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9370发布日期:2023-03-21 20:1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儿外科临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小儿外科是新兴的临床学科,主要研究需手术治疗的小儿疾病,一般分为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胸心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小儿骨科等专业科室。
3.现有的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大多体积较大,自身较重,不适合儿童患者使用,较难根据不同体型的儿童患者进行大小的调整,且给儿童患者带来的挤压力较大,容易加大儿童患者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大多体积较大,自身较重,不适合儿童患者使用,较难根据不同体型的儿童患者进行大小的调整,且给儿童患者带来的挤压力较大,容易加大儿童患者的疼痛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底端之间安装有同一个弹力连接带,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部的一侧涂覆有抗菌涂层,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壁的一侧面均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上电性连接有连接线,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外侧均安装有红绿色警示灯,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贯穿延伸出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且与红绿色警示灯电性连接,所述红绿色警示灯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护壳一的顶端铰接有若干个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另一端安装有公扣,所述防护壳二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公扣相配合的母扣,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壁的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底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弧形槽内滑动安装有弧形橡胶块,且弧形橡胶块的底端设置有梯形部,所述弧形橡胶块上的梯形部位于梯形槽内,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设置有同一个弧形垫,所述弧形垫安装在弧形橡胶块的上表面,所述防护壳一的侧面安装有两个魔法贴,两个所述魔法贴上粘接有同一个存放袋,所述存放袋内设置有填充海绵。
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压力感应器和存放袋,利用弹力连接带将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连接在一起的作用,方便将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之间的距离拉伸到任意距离,结合压力感应器和红绿色警示灯的作用,当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受到较强的压力时,根据红绿色警示灯的亮度判断儿童的舒适度,进而避免儿童受到较大的挤压力。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气囊,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贯穿放置槽。
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气囊,利用放置槽对气囊对放置,结合气囊的作用,增大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受到撞击时的稳定性,进而对肢体受到撞击力时进行缓冲。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一和透气孔二,所述透气孔一和透气孔二均与放置槽相连通。
1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透气孔一和透气孔二,利用透气孔一和透气孔二均与放置槽相连通的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时对儿童的肢体进行透气,避免长时间的束缚,儿童的肢体出现红肿的现象。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孔二内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一端安装有软胶板,所述软胶板二设置有加固组件。
1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塞,利用密封塞对透气孔二进行密封,避免在寒冷的天气时,避免冷气通过透气孔二进入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内对儿童的肢体进行侵入,进而保证儿童肢体的完好性,结构简单。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安装在软胶板上的两个扣板,所述扣板的一端下表面安装有扣块,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扣块相配合使用的扣槽。
1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扣板,利用扣板安装在软胶板上的作用,使得密封塞进入到透气孔二内的同时,随着软胶板的带动,将扣块卡在扣槽内。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一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与气囊相连通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螺纹安装有密封帽。
1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充气管,利用开口对充气管进行放置,结合充气管与气囊相连通的作用,对使用较长时间的气囊进行充气,避免气囊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出现变瘪的现象,利用密封帽的作用,对充气管进行密封的同时,方便随时打开密封帽对气囊进行充气工作。
17.本实用新型中:
18.该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压力感应器和存放袋,利用弹力连接带将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连接在一起的作用,方便将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之间的距离拉伸到任意距离,结合压力感应器和红绿色警示灯的作用,当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受到较强的压力时,根据红绿色警示灯的亮度判断儿童的舒适度,进而避免儿童受到较大的挤压力;
19.该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气囊,利用放置槽对气囊对放置,结合气囊的作用,增大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受到撞击时的稳定性,进而对肢体受到撞击力时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壳二左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壳二右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防护壳一;2、防护壳二;3、弹力连接带;4、压力感应器;5、连接线;6、红绿色警示灯;7、锁紧带;8、弧形槽;9、弧形橡胶块;10、弧形垫;11、气囊;12、放置槽;13、透气孔一;14、透气孔二;15、密封塞;16、软胶板;17、扣板;18、扣块;19、公扣;20、充气管;21、密封帽;22、魔法贴;23、存放袋;24、填充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
28.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儿外科临床用肢体保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利用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对肢体进行保护,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的底端之间安装有同一个弹力连接带3,利用弹力连接带3将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一1进行连接,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部的一侧涂覆有抗菌涂层,利用抗菌涂层防止儿童肢体由于长时间的束缚出现感染的现象,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壁的一侧面均安装有压力感应器4,利用压力感应器4对肢体受到的压力进行感应,压力感应器4上电性连接有连接线5,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的外侧均安装有红绿色警示灯6,利用红绿色警示灯6方便医护人员快速了解肢体受到的挤压情况,连接线5的一端贯穿延伸出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且与红绿色警示灯6电性连接,红绿色警示灯6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防护壳一1的顶端铰接有若干个锁紧带7,利用锁紧带7对肢体进行固定,锁紧带7的另一端安装有公扣19,防护壳二2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公扣19相配合的母扣,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壁的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弧形槽8,弧形槽8的内底面开设有梯形槽,弧形槽8内滑动安装有弧形橡胶块9,且弧形橡胶块9的底端设置有梯形部,弧形橡胶块9上的梯形部位于梯形槽内,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设置有同一个弧形垫10,利用弧形带对肢体的底端进行缓冲,弧形垫10安装在弧形橡胶块9的上表面,防护壳一1的侧面安装有两个魔法贴22,两个魔法贴22上粘接有同一个存放袋23,存放袋23内设置有填充海绵24,利用填充海绵24对肢体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
29.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开设有放置槽12,利用放置槽12对气囊11进行放置,放置槽12内设置有气囊11,利用气囊11对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受到的碰撞力进行缓冲,连接线5的一端贯穿放置槽12。
30.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一13和透气孔二14,利用透气孔一13和透气孔二14对肢体进行透气,透气孔一13和透气孔二14均与放置槽12相连通。
31.透气孔二14内设置有密封塞15,利用密封塞15对透气孔二14进行填充,密封塞15的一端安装有软胶板16,软胶板16二设置有加固组件。
32.加固组件包括安装在软胶板16上的两个扣板17,扣板17的一端下表面安装有扣块18,利用扣板17对软胶板16进行固定,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扣块18相配合使用的扣槽。
33.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的一侧均开设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与气囊11相连通的充气管20,利用充气管20方便及时对气囊11进行充气,充气管20的一端螺纹安装有密封帽21。
34.工作原理:将儿童的肢体放置在防护壳一1和防护壳二2内,此时儿童的肢体与弧形垫10相抵触,然后将防护壳一1和防护二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