底座a126的宽度较大,导致针体a12扎入皮肤后底座a126留在角质层内无法扎入目标层,影响针体a12扎入皮肤后的给药稳定性,且会浪费底座a126处的成型材料。当α大于90
°
时,针体a12的第二壁a122与第三壁a123间的夹角较大,导致立形后针体a12的高度较小,且立形后的针体a12,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与基座a11间的倾斜夹角较大,使用微针贴片a2时,外力方向与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间的夹角较大,易导致针体a12无法扎入皮肤,或者因扎入阻力较大,导致针体a12断裂,影响微针贴片a2的正常使用。
74.进一步,第三壁a123包括第一边a1231和活动边,第一边a1231连接基座a11。
75.当针体a12为棱锥时,活动边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边a1232和至少一个第三边a1233。第一边a1231连接基座a11,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相对设置,第二边a1232连接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
76.例如,当针体a12为四棱锥时,第三壁a123包括第一边a1231、两个第二边a1232和第三边a1233,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边a1232相对设置,且均连接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当针体a12为五棱锥时,第三壁a123包括第一边a1231、两个第二边a1232和两个第三边a1233,第一边a1231和两个第三边a1233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边a1232相对设置,且均连接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相近似地,当针体a12的棱边大于或等于四个时,第三壁a123的第一边a1231和至少一个第三边a1233相对设置,第二边a1232连接第一边a1231和第三边a1233。
77.针体a12能够绕第一边a1231翻转,并由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座a11,即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时,完成立形,优选针体a12立形后,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第三边a1233抵靠在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
78.具体地,针体a12立形后,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部分抵靠于基座a11,第三壁a123的第三边a1233和第二边a1232的两个连接点fg的连线长度大于该连线投影于基座孔a112所形成的投影边ab的长度,以使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时,第三壁a123的第三边a1233能够抵靠在基座a11上,此时,第三壁a123在基座a11上形成多边形的抵接面(例如图2-8中,基座a11上haf或igb所围合成抵接面),以使第三壁a123能够稳定抵靠在基座a11上。
79.更优选地,第三壁a123的第三边a1233和第二边a1232的两个连接点fg的连线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边a1231的长度(即hi的长度),以便于针体a12成型后的脱模。
80.优选地,参见图2-4,当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且针体a12的第三边a1233抵靠在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时,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a1232和基座孔a112的侧壁间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10
°
。当θ大于10
°
时,易增大针体a12的翻转阻力,导致针体a12受损。更优选地,1
°
<θ≤6
°

81.当针体a12为圆锥或椭圆锥时,参见图9,活动边包括弧形边a1234。
82.针体a12能够绕第一边a1231翻转,并由第一壁a121与基座a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时,弧形边a1234抵靠在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
83.参见图9,优选地,针体a12立形后,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部分抵靠于基座a11时,第三壁a123的弧形边a1234与基座孔a112相交于j点和k点,以使第三壁a123和基座a11间形成抵接面,进而使第三壁a123能够稳定抵靠在基座a11上。
84.更优先地,第三壁a123的弧形边a1234为劣弧,以便于针体a12成型后的脱模。
85.通过在针体a12立形后,第三壁a123的第三边a1233或者弧形边a1234抵靠在基座a11上的设置,能够提高针体a12和基座a11间的抓持力,保证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稳定抵靠于基座a11,避免针体a12立形过程中,施加在针体a12上的翻转力消失后,针体a12回弹导致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倾斜于基座a11,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所在平面间形成较大夹角,导致针体a12扎入皮肤时的阻力增大,影响微针贴片a2的正常使用。同时,立形后的针体a12的弧形边a1234或第三边a1233抵靠在基座a11上时,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间形成抵接面,该抵接面为针体a12提供立形于基座a11上的支撑力,因此,针体a12能稳定立形于基座a11上,不需要在针体a12和基座a11上设置用于辅助针体a12立形的粘性基座a21。这种未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能够适用于对粘性基座a21材料过敏的人群使用。
86.进一步,参见图10,针体a12的第一壁a121的两侧均设置凸起a128,凸起a128沿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延伸,形成倒刺状,且凸起a128均位于尖端a124。通过在针体a12上设置凸起a128,以在针体a12扎入皮肤后,在皮肤回弹力的作用下,凸起a128能够二次扎入皮肤中,进而提高针体a12和皮肤的抓持力,避免针体a12在皮肤回弹力的作用下被挤出皮肤,且由于针体a12与皮肤间的抓持力足够大,可以在微针贴片a2上取消设置用于粘附皮肤的粘性基座a21,以适用于对黏性胶敏感的人群。
87.参见图10-11,优选地,当针体a12为棱锥时,与第一壁a121相对的第二壁a122上设置凸起a128,凸起a128沿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延伸,形成倒刺状,且凸起a128位于尖端a124。当针体a12为圆锥或椭圆锥时,弧形壁a129上设置凸起a128,凸起a128沿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延伸,形成倒刺状,且凸起a128位于尖端a124。
88.通过在第二壁a122或弧形壁a129上设置凸起a128,并在成型模具a32的注液槽a321中相应设置用于成型该凸起a128的凹槽,以在成型针体a12时,能够精确向凹槽内注入原料液,进而能够精确控制成型后的针体a12的载药量。更优选地,第二壁a122或弧形壁a129上均设置多个凸起a128,并在成型模具a32的注液槽a321中相应设置分别用于成型该多个凸起a128的多个凹槽,以在成型针体a12时,能够分别向注液槽a321的多个凹槽中分别注入不同的原料液,以精确控制成型后的针体a12的载药量,并使成型出的针体a12能够承载多种药物。
89.参见图5-8,进一步,沿尖端a124朝向底座a126的方向,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a127,延伸部a127能够穿过基座孔a112。
90.在针体a12立形的过程中,未设置延伸部a127的微针膜a1,需要将针体a12翻转至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间形成较大夹角,其所需的翻转力较大,增大了向针体a12施加翻转力的翻转机构的选材及选型难度。而设置延伸部a127的微针膜a1,仅需将针体a12翻转至延伸部a127和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齐平,此时,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与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间的夹角较小,进而减小了施加在针体a12上的翻转力,便于针体a12立形,并降低了用于向针体a12施加翻转力的翻转机构的选材及选型难度。
91.优选地,延伸部a127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基座a11的厚度,以在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的第三边a1233抵靠在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时,延伸部a127和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齐平。当延伸部a127的最大高度小于基座a11的厚度时,将针体a12翻转至延伸部a127和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齐平时,易导致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未穿过或未完全穿过基座a11,进而使针体a12的第三边a1233无法抵靠或无法稳定抵靠在基座a11靠近针体a12的一侧,导致避免针体a12立形过程中,施加在针体a12上的翻转力消失后,针体a12回弹导致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向下倾斜于基座a11形成较大的夹角。
92.更优选地,延伸部a127的最大高度等于基座a11的厚度。当延伸部a127的最大高度大于基座a11的厚度时,针体a12立形后的延伸部a127突出于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在成型为微针贴片a2时,易因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不是光滑平面,影响微针贴片a2的使用舒适性以及微针贴片a2的美观性,且使用时易勾扯衣物。同时,在向针体a12的延伸部a127粘贴粘性基座a21时,易因延伸部a127突出于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导致粘性基座a21不平。
93.实施例3
94.参见图2-12,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微针贴片a2包括未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和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两种类型:
95.当微针贴片a2未设有粘性基座a21时:基底a11中含有易溶于水的成分,例如透明质酸钠,针体a12立形后即成型为未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
96.使用未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时,先将针体a12的尖端a124朝向皮肤,随后,按压微针贴片a2,至针体a12扎入皮肤中。用纯净水涂抹基座a11,以溶解基座a11以及针体a12未进入皮肤的部分,同时,皮肤回弹并封闭针体a12穿过皮肤所形成的通孔,使针体a12包覆于皮肤中,实现针体a12的溶解给药。由于基座a11中含有透明质酸钠,纯净水溶解基座a11时,基座a11中的透明质酸钠转变为透明质酸钠溶液,透明质酸钠溶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流失,进而加快针体a12在皮肤内部的溶解速度。进而,这种未设置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还适用于儿童或其他特殊患者、宠物,能够避免儿童或其他特殊患者、宠物在使用微针贴片a2时抓挠粘性基座a21导致针体a12随粘性基座a21脱落而无法实现针体a12的给药的情况。
97.针体a12上优选设置凸起a128,当针体a12受到皮肤施加的挤压回弹力时,针体a12上的凸起a128能够二次扎入皮肤中,增大微针12与皮肤间的抓持力,避免皮肤将针体a12挤出,保证针体a12稳定包覆于皮肤中。
98.参见图12,当微针贴片a2设有粘性基座a21时:针体a12立形后,基座a11远离针体a12的一侧以及针体a12的第三壁a123或者延伸部a127粘附于粘性基座a21,以成型为设有粘性基座a21的微针贴片a2。该微针贴片a2能够在针体a12扎入皮肤后,通过基座孔a112内露出的粘性基座a21稳定粘附于皮肤表面,避免在皮肤回弹力的作用下将针体a12挤出,影响微针贴片a2的正常使用。
9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