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1387发布日期:2023-03-14 19:1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


背景技术:

2.中药清膏是指膏方制作过程中经浓缩已达粘稠状态,不加入糖类(如蜂蜜、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和动物胶类收膏,可满足糖耐量异常人群、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者、久病及脾胃虚弱之人以及营养过剩者等特殊人群的需要。
3.中药清膏由于不添加糖类和动物胶类,其收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点,即在收膏前期的熬煮浓缩过程中,体系黏度变化极小,而达到临界点后,体系黏度急剧增大。现有中药清膏的收膏操作依赖于人工辨识临界点,由于前期熬煮浓缩时间较长,而临界点后最佳收膏时间较短,因此,清膏成品常出现焦化或含水量过大等质量问题。
4.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公开号为cn2113269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清膏智能收膏装置,其包括导热容器、调温加热套、顶盖、粘滞系数测定机构、恒速传动机构,通过由恒速传动机构带动粘滞系数测定机构在待收膏药液中恒速垂直往复移动,在线监测药液粘滞系数变化情况,从而精确判断临界点进行正确操作,以避免焦化而获得含水量合格且质量稳定的中药清膏成品。同时,粘滞系数测定机构的测定盘在药液中所进行的往复移动,提高了药液的均质度和体系内的热交换效率,避免了容器器壁处局部过热而导致的焦化,且有利于加速浓缩进程、提高清膏品质。
5.该中药清膏智能收膏装置虽然能够在线监测药液粘滞系数变化情况,从而精确判断临界点进行正确操作,但是仍然存在着如下技术问题:
6.1.由于导热容器套设于调温加热套内,为了保证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的热传递效果,需要使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紧密贴合,这就对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的装配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2.不能在满足出料条件时,及时地自动出料,仍然存在着错过最佳收膏时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其主要可以包括收膏容器、加热环、保温套和粘度系数测定机构;
11.收膏容器用于盛装待收膏的药液,收膏容器的上部连接有进料管、下部连接有出料管,进料管的顶部连接有可启闭的顶盖,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电磁阀;
12.加热环嵌设在收膏容器的内壁中;
13.保温套包覆在所述收膏容器的外壁上;
14.粘度系数测定机构包括升降杆、粘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
15.升降杆与收膏容器的顶部活动密封连接;
16.粘度传感器位于收膏容器内,并安装在升降杆的下部;
17.粘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出料电磁阀的控制端。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收膏容器的顶部的进气管;
19.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进气管用于向收膏容器的上部通入气体,以将位于收膏容器内的药液从出料管挤出;
20.出料电磁阀和进气阀均具有手动开关的功能。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连接有气泵。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阀为电磁阀,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进气阀的控制端,出料电磁阀与进气阀同时打开或关闭。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连接有清洗管,清洗管上安装有清洗阀。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与进料管铰接。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料管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顶盖的移动的限位机构。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导杆、滑块和卡块;
27.导杆横向地固定在进料管上;
28.滑块与导杆滑动连接;
29.卡块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后形成限位部,限位部能够抵接在顶盖的上侧。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31.1.加热环嵌设在收膏容器的内壁中,药液直接盛装在收膏容器中,加热环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收膏容器上,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因将导热容器套设于调温加热套内,为了保证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的热传递效果,而需要使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紧密贴合,对导热容器与调温加热套的装配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的问题。
32.2.在粘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数据达到预定值时,plc控制器可使出料电磁阀打开,以自动且及时地从出料管出料,以免出现错过最佳收膏时间的情况。
33.3.由于本实用新型出料及时,因此,当满足出料条件后,无须大范围调节加热环的输出温度或将加热环关停,在出料电磁阀打开时,仍可使加热环的输出温度保持不变,以减少因加热环需频繁升温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3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38.图3为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39.图标:
40.1-收膏容器,11-进料管,111-顶盖,12-出料管,121-出料电磁阀,
41.2-加热环,
42.3-保温套,
43.41-升降杆,42-粘度传感器,43-plc控制器,
44.51-进气管,511-进气阀,52-气泵,
45.61-清洗管,611-清洗阀,
46.7-限位机构,71-导杆,72-滑块,73-卡块,73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4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50.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其主要可以包括收膏容器1、加热环2、保温套3和粘度系数测定机构。
51.收膏容器1用于盛装待收膏的药液,收膏容器1的上部连接有用于进料的进料管11、下部连接有用于出料的出料管12,进料管11的顶部连接有可启闭的顶盖111,出料管12上安装有出料电磁阀121,加热环2嵌设在收膏容器1的内壁中,保温套3包覆在所述收膏容器1的外壁上。粘度系数测定机构包括升降杆41、粘度传感器42和plc控制器43,升降杆41与收膏容器1的顶部活动密封连接,粘度传感器42位于收膏容器1内,并安装在升降杆41的下部,升降杆41可在外部驱动设备带动下,使粘度传感器42在药液中上下往复移动,以实现对药液多个位置的粘度的检测。
52.粘度传感器4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43的输入端,plc控制器4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出料电磁阀121的控制端。在粘度传感器42检测得到的数据达到预定值时,plc控制器43可使出料电磁阀121打开,以自动且及时地从出料管12出料,以免出现错过最佳收膏时间的情况。
53.上文大体上描述了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的主要部件和作用原理,下文将对改
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做更为详细的阐述。
54.中药清膏的粘度高而流动性不佳,为了更快地出料,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收膏容器1的顶部的进气管51,进气管51可以与气泵52等用于提供气源的设备连接,进气管51上安装有进气阀511,出料电磁阀121和进气阀511均具有手动开关的功能,进气管51用于向收膏容器1的上部通入气体,以将位于收膏容器1内的药液从出料管12挤出,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出料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气阀511为电磁阀,plc控制器4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进气阀511的控制端,出料电磁阀121与进气阀511同时打开或关闭。在出料电磁阀121打开时,进气阀511打开,气体进入收膏容器1的上部,随着收膏容器1内气体的持续输入,收膏容器1内的药液快速地从出料管12处出料,在完成出料后,可手动关闭出料电磁阀121和进气阀511,以便于改进型中药清膏收膏装置的继续使用。
55.进气管51可以连接有清洗管61,清洗管61上安装有清洗阀611。在需要清洗收膏容器1的内壁时,可先通过加热环2加热收膏容器1,以软化附着在收膏容器1的内壁上的余料,再打开清洗阀611和进气阀511,向收膏容器1内通入清洗用水和气流,以冲洗收膏容器1的内壁,再打开出料电磁阀121,将冲洗收膏容器1内的水排出,以实现对收膏容器1的内壁的清洗。
56.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111与进料管11铰接,进料管1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顶盖111的移动的限位机构7。具体的,限位机构7包括导杆71、滑块72和卡块73,导杆71横向地固定在进料管11上,滑块72与导杆71滑动连接,卡块73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后形成限位部731,限位部731能够抵接在顶盖111的上侧。在左移卡块73后,使卡块73的限位部731与顶盖111脱离后,即可打开顶盖111;在关闭顶盖111后,只需右移卡块73,使卡块73的限位部731与顶盖111重新接触即可,从而方便顶盖111的打开和关闭。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