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1431发布日期:2023-07-20 13: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优选地,涉及一种止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医疗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具体表现在普通外科手术的种类越来越多,进行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肢体出血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肢体大量出血一方面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出血会对手术患者造成生命危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医院引进了止血带,止血带的作用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外出血,减少血容量丢失,避免休克的发生,在四肢手术过程中应用到止血带,其目的是为手术创造一个无血的环境。

2、临床使用的胶管止血带的效果不好并且现在所使用的普通的胶管止血带在护士使用时要打结,不易一次打结成功,浪费时间,而且用胶管止血带打结后,患者常会感到不适,去除止血带后,会留下痕迹,需一段时间恢复正常,胶管止血带每根长25-32厘米,不便携带和消毒处理,会造成消毒处理不彻底,成为发生医院交叉感染的潜在因素。

3、临床使用的充气止血袖带具有由纺织材料或由树胶制成的罩并且通过至少部分叠加的方式围绕肢体缠绕,但是袖带会将不均匀的压力分布施加到位于其下面的肢体上。该不均匀的压力分布一方面源自肢体的不均匀形状,肢体通常不具有均匀的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另一方面源自在放置袖带和对其充气时在纺织材料或树胶材料中形成的褶皱。为了将尽可能均匀的压力施加到肢体上,袖带必须绝对光滑地围绕肢体放置。褶皱和叠加产生压力点,这些压力点随后能够表现为张力泡或皮肤坏死。同时充气止血带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液流动来达到止血目的,这些止血带在使用时都是采用环绕肢体整体的方式进行加压,完全阻断血供,肢体处于缺氧状态,这种方法影响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容易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需要定时进行放松再重绑,使用时十分费力,操作不便,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很难再实现松紧程度的微调,十分麻烦。

4、现有技术如cn201410336758.2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属于医疗器械,其结构包括止血带本体,止血带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止血带本体内部为充气空腔,止血带本体的右侧通过充气管连接有充气囊,充气管一端与止血带本体内的充气空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充气囊,充气管上设置有放气阀;止血带本体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止血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沿止血带本体均匀设置;止血带本体具有弹性。本发明具有能有效地克服现有胶管止血带打结后易对患者造成不适的弊端;止血带本体紧固地绑于人体需止血的部位,多个条形凸起同时对需要止血的血管进行压迫,起到更好的止血作用;可以使止血部位的皮肤进行呼吸等特点。

5、现有技术如cn202120870792.3公开了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调节式限位组件和气囊结构,所述调节式限位组件设于止血带本体一端,所述气囊结构设于止血带本体另一端,所述调节式限位组件包括调节腔、调节齿条、半齿环和握把,所述调节腔设于止血带本体一侧,所述止血带本体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调节齿条设于止血带本体凹槽内,所述调节齿条一面为斜面设计,所述调节齿条另一面为垂直面设计。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调节式限位组件的设置实现了止血带可以快速释放和捆绑,节省了治疗的时间,通过气囊结构设置实现了止血带的二次加压提高止血带的使用性能的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6、现有技术如cn201820846525.0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止血带,包括松紧调节总成、长止血带和短止血带,所述松紧调节总成包括固定框、转轴、挡片、弹簧、定位块和旋转块,所述固定框为u型框,所述固定框上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框的前后两侧立面,所述转轴的前端端头上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固定框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框的后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后侧立面的外圈上均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转轴的后端贯穿定位块,并且转轴的后端端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内侧立面外圈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设置在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调节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7、现有技术中的充气式止血带虽然可以克服现有胶管止血带打结后易对患者造成不适的弊端,但是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绑扎止血带不松开,很有可能引起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肢体坏死等不良后果,所以在绑扎好止血带后,要注意捆绑止血带的时间,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一小时要放松半分钟然后再绑起来,但是现有的止血带在医护人员进行松绑后,在超过规定放松时间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止血带的重新捆绑,然而在重新绑扎止血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浪费了治疗的时间。虽然现有技术cn202120870792.3公开了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止血带二次加压的时间,但是该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只具备二次加压功能而不具备释压功能,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肢体表面止血带进行二次加压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由于医护人员凭借感觉来对止血带进行二次加压导致二次加压施加的压力过大,但是由于该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只具备二次加压功能而不具备释压功能,只能重新对止血带进行二次绑扎,还是会浪费手术时间。在临床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对止血带进行二次加压也需要对止血带进行二次释压,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止血带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可以根据手术中患者肢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止血带压力。

8、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装置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包括充气体,其中充气体由能够至少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工作面和配置于第一工作面上的能够至少沿着第一方延伸的第二工作面构成,压力控制装置,其中压力控制装置由基座、旋转部和卡带组成,

2、优选地,第二工作面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发生至少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

3、优选地,压力控制装置上配置有基座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形成棘轮机构。

4、优选地,所述基座和旋转部任意一处配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卡带可以部分或全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来实现对所述止血装置的压力控制。

5、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基座底部为圆盘状,与所述基座底部同圆心处配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基座底部径向向外的外边缘沿第一穿孔的轴向方向延伸出基座侧壁,所述基座侧壁径向向外的外端面配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凹口,所述基座侧壁径向向内的内端面配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齿状槽。

6、优选地,所述旋转部的旋转底部为圆柱状,横向于所述旋转底部径向方向的方向上,沿所述方向轴向贯穿设有第二穿孔,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底部轴向延伸方向上完全或部分活动连接一棘爪和对所述棘爪进行限位的弹簧。

7、优选地,所述棘爪的任意一端向上全部或部分伸出拨柱,所述旋转底部沿其轴向方向配置有罩体,所述罩体径向内径至少大于所述旋转底部,所述罩体内端面径向向内地设有一圈与所述基座的凹口转动连接的卡凸,所述罩体上端面处任意位置还设有一弧形开口,所述拨柱的顶部伸出所述弧形开口,所述棘爪的拨柱可以在所述弧形开口内滑动。

8、优选地,所述充气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置的两个端部、以及在所述端部之间在第一方向中延伸的纵向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面在两个端部处以及沿着所述纵向端部气密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处。

9、优选地,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发生至少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的所述第二工作面可以将拉应力作用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并使得所述第一工作面发生径向向内的环状弯曲。

10、优选地,在所述不加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工作面发生的所述径向向内的环状弯曲可以保持稳定。

11、优选地,所述充气体在不加压的所述基本状态下由于所述第二工作面的预应力而已经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弯曲成环面形,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面位于径向外部,所述第二工作面位于径向内部。

12、优选地,由于所述第二工作面的预应力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弯曲形成的所述环面形中,所述充气体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置的两个所述端部可以全部或部分彼此接合。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面由气密的且能弯曲的载体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工作面由气密的伸展材料构成。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通过本技术由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气密性构成的充气体,在第二工作面发生至少沿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使得第二工作面为无褶皱的状态,这便于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止血装置前可以有效清洁本技术止血装置作用于患者肢体表面的第二工作面,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条带式止血带存在交叉使用反复使用后消毒不彻底的普遍现象,以及可以避免消毒不彻底造成止血装置污染严重等共性问题,达到高效清洁、彻底清洁的有益效果。同时本技术的止血装置带有压力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在医护人员绑扎完成后手术过程中的压力微调,通过基座和旋转部转动连接构成的棘轮机构,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压力的微调,避免了在绑扎止血带时患者肢体处于紧绷状态,在初步系紧后,由于患者肢体的放松使得绑扎好的止血带会产生一定的松弛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在手术过程中对止血装置压力调节十分方便的有益效果。最后,本技术的止血装置通过压力控制装置可以在手术结束后对充气体内的压力进行线性释放,避免了传统止血带突然全部释放压力导致单位时间内通过患者肢体内的血流量激增冲破手术伤口再次出血的问题,达到了可以方便、有效控制压力线性变化的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