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0386发布日期:2022-11-16 01:0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鼻科手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


背景技术:

2.鼻子为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窦3部分组成,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鼻科手术能够有效地解决鼻科患者的病症,使鼻科患者得以恢复健康;然而,在鼻科手术结束后,鼻科患者的鼻部会有肿胀的不适症状;因此手术后患者需要用冰袋冷敷来缓解肿胀。
3.传统方法为直接将冰袋防止于患者的面部鼻子上,由于冰袋整体结构较大,同时又缺少一定的固定手段,从而使得患者不仅会因为较大的冰袋而遮挡正常的视线,同时还需要手动将冰袋扶在面部而影响正常的其他行为,十分不便,需要患者长期保持一定的动作直到冰敷结束,然而冰敷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使得患者术后行动十分不便。同时,冰袋本身的温度较低,在冰袋的表面容易形成水汽的凝结,凝结的水珠滴落在患者的面部或者顺着患者的脸流下,冰冷的水滴都会顺着患者的脖子滑下或者滴落在衣服上,都会给患者的使用带来困扰,因此需要一定的吸水结构对冰袋的上所凝结的水珠进行吸附,避免影响患者使用。
4.现有的一些冰敷设备采用了较小的结构的冰袋,采用胶带固定在患者面部或者挂绳挂在患者的耳朵上,由于冰袋结构较小,因此在需要长时间的冰敷时,往往需要对冰袋进行更换,使用胶带固定的话,则需要反复粘贴在患者的脸部,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因此需要对整体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在更换时避免反复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撕拉和粘贴胶条,降低不适感,由于冰袋整体的重量相对较重,使用挂绳挂在患者的耳朵上的话,会对患者的耳边产生压迫,长时间的冰敷可能会造成耳朵受勒感到不适,因此需要避免采用挂耳式的结构对冰袋进行固定,从而降低对患者耳朵带来的不适感。
5.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第一鼻翼夹和第二鼻翼夹可以设置于患者的鼻翼两侧,随后使用贴附胶带进行粘附即可,整体结构小,不影响病人的其他正常行为,不会遮挡视线,适用性便利性强,可拆卸式插接使得在需要长时间进行冷敷时,冷敷组件的更换更加便捷,无需对贴附组件进行拆除,无需反复粘附或撕下粘贴条,使得患者的舒适性更加,仅需将冷敷组件拆下更换即可,冷敷组件可以反复循环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绿色环保,节约医疗成本,吸水棉垫可以对水分进行一定的吸收,在进行冷敷时可以有效防止冷敷冰袋表面粘附的水汽凝聚并滴落在患者鼻子上,优化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
装置,包括贴附组件、冷敷组件和固定扣,所述贴附组件设置于冷敷组件的两侧,贴附组件通过固定扣可拆卸连接在冷敷组件上;
8.所述贴附组件包括第一鼻翼夹、第二鼻翼夹、定位孔和贴附胶带,第一鼻翼夹整体侧截面呈“l”型结构,第一鼻翼夹的底部侧边连接有不少于两根贴附胶带,第一鼻翼夹的顶部侧边开设有定位孔,第二鼻翼夹的整体结构与第一鼻翼夹的结构相同,固定扣穿过第一鼻翼夹以及第二鼻翼夹上的定位孔后可拆卸式连接在冷敷组件。
9.优选的,所述冷敷组件包括保护罩、固定孔、透气孔和滤网,保护罩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和数量均与定位孔相匹配,固定扣可拆卸式插接在固定孔的内部,保护罩的正面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设置有两个,透气孔的内部设置有滤网。
10.优选的,所述保护罩的内部开设有容鼻腔和材料腔,容鼻腔和材料腔之间通过隔板隔断,容鼻腔设置于材料腔的下方,隔板上开设有透孔,材料腔的内部设置有冷敷冰袋。
11.优选的,所述隔板和冷敷冰袋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垫。
12.优选的,所述容鼻腔的整体形状为倒置半圆台状,容鼻腔的前端内径大于容鼻腔后端的内径,容鼻腔内部的容纳空间整体形状与人体鼻子外形相近。
13.优选的,所述贴附胶带整体外层为弹性材质,贴附胶带的内层设置有贴附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第一鼻翼夹以及第二鼻翼夹的底部侧边连接有不少于两根贴附胶带,第一鼻翼夹和第二鼻翼夹可以设置于患者的鼻翼两侧,随后使用贴附胶带进行粘附即可,整体结构小,不影响病人的其他正常行为,不会遮挡视线,适用性便利性强。
16.2.本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冷敷组件通过固定扣可拆卸连接在贴附组件上,可拆卸式插接使得在需要长时间进行冷敷时,冷敷组件的更换更加便捷,无需对贴附组件进行拆除,无需反复粘附或撕下粘贴条,使得患者的舒适性更加,仅需将冷敷组件拆下更换即可,冷敷组件可以反复循环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绿色环保,节约医疗成本。
17.3.本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隔板和冷敷冰袋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垫,吸水棉垫可以对水分进行一定的吸收,在进行冷敷时可以有效防止冷敷冰袋表面粘附的水汽凝聚并滴落在患者鼻子上,优化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贴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敷组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敷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贴附组件;101、第一鼻翼夹;102、第二鼻翼夹;103、定位孔;104、贴附胶带;2、冷敷组件;201、保护罩;202、固定孔;203、透气孔;204、滤网;205、容鼻腔;206、材料腔;207、隔板;208、透孔;209、吸水棉垫;210、冷敷冰袋;3、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一种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包括贴附组件1、冷敷组件2和固定扣3,贴附组件1设置于冷敷组件2的两侧,贴附组件1通过固定扣3可拆卸连接在冷敷组件2上,在使用时,将贴附组件1贴附在鼻子两侧的脸颊上,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冷敷组件2利用固定扣3连接在贴附组件1上即可,在冷敷组件2温度不足时,可以拆下冷敷组件2进行更换,无需对贴附组件1进行拆除。
25.请参阅图2,贴附组件1包括第一鼻翼夹101、第二鼻翼夹102、定位孔103和贴附胶带104,第一鼻翼夹101整体侧截面呈“l”型结构,第一鼻翼夹101的底部侧边连接有不少于两根贴附胶带104,贴附胶带104整体外层为弹性材质,贴附胶带104的内层设置有贴附层,第一鼻翼夹101的顶部侧边开设有定位孔103,第二鼻翼夹102的整体结构与第一鼻翼夹101的结构相同,固定扣3穿过第一鼻翼夹101以及第二鼻翼夹102上的定位孔103后可拆卸式连接在冷敷组件2,第一鼻翼夹101和第二鼻翼夹102可以设置于患者的鼻翼两侧,随后使用贴附胶带104进行粘附即可,整体结构小,不影响病人的其他正常行为,不会遮挡视线,适用性便利性强。
26.请参阅图3,冷敷组件2包括保护罩201、固定孔202、透气孔203和滤网204,保护罩201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202,固定孔202的位置和数量均与定位孔103相匹配,固定扣3可拆卸式插接在固定孔202的内部,保护罩201的正面开设有透气孔203,透气孔203设置有两个,透气孔203的内部设置有滤网204,可拆卸式插接使得在需要长时间进行冷敷时,冷敷组件2的更换更加便捷,无需对贴附组件1进行拆除,无需反复粘附或撕下粘贴条,使得患者的舒适性更加,仅需将冷敷组件2拆下更换即可,冷敷组件2可以反复循环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绿色环保,节约医疗成本。
27.请参阅图4,保护罩201的内部开设有容鼻腔205和材料腔206,容鼻腔205和材料腔206之间通过隔板207隔断,容鼻腔205设置于材料腔206的下方,隔板207上开设有透孔208,材料腔206的内部设置有冷敷冰袋210。隔板207和冷敷冰袋210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垫209。容鼻腔205的整体形状为倒置半圆台状,容鼻腔205的前端内径大于容鼻腔205后端的内径,容鼻腔205内部的容纳空间整体形状与人体鼻子外形相近,吸水棉垫209可以对水分进行一定的吸收,在进行冷敷时可以有效防止冷敷冰袋210表面粘附的水汽凝聚并滴落在患者鼻子上,优化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28.综上所述,本鼻科临床贴附式手术冷敷装置,第一鼻翼夹101和第二鼻翼夹102可以设置于患者的鼻翼两侧,随后使用贴附胶带104进行粘附即可,整体结构小,不影响病人的其他正常行为,不会遮挡视线,适用性便利性强,,可拆卸式插接使得在需要长时间进行冷敷时,冷敷组件2的更换更加便捷,无需对贴附组件1进行拆除,无需反复粘附或撕下粘贴条,使得患者的舒适性更加,仅需将冷敷组件2拆下更换即可,冷敷组件2可以反复循环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绿色环保,节约医疗成本,吸水棉垫209可以对水分进行一定的吸收,在进行冷敷时可以有效防止冷敷冰袋210表面粘附的水汽凝聚并滴落在患者鼻子上,优化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