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

文档序号:31816038发布日期:2022-10-14 22: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


背景技术:

2.支架材料经常被用于外科手术中,例如提供支撑的血管支架、肠道支架,另外还包括作为营养物质载体并提供一定的尺寸结构的人工骨支架、人工器官支架等。早期的支架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或其他一些非可降解材料,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同时伴随着一些负面效果;而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用可溶解在人体内的材料制成,放入体内后,可被人体吸收。
3.公开号为cn20096018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可控性可降解抗癌药物缓释膜层支架,公安了可降解材料支架的外面设置有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在内层缓释药物膜层的外面设置有外层缓释药物膜层;这个专利中的可降解材料支架,内部为空心结构,在体内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难以稳定在人的身体里,不利于药物释放治疗;并且外层缓释药物膜层和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均与可降解材料支架之间没有加固结构,易发生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解决了上述专利中的可降解材料支架,内部为空心结构,在体内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难以稳定在人的身体里,不利于药物释放治疗,以及外层缓释药物膜层和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均与可降解材料支架之间没有加固结构,易发生分离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外侧包裹有内层缓释药物膜层,所述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外侧包裹有外层缓释药物膜层,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置弹性器,所述外筒体均设有抵挡条;
8.所述内置弹性器包括两个对称的弹性条和限位器,所述弹性条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拼接条,所述弹性条上设有弯折部,两个所述弹性条上的相邻弯折部通过第二拼接条连接,两个所述弹性条分别与第二拼接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器内壁插接竖支撑杆,所述竖支撑杆设有三组,上下两端的竖支撑杆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第一拼接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拼接条,中间所述竖支撑杆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拼接条,所述限位器左右两端内壁均插接横支撑件;所述第一拼接条外壁固定连接抵挡条;
9.所述外筒体外壁固定连接u性杆,所述u性杆至少设置组,且等距离分布在外筒体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
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拼接条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竖支撑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拼接条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竖支撑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支撑件为横支撑杆,所述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所述横支撑杆外壁插接所述第一限位体,所述横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弯折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支撑件为横支撑杆,所述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所述横支撑杆外壁插接所述第一限位体,所述横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体成型设置在弯折部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支撑件为弹簧,所述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所述弹簧一端外壁插接所述第一限位体,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体成型设置在弯折部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支撑件为斜支撑杆,所述限位器为第二限位体,所述斜支撑杆一端插接所述第二限位体,另一端固定连接弹性条。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体上对称设置有四组所述斜支撑杆。
17.与现有技术相比:
18.1、通过设置外筒体,并在外筒体内设置内置弹性器,有效地增强了外筒体的弹性,从而使得外筒体不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内层缓释药物膜层的药物释放,保证了治疗效果;
19.2、通过设置u性杆,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内层缓释药物膜层进行限位,使得不易与外筒体分离,从而保证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内置弹性器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1的外观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1的俯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内置弹性器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内置弹性器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内置弹性器的示意图。
27.图中:外筒体1、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u性杆4、内置弹性器5、第一限位体50、弹性条51、弯折部511、第一拼接条52、竖支撑杆53、第一固定座531、横支撑杆54、第二拼接条55、第二固定座551、斜支撑杆56、加强块57、弹簧58、第二限位体59。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9.实施例1: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缓释药物的生物支架,请参阅图 1-5,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外侧包裹有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侧包裹有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外筒体1内部设置有内置弹性器5,外筒体1均设有抵挡条11;
31.内置弹性器5包括两个对称的弹性条51和限位器,弹性条51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拼接条52,弹性条51上设有弯折部511,两个弹性条51上的相邻弯折部511通过第二拼接条55连接,两个弹性条51分别与第二拼接条55的两端固定连接,限位器内壁插接竖支撑杆53,竖支撑杆53设有三组,上下两端的竖支撑杆53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第一拼接条52,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拼接条 55,中间竖支撑杆53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第二拼接条55,限位器左右两端内壁均插接横支撑件;第一拼接条52外壁固定连接抵挡条11,实现了内置弹性器5 和外筒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二者分离;
32.外筒体1外壁固定连接u性杆4,u性杆4至少设置3组,且等距离分布在外筒体1上;第一拼接条52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531,第一固定座531 通过螺栓连接竖支撑杆53;利用了u性杆4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进行限位,避免了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与外筒体1分离。
33.第二拼接条55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551,第二固定座551通过螺栓连接竖支撑杆53;横支撑件为横支撑杆54,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50,横支撑杆54外壁插接第一限位体50,横支撑杆54一端固定连接弯折部511。
34.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内置弹性器5在外筒体1内,在竖支撑杆53和横支撑杆54作用下,使得内置弹性器5的结构稳定且弹性好;并且通过设置的u 性杆4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进行限位,使得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不易与外筒体1分离,从而可靠性好。
35.实施例2:参照附图5,与实施例不同的是:横支撑件为横支撑杆54,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50,横支撑杆54外壁插接第一限位体50,横支撑杆54一端固定连接加强块57,加强块57一体成型设置在弯折部511上;加强块57增强了弯折部511的强度。
36.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内置弹性器5在外筒体1内,在竖支撑杆53和横支撑杆54作用下,使得内置弹性器5的结构稳定且弹性好;并且通过设置的u 性杆4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进行限位,使得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不易与外筒体1分离,从而可靠性好;并且在加强块57的作用下,弯折部511处不易折断,加强了弯折部511处强度。
37.实施例3:参照附图6,与实施例不同的是:横支撑件为弹簧58,限位器为第一限位体50,弹簧58一端外壁插接第一限位体50,弹簧58一端固定连接加强块57,加强块57一体成型设置在弯折部511上。
38.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内置弹性器5在外筒体1内,在竖支撑杆53和弹簧58作用下,使得内置弹性器5的结构稳定且弹性好;并且通过设置的u性杆 4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进行限位,使得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不易与外筒
体1分离,从而可靠性好;并且在加强块 57的作用下,弯折部511处不易折断,加强了弯折部511处强度。
39.实施例4:参照附图7,与实施例不同的是:横支撑件为斜支撑杆56,限位器为第二限位体59,斜支撑杆56一端插接第二限位体59,另一端固定连接弹性条51,第二限位体59上对称设置有四组斜支撑杆56。
40.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内置弹性器5在外筒体1内,在竖支撑杆53和斜支撑杆56作用下,使得内置弹性器5的结构稳定且弹性好;并且通过设置的u 性杆4对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进行限位,使得内层缓释药物膜层2、外层缓释药物膜层3不易与外筒体1分离,从而可靠性好。
41.外筒体1和内置弹性器5的材质均为可降解材料,例如聚羟基乙酸、聚丁烯共聚物,在体内一体时间后发生水解反应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42.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