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按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在高频率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脑部疲劳过度和绷紧现象,而使得脑部血液不循环,此时会借助各种形式的按摩器进行辅助按摩,可以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还可以缓解疲劳、能够放松身体减轻压力。
3.现有的按摩器多是利用旋转或抓放的方式进行按摩,但是通过旋转或抓放方式实现按摩的按摩器不太适用于头部按摩,让人产生头晕等不适感觉,头部按摩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按摩器,以解决现有对头部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利用旋转或抓放的方式进行按摩,通过对头部进行长时间进行则会引起头部不适和按摩效果比较差等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壳体、按摩头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偏心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偏心轮连接;按摩头组件包括若干按摩头;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活塞杆和连接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按摩头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杆内配置有两个轴承,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从而将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活塞杆轴联形成联动结构,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活塞杆,由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若干按摩头做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以实现按摩功能。
7.其中,所述两个轴承为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均设置有滚珠,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轴承置于所述第一槽孔,所述第二轴承置于所述第二槽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偏心轮连接。
8.其中,所述偏心轮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配合的轴孔;所述偏心轮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或安装柱,所述安装孔或安装柱与紧固件配合从而将偏心轮与所述第二轴承紧固配合;所述偏心轮的一侧还向内设置有侧开孔,所述偏心轮通过紧固件伸入所述侧开孔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9.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支架,驱动电机安装于驱动支架上,驱动支架提供传动装置往复运动空间且限定传动装置及其连接的按摩头组件往复运动范围;
10.所述驱动支架的一端设有限位筒体,所述限位筒体设有贯通所述限位筒体的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内且可短距离往复运动;
11.所述通孔内套设有轴套,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内的所述轴套;
12.所述轴套外套设有轴套防震垫。
13.其中,所述驱动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和支撑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偏心孔,所述偏心轮位于所述偏心孔内且可摆动地配合;所述驱动支架具有容纳腔,所述偏心轮、所述活塞杆和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可短距离往复运动。
14.其中,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支架和若干按摩头,所述支架与所述活塞杆连接以使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按摩头组件往复运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按摩柱,所述按摩头分别套设于所述按摩柱上;所述按摩头采用中空设计,且内连接骨位;所述若干按摩头采用仿真人手指弧度设计的硅胶按摩头。
15.其中,所述若干按摩头的布置以实现模拟人的双手手指在头部产生按摩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骨位为按摩头内一体成型的多条连接肋形成网状结构。
16.其中,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主控制板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若干按摩头短距离前后往复高频率运动。
17.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若干档位,所述若干档位按电机转动次数设置成递增或递减模式;所述驱动电机转速越快,所述按摩头往复次越快,带来的体验感是头部肌肉运动的越强烈。
18.其中,所述头部按摩器整体呈梳状,以适应不同使用者不同头型的贴合;所述壳体前端安装所述按摩头组件形成梳部,后端可形成手柄部;若干按摩头排列为两排,每个按摩头为具有预定硬度的中空弹性指状结构。
19.在本技术的头部按摩器中,驱动电机驱动偏心轮摆动,并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转换为带动连接杆做前后往复运动,连接杆同时带动活塞杆和安装在活塞杆上的按摩头组件一起做前后往复运动。通过偏心轮与连接件和活塞杆的配合实现按摩头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同时通过对驱动电机的控制,从而使按摩头产生摩擦带动头部筋膜的高频率和深层次的按摩,以使使用者的头皮在按摩头的前后运动过程中感觉舒适;进一步地,将通过对按摩头仿真人手指形状结构、材料、硬度的设计实现似人工手指的抓捏效果,增加按摩头对头部肌肉抓取力度让按摩体验感更美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偏心轮的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驱动电机、传动装置和按摩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驱动电机、传动装置和按摩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示意图。
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立体图。
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的驱动电机、传动装置和按摩头组件的剖面图。
29.图10是图9另一视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2.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部按摩器,包括壳体100、按摩头组件200和安装在所述壳体100内的驱动电机20和传动装置。本实施例中,头部按摩器整体设计呈梳状,以适应不同使用者不同头型的贴合。壳体100前端安装按摩头组件200形成梳部,后端可形成手柄部。壳体1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
33.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偏心轮30、活塞杆40和连接杆50。偏心轮30设有轴孔31 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上而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0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30连接,从而形成轴联结构;活塞杆40 与所述按摩头组件200连接。因此,驱动电机20驱动偏心轮30摆动,并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转换为带动连接杆50做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连接杆50同时带动活塞杆40和安装在活塞杆40上的按摩头组件200一起做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通过偏心轮30与连接杆50和活塞杆40的配合实现按摩头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同时通过对驱动电机的控制,从而使按摩头产生摩擦带动头部筋膜的高频率和深层次的按摩,以使使用者的头皮在按摩头的前后运动过程中感觉舒适;进一步地,将通过对按摩头仿真人手指形状结构、材料、硬度的设计实现似人工手指的抓捏效果,增加按摩头对头部肌肉抓取力度让按摩体验感更美好。
34.作为一种实施例,偏心轮30顶部设有轴孔31与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配合,底部可进一步设置安装孔或安装柱32用于与连接杆50紧固件配合(例如可以是螺柱孔以与螺丝配合实现连接固定),偏心轮30的侧面还向内设置有侧开孔33,使偏心轮30通过螺丝或螺柱伸入所述侧开孔33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20上,进一步防止松动脱落。较佳地,偏心轮30底部为扩大的底层轮面,以与连接杆50以及下述轴承配合,此时,偏心轮30整体形成台阶状,轴孔31设置于偏心轮30顶部,安装孔或安装柱32设置于偏心轮30底部,即设置于底层轮面。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50内配置有第一轴承件60和第二轴承件70,轴承件内设置有滚珠(图未示)。所述连接杆50内设有第一槽孔51和第二槽孔 52,所述第一轴承件60置于所述第一槽孔51可通过涨紧或卡紧固定,所述第二轴承件70置于所述第二槽孔52可通过涨紧或卡紧固定,所述活塞杆4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44,所述第一轴承件60通过螺丝方式或其他紧固方式与所述活塞杆40 的一端的安装孔44紧固连接,所述偏心轮30通过底部的安装孔或安装柱32配合螺丝或其他紧固方式与所述第二轴承件70紧固连接。从而通过连接杆50和第一轴承件60和第二轴承件70,将偏心轮30及活塞杆40轴联形成联动结构,由偏心轮30的摆动带动连接杆50、活塞杆40及其按摩头组件200短距离往复运动。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杆50的第一槽孔51、第二槽孔52内各自对应装有第一轴承60、第二轴承70。第二轴承
70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摩擦系数,保证回转精度。连接杆50一端通过镙钉与偏心轮30和驱动电机20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40连接,把驱动电机20的动力传输到活塞杆40,活塞杆40带动按摩头组件 200运动从而实现产品功能。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内还设置有驱动支架80。所述驱动支架80 的一端设有限位筒体81,所述限位筒体81内部为贯通限位筒体81的通孔82,通孔82还可套设轴套41,轴套41的外套套设有轴套防震垫42。所述轴套41放置于所述通孔82内,所述活塞杆40的后端伸入所述通孔82内的轴套41内可短距离地往复运动,有效防止活塞杆运动时错位脱落。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支架8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和支撑所述驱动电机20的安装座83,所述驱动电机20可通过螺丝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83;安装座83内设置有偏心孔(图未示),偏心轮30位于偏心孔内且可摆动地配合。偏心孔内侧面可设置有一段定位槽其他定位配合结构,从而使限定偏心轮往复摆动的幅度或行程,并实现联动地带动按摩头组件200的短距离往复直接运动。所述驱动支架80具有容纳腔,所述偏心轮30、所述活塞杆40和所述连接杆 50位于所述容纳腔后所述驱动支架80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下壳体102上。驱动支架80主要起到安装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的作用,且提供和限定传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连接的按摩头组件200的往复运动范围,使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及本技术的头部按摩器整体结构紧凑可靠。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组件200包括支架210和若干按摩头220,支架210的顶部设有连接件211,连接件211与活塞杆40连接,实现按摩头组件200 与活塞杆40连动或同步运动。作为一种具体例子,所述活塞杆40设有与所述连接件211相适配的固定槽孔43,所述连接件211内设置有螺孔或安装孔,通过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相连还可以是卡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孔43,从而将支架210 即按摩头组件200与活塞杆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架210的底部设有呈间隔分布的若干按摩柱212,按摩柱212呈两排且每排至少有2个按摩柱212,增加了按摩面积范围,使用时从而通过控制电机产生强烈的高频按摩效果,按摩柱21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来设计,所述按摩头220套设于所述按摩柱212,所述按摩头220对人体头部进行按摩操作,从而减缓紧张、快节奏的学习、工作给人们带来的身体不适或者身体疲劳。
39.作为一种较佳实施例,按摩头组件200有两排8个(不限于8个)按摩头组成,模拟人的两双手的8个手指在头部产生按摩,有效的加大了按摩的面积,产生强列的高频按摩效果,以使大脑紧绷及头疼能得到明显改善。
40.较佳地,按摩头220仿真人手指,参照图1所示,按摩头形状仿真人手指弧度设计,按摩头采用中空,内壁设置有连接骨位221,且采用软硬合适的软胶材料。按摩头软硬舒适且能变形和回弹性。通过对按摩头仿真人手指形状设计及结构、材料、硬度特别设计,增加按摩头对头部肌肉抓取力度让按摩体验感更美好!且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头型,按摩头220均能贴合。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骨位221为中空手指形按摩头220内壁(包括侧壁和/或底壁)一体成型的多条连接肋形成网孔状。连接骨位221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组合或固定于中空手指形按摩头220内壁。
41.由往复运动的活塞杆40带动按摩头220短距离前后往复运动产生摩擦从而带动头部筋膜的高频率、深层次的按摩。可针对筋膜的舒缓程度通过软件设置不同频率的运行模
式;软件是通过集成于下述主控制板90上的控制模块以及驱动电机来实现,例如,通过软件控制,驱动电机40设置若干个例如5个档位,由1档到 5档(高档)调速时电机转动次数可设置成递增模式,驱动电机40转动的越快,按摩头往复次越快,带来的体验感是头部肌肉运动的越强烈。例如,每分钟最高可达2200次的震动按摩。解决头部按摩器不能高频按摩,使头部筋膜得到深度放松的问题;实现头部按摩器高频率的往复运动产生摩擦按摩,使头部产生了强烈而有力的震动感,使头部筋膜得到深度放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主控制板90、充电板91和电源模块92,电源模块92可以为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板91与所述电源模块92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92与所述主控制板90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90与所述驱动电机20电连接。头部按摩器还包括电线,与控制主板连接或充电板91连接,以与外部电源或外部供电连接。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由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组成,并通过螺钉相连还可以是卡接;所述下壳体102设有按键103和活动孔104,按动所述按键103,所述头部按摩器开始工作。所述连接件211穿过所述活动孔104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孔43;所述按键103与所述主控制板90连接,所述壳体100的后端具有一体成型的手柄,使用时,抓住所述手柄一端,将按摩头贴向头部。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支架80、所述安装座83与所述限位筒体81为一体成型结构。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通过仿真人手指的按摩头,高频前后往复移动产生高频振动的按摩功能,使头部筋膜得到深度放松。真正起到舒缓头部压力和紧绷感的作用,使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头部按摩器给头部筋膜按摩之后,增加了头部筋膜的弹性。强而有力的高频振动感使头部穴位受到刺激,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起到更好的舒缓作用,促进大脑思路更加清晰。心情也随之放松到平静状态,增强身体经络的通畅,促进精神恢复。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精神的效果。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