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6540发布日期:2023-03-17 18:3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熏蒸理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


背景技术:

2.手足综合症(hfs)是肿瘤患者在接受某些化疗或靶向治疗后产生的肢端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疼痛,指纹消失,皮肤肿胀,红斑,脱屑、硬结样水泡等症候群的统称,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副作用,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正气己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中药外治作为补充治疗手段更具优势,临床上常予中药熏洗以治疗之。
3.目前在行中药熏洗治疗手段时,常使用泡手盆、泡脚桶作为药液容器,患者需要长时间维持坐姿姿势以完成整个熏洗治疗过程,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方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走动,且体弱者无法耐受长时间坐姿;第二方面,浸泡过程中随着水温降低,需不定时向盆内加热水,导致药物浓度被稀释,进而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通过套件主体的设置,患者可以对套件主体进行穿戴,并同时进行中药热敷,减少在敷药过程中对患者移动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做其他事情,通过自发热层对药液进行加热,可以使药液长时间维持一定温度,且不用患者额外操作以加热,使用方便,避免加水稀释药液,通过浸润层的设置,减少浸泡肢体所需的药液量,从而节省药材消耗,且更加方便维持药物浓度,最终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包括套件主体,所述套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浸润层、防水层和自发热层,所述防水层用于防止药液从浸润层渗透至自发热层内,所述套件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套件主体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通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底端穿过自发热层和防水层延伸至浸润层内,套件主体采用塑料包装袋真空封装,使用时,撕开包装袋将套件主体取出,自发热层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应产热,将套件主体穿戴后通过注液管向套件主体内加入药液,药液扩散至浸润层内对肢体进行浸泡热敷,自发热层发出的热量透过防水层对浸润层加入,从而对药液加热,使得浸润层内药液长时间维持一定温度,无需额外加热操作,避免加热水稀释药液浓度,同时减少浸没肢体所需的药液量,减少药材消耗,实现节能增效。
7.进一步在于:所述套件主体的一端开口外侧壁侧缝合连接有松紧带,将套件主体的开口处进行收束,防止套件主体在使用时滑脱,方便患者穿戴后活动,同时防止套件主体内的药液从开口溢出。
8.进一步在于:所述套件主体的形状为手套型,且手套型具体为只有大拇指的连指
手套形状,方便与手部贴合,便于对手部进行热敷。
9.进一步在于:所述套件主体的形状为脚套型,且脚套型具体为袜子形状,方便与脚部贴合,便于对脚部进行热敷。
10.进一步在于:所述浸润层内埋设有多根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补液管的一端与注液管的底端连通,方便药液通过多个注液管在浸润层内扩散。
11.进一步在于:所述浸润层为纱布、海绵或其他吸水性材料制成,方便浸润层对药液吸收积蓄。
12.进一步在于:所述注液管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端外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设置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底端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端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套筒的底端与固定管的顶端旋合连接,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固定管的顶端固连有多个连接块,且多个连接块的顶端固连有封板,所述封板用于对对接管底端进行封堵,所述固定管的底端与套件主体固定连通,且固定管的底端穿过自发热层和防水层延伸至浸润层内,所述补液管的一端与固定管底端连通,向注液管内加入药液时,先将带有药液的注射器或中药袋与对接管的顶端连通,在旋转套筒,使得套筒带动对接管上移,使得封板与对接管脱离,对接管通过连通槽与固定管连通,使得外界药液得以进入套件主体内,反向旋转套筒,使得封板对对接管底端封闭,从而使得对接管与固定管断开连通,避免套件主体内药液从注液管溢出,使得能够在注射器或中药袋与对接管连通后,对注液管进行开关操作,从而避免对接注射器或中药袋时药液漏出。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通过套件主体的设置,患者可以对套件主体进行穿戴,并同时进行中药热敷,相较于通过泡手盆或泡脚盆进行药物浸泡,患者的自由性更高,减少在敷药过程中对患者移动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做其他事情;
15.2、通过自发热层的设置,自发热层在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后自动发热对药液进行加热,可以使药液长时间维持一定温度,且不用患者额外操作以加热,使用方便;
16.3、通过浸润层的设置,套件主体对肢体包裹套接,相较于使用泡脚盆或泡手盆对肢体浸泡,需要使用的药液量较少,从而节省煎熬药液所需的药材消耗,且更加方便维持药物浓度,最终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17.4、通过补液管和注液管的设置,可以在患者穿戴完成后由外向内补充药液,药液通过补液会管较为均匀地浸润到肢体上,并且在持续热敷过程中可以方便地随时补充药液。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件主体手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套件主体脚型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件主体中防水层、浸润层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补液管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注液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00、套件主体;110、自发热层;120、防水层;130、浸润层;140、松紧带;200、注液管;210、对接管;220、固定管;221、封板;222、连接块;230、套筒;231、连通槽;300、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发热补液型防冷却套,包括套件主体100,套件主体10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浸润层130、防水层120和自发热层110,防水层120用于防止药液从浸润层130渗透至自发热层110内,套件主体100的一端开设有开口,套件主体100的一端开口外侧壁侧缝合连接有松紧带140,将套件主体100的开口处进行收束,防止套件主体100在使用时滑脱,方便患者穿戴后活动,同时防止套件主体100内的药液从开口溢出,套件主体100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通有注液管200,注液管200的底端穿过自发热层110和防水层120延伸至浸润层130内,套件主体100的形状为手套型或脚套型,且手套型具体为只有大拇指的连指手套形状,方便与手部贴合,便于对手部进行热敷,且脚套型具体为袜子形状,方便与脚部贴合,便于对脚部进行热敷,套件主体100采用塑料包装袋真空封装;
28.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套件主体100,在使用过程中对药液进行加热,使得浸润层130内药液长时间维持一定温度,无需额外加热操作,避免加热水稀释药液浓度,同时减少浸没肢体所需的药液量,减少药材消耗,实现节能增效;
29.本实施例工作时,将套件主体100从包装袋取出后,自发热层110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应产热,将套件主体100穿戴后通过注液管200向套件主体100内加入药液,药液扩散至浸润层130内对肢体进行浸泡热敷,自发热层110发出的热量透过防水层120对浸润层130加入,从而对药液加热,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药液温度,无需额外加热操作,避免加热水稀释药液浓度,同时减少浸没肢体所需的药液量,减少药材消耗,实现节能增效。
30.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6所示,以上一实施例为基础,浸润层130内埋设有多根补液管300,补液管30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圆孔,注液管200包括固定管220,固定管220的顶端外侧壁开设有螺纹槽,固定管220的顶端设置有对接管210,对接管210的底端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套筒230,套筒230的底端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套筒230的底端与固定管220的顶端旋合连接,套筒230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连通槽231,固定管220的顶端固连有多个连接块222,且多个连接块222的顶端固连有封板221,封板221用于对对接管210底端进行封堵,固定管220的底端与套件主体100固定连通,且固定管220的底端穿过自发热层110和防水层120延伸至浸润层130内,补液管300的一端与固定管220底端连通,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带有药液的注射器或中药袋与对接管210的顶端连通,再旋转套筒230,使得套筒230带动对接管210上移,使得封板221与对接管210脱离,对接管210通过连通槽231与固定管220连通,使得外界药液得以进入套件主体100内,并通过多个注液管200在浸润层130内扩散,反向旋
转套筒230,使得封板221对对接管210底端封闭,从而使得对接管210与固定管220断开连通,避免套件主体100内药液从注液管200溢出,使得能够在注射器或中药袋与对接管210连通后,对注液管200进行开关操作,从而避免对接注射器或中药袋时药液漏出。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