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组件、方向控制装置和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2491发布日期:2022-12-10 07:5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心电监测组件、方向控制装置和载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心电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心电监测组件、一种方向控制装置以及一种载具。


背景技术:

2.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能够随时随地监测用户血压、心率等的监测设备已经成为市面上热销的产品。此类产品可以令人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训练,大大减小了大型医院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进而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目的。
3.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具有相连的电极片和连接线,电极片用于紧贴用户的受检部位,连接线用于满足电极片的导电需求,连接线直接焊接在电极片上,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电极片和连接线之间的焊锡很容易脱落。电极片与连接线之间一旦断开,将导致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电监测组件,心电监测组件设置在载具上,心电监测组件包括导电连接线、电极和变形件,电极与导电连接线导电连接,电极用于心电监测。变形件与电极和导电连接线连接,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受力后发生了塑性变形,以通过形变产生的应力相对固定电极和导电连接线。
5.本技术的心电监测组件包括导电连接线、电极和变形件,导电连接线和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导电连接线包括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正极线束和正极相连,负极线束和负极相连,从而形成有效的电流通路。电极用于心电监测,即电极用于与人体接触,人体心脏波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电流,电流会经由人体组织向各部分传导,在人体体表各部位都会表现出电位变化,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会采集到电位变化,从而经由导电连接线的传递,最终被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形成心电图。
6.其中,变形件与电极和导电连接线连接,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即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发生了不可自行恢复的形变。
7.一方面,发生塑性变形后的变形件产生的应力,能够将电极和导电连接线固定,从而提升了电极和导电连接线之间的可靠连接性能,使得电极和导电连接线松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延长心电监测组件的使用寿命,使得心电监测组件不仅适用于静止的普通场景,也能够适用于震动的特殊场景,扩大心电监测组件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弱化心电监测组件对使用环境的局限性,提升市场竞争力。
8.另一方面,本技术中仅通过向变形件施加外力,就能够实现电极和导电连接线的可靠装配,从而可以令心电监测组件的生产制备过程难度大大降低,提升心电监测组件的生产效率。
9.可选地,电极上设置有安装孔。变形件包括安装部和外露部,安装部设置在安装孔内,外露部与安装部连接,外露部露出于安装孔之外,变形件的发生了塑性变形的部位位于外露部上。
10.可选地,外露部包括限位部和变形部,限位部设在安装部的第一端,变形部设在安装部的第二端。其中,电极和导电连接线的连接部位,夹设在限位部和变形部之间。
11.可选地,变形部具有与电极或导电连接线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上设置有凹凸纹路。
12.可选地,安装部包括安装柱,限位部包括限位圆台,安装柱的直径小于限位圆台的直径。
13.可选地,电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导电触点。
14.可选地,导电连接线包括导电线和导电件,导电件设在导电线的第一端上,导电件上设有装配孔,变形件的一部分伸入装配孔、安装孔后并将电极和导电件连接。
15.可选地,心电监测组件还包括电控板,导电线的第二端与电路板导电连接;其中,导电线焊接于电路板上,或,导电线的第二端上设有接插线端,电路板上设有接插板端,接插线端和接插板端可拆卸连接。
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持部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心电监测组件。
17.本技术提供的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因而具有该心电监测组件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载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
19.本技术提供的载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因而具有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相关的附图做出简单介绍。可以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中未提及的许多其他的技术特征和连接关系等。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电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形件在塑性变形前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电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电连接线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导电连接线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27.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28.10、导电连接线;
29.11、导电线;13、接插线端;
30.12、导电件;14、装配孔;
31.20、电极;21、皮质件;22、导电触点;23安装孔;
32.30、变形件;
33.31、安装部;32、限位部;33、变形部;
34.40、电控板;41、接插板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6.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心电检测设备,常常应用于医疗领域、电子消费品领域等。在该种使用场景下,通过令连接线焊接在电极片上,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若将心电检测设备应用在载具上时,载具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震动,电极片和连接线之间的焊锡容易脱落。电极片与连接线之间断开将导致接触不良,容易缩短心电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3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电监测组件,通过变形件30实现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可靠连接,大大降低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松脱的可能性,扩大心电监测组件的适用范围。
38.实施方式一
39.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电监测组件,心电监测组件设置在载具上。如图1和图4所示,心电监测组件包括导电连接线10、电极20和变形件30,电极20与导电连接线10导电连接,电极20用于心电监测。变形件30与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连接,变形件30的至少一部分在受力后发生了塑性变形,以通过形变产生的应力相对固定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
40.本技术的心电监测组件包括导电连接线10、电极20和变形件30,导电连接线10和电极20一一对应设置。如图4所示,电极20包括正极和负极,导电连接线10包括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正极线束和正极相连,负极线束和负极相连,从而形成有效的电流通路。电极20用于心电监测,即电极20用于与人体接触。人体心脏波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电流,电流会经由人体组织向各部分传导,在人体体表各部位都会表现出电位变化,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20会采集到电位变化,从而经由导电连接线10的传递,最终被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形成心电图。
41.其中,如图1所示,变形件30与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连接,变形件30的至少一部分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即变形件30的至少一部分发生了不可自行恢复的形变。
42.一方面,发生塑性变形后的变形件30产生的应力,能够将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固定在一起,提升了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之间的可靠连接性能。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松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延长了心电监测组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心电监测组件不仅适用于静止的普通场景,也能够适用于发生震动的特殊场景。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扩大了心电监测组件的适用范围,弱化了心电监测组件对使用环境的局限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43.另一方面,本技术中仅通过向变形件30施加外力,就能够实现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可靠装配,从而可以令心电监测组件的生产制造过程难度大大降低,提升心电监测组件的生产效率。
44.可选地,变形件30可以为金属件、部分金属件或非金属件。也就是说,变形件30可以由满足塑性变形要求的任意材质构成。
45.具体地,当变形件30为金属件或部分金属件时,变形件30不仅可以起到固定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依据自身的导电特性,为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导电连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当变形件30为非金属件时,变形件30可以起到固定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的作用。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可以直接导电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导电介质,实现导电连接。
46.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状态下,变形件30的结构形态不相同,比如,在塑性变形前和塑性变形后,变形件30的结构形态不同。举例来说,在塑性变形前,如图3所示,变形件30可以呈“∣”状、“ê”状、“丄”状等,在塑性变形后,如图1所示,变形件30可以呈“匚”状、“工”状等等。
47.变形件30可以采用压接或者旋铆工艺等。在不同的变形工艺下,可以令变形件30按照预定的变形方向,发生塑性变形,进而满足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的固定需求。
48.其中,本技术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设置在载具上。由于载具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颠簸、震动现象,为了保证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可靠连接,本技术中通过变形件30受力变形而将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本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心电监测设备因采用焊接的方式,而在载具上存在的脱焊风险的问题。
49.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极20上设置有安装孔23。变形件30包括安装部31和外露部,安装部31设置在安装孔23内。外露部与安装部31连接,并露出于安装孔23之外。变形件30的发生了塑性变形的部位位于外露部上。
50.在该实施例中,电极20上设有安装孔23,安装孔23包括通孔。变形件30包括安装部31,安装部31设在安装孔23内。在变形件30的装配过程中,安装孔23的设置,可以实现变形件30的定位安装,防止装配偏差。与此同时,伸入安装孔23内的安装部31,能够增加变形件30与电极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变形件30对于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可靠固定效果。
51.进一步地,变形件30还包括外露部,外露部连接在安装部31上,外露部相对于安装孔23外露设置,变形件30的塑性变形的部位位于外露部上。也就是说,向变形件30施加的外力作用在外露部上,并不会对位于安装孔23内的安装部31施加外力。本技术通过向外露部施加外力,不仅能够降低变形工艺的操作难度,也能够避免造成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受损,确保心电监测组件的良品率。
52.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外露部包括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限位部32设在安装部31的第一端,变形部33设在安装部31的第二端。其中,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连接部位,夹设在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之间。
53.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限位部32设在安装部31的第一端,变形部33设在安装部31的第二端。也就是说,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设在安装部31的两端。由限位部32、变形部33和安装部31构成的变形件30,类似于“工”状结构。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连接部位,会夹设在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之间。即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会压紧在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上,令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相对固定。由于二者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因此保证了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导电连接。
54.可选地,变形件30发生塑性变形的部位也可以位于限位部32上。也就是说,限位部32和变形部33都是通过塑性变形,之后再夹紧于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连接部位的两侧。举例来说,变形件30在塑性变形之前呈“∣”状,经过向“∣”的上下两端施加作用力,使得“∣”变成了“工”。也就是说,安装部31两端的变形部33、限位部32均是通过塑性变形而形成的。
55.可选地,如图3所示,变形件30在塑性变形之前呈“丄”状,经过向“丄”的上端施加作用力,使得“丄”变成了“工”。也就是说,安装部31第二端的变形部33是通过塑性变形形成的,而限位部32是在塑性变形之前就存在的。
56.可选地,变形部33具有与电极20或导电连接线10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上设置有凹凸纹路。凹凸纹路可以增加变形部33与电极20或导电连接线1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令变形件30对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施加更加密集可靠的夹紧力。
57.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部31包括安装柱,限位部32包括限位圆台。安装柱的直径小于限位圆台的直径。
58.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31包括安装柱。限位部32包括限位圆台。由于安装部31的直径小于限位圆台的直径,在安装部31和限位圆台的连接处则具有限位台阶,则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的连接部位将会卡接在限位台阶处。与此同时,限位圆台也能够为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提供全方位的、360
°
的结构支撑,这将使得电极20、导电连接线10的位置稳定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59.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极2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导电触点22。
60.在该实施例中,当电极20包括非金属材料例如皮质件21时,电极20还包括导电触点22。导电触点22设在皮质件21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用于与人体接触,同时也用于与导电连接线10导电连接。其中,非金属材料部分满足结构需求,而导电触点22满足导电需求。
61.可选地,当电极20的外表面全部设有导电触点22时,导电触点22的一部分用于与人体接触,另一部分能够与导电连接线10实现电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电流通路。
62.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电极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设有导电触点22时,该部分导电触点22的设置不仅要满足人体接触需求,也要满足导电连接线10的导电连接需求。当导电触点22仅设于电极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时,我们可以对导电触点22的设置位置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使其满足前述两方面的需求。具体地,在电极20的某个具体的位置处需要电连接,那么只需要在此处设置导电触点22即可,电极20的其他位置处无需设置导电触点22。也就是说,无需对电极20的外表面进行全覆盖。通过在电极20的外表面的局部设置导电触点22,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63.实施方式二
64.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导电连接线10的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变形件30的装配效率。
65.为此,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电监测组件,其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点在于在原先的基础上,对导电连接线10的结构做出进一步优化。
6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导电连接线10包括导电线11和导电件12,导电件12设在导电线11的第一端上,导电件12上设有装配孔14,变形件30的一部分伸入装配孔14、
安装孔23后并将电极20和导电件12连接。
67.在该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线10包括导电线11和导电件12。导电线11为线束,线束包括金属电线和绝缘衣,金属电线包括相连的包裹段和外露段,绝缘衣包裹在的包裹段的外侧。导电件12设在导电线11的第一端上。具体地,导电件12设在外露段上,即导电件12和金属电线导电连接。
68.其中,如图1所示,导电件12上设有装配孔14。变形件30的一部分伸入装配孔14、安装孔23后并将电极20和导电件12连接。变形件30的另一部分则穿过装配孔14,再伸入安装部31内的安装孔23中。当变形件30收到外力产生塑性变形后,导电件12被夹紧在变形件30与电极20之间,从而实现导电连接。导电件12的设置可以为变形件30的装配提供便捷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变形件30仅需要对准装配孔14和安装孔23,即可实现结构上的可靠连接,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
69.可选地,导电件12包括ot端子,ot端子的头部是一个圆形,尾部是个圆柱形,外观呈现一个ot形态故被业内称之为ot端子。
70.可选地,心电监测组件还包括电控板40,导电线11的第二端与电路板导电连接;其中,导电线11焊接于电路板上,或,导电线11的第二端上设有接插线端13,电路板上设有接插板端41,接插线端13和接插板端41可拆卸连接。
71.在该实施例中,心电监测组件还包括电控板40。导电线11包括相背的两端,第一端设置导电件12,用于与变形件30、电极20相连,第二端与电路板导电连接,从而构成有效电流回路。
72.可选地,如图5所示,导电线11焊接于电路板上,易于操作。
73.可选地,如图6所示,导电线11的第二端上设有接插线端13,电路板上设有接插板端41。接插线端13和接插板端41可拆卸连接,从而提升导电线11与电路板之间的拆卸便利性。当导电线11或电路板中的一者故障时,导电线11或电路板中的另一者还可以使用,能够降低产品的维修成本。
74.实施方式三
7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持部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心电监测组件。由于包括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因而具有该心电监测组件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6.可选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方向盘可以为智能方向盘。
77.可选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套。
78.可选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船舵。
79.可选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飞行操作杆。
80.实施方式四
8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载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由于载具包括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因而具有心电监测组件或方向控制装置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2.可选地,载具包括车辆,车辆包括方向盘,方向盘上设有心电监测组件,当驾驶员驾驶车辆时,驾驶员的手会与位于方向盘上的心电监测组件接触,此时,心电监测组件能够对驾驶员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如果驾驶员有心脏方面的异常或者处于危险的驾驶状
态时,能够根据心电监测组件监测得到的心电信号,来对驾驶员的当前驾驶状态进行判断,以提高对驾驶状态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83.本技术提供的心电监测组件中电极20与导电连接线10之间采用变形件30可靠连接。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尽管车辆震动明显,但电极20和导电连接线10之间松动的可能性依然能够得到大幅度地降低,因此能够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心电监测需求。
8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载具不但包括车辆,而且还可以包含各种其他的交通工具,如汽车、飞行器、轮船等。另外,本技术所提及的载具,也包含一些模拟传统交通工具的,装载人的模拟设备,例如模拟赛车、飞机或是轮船的操作体验的操作体验设备、教学设备、vr游戏设备等等,只要是装载人,并容易发生较大幅度震动的设备均可符合本技术的载具的定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