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1434发布日期:2023-03-14 19:1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手持式的按摩器由于要考虑使用操作轻便、结构紧凑简洁的设计要求,使得按摩器通常采用单个按摩头,或是采用两个按摩头分别设置在按摩棒的两端,且两个按摩头的按摩动作相对独立,现有按摩器主要依靠震动方式实现按摩效果,也有一部分按摩器采用单头摆动方式进行按摩动作,然而这些按摩的动作方式显得较为单一,按摩效果及舒爽体验感不甚理想,无法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其具有双按摩头并且能够使双按摩头交叉往复摆动产生按摩动作,以增强按摩效果,提升按摩体验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包括:
5.枢轴;
6.第一按摩头,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轴转动连接;
7.第二按摩头,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轴转动连接;以及
8.按摩驱动机构,所述按摩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一端驱动连接,使得所述按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二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
9.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柔性按摩头,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柔性按摩头。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按摩头内置有第一震动马达,所述第二柔性按摩头内置有第二震动马达。
11.优选地,所述按摩驱动机构包括:
12.旋转轮,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轴线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并且,所述旋转轮具有第一凸轮连接处和第二凸轮连接处;
13.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轮旋转;
14.第一转换部,以通过所述第一转换部与所述第一凸轮连接处相配合从而将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第一按摩头围绕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以及
15.第二转换部,以通过所述第二转换部与所述第二凸轮连接处相配合从而将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第二按摩头围绕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并且使得所述第二按摩头与所述第一按摩头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进行往复摆动按摩动作。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轮连接处具有:
17.第一凸台轮,所述第一凸台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轴线以偏心的状态层叠设置于所述旋转轮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凸台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面;
18.所述第二凸轮连接处具有:
19.第二凸台轮,所述第二凸台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轴线以偏心的状态错位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轮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凸台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轮面;
20.所述第一转换部包括:
21.第一滑移部,所述第一滑移部具有第一环形孔,并且,所述第一滑移部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孔与所述第一凸台轮的第一凸轮面可活动的嵌合;以及
22.第一转换连接部,所述第一转换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部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一端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转换连接部将所述第一滑移部的移动运动转换成所述第一按摩头围绕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
23.所述第二转换部包括:
24.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二滑移部具有第二环形孔,并且,所述第二滑移部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孔与所述第二凸台轮的第二凸轮面可活动的嵌合;
25.第二转换连接部,所述第二转换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移部与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一端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转换连接部将所述第二滑移部的移动运动转换成所述第二按摩头围绕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以及
26.导向结构,在所述旋转轮旋转的状态下,以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引导所述第一滑移部和所述第二滑移部分别沿垂直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并且,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滑移部与所述第二滑移部的移动方向相反。
27.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换连接部包括:
28.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轴杆的中轴线沿平行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延伸;以及
29.第一摆臂卡槽,所述第一摆臂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摆臂卡槽沿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所述第一摆臂卡槽可活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轴杆上;
30.所述第二转换连接部包括:
31.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轴杆的中轴线沿平行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方向进行延伸;以及
32.第二摆臂卡槽,所述第二摆臂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摆臂卡槽沿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所述第二摆臂卡槽可活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轴杆上。
33.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34.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垂直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导向槽;
35.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槽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引导所述第一滑移部沿垂直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以及
36.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滑
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槽内,以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引导所述第二滑移部沿垂直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
37.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换连接部包括:
38.第一摆臂端,所述第一摆臂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摆臂端沿所述第一按摩头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以及
39.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末端通过第一枢接轴进行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端通过第二枢接轴进行枢转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枢接轴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枢接轴的中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
40.所述第二转换连接部包括:
41.第二摆臂端,所述第二摆臂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摆臂端沿所述第二按摩头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以及
42.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末端通过第三枢接轴进行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摆臂端通过第四枢接轴进行枢转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枢接轴的中轴线和所述第四枢接轴的中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枢轴的中轴线。
4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围绕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外周面进行弯曲间隔延伸,所述第二连杆围绕所述第二滑移部的外周面进行弯曲间隔延伸,并且,所述第一枢接轴与所述第三枢接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两端。
44.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并且,所述枢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按摩头与所述第二按摩头沿所述枢轴的中轴线间隔转动连接在所述枢轴上。
45.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通过按摩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按摩头的第二端与第二按摩头的第二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实现双向摆动按摩,摆动速率加快,按摩次数增加,从而加强了按摩效果,提升了按摩的舒爽体验感,以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
46.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和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更清楚易懂,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出详细地展开说明。
附图说明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4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的俯视图;
5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沿截面a-a的剖视图;
5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5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转换连接部和第二转换连接部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立体图;
5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5的侧视图;
5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转换连接部和第二转换连接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立体图;
5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7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57.100、枢轴;
58.200、第二按摩头;210、第二柔性按摩头;220、第二震动马达;230、第二摆臂卡槽;240、柔性环形端面;250、第二摆臂端;
59.300、按摩驱动机构;310、驱动部;311、输出轴;320、旋转轮;321、第一凸台轮;322、第二凸台轮;
60.330、第二转换部;331、第二滑移部;332、第二环形孔;333、第二滑块;334、第二轴杆;335、第二凸缘;
61.340、第一转换部;341、第一滑移部;342、第一环形孔;343、第一滑块;344、第一轴杆;345、第一凸缘;
62.350、导向结构;351、固定座;3511、小圆柱形套筒;3512、大圆柱形套筒;3513、导向槽;3514、支撑座;
63.360、第二转换连接部;361、第二连杆;362、第四枢接轴;363、第三枢接轴;
64.370、第一转换连接部;371、第一连杆;372、第二枢接轴;373、第一枢接轴;
65.400、前端盖;410、穿孔;
66.500、第一按摩头;510、第一柔性按摩头;2520、第一震动马达;530、第一摆臂卡槽;540、圆柱筒;550、第一摆臂端。
具体实施方式
6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按摩器采用单头按摩动作,按摩效果及舒爽体验感不甚理想,无法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的技术问题,通过设计双按摩头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实现双摆动运动按摩,按摩次数增加,以加强按摩效果,提升按摩的舒爽体验感,从而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
6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包括枢轴100、第一按摩头500、第二按摩头200以及按摩驱动机构300,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与枢轴100转动连接;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与枢轴100转动连接;按摩驱动机构300分别与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和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驱动连接,使得按摩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
70.其中,该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适用于按摩身体某些部位的手持式按摩器,可根据按摩身体某些特定部位而适应性的将某些按摩部件安装固定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头部,或是将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头部设计为特定的按摩形状结构。
71.可以看出,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通过按摩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实现双向摆动按摩,摆动速率加快,按摩次数增加,从而加强了按摩效果,提升了按摩的舒爽体验感,以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
7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柔性按摩头510,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柔性按摩头210,柔性的按摩头更加柔顺亲和身体皮肤,按摩身体部位更舒适,避免擦伤身体皮肤,可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作按摩头,其他柔性材质的按摩头也可适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呈镜像对称布置,并且,可根据按摩身体某些特定部位而适应性的设计第一柔性按摩头510和第二柔性按摩头210的形状结构。
73.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具有前端盖400,该前端盖400大致为圆柱状,并且,前端盖400的前端面开设有一对穿孔410,穿孔410的形状为腰形或椭圆形,一对穿孔410在前端盖400的前端面上均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分别一一对应地穿插在一对穿孔410中,以通过穿孔410为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往复摆动运动预留空间,使得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在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时进而沿穿孔410的延伸方向来回往复摆动。
74.第一柔性按摩头510的下端与第二柔性按摩头210的下端通过柔性环形端面240连接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和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地穿插在第一柔性按摩头510和第二柔性按摩头210中,柔性环形端面240安装固定在前端盖400的前端面上,以便于实现密封防水防潮的效果。
75.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柔性按摩头510内置有第一震动马达2520,第二柔性按摩头210内置有第二震动马达220。
76.其中,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和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均沿其轴向延伸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为柱形槽,第一震动马达2520和第二震动马达220均为圆柱状,第一震动马达2520的下端和第二震动马达220的下端分别容置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容纳槽内,第一震动马达2520的上端和第二震动马达220的上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容置在第一柔性按摩头510和第二柔性按摩头210内,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时,再配合第一震动马达2520和第二震动马达220的震动按摩,按摩效果更加强烈。
7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按摩驱动机构300包括:旋转轮320、驱动部310、第一转换部340以及第二转换部330,旋转轮320的旋转轴线被配置为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并且,旋转轮320具有第一凸轮连接处和第二凸轮连接处,驱动部310用于驱动旋转轮320旋转,以通过第一转换部340与第一凸轮连接处相配合从而将旋转轮320的旋转运动转
换成第一按摩头5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以通过第二转换部330与第二凸轮连接处相配合从而将旋转轮32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按摩头2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并且使得第二按摩头200与第一按摩头500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进行往复摆动按摩动作。
78.其中,如图6所示,通过驱动部310驱动旋转轮320旋转,再通过旋转轮320的第一凸轮连接处和第二凸轮连接处分别将旋转轮320的旋转力传递给第一转换部340和第二转换部330,以使第一转换部340和第二转换部330分别推拉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和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从而带动第一按摩头500与第二按摩头200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
79.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凸轮连接处具有:第一凸台轮321,第一凸台轮321相对于旋转轮320的旋转轴线以偏心的状态层叠设置于旋转轮320上,并且,在第一凸台轮3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面;
80.第二凸轮连接处具有:第二凸台轮322,第二凸台轮322相对于旋转轮320的旋转轴线以偏心的状态错位层叠设置于第一凸台轮321上,并且,在第二凸台轮32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轮面;
81.第一转换部340包括:第一滑移部341以及第一转换连接部370,第一滑移部341具有第一环形孔342,并且,第一滑移部341通过第一环形孔342与第一凸台轮321的第一凸轮面可活动的嵌合;第一转换连接部370连接在第一滑移部341与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之间,以通过第一转换连接部370将第一滑移部341的移动运动转换成第一按摩头5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
82.第二转换部330包括:第二滑移部331、第二转换连接部360以及导向结构350,第二滑移部331具有第二环形孔332,并且,第二滑移部331通过第二环形孔332与第二凸台轮322的第二凸轮面可活动的嵌合;第二转换连接部360连接在第二滑移部331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之间,以通过第二转换连接部360将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运动转换成第二按摩头2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在旋转轮320旋转的状态下,以通过导向结构350引导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分别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并且,在同一时刻第一滑移部341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方向相反。
83.其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环形孔342和第二环形孔332的孔形状均大致为椭圆形或腰形,在驱动部310驱动旋转轮320旋转时,旋转轮320上方的第一凸台轮321和第二凸台轮322跟随旋转轮320一起进行旋转,第一凸台轮321的第一凸轮面与第一滑移部341的第一环形孔342内壁滚动接触,第二凸台轮322的第二凸轮面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第二环形孔332内壁滚动接触,从而将第一凸台轮321的旋转力和第二凸台轮322的旋转力分别传递给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在导向结构350的引导作用下,使得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分别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由于第一凸台轮321和第二凸台轮322错位层叠设置,进而使得在同一时刻第一滑移部341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方向相反,再在第一转换部340和第二转换部330的作用下,将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运动分别转换成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
84.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旋转轮320的第一凸台轮321作为第一凸轮连接处,通过第一凸台轮321与第一滑移部341的第一环形孔342相配合,以实现旋转轮320连带第一凸台轮32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滑移部341的移动运动,旋转轮320的第二凸台轮322作为第二凸轮连接处,通过第二凸台轮322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第二环形孔332相配合,以实现旋转轮320连带第二凸台轮32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运动,可以理解,旋转轮320的第一凸轮连接处与第一滑移部341相配合的运行结构以及第二凸轮连接处与第二滑移部331相配合的运行结构,均可进行相应的运动机构替换和结构调整变形,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任何对其所作的实现相同运动功能的运动机构替换和结构调整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85.另外,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通过旋转轮320上方的双凸轮分别与轭式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相配合联动,实现采用一个驱动部310即可驱动两个按摩头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进行往复摆动按摩动作,也即单驱动实现双摆动运动,结构更简单紧凑,驱动传递方式更稳定可靠,按摩装置的整体重量更小,使用更为轻便,组装更方便,成本更低,其中,驱动部310具体可采用旋转电机,并且,驱动部310的输出轴311为扁平状,旋转轮320的底部设置有棱柱形安装孔,通过扁平状的驱动部310输出轴311与旋转轮320的棱柱形安装孔进行安装配合,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以使驱动部310更稳定驱动旋转轮320进行旋转。
8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转换连接部370包括:第一轴杆344以及第一摆臂卡槽530,第一轴杆344设置于第一滑移部341的左侧,并且,第一轴杆344的中轴线沿平行于枢轴100的中轴线方向进行延伸;第一摆臂卡槽530设置于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并且,第一摆臂卡槽530沿第一按摩头500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第一摆臂卡槽530可活动的卡设在第一轴杆344上;
87.第二转换连接部360包括:第二轴杆334以及第二摆臂卡槽230,第二轴杆334设置于第二滑移部331的右侧,并且,第二轴杆334的中轴线沿平行于枢轴100的中轴线方向进行延伸;第二摆臂卡槽230设置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并且,第二摆臂卡槽230沿第二按摩头200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第二摆臂卡槽230可活动的卡设在第二轴杆334上。
88.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在驱动部310驱动旋转轮320旋转时,旋转轮320上方的第一凸台轮321和第二凸台轮322分别与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相配合,使得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在导向结构350的引导作用下分别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且在同一时刻第一滑移部341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滑移部341左侧的第一轴杆344与第一按摩头500第一端的第一摆臂卡槽530相配合推拉第一按摩头5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第二滑移部331右侧的第二轴杆334与第二按摩头200第一端的第二摆臂卡槽230相配合推拉第二按摩头200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且在同一时刻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摆动方向相反,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摆动过程中,第一摆臂卡槽530和第二摆臂卡槽230在分别围绕第一轴杆344和第二轴杆334进行转动的同时,第一轴杆344和第二轴杆334还有分别沿第一摆臂卡槽530和第二摆臂卡槽230的延伸方向进行滑移的运动,第一摆臂卡槽530和第二摆臂卡槽230的设计结构为第一轴杆344和第二轴杆334的滑移提供了活动间隙,结构更简单紧凑,运动传递方式更稳定可靠,组装更方便快捷,成本更低。
89.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摆臂卡槽530和第二摆臂卡槽230大致为叉板状,并且,第一摆臂卡槽530位于第一按摩头500第一端的左侧,第二摆臂卡槽230位于第二按摩头200第一端的右侧,第一摆臂卡槽530与第二摆臂卡槽230的板面所在平面相平行,且,该所在平面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这样一来,使得第一摆臂卡槽530与第二摆臂卡槽230之间的间距更大些,在按摩装置内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为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分别带动第一摆臂卡槽530与第二摆臂卡槽230进行往复摆动留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以避免因运动发生干涉接触而出现故障。
90.第一轴杆344靠近第一滑移部341的一端具有第一凸缘345,第二轴杆334靠近第二滑移部331的一端具有第二凸缘335,以通过第一凸缘345和第二凸缘335分别对第一摆臂卡槽530和第二摆臂卡槽230进行轴向定位。
9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所示,导向结构350包括:固定座351、第一滑块343以及第二滑块333,固定座351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导向槽3513;第一滑块343设置于第一滑移部341的端部,并且,第一滑块343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槽3513内,以通过第一滑块343沿导向槽3513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引导第一滑移部341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第二滑块333设置于第二滑移部331的端部,并且,第二滑块333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槽3513内,以通过第二滑块333沿导向槽3513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引导第二滑移部331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
92.具体地,如图3至图4所示,该固定座351大致为圆柱杯筒状,且,固定座351上下分别为大圆柱形套筒3512和小圆柱形套筒3511,小圆柱形套筒3511套装在驱动部310的上端,大圆柱形套筒3512用于容纳安装枢轴100、旋转轮320、第一转换部340以及第二转换部330,在固定座351的前后两端圆柱内壁均延伸形成有部分导向槽3513,以通过导向槽3513引导第一滑块343和第二滑块333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并且,导向槽3513为矩形槽,第一滑块343和第二滑块333均为条形板状,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分别通过第一滑块343和第二滑块333搭设在固定座351的导向槽3513上,以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
93.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8所示,第一转换连接部370包括:第一摆臂端550以及第一连杆371,第一摆臂端550设置于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一端,并且,第一摆臂端550沿第一按摩头500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第一连杆37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343的末端通过第一枢接轴373进行枢转连接,第一连杆371的第二端与第一摆臂端550通过第二枢接轴372进行枢转连接,并且,第一枢接轴373的中轴线和第二枢接轴372的中轴线均平行于枢轴100的中轴线;
94.如图7至图8所示,第二转换连接部360包括:第二摆臂端250以及第二连杆361,第二摆臂端250设置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一端,并且,第二摆臂端250沿第二按摩头200的纵向轴线往下延伸;第二连杆361的第一端与第二滑块333的末端通过第三枢接轴363进行枢转连接,第二连杆361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端250通过第四枢接轴362进行枢转连接,并且,第三枢接轴363的中轴线和第四枢接轴362的中轴线均平行于枢轴100的中轴线。
95.其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在驱动部310驱动旋转轮320旋转时,旋转轮320上方的第一凸台轮321和第二凸台轮322分别与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相配合,使得第一滑移部341和第二滑移部331在导向结构350的引导作用下分别沿垂直于枢轴100的中轴
线的运动路径进行移动,且在同一时刻第一滑移部341与第二滑移部331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滑移部341的第一滑块343带动第一连杆371推拉第一摆臂端550连带第一按摩头500一起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第二滑移部331的第二滑块333带动第二连杆361推拉第二摆臂端250连带第二按摩头200一起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且在同一时刻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摆动方向相反,在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的摆动过程中,第一连杆371与第一摆臂端550相对转动地推拉第一摆臂端550,第二连杆361与第二摆臂端250相对转动地推拉第二摆臂端250,以达到单驱动实现双摆动运动的目的,结构简单紧凑,该第一转换连接部370和第二转换连接部360的实施方式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比,结构相对复杂,多了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61等零件。
96.具体地,如图7至图8所示,第一连杆371围绕第一滑移部341的外周面进行弯曲间隔延伸,第二连杆361围绕第二滑移部331的外周面进行弯曲间隔延伸,并且,第一枢接轴373与第三枢接轴363分别位于第一滑移部341的两端,将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61设计为大致呈中心对称结构,使得第一连杆371和第二连杆361分别推拉第一摆臂端550和第二摆臂端250时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以避免因运动发生干涉接触而出现故障,驱动传递结构更稳定可靠。
9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所示,固定座35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座3514,并且,枢轴100的两端分别搭置在两个支撑座3514上,第一按摩头500与第二按摩头200沿枢轴100的中轴线间隔转动连接在枢轴100上,此外,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之间均突出延伸有圆柱筒540,且,第一按摩头500的圆柱筒540与第二按摩头200的圆柱筒540之间设置有间隔环,以通过圆柱筒540分别将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转动连接在枢轴100上,使得第一按摩头500与第二按摩头200围绕枢轴100进行往复摆动运动时更加稳定可靠。
98.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99.本实用新型的双头交叉往复摆动按摩装置,通过按摩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按摩头500的第二端与第二按摩头200的第二端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式围绕枢轴100的中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而产生按摩动作,第一按摩头500和第二按摩头200交叉往复摆动来回按摩身体部位,实现双向摆动按摩,摆动速率加快,按摩次数增加,从而加强了按摩效果,提升了按摩的舒爽体验感,以满足使用者对按摩体验感的强烈要求。
10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01.应了解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直接连接到该另一元件,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元件而进行的间接连接方式。相反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
10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
(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03.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