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按摩头组件和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2592发布日期:2023-01-31 20: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显示组件、按摩头组件和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组件、按摩头组件和按摩仪。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外观观赏性也日益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需求之一。
3.目前,在一些电子产品上,通常会配备多个发光元件以营造出多重灯光显示的绚丽灯光效果,增加产品的外观观赏性,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效果需要设计多层的光路结构件,造成该光路结构占用的空间体积大,导致产品臃肿,不利于电子产品的简约和小型化设计,反而会破坏电子产品的外观观赏性,因此,如何采用最少的光路结构件营造出多重灯光显示效果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组件,旨在实现采用最少的光路结构件营造出多重灯光显示效果的技术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组件,包括基体、发光件、导光件、反射件、半透件及挡光件;所述基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安装槽;发光件用于产生可视光线;导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用于引导所述可视光线发散并从所述出光面向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射出;反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反射件具有下镜面,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半透件盖合于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半透件具有镀膜面,用于将照射至所述敞口的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及另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透射至外界;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一挡光部,所述第一挡光部设于所述半透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和/或,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二挡光部,所述第二挡光部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反射件之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透光孔,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透光孔处,所述导光件延伸至所述透光孔处以与所述发光件对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光件包括沿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底壁的第一导光段、及与所述第一导光段远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端连接的并沿所述安装槽的槽宽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光段,所述第一导光段靠近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二导光段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出光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光段与所述第二导管段的连接处设有反光斜面,所述反光斜面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导光段内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导管段。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光段背向所述安装槽的周壁的一侧凸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所述第一导光段和所述第二导光段共同配合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反射件的周缘和所述第二挡光部的周缘均卡接与所述卡接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灯珠,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多个所述透光孔,一所述灯珠对应一所述透光孔设置,多个所述灯珠在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呈环状排布。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有一支撑台阶,所述第一挡光部搭载于所述支撑台阶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挡光部具有环绕安装槽周壁的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出光面平齐设置。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挡光部具有环绕安装槽周壁的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内壁面与所述出光面平齐设置。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件为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可拆配合的底板,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敞口的板面镀设有下材料层,所述下材料层形成为下镜面,以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半透件为与所述敞口可拆配合的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的板面镀设有上材料层,所述上材料层形成为所述镀膜面。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射件为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一体成型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敞口的一侧镀设有下材料层,所述下材料层形成为下镜面,以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头组件,包括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基体、发光件、导光件、反射件、半透件及挡光件;所述基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安装槽;发光件用于产生可视光线;导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用于引导所述可视光线发散并从所述出光面向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射出;反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反射件具有下镜面,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半透件盖合于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半透件具有镀膜面,用于将照射至所述敞口的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及另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透射至外界;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一挡光部,所述第一挡光部设于所述半透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和/或,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二挡光部,所述第二挡光部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反射件之间。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仪,包括机体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基体、发光件、导光件、反射件、半透件及挡光件;所述基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安装槽;发光件用于产生可视光线;导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用于引导所述可视光线发散并从所述出光面向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射出;反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反射件具有下镜面,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半透件盖合于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半透件具有镀膜面,用于将照射至所述敞口的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及另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透射至外界;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一挡光部,所述第一挡光部设于所述半透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和/或,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二挡光部,所述第二挡光部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反射件之间;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体;或,
19.按摩仪包括按摩头组件,按摩头组件包括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基体、发光件、
导光件、反射件、半透件及挡光件;所述基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具有敞口的安装槽;发光件用于产生可视光线;导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光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用于引导所述可视光线发散并从所述出光面向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射出;反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反射件具有下镜面,用于将射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可视光线向所述敞口进行反射;半透件盖合于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半透件具有镀膜面,用于将照射至所述敞口的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安装槽内以及另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透射至外界;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一挡光部,所述第一挡光部设于所述半透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和/或,所述挡光件包括环绕所述安装槽的周壁设置的第二挡光部,所述第二挡光部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反射件之间。
20.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通过在镀膜面和下镜面之间设置呈环状设置的出光面,并在出光面与镀膜面之间设置第一挡光部和/或在出光面与下镜面之间设置第二挡光部,这样,当发光件通电发光(此时出光面照出光线),及当第一挡光部和第二挡光部均具有不同于灯光颜色的色彩时,便可营造出分层的灯光效果,而后在镀膜面和下镜面对第一挡光部、出光面和第二挡光部进行多次反射后,便可形成无限延伸的多层的灯光效果,可见,本技术的显示组件采用了较少的发光件即可营造出多重的灯光,在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观赏性的同时,也兼具着节约材料和节能减排等优点,这有利于产品的简约设计和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摩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按摩头组件省略部分结构后的剖面图;
24.图3为图2中显示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的分解图示意图;
26.图5为图2中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27.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7为图6中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29.图8为图1中按摩头组件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30.图9为图8省略外壳后的示意图;
31.图10为图9省略导电基板后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按摩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图11中按摩仪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34.图13为图12中按摩仪省略部分结构后的剖面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100、按摩头组件;1、基体;11、外壳;111、安装面;111a、结构面;112、周面;113、凸台;113a、伸出孔;114、安装槽;114a、透光孔;114b、支撑台阶;115、凹腔;12、底座;121、限位槽;122、限位部;123、凸起结构;13、安装腔;14、卡槽;15、安装缝隙;16、填充件;161、环绕
部;162、固定部;17、筒体;171、筒形部;172、环形部;18、抵顶件;181、抵持弧面;2、导电按摩头;3、固定按摩头;4、显示组件;41、发光件;42、导光件;421、第一导光段;422、第二导光段;423、出光面;424、反光斜面;425、卡接部;426、卡接槽;43、放射件;431、下镜面;44、半透件;441、镀膜面;45;挡光件;451、第一挡光部;451a、第一内壁面;452、第二挡光部;452a、第二内壁面;5、导电组件;51、导电部;511、第一导电部;512、第二导电部;52、导电基板;53、导电件;6、发热件;200、机体;7、装配口;300、驱动组件;8、驱动轴;400、电滑环;9、定子;10、转子。
3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头组件100,请参阅图1至图10,该按摩头组件100用于按摩仪,具体而言,按摩仪可以为颈椎按摩仪、腰部按摩仪等类型的按摩仪,按摩头组件100具体运用在何种类型的按摩仪上,于本技术中不作限制。
42.具体地,请参阅图1,该按摩头组件100包括基体1、导电按摩头2、固定按摩头3、显示组件4和导电组件5等部件。其中,基体1用于作为承载固定按摩头3、导电按摩头2、显示组件4和导电组件5等部件的载体,并与按摩仪的机体200相装配。具体而言,基体1具有安装面111,当用户佩戴上按摩仪的机体200后,安装面111位于基体1朝向用户的按摩部位的一侧。
43.请参阅图2、图3和图4,考虑到目前产品的外观的观赏性也慢慢地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重要需求之一,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性,安装面111凹设有具有敞口的安装槽114,显示组件4的发光件41设于安装槽114内,发光件41用于发出可视光。如此,通过发光件41发出的绚丽的灯光,以提高按摩头组件100的外观观赏性,进而提高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性,灯光的效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满足提高按摩头组件100乃至按摩仪的外观观赏性即可。
4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光路结构,达到多重灯光层叠的灯光效果,来提高按摩头组件100的外观观赏性。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显示组件4包括发光件41、导光件42、放射件43、半透件44和挡光件45,其中,发光件41用于产生可视光线,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41可设置在安装槽114的槽壁的外侧,在此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4的槽
壁可透光以便于发光件41将光线照射至安装槽114内;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4的槽壁上贯穿设有透光孔114a,发光件41设置在透光孔114a中并朝向安装槽114内发出可视光线;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41也可设置在安装槽114的内部。
45.具体地,导光件42设于安装槽114内,导光件42具有环绕安装槽114的周壁设置的出光面423,导光件42用于引导可视光线发散并从出光面423向安装槽114的内部射出。其中,可视光线从出光面423向出光面423背向安装槽114的周壁的一侧射出。具体而言,导光件42可以为可导光的软质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导光件42为由玻璃光纤聚集成束的软光导、或是由特殊的亚克力作内层,氟树脂作外层包裹而形成导光件42。当然,导光件42也可以为可导光的硬质材料,例如但不限于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等等。
46.具体地,反射件设于安装槽114的底部,反射件具有下镜面431,下镜面431用于将射入安装槽114内的可视光线向敞口进行反射。其中,安装槽114的底部是指:反射件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14的底壁上,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安装槽114的底壁的位置处。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定义从安装槽114的底壁到安装槽的114的敞口的方向为预设出光方向,下镜面431在预设出光方向上位于出光面423的后方。
47.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件为与安装槽114的底壁可拆配合的底板,底板朝向敞口的板面镀设有下材料层,下材料层形成为下镜面431,以用于将射入安装槽114内的可视光线向敞口进行反射。不难理解,放射件43与安装槽114的底壁可拆连接有利于反射件的后期维护和更换,同时也便于反射件在安装槽114外部实现下材料层的镀设。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反射件也可以为与安装槽114的底壁一体成型的凸台结构(图未示),凸台结构(图未示)朝向敞口的一侧镀设有下材料层,下材料层形成为下镜面431,以用于将射入安装槽114内的可视光线向敞口进行反射。在此实施例中,反射件与安装槽114的底壁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免去了在安装槽114内安装反射件的不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组装工序,提高产品的生产速度。
48.具体地,半透件44盖合于敞口设置,半透件44具有镀膜面441,用于将照射至敞口的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反射至安装槽114内以及另一部分可视光线进行透射至外界。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定义从安装槽114的底壁到安装槽的114的敞口的方向为预设出光方向,出光面423在预设出光方向上位于镀膜面441的后方。
49.具体而言,半透件44为与敞口可拆配合的透光板,透光板朝向安装槽114的底壁的板面镀设有上材料层,上材料层形成为镀膜面441。不难理解,半透件44与敞口可拆连接有利于半透件44的后期维护和更换,同时也便于半透件44在安装槽114外部实现上材料层的镀设。
50.具体地,请参阅图4,挡光件45包括环绕安装槽114的周壁设置的第一挡光部451,第一挡光部451设于半透件44和导光件42之间;和/或,挡光件45包括环绕安装槽114的周壁设置的第二挡光部452,第二挡光部452设于导光件42和反射件之间。其中,第一挡光部451具有挡光作用,其用于避免可视光线从导光件42上除出光面423的部分直接发散至镀膜面441上,相应地,第二挡光部452也具有挡光作用,其用于避免可视光线从导光件42上除出光面423的部分直接发散至下镜面431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挡光件45仅包括第一挡光部451;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挡光件45仅包括第二挡光部452;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些实施方式中,挡光件45既包括第一挡光部451,又包括第二挡光部452。
51.优选地,第一挡光部451和第二挡光部452的颜色均与发光件41通电时所发出的灯光的颜色不同。举例而非限制地,当灯光的颜色为红色时,第一挡光部451(第二挡光部452同理)的颜色可以为黑色、绿色、黄色、紫色等与红色不同的颜色。如此设置,以营造出分层的灯光效果。为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下面作举例说明:假设挡光件45包括了第一挡光部451和第二挡光部452,发光件41所发出的灯光的颜色为红色,而第一挡光部451和第二挡光部452的颜色均为黑色,此时,若发光件41通电,则第一挡光部451、出光面423和第二挡光部452三者所呈现出来的灯光效果为“黑色-红色-黑色”,在镀膜面441对安装槽114内的实物所呈现的灯光效果(即“黑色-红色-黑色”)进行反射后,镀膜面441上所呈现出来的灯光效果也为“黑色-红色-黑色”,在此之后,下镜面431对镀膜面441以及安装槽114内的实物所呈现的灯光效果进行反射后,用户可在下镜面431中看到“黑色-红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的灯光效果,基于上述,当用户自安装槽114的敞口到安装槽114的底壁方向观看本产品时,其便能观看到由镀膜面441、第一挡光部451、出光面423、第二挡光部452及下镜面431所共同营造出来的灯光效果,即“黑色-红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为保证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在各零部件之间装配完毕后,第一挡光部451会贴近于镀膜面441设置,而第二挡光部452也会贴近于下镜面431设置,因此,用户在观看到镀膜面441上的“黑色”和第一挡光部451的“黑色”这两层黑色时,实际所能看到的仅为一层“黑色”,第二挡光部452的“黑色”与下镜面431上的“黑色”这两层黑色在被实际观看过程中也会叠加成一层“黑色”,因此,用户实际所能观看到本产品的灯光效果为“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当然,上述灯光效果仅是建立在镀膜面441和下镜面431各自仅反射了一次可视光线的前提下而所能看到的灯光效果,在镀膜面441和下镜面431分别进行了多次反射后,用户实际所能看到的灯光效果会比“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的灯光效果还要丰富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52.而假设挡光件45仅包括了第一挡光部451,发光件41所发出的灯光的颜色为红色,而第一挡光部451的颜色为黑色,此时,若发光件41通电,则第一挡光部451、出光面423两者所呈现出来的灯光效果为“黑色-红色”,在镀膜面441对安装槽114内的实物所呈现的灯光效果(即“黑色-红色”)进行反射后,镀膜面441上所呈现出来的灯光效果则为“红色-黑色”,在此之后,下镜面431对镀膜面441以及安装槽114内的实物所呈现的灯光效果进行反射后,用户可在下镜面431中看到“红色-黑色-黑色-红色”的灯光效果,基于上述,当用户自安装槽114的敞口到安装槽114的底壁方向观看本产品时,其便能观看到由镀膜面441、第一挡光部451、出光面423及下镜面431所共同营造出来的灯光效果,即“红色-黑色-黑色-红色-红色-黑色-黑色-红色”,同理,为保证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在各零部件之间装配完毕后,第一挡光部451会贴近于镀膜面441设置,而出光部也会贴近于下镜面431设置,因此,用户在观看到镀膜面441上的“黑色”和第一挡光部451的“黑色”这两层黑色时,实际所能看到的仅为一层“黑色”,出光面423的“红色”与下镜面431上的“红色”这两层红色在被实际观看过程中也会叠加成一层“红色”,因此,用户实际所能观看到本产品的灯光效果为“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当然,上述灯光效果仅是建立在镀膜面441和下镜面431各自仅反射了一次可视光线的前提下而所能看到的灯光效果,在镀膜面441和下镜面431分别进行了多次反射后,用户实际所能看到的灯光效果会比“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红色”的灯光效果还要丰富
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53.当挡光件45仅包括第二挡光部452时,产品的具体发光效果与“挡光件45仅包括第一挡光部451”时的发光效果相差不大,仅灯光颜色排列顺序有些差别,在此不作赘述。
54.可以理解的是,上面的灯光效果仅为便于读者理解而作举例,实际产品的灯光效果会因为光线强弱、光线的反射效果、是否设置了第一挡光部451和第二挡光部452,第一挡光部451和第二挡光部452两者的颜色是否相同以及用户的观看角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55.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光部451的颜色可以为其本身的材料所自带的颜色,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光部451可以是整体为黑色(此处的黑色仅用作举例使用,实际运用中第一挡光部451还可以为其他颜色)的零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光部451也可以为表面涂了黑色材料的零件;第二挡光部452同理,在此不一一说明。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光部451的颜色可以为其本身的材料吸收光线后而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举例来说,第一挡光部451的表面涂有可以吸光的材料,吸光的材料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黑色(此处的黑色仅用作举例使用,实际运用中第一挡光部451还可以为其他颜色)。第二挡光部452同理,在此不一一说明。
56.为避免第一挡光部451遮挡住从出光面423上发出的可视光线传递至镀膜面441处,优选地,第一挡光部451具有环绕安装槽114周壁的第一内壁面451a,第一内壁面451a与出光面423平齐设置;同理,为避免第二挡光部452遮挡住从出光面423上发出的可视光线传递至下镜面431处,优选地,第二挡光部452具有环绕安装槽114周壁的第二内壁面452a,第二内壁面452a与出光面423平齐设置。
57.优选地,请参阅图8,安装槽114的底壁设有透光孔114a,发光件41设于透光孔114a处,导光件42延伸至透光孔114a处以与发光件41对接。可以理解,因为发光件41本身占据着一定结构空间,因此,相交于将发光件41设置在安装槽114内的设置方式而言,本实施例将发光件41设置在底壁的透光孔114a中,有利于发光件41避让出供发光件41、挡光件45等部件安装的空间;而相较于将发光件41设置在安装槽114的外侧的设置方式,基于透光孔114a与安装槽114的内腔相连通,有利于发光件41将可视光线直接照射至安装槽114内,避免了可视光线在安装槽114槽壁的传递过程中出现减弱的现象发生。
58.值得说明的是,当反射件为与安装槽114的底壁一体成型的凸台结构时,除了在凸台结构上开设透光孔114a的方式外,还可“因地制宜”的,采用使凸台结构与安装槽114的周壁间隔设置的方式,以使凸台结构与安装槽114的周壁之间形成供发光件41安装的沟槽。
59.具体地,请参阅图4,基于发光件41设置在安装槽114的底壁上的设计方式,于本技术中,导光件42包括沿安装槽114的槽深方向延伸至安装槽114底壁的第一导光段421、及与第一导光段421远离安装槽114底壁的一端连接的并沿安装槽114的槽宽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光段422,第一导光段421靠近安装槽114的底部的一端朝向透光孔114a设置,第二导光段422远离第一导光段421的一端形成有出光面423。具体而言,开发人员可基于调控第一导光段421的结构长度,而控制第二导光段422在安装槽114的深度方向上的高度,即控制出光面423在安装槽114的深度方向上的出光高度;开发人员还可基于调控第二导光段422的结构长度,而控制出光面423的径向尺寸,即出光面423在发光件41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发光件41的出光位置。如此,提高了产品在实际运用时的可调控性。
60.可选地,请参阅图4,第一导光段421与第二导管段的连接处设有反光斜面424,反光斜面424用于将从第一导光段421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导管段。不难理解,基于反光斜面424的反射作用,有利于引导更多的可视光线从第一导光段421发散至第二导光段422中,从而保证出光面423的出光效果。具体而言,在具体实施例时,反光斜面424可为镀设在导光件42上的反光材料层。
61.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在按摩头组件100对按摩部位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基体1难免会发生抖动等现象,为保证第二挡光部452和下镜面431的安装稳固性,于本技术中,第一导光段421背向安装槽114的周壁的一侧凸设有卡接部425,卡接部425、第一导光段421和第二导光段422共同配合形成有卡接槽426,反射件的周缘和第二挡光部452的周缘均卡接与卡接槽426。当然,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反射件和第二挡光部452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例如但不限于,反射件的周缘和第二挡光部452的周缘均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于导光件42上。
62.具体地,请参阅图8,安装槽114的周壁设有一支撑台阶114b,第一挡光部451搭载于支撑台阶114b上。基于支撑台阶114b对第一挡光部451的周缘进行承托,有利于保证第一挡光部451的安装稳固性。
63.较佳地,请参阅图8,发光件41包括多个灯珠,安装槽114的底壁设有多个透光孔114a,一灯珠对应一透光孔114a设置,多个灯珠在安装槽114的底壁呈环状排布。如此设置,保证了导光件42具有充足的光线来源,同时,也保证了环状的出光面423上出光的均匀性。
64.请参阅图1,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活动连接并凸出于安装面111,安装面111位于基体1朝向按摩部位的一侧,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也即导电按摩头2相对按摩部位也是可以活动的,这样,导电按摩头2对按摩部位按摩时,导电按摩头2保持与按摩部位接触,导电按摩头2相对按摩部位可以活动,这有效减少了导电按摩头2与按摩部位接触时的摩擦力,使导电按摩头2与按摩部位的接触更加顺畅,提升了导电按摩头2对按摩部位的按摩效果。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的活动连接具有多种形式,即导电按摩头2相对安装面111的活动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按摩头2能相对于安装面111转动以按压按摩部位,具体而言,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用于接触并转动按压按摩部位,基体1可移动地安装于按摩仪的机体200,在基体1相对于按摩部位移动的过程中,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保持与按摩部位接触并相对按摩部位转动,这样,可以将导电按摩头2在按摩部位上跟随基体1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从而有利于降低基体1在按摩部位上移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基体1在按摩部位上移动的顺畅性。
65.具体而言,在实现“导电按摩头2能相对于安装面111转动”这一技术效果的过程中,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于基体1的内部设置安装腔13,并在安装面111上设置与安装腔13连通的伸出孔113a,导电按摩头2活动安装于安装腔13内,导电按摩头2上的部分结构通过伸出孔113a凸出于安装面111,导电按摩头2上通过伸出孔113a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能相对安装面111转动。不难理解,在基体1内部的安装腔13中,实现基体1与导电按摩头2之间的组装,有利于避免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之间的连接处显露于外界环境中,进而避免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之间的装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保证连接处的连接可靠性。
66.基于上述,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5,基体1包括相盖合连接的外壳11和底座12,伸出孔113a设于外壳11,底座12与外壳11共同配合形成安装腔13,填充件16的内壁面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电按摩头2的最大外径,导电按摩头2远离伸出孔113a的一侧被底座12抵顶。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按摩头2上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位于安装腔13内,在底座12的抵顶下,导电按摩头2沿伸出孔113a的轴线向靠近外壳11的方向上移动或具有沿该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又因为导电按摩头2上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无法穿过伸出孔113a,因此,导电按摩头2能够被稳固地限位在底座12和外壳11之间,而在除伸出孔113a的轴线方向的其他方向上,基体1并没有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限位,因此导电按摩头2能够在伸出孔113a的周向上做转动运动、或导电按摩头2能够在安装腔13做回转运动。即是说,本实施方式在不依赖连接部件的条件下,实现了将导电按摩头2可活动地安装在基体1上的技术效果,在节省了连接部件的材料的同时,也降低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之间的部件组装、拆卸的工序,有利于产品的快速生产。
67.较佳地,请参阅图5,导电按摩头2为回转体结构,底座12上设置有用于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旋转支撑的限位槽121,导电按摩头2远离伸出孔113a的一侧容置于限位槽121内。可以理解,通过限位槽121的槽壁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限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按摩头2在底座12的表面上移动跑偏。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底座12的表面开凿槽体以形成限位槽121,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底座12表面设置凸起以基于凸起来围合形成限位槽121,对此不作限制。
68.可选地,导电按摩头2为球体结构,限位槽121为与导电按摩头2的外轮廓形状适配的槽体结构。不难理解,球体结构的导电按摩头2,其的外轮廓无硌人的棱角,能够有效保证产品按摩的舒适性,本实施例的限位槽121,其槽壁至少部分呈适配导电按摩头2的外表面的凹弧面设置,如此设置,以有效提高导电按摩头2与限位槽121的槽壁之间接触的贴合度,进而保证导电按摩头2能够稳定的摆放在限位槽121中,并稳定地进行回转运动。
69.具体而言,在实现“导电按摩头2能相对于安装面111转动”这一技术效果的过程中,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体1包括相盖合连接外壳11和底座12,伸出孔113a设于外壳11,底座12与外壳11共同配合形成安装腔13,底座12包括对应伸出孔113a的位置设置的安装部,导电按摩头2通过连接结构(图未示)转动安装于安装部(图未示),导电按摩头2的转动轴线穿过伸出孔113a的圆心。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按摩头2通过连接结构组装于基体1上,如此设置,可有效保证导电按摩头2与基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有效地防止了导电按摩头2在底座12表面上移动偏移的事故。
70.基于上述,具体地,导电按摩头2包括主体部(图未示)和分体部(图未示),主体部和分体部分别设于安装部的相对的两侧,主体部设置于安装部靠近伸出孔113a的一侧;主体部朝向安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分体部贯穿设有第二螺纹孔,安装部设有连通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过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螺钉,连接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纹孔、过孔和第一螺纹孔,以将主体部和分体部转动安装于安装部。具体而言,主体部上的部分结构通过伸出孔113a凸出于安装面111,主体部受限于自身与连接螺钉之间的连接,而在伸出孔113a的孔轴方向上无法移动,但因为连接螺钉可在安装部上的过孔中转动,因此,主体部和分体部均可相对于安装部进行转动。不难理解,本实施例中采用连接螺钉作为连接结构而将导电按摩头2组装至安装部上,连接螺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具体获取方便、
连接稳固可靠等优点。当然,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凸设于安装部上的转轴,相应地,主体部上可设置有该转轴转动配合的转孔。
71.因为安装部的过孔的径向尺寸要比连接螺钉的径向尺寸大的多,这导致连接螺钉在过孔中转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连接螺钉向过孔的一侧偏移的现象,这并不利于主体部进行稳定的转动,为了保证主体部能够在安装部上的进行定向的转动,于本实施例中,安装部和按摩头中的一者凹设有导向环槽(图未示),另一者设有与导向环槽相适配的导向凸环(图未示),按摩头通过导向凸环在导向环槽内移动,而相对于安装部定向转动。具体而言,导向环槽或导向凸环绕环过孔设置。
72.请参阅图1、图2或图6,因工艺上的误差等原因,上述实现“导电按摩头2能相对于安装面111转动”的技术效果的两种实施方式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导电按摩头2与伸出孔113a的孔壁之间存在缝隙”的技术问题,该缝隙容易夹持到人体的毛发,而当毛发进入到安装腔13内时,容易导致基体1内部的部件的运行稳定性,且用户的毛发被夹断和被拔出也会影响到用户的按摩体验。考虑于此,本技术的按摩头组件100在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填充件16,以基于该填充件16对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如此,可有效解决缝隙夹持到人体毛发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73.具体地,请参阅图6,填充件16包括环绕部161,环绕部161至少部分环绕导电按摩头2的外形轮廓设置。可以理解,环绕部161用于对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缝隙进行填充,如此,有效避免了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缝隙的产生。在本实施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环绕部161可随着导电按摩头2在伸出孔113a中一起转动,在本实施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环绕部161可固定在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上,而导电按摩头2则在环绕部161的内侧进行转动。
74.较佳地,填充件16为软质材料。可以理解,采用软质材料有利于避免填充件16对伸出孔113a的内避面、导电按摩头2的外轮廓造成磨损,且有利于填充件16形变以更好地被夹持在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示例性而非限定地,该软质材料可以为硅胶、橡胶等等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5.具体地,安装面111设有凸出的凸台113,凸台113中空以形成部分安装腔13,凸台113远离安装面111的一端形成有伸出孔113a。其中,凸台113的具体形状可依据导电按摩头2的形状而设定,举例来说,当导电按摩头2为球状时,凸台113可为形成有弧形内壁面的柱形体。不难理解,相较于增加安装面111的结构厚度,并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安装面111上开设容纳导电按摩头2的腔体的方式,本技术通过在安装面111上设置凸出的凸台113,基于中空的凸台113形成容纳导电按摩头2的腔体的方式,有利于基体1的安装面111进行轻薄设计,进而有利于基体1的轻量化设计。同时,为便于导电按摩头2对按摩部位进行深度按压,提高产品的按摩效果,于本实施例中,开发人员可基于调整凸台113在安装面111上的凸出高度,便可实现调整导电按摩头2远离安装面111的一端到安装面111之间的高度的技术效果,简单方便。
7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凸台113朝远离安装面111的方向呈内径渐缩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凸台113在靠近安装面111的一端形成较大的开口以供导电按摩头2放入凸台113内,有利于安装人员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安装,另一方向,有利于凸台113远离安装面111的一端的内壁面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限位,保证导电按摩头2在凸台113内的装配稳固性,同
时,“凸台113朝远离安装面111的方向呈内径渐缩设置”也隐含有:凸台113朝远离安装面111的方向,凸台113的外径渐缩,这有利于减小凸台113朝向按摩部位一侧的空间体积,从而使从伸出孔113a中伸出的导电按摩头2更好地与按摩部位接触并进行按压。
77.请参阅图6或图7,为了避免填充件16掉落至安装腔13中,于本实施例中,基体1包括环绕凸台113的内壁面设置的筒体17,筒体17中空设置,导电按摩头2的部分结构设于筒体17内,筒体17靠近伸出孔113a的一端抵顶填充件16设置。如此,以有效保证填充件16的安装位置的稳固性。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填充件16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电按摩头2和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
78.可选地,请参阅图6和图7,筒体17靠近伸出孔113a的一端与凸台113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有卡槽14,填充件16的部分结构卡接安装于卡槽14内。不难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凸台113、筒体17和填充件16之间连接的精密性,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填充件16的安装稳定性。细致来讲,筒体17包括环绕凸台113的内壁面设置的筒形部171和环形部172,环形部172凸设于筒形部171靠近伸出孔113a的一端,且环形部172的外壁面与凸台113的内壁面间隔设置,凸台113的内壁面、筒形部171靠近伸出孔113a的端面及环形部172的外壁面共同配合形成卡槽14;填充件16包括环绕凸台113的内壁面设置的固定部162和环绕部161,固定部162的一部分结构卡接于卡槽14内,固定部162的另一部分结构伸出卡槽14的槽口并与环绕部161相连,环绕部161设于按摩头与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之间。
79.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空设置的筒体17包括筒形部171和环形部172,筒形部171远离伸出孔113a的一端抵接在底座12上,筒形部171和底座12形成导电按摩头2的安装腔,环形部172形成于筒形部171靠近伸出孔113a的一侧,环形部172的内壁面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电按摩头2的最大外径,导电按摩头2远离伸出孔113a的一侧被底座12抵顶,导电按摩头2上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位于筒形部171内,且导电按摩头2的最大外径处被环形部172的内壁面抵顶,在底座12的抵顶下,导电按摩头2沿伸出孔113a的轴线向靠近外壳11的方向上移动或具有沿该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又因为导电按摩头2上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被环形部172的内壁面抵顶,此时无论伸出孔113a的内壁面的孔径是否小于导电按摩头2的最大外径,导电按摩头2上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都无法通过中空设置的筒体17并进而穿过伸出孔113a,因此,导电按摩头2能够被稳固地限位在底座12和筒体17之间,也即底座12和外壳11之间,而在除伸出孔113a的轴线方向的其他方向上,基体1并没有对导电按摩头2进行限位,因此导电按摩头2能够在伸出孔113a的周向上做转动运动、或导电按摩头2能够在安装腔13做回转运动。
80.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按摩头组件100,除了通过导电按摩头2对按摩部位进行按压之外,还设置了与基体1固定连接并凸出于安装面111的固定按摩头3。具体而言,固定按摩头3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用于接触并按压按摩部位。优选地,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按摩头3可以与基体1一体成型,以保证固定按摩头3和基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是固定按摩头3与基体1一体压铸成型,也可以是固定按摩头3由基体1的壳壁冲压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按摩头3和基体1也可以各自成型,而后固定按摩头3通过焊接、粘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基体1上,满足固定按摩头3可靠地固定连接在基体1上即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1.为实现按摩头组件100的多点按压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按摩头2
设置有至少两个,而固定按摩头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按摩头3设置有至少两个,而导电按摩头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在本技术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也可以均设置为至少两个。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但并不代表本技术的设计仅限于此,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固定按摩头3和仅设置一个导电按摩头2,对此不作限制。
82.值得说明的是,当采用“导电按摩头2设置为至少两个”的设计方案时,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安装面111与按摩部位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保障安装面111在按摩部位上的移动顺畅性。
83.具体地,凸台113、筒体17和填充件16等部件的设置数量与导电按摩头2的设置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84.当筒体17设置有至少两个时,基体1内部设有基底,至少两个筒体17均固定安装在基底上,以随基底的移动而组装至外壳11上或从外壳11上拆除,如此设置,以便于组装人员一次性对至少两个筒体17进行拆装,有利于提高组装人员的组装效率。
85.当导电按摩头2的设置数量为多个时,优选地,多个导电按摩头2在安装面111上呈环形状排布,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导电按摩头2的排布规制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外观观赏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安装面111上导电按摩头2的布置得均匀且紧凑,有利于充分利用安装面111有限的空间。
86.当固定按摩头3的设置数量为多个时,优选地,多个固定按摩头3在安装面111上呈环形状排布,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固定按摩头3的排布规制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外观观赏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安装面111上固定按摩头3的布置得均匀且紧凑,有利于充分利用安装面111有限的空间。
87.而当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两者的设置数量均为多个时,优选地,多个导电按摩头2和多个固定按摩头3均呈环形状排布,如此设置的技术效果可参照前文,在此不再赘述。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导电按摩头2和多个固定按摩头3形成为一个环形体,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多个导电按摩头2形成为第一环形体,而多个固定按摩头3形成为第二环形体,第一环形体和第二环形体两者的位置可以一者环绕另一者设置,也可以两者分开排布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88.基于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两者的设置数量均为多个的实施例,较佳地,导电按摩头2与固定按摩头3在安装面111上相间排布;或任意相邻的两个固定按摩头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电按摩头2。不难理解,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够有效地打断固定按摩头3的连续排布,进而降低相邻固定按摩头3之间的区域与按摩部位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89.因为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电按摩头2与固定按摩头3均会频繁地与按摩部位相接触并在按摩部位上移动,为避免出现对按摩部位造成划伤的事故,于本实施例中,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及固定按摩头3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均呈弧形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呈弧形面设置,而固定按摩头3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的形状不作限定,又或者是,固定按摩头3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呈弧形面设置,而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部分的外表面的形状不作限定。
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导电按摩头2,和/或固定按摩头3设计成球状或类球
状,以使各自形成上文的弧形面。当然,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将导电按摩头2,和/或固定按摩头3设计成椭圆体,对此不作限制。
91.可选地,请参阅图1,导电按摩头2远离安装面111的一端到安装面111的高度,大于固定按摩头3远离安装面111的一端到安装面111的高度。不难理解,如此设置,使得两种类型的按摩头能够分别嵌入到按摩部位的不同深度处对按摩部位进行按压,这能够给予用户不同的按压体验,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因为导电按摩头2能够有效降低按摩头组件100与按摩部位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考虑于此,本实施例的导电按摩头2相较于固定按摩头3而言,其凸出于安装面111的高度要更高一些,这样,有利于其充分地与按摩部位相接触,并于按摩部位上转动。
92.请参阅图1,为提高基体1的观赏性,及避免基体1的周侧上形成硌人的尖角,于本实施例中,基体1呈圆盘状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基体1也可以呈方形体、球形体等形状设计。
93.具体地,基体1包括朝向按摩部位的盘面和环绕基体1周沿设置的周面112,盘面形成为安装面111,安装面111包括从自身的中部位置延伸至周面112的结构面111a,结构面111a在朝靠近周面112的方向上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产品的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灰尘、水珠、汗液等杂质容易掉落到显露于外的安装面111上,这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卫生性,因此,在安装面111上形成从安装面111的中部朝靠近周面112的方向上倾斜设置的结构面111a,有利于将灰尘、水珠、汗液等杂质排出基体1的外侧,进而保证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而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结构面111a可为直面、弧形面或两者的结合,对此不作限制。
94.较佳地,导电按摩头2凸出于结构面111a设置,不难理解,在倾斜设置的结构面111a的影响下,导电按摩头2靠近基体1周面112的一侧在结构面111a上的高度会与导电按摩头2靠近基体1中部的一侧在结构面111a上的高度有所不同,即导电按摩头2在结构面111a的倾斜方向上的两端的凸出高度存在差异,这有利于导电按摩头2对按摩部位的各个深度的穴位进行按压,进而营造出不同的按摩效果。具体地,固定按摩头3也凸出于结构面111a设置。如此设置的技术效果可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95.进一步地,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分别凸出于不同的结构面111a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同一结构面111a上设置过多的结构(即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而导致同一结构面111a上的结构过于紧凑的问题,而导电按摩头2和固定按摩头3之间的距离过近则不利于两者各自深入到按摩部位的深处进行按压。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动按摩头和固定按摩头3也可以均凸出于同一结构面111a设置。
96.可选地,周面112至少部分自基体1的周沿朝向盘面的中部位置倾斜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周面112与安装面111的连接处形成硌人的棱角,进而避免了基体1刮伤按摩部位的情况发生。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周面112与安装面111的连接处也可以形成为一个外凸的弧形面,以此来避免硌人的棱角的形成。
97.目前市面上的按摩产品大多已经实现了脉冲发生模块与固定的按摩体之间的电连接,可尚未对脉冲发生模块与可活动的按摩体之间的电连接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头组件100,在基体1上设置了导电组件5,导电组件5与按摩仪的脉冲发
生模块电连接,且导电组件5在导电按摩头2的活动过程中与导电按摩头2保持电连接,以将脉冲发生模块的电脉冲输送至导电按摩头2。
98.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头组件100,通过在基体1上增设在导电按摩头2进行活动过程中还能时刻与该导电按摩头2保持电连接的导电组件5,以实现由脉冲发生模块到可活动的导电按摩头2的电信号的转接,由此达到了在导电按摩头2移动按压按摩部位的过程中,导电按摩头2还能够为按摩部位进行电疗的双重按摩效果。
99.结合前文所细述的导电按摩头2是如何可活动地装配到基体1上的实施例,具体地,请参阅图9和图10,该导电组件5包括伸入安装腔13的导电部51,导电按摩头2位于安装腔13内的部分与安装腔13的壁面共同夹持导电部51。不难理解,采用夹持的方式实现导电部51与导电按摩头2之间的连接,具有拆装简单,连接稳定,导电可靠等优点。当然,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导电部51套设在导电按摩头2的外周壁上,对此不作限制。
100.优选地,基体1在安装腔13背离按摩部位的另一侧形成有安装腔13的底壁,导电部51可弹性伸缩,导电部51呈弹性压缩状态设于安装腔13的底壁与导电按摩头2之间。不难理解,因为导电部51在被压缩后,其具有恢复回原来的形状的运动趋势,这个过程中,导电部51会有力地抵顶着导电按摩头2,这有利于保证导电部51与导电按摩头2之间的接触的紧密性,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1可以呈弹簧状设置,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部51可以包括弹性支撑部(例如但不限于海绵体、橡胶体等等)和裹设于弹性支撑部设置的导电材料层。
101.具体地,导电部51与伸出孔113a相对设置并位于安装腔13的底壁,导电部51提供的弹性力具有驱动导电按摩头2由伸出孔113a朝向外部运动的趋势。不难理解,将导电部51设置在安装腔13的底壁上,在安装腔13的底壁的抵顶和导电部51的弹性抵顶的双重作用下,能够更有效地使导电按摩头2的最大外径部分限位在安装腔13内,并与伸出孔113a的孔壁或者筒体17的环形部172相抵顶,这样,有利于避免导电按摩头2在底座12的表面上移动的情况,保证了导电按摩头2的安装可靠性。
102.不难理解,产品的使用难免伴随着抖动、振动等情况,为避免导电部51从安装腔13的底壁和导电按摩头2之间脱出,于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3的底壁通过限位部122与导电部51连接,限位部122用于限制导电部51在安装腔13的底壁的移动。
103.优选地,请参阅图9和图10,限位部122包括凸设于安装腔13的底壁的凸起结构123,导电部51呈弹簧状设置,导电部51靠近安装腔13的底壁的一端呈环状套设在凸起结构123的外壁面。不难理解,采用弹簧状的导电部51套设在凸起结构123上实现自身在安装腔13的底壁上的固定的方式,具有实施简单、拆装方便、连接可靠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限位部122也可以为粘性物质,粘性物质用于将导电部51粘接于安装腔13的底壁上;或,该限位部122也可以为设置在安装腔13底壁的槽体,基于导电部51嵌入到槽体内便可实现对导电部51进行限位的效果;此外,该限位部122还可以为凸设于安装槽114的底壁上的卡柱,基于卡柱对导电部51进行卡接固定也可以实现对导电部51的限位。
10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包括外壳11和盖合于外壳11的底座12,外壳11背向底座12的一侧形成有安装面111,外壳11和底座12配合形成有安装腔13,底座12形成安装
腔13的底壁与导电按摩头2共同夹持导电部51;底座12和外壳11之间形成有与安装腔13连通的安装缝隙15,导电组件5包括呈薄片状设置于安装缝隙15的导电基板52,导电基板52上设有与导电部51电连接的电脉冲电路,电脉冲电路对应导电部51设置有连接触点,电脉冲电路通过连接触点与导电部51电连接,以实现电脉冲电路到导电按摩头2的电信号的转接。不难理解,为避免基体1出现厚度过大的问题,外壳11和底座12之间需要尽可能的相互靠近设置,因此,在外壳11和底座12之间无法空出过多的空间供电脉冲电路的线路进行布置,考虑于此,本实施例采用将电脉冲电路集成在导电基板52上,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在外壳11和底座12之间走线难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导电基板52的薄片状设计也有利于“外壳11和底座12之间尽可能的相互靠近设置”,这有利于基体1的小型化设计。具体而言,电脉冲电路采用印刷的方式集成在导电基板52上,同时,连接触点集成于导电基板52,连接触点一边与印刷于导电基板52的电脉冲电路连接,另一边朝向导电部51裸露于导电基板52上,以实现与导电部51的电连接。
105.可选地,请参阅图9,导电组件5还包括与导电基板52相连的导电件53,导电件53设于安装缝隙15,导电部51通过导电件53与导电基板52电连接。不难理解,在产品的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导电部51与导电基板52上的连接触点之间很容易因为基体1的抖动而相互分开,而若采用将导电部51焊接至导电基板52上的触点上的手段,则不利于导电部51、导电基板52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更换,考虑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部51与导电基板52之间设置转接结构,即导电件53,因为相较于导电基板52和导电部51而言,导电件53的结构形状的可塑性较高,因此,在导电部51与导电基板52之间采用导电件53进行转接有利于保证导电部51与导电基板52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106.具体地,电脉冲电路为集成在导电基板52上的连接支路,连接支路采用印刷的方式集成在导电基板52上,连接支路由导电基板52延伸至安装缝隙15中并靠近导电按摩头2设置,连接触点设置于连接支路远离导电基板52的一端,这样,可以缩短导电部51的从电脉冲电路到导电按摩头2之间的电连接路径,增加电脉冲电路到导电按摩头2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107.再具体地,导电部51包括相连的第一导电部511和第二导电部512,第一导电部511设于导电部51靠近安装腔13的壁面的一端,并为安装腔13的底壁与导电按摩头2共同夹持;第二导电部512由第一导电部511延伸至安装缝隙15,并与导电件53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导电部512呈弹簧状设置,而第一导电部511与第二导电部512相连后,一部分呈线条状从安装腔13延伸至安装缝隙15内,另一部分呈弹簧状在安装缝隙15内与导电件53相连。
108.可选地,外壳11能导电设置,导电基板52通过导电件53与外壳11相连,以使电脉冲电路电连接于外壳11。不难理解,在产品对按摩部位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外壳11上的很多位置都会直接地与按摩部位相接触,基于此,通过导电件53实现电脉冲电路到外壳11的电信号的转接,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电疗范围,进而提高产品的按摩效果和按摩效率。
109.具体地,导电件53包括弹性支撑体和裹设于弹性支撑体设置的导电材料层;或者,导电件53为弹性导电体。其中,弹性支撑体可以为海绵体、橡胶等材料所制成。不难理解,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导电件53均具有一定形变能力,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导电件53在外壳11和底座12的挤压下而磨损甚至损坏,有利于延长导电件53的使用寿命。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内设有安装腔13,安装面111设有与安装腔13连通的伸出
孔113a,导电组件5包括伸入安装腔13的导电部51,导电按摩头2活动设于安装腔13且导电按摩头2的部分结构通过伸出孔113a凸出于安装面111;底座12和外壳11之间形成有与安装腔13连通的安装缝隙15,安装缝隙15内设有发热件6,发热件6与导电组件5电连接,导电组件5用以与按摩仪的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发热件6通电发热并向外壳11传递。不难理解,发热件6通电后所产生的热量会向外壳11传递,使得外壳11能够对按摩部位进行热敷按摩,从而丰富按摩头组件100的功能。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安装缝隙15较小的原因,因此将发热件6设置在安装缝隙15中,有利于热量快速地传递至外壳11上。
111.具体地,固定按摩头3在外壳11朝向底座12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凹腔115,凹腔115与安装缝隙15连通,发热件6包括设于安装缝隙15的发热基体和与发热基体连接并延伸至凹腔115内的发热分体。不难理解,凹腔115的形成有利于降低外壳11上对应固定按摩头3的位置的壁厚,进而保证发热件6的热量能够及时地传递到固定按摩头3上,且,凹腔115的形成也有利于降低外壳11的结构重量,使得按摩头组件100可以轻量化设计。此外,为了提高发热分体与凹腔115的腔壁之间的贴壁效果,以提高发热分体与凹腔115的腔壁之间热量的传递效率,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2上设有朝向凹腔115内延伸的抵顶件18,抵顶件18抵顶发热分体设置,以使发热分体抵压于凹腔115的内壁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抵顶件18可以设置于基底上,抵顶件18抵顶发热分体设置,以使发热分体抵压于凹腔115的内壁面。
112.具体而言,抵顶件18可以为橡胶、硅胶、海绵等材质,以获得良好的弹性形变的能力。
113.优选地,固定按摩头3的外壁面和凹腔115的内壁面均呈弧面状设置,抵顶件18设有朝向凹腔115的内壁面的抵持弧面181,抵持弧面181与容纳腔的内壁轮廓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弧面”在此处应当作广义解释,其不仅包括规制的弧面,也包括近似弧面的曲面。不难理解,固定按摩头3上的外壁面呈弧面状有利于固定按摩头3与按摩部位进行平滑的接触,进而提升产品的按摩舒适度,而为了保证固定按摩头3处各个位置的壁厚的一致性,此实施例的凹腔115的内壁面也采用弧面状设计,最后,采用与凹腔115的内壁面轮廓相吻合的抵持弧面181,以提高发热分体与凹腔115的内壁面之间的贴合程度,进而保证热量的快速传递。
114.具体地,请参阅图10,抵持弧面181开设有槽体,槽体内间隔设置有凸筋,该凸筋可以加强抵持弧面181的强度,以使发热分体可靠地抵压在抵持弧面181与凹腔115之间;在发热分体通过粘液粘接于凹腔115时,该槽体可用于在抵持弧面181与发热分体粘接固定时容纳粘液,或在发热分体被挤压形变时容纳部分发热分体。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组件5包括呈薄片状设置于安装缝隙15内的导电基板52,导电基板52设有供电电路,发热件6集成在导电基板52上并与供电电路电连接。不难理解,发热件6与导电基板52一体化设计的方式,有利于避免发热件6和导电基板52之间存在组装间隙而导致产品的厚度被增加,这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发热件6设置在导电基板52上也有利于降低发热件6与供电电路之间走线所需的线路长度,进而降低两者之间走线的难度。优选地,发热件6为印刷在导电基板52上的发热丝,位于导电基板52上的发热丝可以呈曲折延伸布置,例如但不限于弧形线、不规制螺旋线等等,以保证发热件6的发热量。当然,本技术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件6也可以为发热的金属片。
116.可选地,安装缝隙15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温度传感器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基于温度传感器对发热件6的温度进行检测和反馈,从而保证产品的热敷功能可以安全可靠且有效地实现,较佳地,温度传感器可以为ntc温度传感器,其具有来源广泛、检测可靠等优点。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集成于导电基板52,并位于导电基板52朝向底座12的一侧。不难理解,温度传感器集成于导电基板52上有利于减低导电基板52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走线难度,此外,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导电基板52远离外壳11的一侧,有利于避免外壳11上的电脉冲信号对温度传感器的运行造成干扰、及避免振动幅度较大的外壳11对温度传感器造成磨损甚至破坏。
117.为了解决前文的显示组件4与导电基板52上的供电电路之间走线难的问题,优选地,显示组件4集成于导电基板52上,显示组件4与供电电路电连接,显示组件4的发光端朝向外壳11设置。
118.具体地,导电基板52朝向底座1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接电点,用于与按摩仪的电脉冲发生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该若干接电点在导电基板52朝向底座12的一侧上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导电基板52上集成的电脉冲电路、温度传感器、发热件6以及显示组件4电性连接,以实现由电脉冲发生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到电脉冲电路、温度传感器、发热件6以及显示组件4的电信号的转接。
119.可以理解的是,接电点的数量至少为5个,例如但不限于,以接电点的数量为5个为例进行说明,其中4个接电点分别与电脉冲电路、温度传感器、发热件6以及显示组件4电性连接以实现来自电脉冲发生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的不同电信号的转接,剩余的1个接电点电脉冲电路、温度传感器、发热件6以及显示组件4共用的接地端,以形成相应的稳定的电连接回路。
120.接电点对应安装槽114朝向底座12的底壁侧面设置,具体地,接电点抵接于安装槽114朝向底座12的底壁侧面,这样,通过安装槽114朝向底座12的底壁侧面可以对接电点形成支撑,以使接电点能够与按摩仪的电脉冲发生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稳定地电连接。
121.可选地,导电基板52朝向底座12的一侧还设有缓冲材料层,缓冲材料层避让接电点的位置设置。其中,缓冲材料层的材质可以为海绵、橡胶等材料。缓冲材料层用于对外部作用于导电基板52上的力进行缓冲,有利于降低导电基板52的震荡程度,保护导电基板52上的电气件的稳定运行。
1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仪,请参阅图11至图13,该按摩仪包括机体200和按摩头组件100,该按摩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按摩头组件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机体200的内部设有脉冲发生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脉冲发生模块可以集成在控制电路模块上,或者,脉冲发生模块也可以与控制电路模块分体设置并通过导电体电连接,按摩头组件100设于机体200朝向按摩部位的一侧,导电组件5与脉冲发生模块电连接。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头组件100可与机体200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者是可拆连接,对此不作限制。
123.优选地,为了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及提高产品的按摩效果,于本实施例中,机体200朝向按摩部位的一侧设有与按摩头组件100相适配的装配口7,按摩头组件100安装于装配口7;机体200的内部设有驱动组件300,驱动组件300包括设于装配口7的驱动轴8,驱动轴8与按摩头组件100传动连接。如此,基于驱动轴8驱动按摩头组件100,以使得相对于按摩部
位进行活动,进而有效地对按摩部位进行按摩,提高了产品的按摩效果。
124.可选地,基体1的外壁面与装配口7的外壁面齐平设置。如此,以保证基体1与机体200之间连接处平滑过渡,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外观观赏性。
125.具体地,驱动轴8驱动按摩头组件100转动以按压按摩部位。基于此,为避免从机体200到基体1之间的连接线路在按摩头组件100转动的过程中发生缠绕的现象,于本实施例中,按摩仪包括电滑环400,电滑环400具有相转动连接并电连接的定子9和转子10,转子10与驱动轴8传动配合并与按摩头组件100相对固定连接,以使转子10与按摩组件10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转子1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基体1背向安装面111的一侧并与通过接电点与导电基板52电连接,从而实现转子10与导电组件5的电连接,定子9与机体200固定连接,并与机体200内的控制电路模块和/或脉冲发生模块电连接,进而实现由机体200内的控制电路模块和/或脉冲发生模块到按摩组件100上的导电组件5之间的可活动的电连接。
1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