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定型剪

文档序号:33408923发布日期:2023-03-10 21:2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定型剪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万向定型剪。


背景技术:

2.临床上,手术剪是一种常用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剪断皮肤或肌肉等粗软组织,还可用于分离组织,还可用于剪断缝线、敷料和引流管等。
3.虽然目前的手术剪使用方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手术剪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4.随着微创外科操作的理念深入人心,大部分胸外科及腹部外科手术的切口趋向于发展为单孔,目前的手术剪多为硬性直臂,其灵活性较差,使得在单孔微创外科手术中,易使腔室内的有些空间区域形成操作死角,不利于手术操作,为医护人员开展手术带来了不便。
5.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更为灵活的万向定型剪。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手术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万向定型剪。
7.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万向定型剪,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所述钳头用于剪切,所述钳头与所述万向定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塑形后的所述万向定型管能维持形状与所述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
9.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定型管上的远离所述钳头的一端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控制所述钳头的开合,且所述钳头具有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为张开状。
10.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钳头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钳头基座,所述钳头基座与所述万向定型管相连,所述第一钳臂固定在所述钳头基座上,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钳头基座相铰接,所述钳头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弹性片相配合于所述第二钳臂和钳头基座,且所述第一弹性片用于使处于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呈张开状。
11.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操作臂、第二操作臂和操作基座,所述操作基座与所述万向定型管相连,所述第一操作臂固定在所述操作基座上,所述第二操作臂与所述操作基座相铰接,且所述第二操作臂与所述第二钳臂之间通过传动丝相连,通过控制所述操作部,能拉动所述传动丝并使所述第二钳臂相对所述钳头基座转动,以使所述钳头由张开状逐渐闭合。
12.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钳头由张开状逐渐闭合时,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且所述第一操作臂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第
二弹性片具有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时,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相抵,且所述第二弹性片的形变量逐渐增大。
13.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基座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初始状态的所述第一操作臂与所述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大小,以调节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的张开程度。
14.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孔和顶杆,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操作基座上,所述顶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顶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相抵,通过旋转所述顶杆,能调节所述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之间的最大角度。
15.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包括顶杆本体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与所述顶杆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顶杆本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接触块相对所述顶杆本体转动时的转轴共线,所述顶杆本体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接触块用于与所述第二操作臂相抵。
16.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钳头基座内设置有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一引导块用于使所述传动丝的移动路径发生弯曲;所述操作基座内设置有第二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用于使所述传动丝的移动路径发生弯曲。
1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定型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内管为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线旋绕包裹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所述外管为外壁光滑的柔性套管;所述传动丝包括传动丝本体和金属软管,所述传动丝本体为不锈钢钢绳,所述金属软管包裹在所述传动丝本体上,且所述传动丝本体相配合于所述钳头和所述操作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在本技术的方案中,该万向定型剪包括钳头和万向定型管,钳头与万向定型管的一端连接,且万向定型管具有塑形能力,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可对万向定型管进行塑形,使得塑形后的万向定型管维持形状与钳头一同伸入患者体内,提高了该万向定型剪的灵活性,使得在患者腔室内不易形成死角区域,便于将钳头伸入指定部位进行组织的剪切或者缝线的剪切,便于医护人员开展手术;
20.钳头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钳头基座,钳头基座与万向定型管相连,第一钳臂固定在钳头基座上,第二钳臂与钳头基座相铰接,并且在钳头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第一弹性片相配合于第二钳臂和钳头基座,使得第一弹性片相抵于第二钳臂和钳头基座,使初始状态的钳头呈张开状,第一弹性片的设置,便于第二钳臂的复位,使得钳头在伸入患者体内后,便于医护人员控制钳头进行多次开合操作;
21.在钳头由张开状逐渐闭合时,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使得医护人员在控制钳头闭合时,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便于医护人员单手控制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并且在第一操作臂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第二弹性片具有弹性,在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时,第二弹性片与第二操作臂相抵,同时第二弹性片的形变量逐渐增大,使得医护人员在减小对操作部的操作力度时,在第二弹性片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弹性片能恢复形变,使得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便于第二弹性片带动第二操作臂运动,便于钳头恢复至初始状态;
22.在操作基座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初始状态的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之间的夹角大小,以调节初始状态的钳头的张开程度,在手术过程中,可将钳头的张
开程度调小,以便将钳头伸入患者体内时不损伤人体组织,同时在剪切组织时,可根据组织的大小和剪切的程度来调节钳头的张开程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剪切操作,提高了该万向定型剪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23.调节装置包括螺纹孔和顶杆,螺纹孔设置在操作基座上,顶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并且顶杆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操作臂相抵住,通过旋转顶杆,能使顶杆相对螺纹孔转动,进而调整螺纹孔与顶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顶杆在于第二操作臂相抵住时,能调节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之间的最大角度,从而提高了调节钳头的张开程度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图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图4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定型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示:1-钳头,2-万向定型管,3-操作部,4-第一钳臂,5-第二钳臂,6-钳头基座,7-第一弹性片,8-第一操作臂,9-第二操作臂,10-操作基座,11-传动丝,12-第二弹性片,13-调节装置,14-螺纹孔,15-顶杆,16-顶杆本体,17-接触块,18-第一引导块,19-第二引导块,20-内管,21-外管,22-传动丝本体,23-金属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
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定型剪,包括钳头1和万向定型管2,所述钳头1用于剪切,所述钳头1与所述万向定型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万向定型管2具有塑形能力,塑形后的所述万向定型管2能维持形状与所述钳头1一同伸入患者体内。
39.该万向定型剪包括钳头1和万向定型管2,钳头1与万向定型管2的一端连接,且万向定型管2具有塑形能力,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可对万向定型管2进行塑形,使得塑形后的万向定型管2维持形状与钳头1一同伸入患者体内,提高了该万向定型剪的灵活性,使得在患者腔室内不易形成死角区域,便于将钳头1伸入指定部位进行组织的剪切或者缝线的剪切,便于医护人员开展手术。
4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万向定型管2上的远离所述钳头1的一端设置有操作部3,所述操作部3用于控制所述钳头1的开合,且所述钳头1具有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1为张开状。
41.万向定型管2上的远离钳头1的一端设置有操作部3,操作部3用于控制钳头1的开合,便于医护人员在患者体外控制伸入患者体内的钳头1,提高了医护人员控制钳头1开合的便利性,并且钳头1具有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的钳头1为张开状,便于医护人员控制钳头1闭合时的力度。
4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钳头1包括第一钳臂4、第二钳臂5和钳头基座6,所述钳头基座6与所述万向定型管2相连,所述第一钳臂4固定在所述钳头基座6上,所述第二钳臂5与所述钳头基座6相铰接,所述钳头基座6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7,所述第一弹性片7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弹性片7相配合于所述第二钳臂5和钳头基座6,且所述第一弹性片7用于使处于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1呈张开状。
43.钳头1包括第一钳臂4、第二钳臂5和钳头基座6,钳头基座6与万向定型管2相连,第一钳臂4固定在钳头基座6上,第二钳臂5与钳头基座6相铰接,并且在钳头基座6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7,第一弹性片7相配合于第二钳臂5和钳头基座6,使得第一弹性片7相抵于第二钳臂5和钳头基座6,使初始状态的钳头1呈张开状,第一弹性片7的设置,便于第二钳臂5的复位,使得钳头1在伸入患者体内后,便于医护人员控制钳头1进行多次开合操作。
4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3包括第一操作臂8、第二操作臂9和操作基座10,所述操作基座10与所述万向定型管2相连,所述第一操作臂8固定在所述操作基座10上,所述第二操作臂9与所述操作基座10相铰接,且所述第二操作臂9与所述第二钳臂5之间通过传动丝11相连,通过控制所述操作部3,能拉动所述传动丝11并使所述第二钳臂5相对所述钳头基座6转动,以使所述钳头1由张开状逐渐闭合。
45.操作部3包括第一操作臂8、第二操作臂9和操作基座10,操作基座10与万向定型管2相连,第一操作臂8固定在操作基座10上,第二操作臂9与操作基座10相铰接,并且第二操作臂9与第二钳臂5之间通过传动丝11相连,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操作部3,使第二操作臂9相对操作基座10转动,使得传动丝11被拉动,进而使传动丝11带动第二钳臂5相对钳头基座6转动,从而使钳头1能由张开状逐渐闭合,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大小以控制钳头1的开合,提高了医护人员控制该万向定型剪的便利性。
4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钳头1由张开状逐
渐闭合时,所述第一操作臂8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且所述第一操作臂8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12,所述第二弹性片12具有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臂8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时,所述第二弹性片12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相抵,且所述第二弹性片12的形变量逐渐增大。
47.在钳头1由张开状逐渐闭合时,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使得医护人员在控制钳头1闭合时,第一操作臂8和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便于医护人员单手控制第一操作臂8和第二操作臂9,并且在第一操作臂8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12,第二弹性片12具有弹性,在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时,第二弹性片12与第二操作臂9相抵,同时第二弹性片12的形变量逐渐增大,使得医护人员在减小对操作部3的操作力度时,在第二弹性片12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弹性片12能恢复形变,使得第一操作臂8和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便于第二弹性片12带动第二操作臂9运动,便于钳头1恢复至初始状态。
48.实施例二:参见图1-7所示,
49.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基座10上设置有调节装置13,所述调节装置13用于调节初始状态的所述第一操作臂8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大小,以调节初始状态的所述钳头1的张开程度。
50.在操作基座10上设置有调节装置13,调节装置13用于调节初始状态的第一操作臂8和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夹角大小,以调节初始状态的钳头1的张开程度,在手术过程中,可将钳头1的张开程度调小,以便将钳头1伸入患者体内时不损伤人体组织,同时在剪切组织时,可根据组织的大小和剪切的程度来调节钳头1的张开程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剪切操作,提高了该万向定型剪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5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13包括螺纹孔14和顶杆15,所述螺纹孔14设置在所述操作基座10上,所述顶杆15与所述螺纹孔14螺纹配合,所述顶杆15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相抵,通过旋转所述顶杆15,能调节所述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最大角度。
52.调节装置13包括螺纹孔14和顶杆15,螺纹孔14设置在操作基座10上,顶杆15与螺纹孔14螺纹配合,并且顶杆15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操作臂9相抵住,通过旋转顶杆15,能使顶杆15相对螺纹孔14转动,进而调整螺纹孔14与顶杆15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顶杆15在于第二操作臂9相抵住时,能调节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第一操作臂8与第二操作臂9之间的最大角度,从而提高了调节钳头1的张开程度的便利性。
5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顶杆15包括顶杆本体16和接触块17,所述接触块17与所述顶杆本体16转动连接,所述顶杆本体1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接触块17相对所述顶杆本体16转动时的转轴共线,所述顶杆本体16与所述螺纹孔14相配合,所述接触块17用于与所述第二操作臂9相抵。
54.顶杆15包括顶杆本体16和接触块17,接触块17与顶杆本体16转动连接,并且顶杆本体16的中心轴线与接触块17相对顶杆本体16转动时的轴线共线,同时顶杆本体16于螺纹孔14相配合,接触块17用于与第二操作臂9相抵,使得在第二操作臂9与接触块17相抵时,在使顶杆本体16相对螺纹孔14转动后,能使顶杆本体16与接触块17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能提高第二操作臂9与接触块17相抵时的稳定性,从而能提高对钳头1的张开程度进行调节
时的稳定性。
5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钳头基座6内设置有第一引导块18,所述第一引导块18用于使所述传动丝11的移动路径发生弯曲;所述操作基座10内设置有第二引导块19,所述第二引导块19用于使所述传动丝11的移动路径发生弯曲。
56.在钳头基座6内设置第一引导块18,第一引导块18用于使传动丝11的移动路径发生弯曲,利于传动丝11带动第二钳臂5相对钳头基座6转动;同理,在操作基座10内设置有第二引导块19,第二引导块19用于使传动丝11的路径发生弯曲,利于第二操作臂9相对操作基座10转动时带动传动丝11移动。
5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万向定型管2包括内管20和外管21,所述外管21套设在所述内管20上,且所述内管20为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线旋绕包裹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所述外管21为外壁光滑的柔性套管;所述传动丝11包括传动丝本体22和金属软管23,所述传动丝本体22为不锈钢钢绳,所述金属软管23包裹在所述传动丝本体22上,且所述传动丝本体22相配合于所述钳头1和所述操作部3。
58.万向定型管2包括内管20和外管21,外管21套设在内管20上,并且内管20为金属弹簧钢线和镀锌铁线旋绕包裹而成的复合型金属管,便于内管20任意弯曲成一定形状并能保持其弯曲后的形状,同时外管21为外壁光滑的柔性套管,便于外管21随内管20移动弯曲塑形,同时在万向定型管2接触到人体组织时能避免万向定型管2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传动丝本体22提供拉力驱动钳头1的开合,金属软管23能对传动丝本体22的形状进行限制,使得在万向定型管2弯曲塑形时,能提高传动丝11驱动钳头1进行开合的稳定性。
5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