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可调灸温隔姜膝灸器

文档序号:34483162发布日期:2023-06-17 08:1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可调灸温隔姜膝灸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膝关节进行中医灸疗的隔姜膝灸器,属于膝关节灸疗器具。


背景技术:

1、隔姜膝灸器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膝关节疾病外治灸疗装置,已被医疗机构和民间个人广泛用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

2、在常见的隔姜膝灸器中,灸温通常是不可调节的。即使有可以调节的,灸温也不能精确控制。通常在点燃艾绒施灸的过程中,一般起始膝温温升较慢,膝温从室温上升到体感舒适且疗效较佳的温度所用时间约占整个施灸过程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出现刚达较佳灸温不久,便因已达医院规定的灸疗时间而终止灸疗的情况。表面上看已灸足规定的时间,但其实际有效灸疗时间和疗效却大打折扣。

3、另外,常见膝灸器还存在灸疗时间效率低,艾绒燃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常见膝灸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温升快、温控效果好、热效率及灸疗时间效率更高,可快速调节灸温的隔姜膝灸器。

2、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可调灸温隔姜膝灸器,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3、该隔姜膝灸器,包括:灸体、灸盖和艾绒槽组合体,灸盖设置在灸体上,艾绒槽组合体设置在灸体的内腔中并连接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设置在灸体上,灸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设置有进气量调节机构,灸盖中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处设置有排气量调节机构,灸体外侧设置有温度表,温度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4、所述艾绒槽组合体,包括艾绒槽网和定位网,艾绒槽网的目数大于定位网的目数,定位网呈球面状(向上凸起),艾绒槽网连接在定位网的上方,两者的结合面为球面。呈球面的定位网使得其与膝盖贴合紧密,艾绒槽网内燃烧艾绒的热量包裹在膝盖外围,膝盖各处等距离受热,保证了快速受热升温。

5、所述灸盖与灸体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灸盖的锁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灸体上的锁柱、锁柱滑套和回位弹簧座,锁柱滑套设置在(压入)灸体内壁上,锁柱回位弹簧座固定在灸体外侧,锁柱安装在回位弹簧座的孔中,锁柱上在锁柱回位弹簧座中套有锁柱回位弹簧,锁柱里端处于锁柱滑套中,锁柱外端设置有锁柱拉环,锁柱插入锁孔中实现锁紧。

6、所述灸体外侧设置有毛面粘扣带,毛面粘扣带上连接一条勾面粘扣带,用于捆绑膝灸器于膝部。

7、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艾绒槽网两侧的定位螺栓以及设置在灸体侧壁的u形豁口,定位螺栓置于u形豁口中,定位螺栓在灸体外侧壁一端套装有定位螺母垫板并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垫板的内面设置(粘贴)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防漏气自粘式毛毡密封垫。通过调整定位螺栓在u形豁口中的高度实现艾绒槽组合体在灸体内的高度调节,并通过定位螺母拧紧固定。

8、所述进气量调节机构包括进气量调节板和滑动沟槽,滑动沟槽设置在灸体内侧,进气量调节板插入滑动沟槽中,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滑动沟槽的侧壁面上(滑动沟槽所处位置的灸体侧壁面)。所述滑动沟槽的上下端设置有防止进气量调节板脱离的防脱槽条,所述进气量调节板上开有与灸体上滑动沟槽中的进气孔孔径、孔数和孔距相同的通孔,进气量调节板外端连接有启闭推拉杆,以使左右两侧的进气量调节板联动,通过启闭推拉杆带动进气量调节板移动来改变调节板进气孔与左右长侧板进气孔重合面积的大小,从而改变进气量的大小。

9、所述灸体内壁面上安装有进气导流罩(每个侧面一个),每个进气导流罩与灸体内壁面之间构成供气腔,各个供气腔之间连通经左右进气导流罩豁口并与所述进气孔连通,进气导流罩上开设有一排对着艾绒槽组合体(艾绒槽网)的供气孔。从而使灸体内壁面的导流罩供气腔构成一个整体稳压供气腔,这对稳定四周处于同一层面的供气孔的供气压力有利。

10、所述进气导流罩下部带有与灸体内壁面贴合定位的翻边,所述翻边同时兼具防止进气量调节机构(进气量调节板)脱离滑动沟槽的功能。

11、所述排气量调节机构,包括排气孔开度调节板和滑动沟槽,滑动沟槽设置在所述灸盖内壁面上,排气孔开度调节板插入滑动沟槽中,滑动沟槽端部设置有定位板,此定位板同时具有排气孔调节板最大开度限位功能。

12、所述灸盖内壁面在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排气导流罩,排气导流罩上分布有出气孔。

13、所述灸盖与灸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以防止灸盖与灸体上口的接触面漏气。

14、所述灸体上还配置有套圈,该套圈为呈近椭圆形的面线制套圈,套放在膝部以避免施灸中膝灸器与腿部直接接触产生不适,甚至刮伤肌肤,该套圈同时还具有膝灸器与腿部密封防止漏气和围拢碎姜于膝部防止散落的作用。

15、上述隔姜膝灸器在灸疗时,打开灸盖在艾绒槽网中放置艾绒,将温度传感器平放于患者膝盖上,并在膝盖上覆上榨碎的鲜姜,然后再把灸体置于膝部,用勾面粘扣带将整个膝灸器捆绑固定于膝部。通过升降机构使艾绒槽组合体中的定位网与膝部碎姜完全贴合,将艾绒顶部表面全部点燃,把灸盖置于灸体上。通过进气量调节机构调节灸体内的进气量最大,以加快艾绒燃烧,加速膝部碎姜升温,当温度表显示膝盖肌肤温度接近正常灸疗温度时,调节进气量使温度表示值基本稳定在合理施灸温度,之后便进入较佳灸疗阶段。燃烧的烟气由灸盖上的排气孔排出,通过排气量调节机构调节灸体内的出气量。

16、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施灸阶段,或施灸过程中临时对艾绒火力强度要求的不同,均可很方便的随时据情通过进气量调节机构和排气量调节机构(启闭进气量调节板的开度)改变进气量来获得所需的热力,艾绒槽网中的艾绒燃烧均匀稳定,在施灸初始阶段可将两侧气口开至最大,以提高艾绒的燃烧速率和燃烧强度,从而加快所覆膝盖碎姜(由榨汁机粉碎)吸热升温,缩短膝部温升至体感舒适且疗效较佳温度所用时间,提高灸疗效率。

17、艾绒槽组合体的定位网呈球面形状,艾绒槽网的底面也是球面,且定位网顶面与艾绒槽网底面的球面半径相同,可使定位网的下球面与覆于膝盖顶部原基本呈球面分布的碎姜完全以球面贴合,这样便可使其灸火热力不经空气而直接传给碎姜再到膝部,可减少较普遍使用的平面网不等距非接触式灸疗时空气的散热损失和热阻。在施灸初始阶段,能加快膝盖所覆碎姜吸热升温的速率,缩短升温到正常较佳疗效温度所用的时间,提高时间效率。而在正常灸温阶段,因直接接触传热效率高,便可减小进气量,即以燃烧较少的艾绒维持较佳的灸疗温度,这可使同样的艾绒量施灸时间更长些,或者说同样的灸疗时间可用少一些的艾绒,这等于节约了艾绒,降低了灸疗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也相应减少了艾烟排放量,降低了大气污染。若以正常较佳疗效温度(或者说有效灸温)所施灸的时间作为灸疗计时标准的话,因施灸初始温升阶段的时间减少而使整个灸疗过程所用时间缩短,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可灸治更多的病人,这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节约了病人的等候、治疗时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18、施灸过程中,有时会因进气量调节板调节不当,而使患者膝感灸温过高有烫感,此时虽可通过关小进气量来调节温度,但因覆膝碎姜的热惯性,其膝感温度并不能随即下降,故患者仍须承受较长时间的热烫之苦,此时若将可升降艾绒槽组合体迅速升高,使其热源艾绒火远离膝部,则膝温下降的速率便会快得多。但通过升降艾绒槽组合体调节灸温,艾绒槽升高必然使定位网远离膝覆碎姜,此时不仅传热距离变远,且由直接接触传热变为空气传热,其传热效率则随之下降,欲达同样灸温势必要加大进气多烧艾绒,从而造成艾绒浪费,还加剧了大气污染。升降艾绒槽组合体的作用主要有二点:一是膝灸器往膝部正常安放时,此时艾绒槽组合体可随着腿的粗细或膝覆碎姜的厚薄自然升降而始终与膝部碎姜顶面贴合;二是施灸过程中当膝部灸温过高有烫感,通过调节进气量降温不能马上奏效时,可立即迅速提起艾绒槽网使艾绒火远离膝部用于“救急”,但在调节进气量的作用逐渐显现降温后,艾绒槽网应随之逐渐回落,直至恢复与膝覆碎姜吻合,这是效率最佳的正常施灸位置。

19、温度表可直接显示灸疗部位肌肤表面温度,直观、准确,避免仅凭经验出现误判,因灸温过高造成烫伤等事故。在灸治温感迟钝、反应慢的老年人,或知觉较差的患者时,温度表对医务人员或给病人自灸的家人来说尤为必要。另外,在施灸过程中,灸温由膝部体温升至体感舒适且疗效较佳的温度后,一般是保持此灸温基本恒定的持续施灸,此阶段是艾绒之气味、药效、温热、以及由艾绒温热所导引出的碎姜药效与气味共同发力的最佳灸疗阶段,当艾绒燃尽后,虽因碎姜的热惯性其膝温仍会将原恒定温度延续一小段时间,但此时艾绒之气味与药效已无,仅剩姜的作用与温热了,当温度表显示数值出现下降趋势,表明艾绒已基本燃尽,可据情取下膝灸器,结束灸疗。

20、本实用新型的隔姜膝灸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温升快,温控便捷,热效率高,提高了灸疗效果。既可用于医疗机构,亦可用于家庭自灸。单、双腿(一腿一个)灸疗均可。与双腿一体固定式膝灸器相比而言,本单腿捆绑式膝灸器在灸疗期间,双腿可小幅多维度活动放松,自由度较高,不须始终处于僵直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