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

文档序号:33355060发布日期:2023-03-07 18:4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用于物理降温的冰袋有很多种,比如最常见的为了保鲜用的食品冰袋,里面装的全是水、或是含有凝胶的冰袋,还有医用冰袋,医用冰袋是一种新颖冷冻介质,使用方法是用力捏破内袋,3秒钟内即可致冷,其解冻融化时没有水质污染,可反复使用,用于医疗高烧降温退热,消炎止痛,冷敷美容、扭伤、止血、化脓、护肤等辅助理疗。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医用冰袋冷冻后形成平板状,冰块放在患儿额头只是一部分,不能完全覆盖,需要手一直扶着,不能弯曲,不易固定,此外,现有医用冰袋虽然很快就能制冷,但制冷持续性较弱,需要频繁更换,更换时也容易把熟睡的患儿弄醒,不利于患儿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用冰袋冷冻后呈平板状导致不易固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包括内层冰袋、中间层冰袋、外层层套和外层冰袋,所述内层冰袋的内侧与皮肤相接触并且其外侧与所述中间层冰袋的内侧相连接;
7.所述中间层冰袋的外侧与所述外层层套相连接,所述外层冰袋能够从所述外层层套的套口处放入所述外层层套的内部或者从所述外层层套的内部取出;
8.所述内层冰袋的厚度小于所述中间层冰袋的厚度;
9.所述内层冰袋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两个所述内层第一隔断结构将所述内层冰袋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内层中部腔体和位于所述内层中部腔体两端的内层端部腔体,所述内层中部腔体和两个所述内层端部腔体均不连通。
10.优选地,所述内层冰袋的内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层第二隔断结构,所有的所述内层第二隔断结构将所述内层中部腔体均分成至少两个内层中部隔断腔体。
11.优选地,所述内层冰袋的内侧在每个所述内层端部腔体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内层冰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固定在皮肤上。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粘胶层。
13.优选地,所述中间层冰袋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中间层隔断结构,若干个所述中间层隔断结构将所述中间层冰袋分隔形成若干个中间层隔断腔体,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层隔断腔体均不连通。
14.优选地,所述中间层隔断结构均匀分布。
15.优选地,所述外层层套的套口处设置有封口结构,所述封口结构为魔术贴。
16.优选地,所述外层冰袋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外层隔断结构,两个所述外层隔断结构将所述外层冰袋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外层中部腔体和位于所述外层中部腔体两端的外层端部腔体,所述外层中部腔体和两个所述外层端部腔体均不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内层冰袋的端部和所述中间层冰袋的端部共同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套设在患者头部。
1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固定绑带。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内层冰袋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将内层冰袋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内层中部腔体和位于内层中部腔体两端的内层端部腔体,内层中部腔体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均不连通,内层中部腔体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中的水冻成冰后,冰块分别在每个腔体内独立存在而不连续,由此两个内层端部腔体可以相对内层中部腔体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弯曲后的内层冰袋能够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
20.通过设置内层冰袋的厚度小于中间层冰袋的厚度,由于内层冰袋最靠近患儿头部皮肤,在热量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化,具有更大厚度的中间层冰袋可以传递冷气给到内层冰袋,使融化的内层冰袋凝结成与中间层冰袋相一致的形状,对内层冰袋的形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
21.外层冰袋为可随时更换的水冰袋,可因高温而融化的水直接放入冰箱冻成冰反复使用,即使位于最内侧的内层冰袋和位于中间的中间层冰袋内的冰出现融化,通过在最外侧的外层层套内持续替换外层冰袋也能够通过传导达到制冷效果,对于儿童体位不配合时这种能够减轻对儿童的打扰,并且制冷过程较为舒缓,不因更换变凉的冰块把儿童弄醒,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和内层第二隔断结构的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图;
26.图中1、内层冰袋;11、内层第一隔断结构;12、内层中部腔体;121、内层中部隔断腔体;13、内层端部腔体;14、内层第二隔断结构;15、第一连接结构;
27.2、中间层冰袋;21、中间层隔断结构;22、中间层隔断腔体;
28.3、外层层套;31、封口结构;
29.4、外层冰袋;41、外层隔断结构;42、外层中部腔体;43、外层端部腔体;
30.5、第二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一
35.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到了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包括内层冰袋1、中间层冰袋2、外层层套3和外层冰袋4,内层冰袋1的内侧与皮肤相接触并且其外侧与中间层冰袋2的内侧相连接,此处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使连接牢固,中间层冰袋2的外侧与外层层套3相连接,此处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使连接牢固,外层冰袋4能够从外层层套3的套口处放入外层层套3的内部或者从外层层套3的内部取出,从而使得外层冰袋4可随时更换,内层冰袋1、中间层冰袋2和外层冰袋4的内部并设置有水,经冷冻后形成冰袋;
36.内层冰袋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11,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11将内层冰袋1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内层中部腔体12和位于内层中部腔体12两端的内层端部腔体13,内层中部腔体12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均不连通,内层中部腔体12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中的水冻成冰后,冰块分别在每个腔体内独立存在而不连续,由此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可以相对内层中部腔体12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弯曲后的内层冰袋1能够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
37.内层冰袋1的厚度优选为较薄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mm,并且内层冰袋1的厚度小于中间层冰袋2的厚度,由于内层冰袋1最靠近患儿头部皮肤,在热量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化,具有更大厚度的中间层冰袋2可以传递冷气给到内层冰袋1,使融化的内层冰袋1凝结成与中间层冰袋2相一致的形状,对内层冰袋1的形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
38.外层冰袋4为可随时更换的水冰袋,可因高温而融化的水直接放入冰箱冻成冰反复使用,即使位于最内侧的内层冰袋1和位于中间的中间层冰袋2内的冰出现融化,通过在最外侧的外层层套3内持续替换外层冰袋4也能够通过传导达到制冷效果,对于儿童体位不配合时这种能够减轻对儿童的打扰,并且制冷过程较为舒缓,不因更换变凉的冰块把儿童弄醒,更加人性化;
39.冰袋可整体优选采用无毒无味不易破损的环保材料,如硅胶等材料,冰袋的外观尺寸可优选为50cm*36cm*30.5cm。
40.实施例二
41.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到了一种新型物理降温冰袋,包括内层冰袋1、中间层冰袋2、外层层套3和外层冰袋4,内层冰袋1的内侧与皮肤相接触并且其外侧与中间层冰袋2的内侧相连接,此处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使连接牢固,中间层冰袋2的外侧与外层层套3相连接,此处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使连接牢固,外层冰袋4能够从外层层套3的套口处放入外层层套3的内部或者从外层层套3的内部取出,从而使得外层冰袋4可随时更换,内层冰袋1、中间层冰袋2和外层冰袋4的内部并设置有水,经冷冻后形成冰袋;
42.内层冰袋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11,两个内层第一隔断结构11将内层冰袋1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内层中部腔体12和位于内层中部腔体12两端的内层端部腔体13,内层中部腔体12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均不连通,内层中部腔体12和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中的水冻成冰后,冰块分别在每个腔体内独立存在而不连续,由此两个内层端部腔体13可以相对内层中部腔体12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弯曲后的内层冰袋1能够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
43.内层冰袋1的厚度优选为较薄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mm,并且内层冰袋1的厚度小于中间层冰袋2的厚度,由于内层冰袋1最靠近患儿头部皮肤,在热量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化,具有更大厚度的中间层冰袋2可以传递冷气给到内层冰袋1,使融化的内层冰袋1凝结成与中间层冰袋2相一致的形状,对内层冰袋1的形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
44.外层冰袋4为可随时更换的水冰袋,可因高温而融化的水直接放入冰箱冻成冰反复使用,即使位于最内侧的内层冰袋1和位于中间的中间层冰袋2内的冰出现融化,通过在最外侧的外层层套3内持续替换外层冰袋4也能够通过传导达到制冷效果,对于儿童体位不配合时这种能够减轻对儿童的打扰,并且制冷过程较为舒缓,不因更换变凉的冰块把儿童弄醒,更加人性化;
45.冰袋可整体优选采用无毒无味不易破损的环保材料,如硅胶等材料,冰袋的外观尺寸可优选为50cm*36cm*30.5cm。
4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内层冰袋1的内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层第二隔断结构14,所有的内层第二隔断结构14将内层中部腔体12均分成至少两个内层中部隔断腔体121,随着内层中部隔断腔体121数量的增多,能够形成更加平滑的曲线形状,从而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当内层第一隔断结构和内层第二隔断结构14的位置和总数量与下述中间层隔断结构21的位置和总数量保持一致时,内层冰袋1和中间层冰袋2能够形成同步的弯曲效果,形成最佳状态。
4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由于儿童患者容易乱动,不易配合,导致冰袋与患儿头部的固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本实施例中,内层冰袋1的内侧在每个内层端部腔体13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5,内层冰袋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5固定在患儿的皮肤上,从而对冰袋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在患儿头部移动时,尽可能的保持冰袋与患儿头部的固定,患儿头部能够更好的带动冰袋同步移动,即使因患儿体位改变也不会导致冰袋掉落,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也能够解放家长或者医护人员的双手。
48.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结构15为粘胶层,粘胶层可进一步的优选为医用粘胶,使内层冰袋1的内侧能够粘连在患儿的头部皮肤上,从而对冰袋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在患儿头部移动时,尽可能的保持冰袋与患儿头部的固定。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中间层冰袋2内部设置有若干个中间层隔断结构21,若干个中间层隔断结构21将中间层冰袋2分隔形成若干个中间层隔断腔体22,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层隔断腔体22均不连通,中间层冰袋2在若干个中间层隔断腔体22的辅助下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形成一定的曲线形状,曲线形状能够与内层冰袋1配合,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由于内层冰袋1最靠近患儿头部皮肤,在热量作用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化,中间层冰袋2可以传递冷气给到内层冰袋1,使融化的内层冰袋1凝结成与中间层冰袋2相一致的形状,对内层冰袋1的形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
5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中间层隔断结构21均匀分布,使每一个中间层隔断腔体22均拥有相同的尺寸和体积,由于中间层冰袋2能够通过变形形成一定的曲线形状,相同尺寸和体积的中间层隔断腔体22形成的曲线形状能够更加圆滑,与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更加适配,塑形能力更强。
5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层层套3的套口处设置有封口结构31,封口结构31能够对外层层套3的套口起到封闭和打开的作用,以对外层冰袋4形成限位,防止其从套口处掉落,本实施例中,封口结构31优选为魔术贴,魔术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将魔术贴毛面和勾面在套口两侧分别设置,通过魔术贴进行封闭和打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5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层冰袋4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外层隔断结构41,两个外层隔断结构41将外层冰袋4分隔形成位于中部的外层中部腔体42和位于外层中部腔体42两端的外层端部腔体43,外层中部腔体42和两个外层端部腔体43均不连通,不连通的外层中部腔体42和两个外层端部腔体43使得外层冰袋4可以在两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同时不易折断,更加适配患儿头部的外形轮廓,此处设计和内层冰袋1以及中间层冰袋2相类似,目的是套入外层层套3后与内层冰袋1和中间层冰袋2一起改变方向,达到制冷效果。
5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内层冰袋1的端部和中间层冰袋2的端部共同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5,第二连接结构5套设在患者头部,患儿头部能够更好的带动冰袋同步移动,即使因患儿体位改变也不会导致冰袋掉落,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也能够解放家长或者医护人员的双手。
5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结构5为固定绑带,固定绑带可优选采用具有良好的弹性材料,通过将固定绑带绑在患儿头部,患儿头部能够更好的带动冰袋同步移动,即使因患儿体位改变也不会导致冰袋掉落,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也能够解放家长或者医护人员的双手。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