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1312发布日期:2023-01-17 17:5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


背景技术:

2.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3.在对一些患者手部进行康复工作时,会使用到电疗仪,用于康复手段,对穴位进行刺激,但是现有的装置仅能够对手指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不能够对整个手部进行康复工作,导致康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能够对手指进行更加全面康复工作,便于使用。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周侧面的底部和顶部均固定有蜗杆,所述壳体内部两侧且位于所述蜗杆的部位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垂直设置,两侧的转动杆互为垂直设置,所述转动杆周侧面与蜗杆相对应的部位固定有蜗轮,所述转动杆的周侧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两侧与按摩柱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侧底部与顶部均固定有海绵块,且两个海绵块之间为圆角设置,所述插口延伸至壳体内部,且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电疗套,所述电疗套的入口与插口相通,所述电疗套位于上下两个按摩柱中间。
7.所述转动杆的周侧面均布开设有螺纹,且所述固定筒与转动杆螺纹连接。
8.所述壳体的两侧倾斜有四十五度角。
9.所述电疗套的指套尖均固定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上下两个所述按摩柱位置错开设置。
11.所述固定筒内部位于所述限位杆的部位均开设有限位槽。
12.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杆相适配,且固定筒通过限位槽在限位杆的周侧面滑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装置设定好康复时间,患者将双手通过插口插入装置内部,将手放置于电疗套内部,电疗套能够对患者手指进行电疗工作,电机能够带动固定杆正反转动,通过限位杆对其起到的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带动按摩柱往复移动,能够对患者
的手部进行康复按摩,促进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海绵块使得患者插入装置时,减轻手腕的压力,圆角设置便于患者能够快速便捷的插入装置。
15.本实用新型,固定筒与转动杆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杆转动时,固定筒能够移动,壳体的两侧倾斜有四十五度角,使得装置更加复合人体工学,患者手部自然插入装置时,手倾斜有一定角度,便于患者使用,支撑杆便于对电疗套进行固定,便于患者使用,避免患者刻意保持手部伸直,使患者更加省力,上下两个按摩柱位置错开设置,便于装置对手部进行更加均匀的按摩工作,固定筒通过限位槽在限位杆的周侧面滑动连接,对固定筒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能够移动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壳体;11、电机;12、固定杆;13、蜗杆;14、转动杆;15、蜗轮;16、固定筒;17、限位杆;18、按摩柱;19、插口;20、电疗套;
21.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23.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手指康复的智能复合电疗仪,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周侧面的底部和顶部均固定有蜗杆13,壳体1内部两侧且位于蜗杆13的部位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与固定杆12垂直设置,两侧的转动杆14互为垂直设置,转动杆14周侧面与蜗杆13相对应的部位固定有蜗轮15,转动杆14的周侧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筒16,固定筒16内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的两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壳体1两侧与按摩柱1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插口19,插口19内侧底部与顶部均固定有海绵块,且两个海绵块之间为圆角设置,插口19延伸至壳体1内部,且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电疗套20,电疗套20的入口与插口19相通,电疗套20位于上下两个按摩柱18中间。
24.使用时,将装置设定好康复时间,患者将双手通过插口19插入装置内部,将手放置于电疗套20内部,电疗套20能够对患者手指进行电疗工作,电机11能够带动固定杆12正反转动,通过限位杆17对其起到的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16带动按摩柱18往复移动,能够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康复按摩,促进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插口19内侧底部与s顶部均固定有海绵块,使得患者插入装置时,减轻手腕的压力,两个海绵块之间为圆角设置,便于患者能够快速便捷的插入装置。
25.参照附图2,转动杆14的周侧面均布开设有螺纹,且固定筒16与转动杆14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杆14转动时,固定筒16能够移动。
26.参照附图2,壳体1的两侧倾斜有四十五度角,使得装置更加复合人体工学,患者手部自然插入装置时,手倾斜有一定角度,便于患者使用。
27.参照附图2,电疗套20的指套尖均固定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另一端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便于对电疗套20进行固定,便于患者使用,避免患者刻意保持手部伸直,使患者更加省力。
28.参照附图2,上下两个按摩柱18位置错开设置,便于装置对手部进行更加均匀的按摩工作。
29.参照附图3,固定筒16内部位于限位杆17的部位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杆17相适配,且固定筒16通过限位槽在限位杆17的周侧面滑动连接,对固定筒16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16能够移动的更加稳定。
30.进一步的,处于上方的按摩柱18比处于下方的按摩柱18硬度小,便于处理手背与手掌耐受度不同的问题,避免与手背进行较硬接触,优化患者的使用体验。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装置设定好康复时间,患者将双手通过插口19插入装置内部,将手放置于电疗套20内部,电疗套20能够对患者手指进行电疗工作,电机11能够带动固定杆12正反转动,通过限位杆17对其起到的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16带动按摩柱18往复移动,能够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康复按摩,促进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插口19内侧底部与顶部均固定有海绵块,使得患者插入装置时,减轻手腕的压力,两个海绵块之间为圆角设置,便于患者能够快速便捷的插入装置,转动杆14的周侧面均布开设有螺纹,且固定筒16与转动杆14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杆14转动时,固定筒16能够移动,壳体1的两侧倾斜有四十五度角,使得装置更加复合人体工学,患者手部自然插入装置时,手倾斜有一定角度,便于患者使用,电疗套20的指套尖均固定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另一端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便于对电疗套20进行固定,便于患者使用,避免患者刻意保持手部伸直,使患者更加省力,上下两个按摩柱18位置错开设置,便于装置对手部进行更加均匀的按摩工作,固定筒16内部位于限位杆17的部位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杆17相适配,且固定筒16通过限位槽在限位杆17的周侧面滑动连接,对固定筒16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固定筒16能够移动的更加稳定。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