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式椎间孔镜。
背景技术:2.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3.目前的椎间孔镜在使用时,大多通过机器直接将套管插入患者椎间的创口处,无法对套管插入的深度进行及时限位的操作,导致套管插入的深度过深或者过浅,无法保证套管达到的深度是需要的最佳深度,同时也降低了椎间孔镜本身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椎间孔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式椎间孔镜,包括椎间孔镜外壳,所述椎间孔镜外壳的一端通过小型螺丝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套管,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一端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壁套接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管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对移动中的移动管进行限位的操作。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盘通过轴承与连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防滑纹路设置有多条,并均匀分布于转动盘的外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管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柱外壁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柱的内壁直径大于套管的外壁直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盘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圈,且橡胶垫圈的外壁直径大于套管的外壁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移动管底端的移动竖杆,所述移动竖杆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移动竖杆的固定横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固定横杆一端的限位端块,所述固定横杆远离限位端块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竖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竖杆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横杆相匹配
的滑动通孔,所述固定竖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连接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转动盘转动带动螺纹柱转动,螺纹柱转动带动移动管在螺纹柱的外壁移动,移动管移动带动移动盘移动,当移动盘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即可停止转动转动盘,此时移动盘的一端与套管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就是患者需要套管插入的深度,移动盘一端的橡胶垫圈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盘与患者皮肤贴合时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插入患者椎间的套管深度进行调节的操作,避免出现套管插入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6.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移动管移动同时带动移动竖杆移动,移动竖杆在固定横杆的外壁进行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限位端块有利于避免移动竖杆出现与固定横杆脱落的情况,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移动的移动管进行限位的操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移动管在移动时出现移动管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调节机构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新式椎间孔镜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新式椎间孔镜的调节机构及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新式椎间孔镜的移动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20.图中:1、椎间孔镜外壳;2、连接块;3、套管;4、调节机构;401、转动盘;402、螺纹柱;403、移动管;404、移动盘;5、限位机构;501、移动竖杆;502、固定横杆;503、限位端块;504、固定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式椎间孔镜,包括椎间孔镜外壳1,椎间孔镜外壳1的一端通过小型螺丝固定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套管3,连接块2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4;
22.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于连接块2一端的转动盘401,转动盘40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螺纹柱402,螺纹柱402的外壁套接有移动管403,移动管403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盘404,移动管403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机构5,用于对移动中的移动管403进行限位的操作。
23.该种新式椎间孔镜,通过设置调节机构4有利于对插入患者椎间的套管3深度进行调节的操作,避免出现套管3插入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限位机构5有利于对移动的移动管403进行限位的操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移动管403在移动时出现移动管403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调节机构4的正常工作。
24.在图2、3中:转动盘401通过轴承与连接块2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盘401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设置有多条,并均匀分布于转动盘401的外壁;移动管403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柱402外壁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螺纹柱402的内壁直径大于套管3的外壁直径;移动盘404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圈,且橡胶垫圈的外壁直径大于套管3的外壁直径。
25.该种新式椎间孔镜,在椎间孔镜装置工作前,需要先根据患者需要套管3插入的深度,对套管3外壁的移动盘404进行调节的操作,转动转动盘401,转动盘401转动带动螺纹柱402转动,螺纹柱402转动带动移动管403在螺纹柱402的外壁移动,移动管403移动带动移动
盘404移动,当移动盘404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即可停止转动转动盘401,此时移动盘404的一端与套管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就是患者需要套管3插入的深度,移动盘404一端的橡胶垫圈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盘404与患者皮肤贴合时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插入患者椎间的套管3深度进行调节的操作,避免出现套管3插入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6.在图3中:限位机构5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移动管403底端的移动竖杆501,移动竖杆50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移动竖杆501的固定横杆502;限位机构5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固定横杆502一端的限位端块503,固定横杆502远离限位端块50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竖杆504;移动竖杆501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横杆502相匹配的滑动通孔,固定竖杆504的顶端通过螺栓与连接块2的底端固定连接。
27.该种新式椎间孔镜,移动管403移动同时带动移动竖杆501移动,移动竖杆501在固定横杆502的外壁进行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限位端块503有利于避免移动竖杆501出现与固定横杆502脱落的情况,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移动的移动管403进行限位的操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移动管403在移动时出现移动管403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调节机构4的正常工作。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椎间孔镜装置工作前,需要先根据患者需要套管3插入的深度,对套管3外壁的移动盘404进行调节的操作,转动转动盘401,转动盘401转动带动螺纹柱402转动,螺纹柱402转动带动移动管403在螺纹柱402的外壁移动,移动管403移动带动移动盘404移动,当移动盘404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即可停止转动转动盘401,此时移动盘404的一端与套管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就是患者需要套管3插入的深度,移动盘404一端的橡胶垫圈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盘404与患者皮肤贴合时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插入患者椎间的套管3深度进行调节的操作,避免出现套管3插入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移动管403移动同时带动移动竖杆501移动,移动竖杆501在固定横杆502的外壁进行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限位端块503有利于避免移动竖杆501出现与固定横杆502脱落的情况,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移动的移动管403进行限位的操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移动管403在移动时出现移动管403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调节机构4的正常工作。
2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