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3086455发布日期:2023-01-31 22: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发展、新型医疗设备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引流装置被经常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及临床护理中,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以及组织液。
3.现有的技术中,在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使用时,需要频繁的更换引流瓶,操作麻烦,当引流瓶满了不及时更换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积液回流或溢出的现象,影响了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医用器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能够便于当检测到引流瓶内液位值过高的情况下,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内,增加了引流容量,防止引流瓶满了不及时更换导致积液回流或溢出的现象,同时便于在更换引流瓶时,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内,不影响引流工作,方便操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引流主管,所述安装支架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贯穿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引流瓶,所述引流瓶的顶部设置有瓶盖,所述负压管的一端贯穿瓶盖与引流瓶的内腔连接,所述引流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引流支管,所述引流支管的一端贯穿瓶盖与引流瓶的内腔连接,所述引流瓶内腔的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安装支架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引流支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负压泵、液位传感器、控制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设置有声光提醒装置,所述声光提醒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流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流瓶上设置有刻度表,所述刻度表与引流瓶的侧壁粘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安装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和瓶盖上均开设有管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1.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引流瓶内积液的液位值,检测的液位值传达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检测到引流瓶内的液位值过高时,通过控制器关闭控制阀,打开另一个控制阀,通过控制阀调节引流支管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量,通过引流支管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内,增大了引流容量,因此,便于当检测到引流瓶内液位值过高的情况下,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内,增加了引流容量,防止引流瓶满了不及时更换导致积液回流或溢出的现象,同时便于在更换引流瓶时,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内,不影响引流工作,方便操作,2.通过声光提醒装置便于当引流瓶液位值过高时进行声光提醒,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进行更换引流瓶,提高了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液位传感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声光传感器示意图。
20.图中:100安装支架、110负压泵、120第一连接头、130负压管、140引流瓶、150瓶盖、200引流主管、210第二连接头、220引流支管、230液位传感器、240控制器、250控制阀、300声光提醒装置、400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3.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请参阅图1-图4,包括安装支架100和引流主管200,安装支架10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负压泵110,负压泵11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20,第一连接头120的连接处设置有负压管130,负压管130贯穿安装支架100,安装支架100的顶部设置有引流瓶140,引流瓶140的顶部设置有瓶盖150,负压管130的一端贯穿瓶盖150与引流瓶140的内腔连接,引流主管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210,第二连接头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引流支管220,引流支管220的一端贯穿瓶盖150与引流瓶140的内腔连接,引流瓶140内腔的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30,安装支架10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240,引流支管220上设置有控制阀250,负压泵110、液位传感器230、控制阀250与控制器240电性连接,具体的,通过负压泵110抽取引流瓶140内的空气,通过负压管130抽取,使两个引流瓶140内为真空负压的状态,通过引流主管200将积液输送到引流支管220,通过液位传感器230检测引流瓶140内积液的液位值,检测的液位值传达到控制器240,通过控制器240检测到引流瓶140内的液位值过高时,通过控制器240关闭控制阀250,打开另一个控制阀250,通过控制阀250调节引流支管220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量,通过引流支管220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140内,增大了引流容量。
26.引流主管200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400,具体的,通过穿刺针400穿刺患者引流体位,便于引流。
27.引流瓶140上设置有刻度表,刻度表与引流瓶140的侧壁粘接,具体的,通过刻度表便于观察引流瓶140内积液的容量,方便观察。
28.安装支架100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支脚与安装支架100的底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具体的,通过支脚便于固定装置,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9.安装支架100和瓶盖150上均开设有管孔,具体的,通过管孔便于安装负压管130和引流支管220,方便操作。
30.结合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负压泵110抽取引流瓶140内的空气,通过负压管130抽取,使两个引流瓶140内为真空负压的状态,使用引流主管200将积液输送到引流支管220,使用控制阀250打开引流支管220,使用另一个控制阀250关闭另一个引流支管220,使用液位传感器230检测引流瓶140内积液的液位值,检测的液位值传达到控制器240,通过控制器240检测到引流瓶140内的液位值过高时,使用控制器240关闭控制阀250,打开另一个控制阀250,使用控制阀250调节引流支管220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量,使用引流支管220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140内,增大了引流容量,防止引流瓶140满了不及时更换导致积液回流或溢出的现象,同时便于在更换引流瓶140时,将积液引流到另一个引流瓶140内,不影响引流工作,方便操作。
31.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安装支架100的侧壁设置有声光提醒装置300,声光提醒装置300与控制器240电性连接,具体的,通过声光提醒装置300便于当引流瓶140液位值过高时进行声光提醒,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进行更换引流瓶140,提高了引流效果。
32.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