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翘边的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3375发布日期:2023-03-07 18:0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防翘边的绷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翘边的绷带。


背景技术:

2.人体皮肤是保护机体并防止病原微生物渗透和感染的重要屏障。然而,在工作生活中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会导致皮肤破损,继而出现出血、炎症及病菌感染等症状。伤口敷料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阻止感染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渗出液、防止渗液感染正常皮肤、保护伤口以及阻隔细菌和尘粒等外源污染物。伤口敷料有纱布、棉垫和绷带等,可以对伤口进行覆盖和包扎,其中,绷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用品,是用来包扎伤口或患处的纱布带。
3.现有的绷带在包扎时主要使用胶带使其固定在肢体上,对于非关节处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但是该方法在包扎手肘等常活动的且活动幅度较大的关节时,一旦伤员活动幅度较大,容易导致粘合处受到较大的力,导致绷带边缘失去粘合,关节伸直后虽然会回复粘合,但是反复出现上述情况的话会导致该处的胶带沾上杂质,减弱甚至失去粘性,无法固定绷带边缘,最后导致绷带边缘翘边,让伤口暴露,不利于伤口恢复。
4.所以有必要提供防翘边的绷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翘边的绷带,解决包扎关节时绷带容易翘边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翘边的绷带,包括长条状的纱布套、位于所述纱布套内部的防菌层、位于所述防菌层两侧的调整线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纱布套末端两侧的固定块,所述纱布套包括纱布,所述防菌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纱布上侧,所述纱布两侧分别绕过所述防菌层两侧,与所述防菌层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防菌层两侧侧壁与所述纱布分别形成有调整槽,所述调整线分别位于所述调整槽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分别位于所述调整槽末端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卡块下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卡块上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块,位于所述调整槽末端的所述纱布套和所述调整线末端均卡在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纱布套外壁下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粘合块。
9.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块下侧粘合有吸液块。
10.进一步的,所述纱布套上侧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和刺面,所述毛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纱布套的上端两侧,所述刺面与所述毛面上侧粘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刺面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固定孔。
13.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线为棉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翘边的绷带,纱布套包裹住防菌层,一起缠绕包扎伤口对其保护,在包扎关节时,让纱布套包扎得较为蓬松,之后抽拉调整线,调整线通过调整槽带动纱布套边缘收束,使其与肢体固定,从而保护伤口,此时在关节活动时,由于包扎得较为蓬松,所以对纱布套边缘产生的力较小,因此纱布套边缘受力较小,不会失去固定,由于没有使用胶带固定,即使发生偏移,亦不会导致减弱对纱布套边缘的固定效果,从而避免翘边。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翘边的绷带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防翘边的绷带的展开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防翘边的绷带的部分展开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防翘边的绷带的包扎状态示意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防菌层;
23.2、纱布套;21、纱布;22、调整槽;23、粘合块;
24.3、调整线;
25.4、魔术贴;41、毛面;42、刺面;421、固定带;422、固定孔;
26.5、吸液块;
27.6、固定块;61、第一卡块;611、凹槽;62、第二卡块;62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翘边的绷带,包括长条状的纱布套2、位于纱布套2内部的防菌层1、位于防菌层1两侧的调整线3、位于纱布套2上侧的魔术贴4、位于纱布套2下侧的吸液块5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纱布套2末端两侧的固定块6,纱布套2包括纱布21,防菌层1固定连接于纱布21上侧,纱布21两侧分别绕过防菌层1两侧,与防菌层1上侧固定连接,防菌层1两侧侧壁与纱布21两侧分别形成有调整槽22,调整线3分别位于调整槽22内部,调整线3为棉线,纱布套2外壁下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粘合块23,吸液块5与粘合块23粘合。
30.所述固定块6包括第一卡块61和第二卡块62,所述第一卡块61和所述第二卡块62分别位于所述调整槽22末端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卡块61下侧设置有凹槽611,所述第二卡块62上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611对应的凸块621,位于所述调整槽22末端的所述纱布套2和所述调整线3末端均卡在所述凹槽611和所述凸块621之间。
31.魔术贴4包括毛面41和刺面42,毛面41固定连接于纱布套2的上端两侧,刺面42与毛面41粘合,刺面42包括固定带421,固定带421由弹性材料制成,固定带421上设置有固定孔422。
32.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伤口状况,裁剪出合适长的绷带,并拿取两段刺面42,如图1所
示,将刺面42分别粘合至毛面41同一侧边缘,并露出部分刺面42和固定孔422,并选取合适大小的吸液块5,通过粘合块23固定在纱布套2下侧,且靠近未粘合有刺面42的一侧,同时拿取两个固定块6,夹住调整槽22的末端,此时通过凹槽611和所述凸块621,便会将调整槽22末端和调整线3末端固定。
33.由固定块6的一端开始,将纱布套2缠绕至伤口处肢体上,并让吸液块5覆盖至伤口上,由吸液块5吸收渗出液,或将药物涂抹在吸液块5上,对伤口进行治疗,防菌层1用于保护伤口,未与吸液块5粘合的粘合块23用于将纱布套2与肢体临时固定,方便缠绕,以及在缠绕后将多层纱布套2之间固定,避免伤员活动时纱布套2偏移。
34.包扎完成后,纱布套2形成一个套筒将肢体包裹住,如图3所示,将露出纱布套2一端两侧剪开,方便抽拉调整槽22内的调整线3,由于调整槽22末端和调整线3末端固定,抽拉调整线3时,便会带动纱布套2两侧收束,将纱布套2两侧与肢体进一步固定,而纱布套2中间依然保持较为蓬松的状态,确保透气。
35.对于手肘等屈伸关节,在包扎时,让纱布套2缠绕得较为蓬松,而在抽拉调整线3时,让纱布套2两侧收束较多,确保纱布套2两侧与肢体固定,此时,在伤员弯曲关节时,由于纱布套2较为蓬松,关节弯曲处对纱布套2挤压较小,因此对纱布套2两侧固定处的作用力也会减小,避免纱布套2两侧与肢体偏移过多,由于主要依靠调整线3带动纱布套2两侧收束进行固定,即使发生偏移,也不会让纱布套2边缘与肢体脱离,解决了弯曲关节处绷带容易翘边的问题。
36.在收束完成后,对于收束较少的状况,调整线3抽拉出部分较短,利用刺面42的倒钩将调整线3抽出部分钩住以便固定,而当收束较多时,调整线3抽拉出部分也较多,可以将调整线3在固定孔422内穿插后打结进行固定,然后将刺面42还未粘合的一面,与已经固定完成的纱布套2上的毛面41粘合,完成包扎,依靠固定带421的拉伸和收缩复位,让纱布套2可以适应伤员活动时肢体的形状变化。
37.刺面42与纱布套2中段粘合的一端和毛面41分开,便能从粘合有刺面42的一端开始,将纱布套2从肢体上取下,方便更换吸液块5,之后再次包扎到肢体上。
3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