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4195发布日期:2023-01-12 23:5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0250325u,专利号:201920716232.5,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轮椅,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椅背架6与椅座5的后端活动连接(活动铰接);所述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由后方向前方倾斜,左后脚杆3的上端与椅座5反面的左前端活动连接(活动铰接),右后脚杆4的上端与椅座5反面的右前端活动连接(活动铰接);所述椅背架6的底端左侧及右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左后铰接片63及右后铰接片64,左后铰接片63及右后铰接片6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下端活动连接(活动铰接);所述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上均连接固定有支承对应左后铰接片63及右后铰接片64的左支承件631及右支承件641。所述左支承件631及右支承件641的顶部均设有定位槽64a,正常使用状态下,左后铰接片63及右后铰接片64的片体嵌入在定位槽64a内定位,使椅背架6、椅座5更加居中不偏位。
3.上述结构的轮椅展开后,椅座5通过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及椅背架6支撑稳定让人可以坐在椅座5上,椅座5坐人后,前部分的重力落入在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的上段,后部分的重力落入在椅背架6上,而椅背架6所受的重力通过左后铰接片63、右后铰接片64、左支承件631、右支承件641现落在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的下段,其重心力转移要经过后铰接片、支承件两个部件,且左后铰接片63、右后铰接片64前后均有铰接点,还涉及铰接再被支承,直接导致支撑定力没有那么好;部件之间是机械连接,部件之间结构连接不够严紧,导致椅背架6的底端与左后脚杆3、右后脚杆4下段活动连接不够稳定;轮椅使用一定时间后,经若干次的铰接折叠、展开,上述铰接部件之间有机械磨损,不再像新的那么紧密,直接导致铰接点会略松一点,轮椅展开后上部段有轻微的左右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有后脚杆定位槽、支撑杆定位槽,为前倾斜后脚杆、靠背支撑杆提供嵌入式的定位支撑,使靠背支撑杆与前倾斜后脚杆铰接稳定、不宽松,支撑定力好的铰接折叠装置。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6.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包括前倾斜后脚杆、靠背支撑杆,还包括铰接部件,铰接部件的下段左右两侧分别往下延伸连接有对应的左连接支耳和右连接支耳,左连接支耳与右连接支耳之间形成有后脚杆镶嵌叉口,后脚杆镶嵌叉口的上方铰接部件底壁设置有后脚杆定位槽,后脚杆定位槽前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前倾斜后脚杆的倾斜角度一致,前倾斜后脚杆插入在后脚杆镶嵌叉口内,前倾斜后脚杆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内固定,左连接支耳和右连接支耳的底部通过螺杆横向连接前倾斜后脚杆本体下段,使铰接部件的底部与前倾斜后脚杆形成铰接式连接;所述铰接部件的上段开设有支撑杆定位槽,支撑杆
定位槽位于后脚杆定位槽的上方,支撑杆定位槽后倾斜设置,靠背支撑杆的底段嵌入在支撑杆定位槽内固定,铰接部件的上段及靠背支撑杆的底部通过螺栓横向连接,使铰接部件的上段与靠背支撑杆形成铰接式连接;后脚杆镶嵌叉口、后脚杆定位槽为同一轴向设置。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有益效果为:1、本产品主要在铰接部件的下段往下延伸连接左连接支耳和右连接支耳并形成有后脚杆镶嵌叉口,使前倾斜后脚杆嵌入在叉口被夹紧安装稳定不宽松;前倾斜后脚杆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内使铰接部件、前倾斜后脚杆的居中定位;前倾斜后脚杆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内有更加多的接触面积,前倾斜后脚杆居中定位更加稳定,使前倾斜后脚杆居中定位在后脚杆定位槽内不会左右偏;背支撑杆的底段嵌入在支撑杆定位槽内固定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背支撑杆居中定位更加稳定,使背支撑杆居中定位在支撑杆定位槽内不会左右偏;后脚杆定位槽、支撑杆定位槽属于嵌入式安装,不担心机械磨损;2、安装轮椅后,本铰接折叠装置整体对轮椅靠背、座位支撑有力,轮椅重心平衡,在轮椅收纳折叠、展开过程中铰接旋转稳定,不会左右摇晃/摇摆,轮椅展开后其支撑稳定性强、牢固性强。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铰接折叠装置正常使用倾斜状态的立体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铰接折叠装置的拆分图;
10.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铰接部件的立体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前倾斜后脚杆的扁体椭圆杆截面的示意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前倾斜后脚杆的椭圆杆截面的示意图;
13.图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铰接折叠装置倾斜状态的侧面图;
14.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在轮椅折叠状态下,以前倾斜后脚杆为基础,靠背支撑杆往逆时针翻转,而铰接部件顺时针翻转的示意图。
15.前倾斜后脚杆1、后脚杆横螺钉孔11、螺杆12、铰接部件2、靠背支撑杆3、竖向段31、前倾斜段32、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连接支耳21、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镶嵌叉口22、右连接支耳23、后脚杆定位槽24、支撑杆定位槽25、下凹半圆弧形251、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螺栓254、空心凸柱26
具体实施方式
16.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为轮椅技术领域,包括前倾斜后脚杆1、靠背支撑杆3,还包括铰接部件2,铰接部件2的下段左右两侧分别往下延伸连接有对应的左连接支耳21和右连接支耳23,左连接支耳21与右连接支耳23之间形成有后脚杆镶嵌叉口22,后脚杆镶嵌叉口22的上方铰接部件2底壁设置有后脚杆定位槽24(后脚杆定位槽24是由后脚杆镶嵌叉口22的内顶壁形成,与后脚杆镶嵌叉口22是一体的,或者是在铰接部件2的前底壁掏空凹入而成),后脚杆定位槽24前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前倾斜后脚杆1的倾斜角度一致,前倾斜后脚杆1插入在后脚杆镶嵌叉口22内,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固定,左连接支耳21和右连接支耳23的底部通过螺杆12横向连接前倾斜后脚杆1本体下段,使铰接部件2的底部与前倾斜后脚杆1形成铰接式连接;所述铰接部件2的上段开设有支撑杆定位槽25,支撑杆定位槽25位于后脚杆定位槽24的上方,靠背支撑杆3的底段嵌入在支撑杆
定位槽25内固定,铰接部件2的上段及靠背支撑杆3的底部通过螺栓254横向连接,使铰接部件2的上段与靠背支撑杆3形成铰接式连接。上述结构解决了旧技术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基本功能。
17.本产品主要在铰接部件2的下段往下延伸连接左连接支耳21和右连接支耳23并形成有后脚杆镶嵌叉口22,使前倾斜后脚杆1嵌入在叉口内被左右连接支耳23夹紧安装稳定不宽松;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使铰接部件2、前倾斜后脚杆1的居中定位;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有更加多的连接面积,前倾斜后脚杆1居中定位更加稳定,使前倾斜后脚杆1居中定位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不会左右偏;背支撑杆的底段嵌入在支撑杆定位槽25内固定有更多的连接面积,背支撑杆居中定位更加稳定,使背支撑杆居中定位在支撑杆定位槽25内不会左右偏;
18.本铰接折叠装置安装轮椅后,本铰接折叠装置整体对轮椅靠背、座位支撑有力,轮椅重心平衡,在轮椅收纳折叠、展开过程中铰接旋转稳定,不会左右摇晃/摇摆,轮椅展开后其支撑稳定性强、牢固性强。
19.常态下(也是轮椅展开固定后),铰接部件2往上竖起,前倾斜后脚杆1插入在后脚杆镶嵌叉口22内,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固定;而靠背支撑杆3的底段嵌入在支撑杆定位槽25内固定;
20.当轮椅折叠时,靠背支撑杆3会向前折叠翻转,而靠背支撑杆3带动铰接部件2往后翻转,靠背支撑杆3以螺栓254为基础翻转,铰接部件2的底部以螺杆12为基础翻转,靠背支撑杆3相对于铰接部件2相反方向翻转(即:靠背支撑杆3逆时针翻转,而铰接部件2顺时针翻转),铰接部件2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50度以内,靠背支撑杆3逐渐从支撑杆定位槽25脱出并远离支撑杆定位槽25,前倾斜后脚杆1逐渐从后脚杆定位槽24脱出并远离后脚杆定位槽24,当靠背支撑杆3接近前倾斜后脚杆1后(或铰接部件2的背面上端与前倾斜后脚杆1接触后),铰接部件2翻转截止,轮椅折叠截止。
21.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与后脚杆定位槽24连通,为靠背支撑杆3提供翻转嵌入空间,支撑杆定位槽25、后脚杆镶嵌叉口22、后脚杆定位槽24为同一轴向设置,这样,前倾斜后脚杆1、靠背支撑杆3、铰接部件2才能配合安装形成铰接装置,合理设置正常铰接工作,在轮椅折叠时,起到最好的相互协调作用。
22.进一步:所述后脚杆定位槽24的形状与前倾斜后脚杆1顶面外壁形状一致,两者相适应相适配嵌入安装,有更多的连接面积,无缝无间隙对接,连接稳定性强;因为铰接部件2安装于前倾斜后脚杆1的顶面,所以,前倾斜后脚杆1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
23.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的形状与靠背支撑杆3外壁面形状一致,两者相适应相适配嵌入安装,有更多的连接面积,无缝无间隙对接,连接稳定性强。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为下凹半圆弧形251,与正圆形的靠背支撑杆3适配,这样可以让圆形的靠背支撑杆3的50%外周面嵌入在下凹半圆弧形251,其连接面积多,连接稳定性强。
24.进一步:所述后脚杆定位槽24为拱形;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截面顶壁也为拱形,拱形的前倾斜后脚杆1截面顶壁刚好适配嵌入在拱形的后脚杆定位槽24内,这样,轮椅展开后的重心会居中落在前倾斜后脚杆1顶面中间,轮椅展开后重心平衡。
25.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后倾斜的角度为:30度~60度,优选倾斜度为45度;所述靠背支撑杆3包括竖向段31及前倾斜段32,靠背支撑杆3的前倾斜段32嵌入在后倾斜的
支撑杆定位槽25内固定,支撑杆定位槽25优选为斜坡式倾斜;所述前倾斜段32的倾斜角度为:30度~60度,前倾斜段32优选倾斜度为45度;因为轮椅的靠背是竖向安装,前倾斜段32有引导轮椅的靠背、座位重心转移到铰接部件2的中下段,铰接部件2接力居中,顶部整体受力比较均匀,轮椅展开后整体比较稳定,前倾斜段32当作是靠背支撑座,有更好的支撑能力;
26.如果倾斜角度太大,前倾斜段32的杆体比较陡峭,轮椅展开后的重心力转移到铰接点的螺栓254上,不能落在支撑杆定位槽25的大面积上,导致铰接部件2的顶部支撑受力不均匀;如果倾斜角度太小,前倾斜段32过于平缓,轮椅的靠背下压的重心力转移到铰接部件2上后部,可能导致不慎使用以至铰接部件2导致后翻转,安装后影响铰接部件2的重心力不在前部,重心力转移到铰接部件2后部,影响轮椅的平衡度。
27.进一步:所述靠背支撑杆3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杆横螺钉孔33;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的下方左右壁体开设有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靠背支撑杆3嵌入在支撑杆定位槽25后,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横向水平对应;所述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共同横向穿接有螺栓254,使铰接部件2通过螺栓254、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与靠背支撑杆3形成铰接式连接;此举在于合理设置靠背支撑杆3与铰接部件2的铰接结构,此结构简单、易装配,好生产。
28.进一步:所述铰接部件2的内侧壁延伸凸出有空心凸柱26,空心凸柱26的内空心孔也是右横螺钉孔253的一部分;空心凸柱26用于连接轮椅的前脚架铰接片,在轮椅折叠时,铰接部件2后翻转的同时通过前脚架铰接片拉动轮椅的前脚架铰接折叠;当轮椅打开时,铰接部件2上翻转的同时通过前脚架铰接片推动轮椅的前脚架打开并支撑稳定。
29.进一步:所述左连接支耳21的底部横向开设有左支耳通孔211,右连接支耳23的底部横向开设有右支耳通孔231,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开设有后脚杆横螺钉孔11,所述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横螺钉孔11共同横向穿接有螺杆12,使左连接支耳21、右连接支耳23的底部通过螺杆12、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横螺钉孔11与前倾斜后脚杆1形成铰接式连接。此举在于合理设置左连接支耳21、右连接支耳23与前倾斜后脚杆1的铰接结构,此结构简单、易装配,好生产。
30.进一步:所述铰接部件2为一体注塑成型(铰接部件2用注塑机一体注塑成型),由此:左连接支耳21、右连接支耳23、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镶嵌叉口22、后脚杆定位槽24、支撑杆定位槽25、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一体注塑成型。
31.进一步: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为金属管制造;所述靠背支撑杆3为金属管制造;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为椭圆形杆,其锥凸起部分为顶部;所述靠背支撑杆3为正圆形杆。
32.进一步: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的倾斜角度为40度~60度,优选倾斜度为45度;所述后脚杆定位槽24的倾斜角度为40度~60度,优选倾斜度为45度,安装后轮椅重心力在中间;如果倾斜角度太大,前倾斜后脚杆1过于陡峭,重心力转移到轮椅后部,安装后影响轮椅的平衡度;如果倾斜角度太小,前倾斜后脚杆1过于平缓,安装后影响轮椅的重心力不在中部,重心力转移到轮椅前部,影响轮椅的平衡度。
33.进一步:所述铰接部件2中段横穿有加强金属钉,加强金属钉位于后脚杆定位槽24的上方,接近后脚杆定位槽24,加固铰接部件2的坚硬性,提高承重能力。
34.本产品的具体结构如下:
35.一种轮椅的铰接折叠装置,包括前倾斜后脚杆1、靠背支撑杆3、铰接部件2,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为前倾斜设置,由铝或不锈钢金属管制造,铝或不锈钢不会锈蚀;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为椭圆形,其锥凸起部分为顶部;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开设有后脚杆横螺钉孔11;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截面顶壁也为拱形;
36.所述靠背支撑杆3为不锈钢金属管制造;所述靠背支撑杆3为正圆形;所述靠背支撑杆3后倾斜设置;所述靠背支撑杆3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杆横螺钉孔33(即:前倾斜段32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杆横螺钉孔33);所述靠背支撑杆3包括竖向段31及前倾斜段32,前倾斜段32通过金属加工机械弯曲加工成型;
37.铰接部件2为硬质塑料,用塑料注塑机械一体注塑加工成型,其加工容易、生产效率高,一个部件安装容易,安装速度快,减少铰接零部件;
38.铰接部件2的下段左右两侧分别往下延伸连接有对应的左连接支耳21和右连接支耳23,左连接支耳21与右连接支耳23之间形成有后脚杆镶嵌叉口22,后脚杆镶嵌叉口22的上方铰接部件2底壁设置有后脚杆定位槽24;所述后脚杆定位槽24为拱形,拱形的前倾斜后脚杆1截面顶壁刚好适配嵌入在拱形的后脚杆定位槽24内;
39.所述后脚杆定位槽24前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前倾斜后脚杆1的倾斜角度一致,倾斜角度为45度,两者刚好一致适配,为最优的倾斜角度,其稳定性较好,安装好,轮椅受力比较均衡;
40.所述铰接部件2的上段正面开设有后倾斜的支撑杆定位槽25,支撑杆定位槽25的倾斜角度为:45度,支撑杆定位槽25位于后脚杆定位槽24的上方,靠背支撑杆3的前倾斜段32嵌入在后倾斜支撑杆定位槽25内固定;所述前倾斜段32的倾斜角度为:45度,两者倾斜度一致适配,为最优的倾斜角度,其稳定性较好,安装好,轮椅受力比较均衡;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为下凹半圆弧形251,与正圆形的靠背支撑杆3适配,正圆形的靠背支撑杆3的前倾斜段32嵌入下凹半圆弧形251的支撑杆定位槽25后,下凹半圆弧形251底壁与正圆形的靠背支撑杆3的前倾斜段32全面接触连接;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的下方左右壁体开设有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
41.所述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横向水平对应;所述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共同横向穿接有螺栓254,使铰接部件2通过螺栓254、支撑杆横螺钉孔33、左横螺钉孔252、右横螺钉孔253与靠背支撑杆3形成铰接式连接;
42.所述支撑杆定位槽25与后脚杆定位槽24连通,支撑杆定位槽25、后脚杆镶嵌叉口22、后脚杆定位槽24为同一轴向设置,支撑杆定位槽25、后脚杆定位槽24在同一顺延面上。
43.所述左连接支耳21的底部横向开设有左支耳通孔211,右连接支耳23的底部横向开设有右支耳通孔231;
44.所述前倾斜后脚杆1插入在后脚杆镶嵌叉口22内,前倾斜后脚杆1的下段顶面嵌入在后脚杆定位槽24内固定;所述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横螺钉孔11横向水平对应;所述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横螺钉孔11共同横向穿接有螺杆12,使左连接支耳21、右连接支耳23的底部通过螺杆12、左支耳通孔211、右支耳通孔231、后脚杆横螺钉孔11与前倾斜后脚杆1形成铰接式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