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3206569发布日期:2023-02-10 19: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鼠尾静脉注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实验鼠尾静脉注射是医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技术,在药理、毒理、遗传、肿瘤、免疫学及其它实验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鼠尾静脉注射过程中,由于鼠尾较细,鼠尾的静脉血管不易观察及进针注射,尤其是皮毛为黑色的c57遗传背景的小鼠,血管观察较困难,进针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另外,在进针过程中,鼠尾易左右滑动,给进针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观察血管和便于进针鼠尾的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
4.一种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平台和设置在注射平台上的鼠体固定部及注射辅助部,所述注射辅助部设置在鼠体固定部的尾端,用于接收鼠尾并对鼠尾进行固定,所述注射辅助部包括注射板和鼠尾固定板,所述注射板平行设置在注射平台上,在注射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辅助光源,所述鼠尾固定板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辅助光源的两侧,并可向辅助光源的方向移动,以对鼠尾进行夹持,将鼠尾固定在辅助光源上端。
5.优选的,所述鼠体固定部包括固定筒和推板,所述固定筒平行设置在注射平台上,所述注射板设置在固定筒的尾端,所述推板设置在固定筒内,并位于固定筒的首端,所述推板可向固定筒的尾端方向移动,以推动鼠体向固定筒的尾端移动。
6.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侧壁设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固定筒的首端向尾端方向直线开设,所述推板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设置在调节槽上,并带动推板沿调节槽进行移动,以推动鼠体向固定筒的尾端移动。
7.优选的,所述调节手柄上设置有阻尼滑块,所述阻尼滑块为工字形的橡胶垫,卡接在调节槽上,并随调节手柄在调节槽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阻尼滑块与调节槽摩擦,以对调节手柄进行阻尼,防止推板松动。
8.优选的,所述注射平台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滑道,所述固定筒的下端设置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座,所述固定筒与注射平台滑动连接,并可拆卸。
9.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尾端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固定筒和注射板之间,在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鼠尾通过的通孔,在通孔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可沿通孔上下移动,以将鼠尾夹持在通孔上,对鼠尾的根部进行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注射板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可对其进行加热。
11.优选的,两个所述鼠尾固定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调节栓,所述注射平台的两侧设置有基座,所述调节栓分别与注射平台两侧的基座螺纹连接,转动调节栓以驱动鼠尾固定板在注射板上移动。
12.优选的,所述鼠尾固定板与鼠尾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层。
1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注射板设置辅助光源,利用光源照射,辅助观察鼠尾的血管,便于查找和观察适合注射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同时,利用在注射板两侧设置的可移动的鼠尾固定板对鼠尾进行夹持固定,将鼠尾固定在辅助光源上,防止鼠尾左右滑动,便于观察血管和进针,提高了进针的准确率;另外,通过可移动的鼠尾固定板,也可适应不同大小的鼠尾固定注射,提高了注射平台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该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该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该实用新型的注射平台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该实用新型的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该实用新型的推板及调节手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注射平台10、滑道101、基座102、鼠体固定部20、固定筒201、调节槽202、滑座203、推板204、调节手柄205、阻尼滑块206、注射辅助部30、注射板301、鼠尾固定板302、辅助光源303、调节栓304、挡板40、通孔401、滑槽402、限位板403。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请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平台10和设置在注射平台10上的鼠体固定部20及注射辅助部30,所述注射辅助部30设置在鼠体固定部20的尾端,用于接收鼠尾并对鼠尾进行固定,所述注射辅助部30包括注射板301和鼠尾固定板302,所述注射板301平行设置在注射平台10上,在注射板30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辅助光源303,所述鼠尾固定板302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辅助光源303的两侧,并可向辅助光源303的方向移动,以对鼠尾进行夹持,将鼠尾固定在辅助光源303上端。
23.具体的,所述鼠体固定部20用于固定大鼠或小鼠的鼠体,鼠体被固定后,鼠尾沿鼠体固定部20的尾端伸出,放置在注射板301上,通过注射板301上设置的鼠尾固定板302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注射板301沿鼠体固定部20的尾端平行设置,所述辅助光源303的形状为线形,优选为led光源或激光光源,设置在注射板301的上表面,并沿鼠体固定部20尾端的中心线直线设置,所述鼠尾固定板302设置在辅助光源303的两侧,并可进行宽度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鼠尾固定,通过鼠尾固定板302对鼠尾进行定位和固定,将鼠尾固定在辅助光源303上端,利用光源对鼠尾进行照射,通过透光,以便于观察鼠尾内的血管位置,便于进针,提高了注射成功率;该实施例中,注射板301可设置为透明材质,辅助光源303可设置在注射板301内部或下端进行照射,通过注射板301进行隔离,以防止光源发热,对鼠尾刺激或烫伤;所述辅助光源303还包括电源开关、光源亮度调节组件,通过外接电源或内置电池组,进
行供电,可对光源亮度和电路进行控制。
24.请参看图3、图5和图6,进一步,所述鼠体固定部20包括固定筒201和推板204,所述固定筒201平行设置在注射平台10上,所述固定筒201内腔为空腔,两端为开口的筒体,所述注射板301设置在固定筒201的尾端,所述推板204设置在固定筒201内,并位于固定筒201的首端,所述推板204可在固定筒201内向固定筒201的尾端方向移动,以推动鼠体向固定筒201的尾端移动。所述推板204与固定筒201可拆卸,鼠体的头部沿筒体的尾端进入后,通过推板204阻挡在筒体内,鼠尾外漏在筒体的尾端外侧,通过鼠尾固定板302进行固定,可根据鼠体的大小,调整推板204的位置,防止鼠体团缩在固定筒201内。
25.请继续参看图3、图5和图6,进一步,所述固定筒201的侧壁设开设有调节槽202,所述调节槽202沿固定筒201的首端向尾端方向呈直线开设,所述推板204上设置有调节手柄205,所述调节手柄205设置在调节槽202上,通过手部推动调节手柄205并带动推板204沿调节槽202进行移动,以便于推动鼠体向固定筒201的尾端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手柄205可带动推板204沿滑槽402从固定筒201的首端滑出,与固定筒201分离。
26.请参看图6,进一步,所述调节手柄205上设置有阻尼滑块206,所述阻尼滑块206为工字形的橡胶垫,卡接在调节槽202上,并随调节手柄205在调节槽202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阻尼滑块206与调节槽202摩擦,以对调节手柄205进行阻尼,防止推板204松动。
27.请参看图3至图5,进一步,所述注射平台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滑道101,所述固定筒201的下端设置有与滑道101配合的滑座203,所述固定筒201与注射平台10滑动连接,并可拆卸,以便于向固定筒201内放置和取出鼠体,也可根据鼠体大小进行更换合适的固定筒201。
28.请参看图2或图4,进一步,所述固定筒201的尾端还设置有挡板40,所述挡板40设置在固定筒201和注射板301之间,在挡板40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鼠尾通过的通孔401,在通孔401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板403,所述限位板403可沿通孔401上下移动,以将鼠尾夹持在通孔401上,对鼠尾的根部进行固定;所述通孔401为腰形孔,竖直开设,在通孔40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402,所述限位板403设置在滑槽402上,并沿滑槽402上下滑动,固定筒201内放置鼠体后,沿滑道101向挡板40方向移动,并与挡板40接触,将鼠尾穿过通孔401,通过限位板403向下滑动对鼠尾进行固定,限位板403与鼠尾接触的首端设置有柔性垫,防止夹伤鼠尾,同时,限位板403对鼠尾进行固定,使鼠尾的血液回流受阻,以辅助鼠尾血管充盈,以便于查找和进针,该实施例中,所述挡板40固定设置在注射平台10上,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挡板40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筒201的尾端,随固定筒201进行移动,也可进行实施该方案。
29.进一步,所述注射板301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可对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优选为电热丝加热,通过温控,加热温度为40-45℃,进行恒温,有助于鼠尾血管扩张,更易于注射。
30.请参看图1或图2,进一步,两个所述鼠尾固定板30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调节栓304,所述注射平台10的两侧设置有基座102,所述调节栓304分别与注射平台10两侧的基座102螺纹连接,转动调节栓304以驱动鼠尾固定板302在注射板301上移动,便于微调和固定。
31.进一步,两个所述鼠尾固定板302之间形成的固定槽,靠近挡板40的一端略宽,远离挡板40的一端略窄,以使固定板302对鼠尾贴合度高,便于夹持;两个所述鼠尾固定板302与鼠尾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层,具有防护的作用,防止夹伤鼠尾。
32.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在注射板301设置辅助光源303,利用光源照射,辅助观察鼠尾的血管,便于查找和观察适合注射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同时,利用在注射板301两侧设置的可移动的鼠尾固定板302对鼠尾进行夹持固定,将鼠尾固定在辅助光源303上,防止鼠尾左右滑动,便于观察血管和进针,提高了进针的准确率;另外,通过可移动的鼠尾固定板302,也可适应不同大小的鼠尾固定注射,提高了注射平台10的使用效率。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