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0777发布日期:2023-09-20 19:5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


背景技术:

1、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是抢救病人生命常见而有效的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在给予病人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风险,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所以气道管理格外重要,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对气囊的充气、放气以及气囊压力的管理等。

2、气管插管插入气管的前部设有气囊,气囊具有密闭气道、防止漏气和误吸的作用。气囊打气膨胀后堵塞气管,一方面使痰不会向下流入肺部,另一方面防止病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不经气管插管而经气管插管与人体气管之间的缝隙流出、导致无法准确测量病人的呼气量。理想的气囊内压力要求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不对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航空医疗救援的过程中,由于飞机从起飞、飞行到降落的过程中会通过气压调节系统调节机舱内的气压,机舱内的气压变化会影响气囊内的气压,然而,现有的气囊压力控制技术都属于定压控制,没有分情况来调节气囊压力。

4、公开号为us20160067461a1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轴向恒定径向压力的受控突发弹性医用气囊,高压气囊使用在轴向恒定径向压力下压缩在气囊壁中的浅螺旋槽。由高抗拉强度材料制成的具有低顺应性的长丝被包裹在压花槽中,以防止气囊内的内部压力使槽凹陷。气囊设计为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纵向分开。

5、公开号为us20170014563a1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球囊泵的医用气囊。医疗气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在其一端的端口,用于接合用于将充气流体接收到气囊中的导管。气球具有一个或多个外壁,当气囊基本上在标准操作压力下膨胀时,限定气囊长度的至少一部分的锥度。锥体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锥形部分,每个锥形部分具有不同的、基本上恒定的渐缩角。当充气时,气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的中点基本上是不对称的。

6、通过分析上述现有技术,对于维持医用气囊的压力,主要依靠对气囊壁的改进,然而这种改进使得气囊在反复膨胀-收缩-膨胀的过程中容易引发结构变形,结构上的不稳定性一方面使其与气管的适配性降低,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气囊壁的弹性降低,缩减气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使用寿命长、易加工的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实现从飞机起飞、飞行到降落全时相的气囊压力持续监测和自动精准控制,减轻气道粘膜损伤,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航空救援效率和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包括气管插管、稳压组件和声门下吸引管,气管插管的一端与呼吸机相连,声门下吸引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件相连;

4、气管插管包括导管主体和气囊,气囊设于导管主体的一端,气囊与稳压组件相配合,导管主体上靠近气囊的末端配置有开口一,导管主体上设有位于气囊内部的开口二;

5、稳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气泵、放气阀和控制器,气泵与放气阀均与气囊相配合,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气囊内部的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操控气泵向气囊内部充气或操控放气阀从气囊内部放气。

6、进一步的,导管主体和气囊均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加工而成。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伤患进行医疗救援时,可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中,将气囊、声门下吸引管放置到位,通过呼吸机对气管插管进行充气,便于辅助伤患呼吸。气囊膨胀后堵塞气管,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有助于准确测量伤患的呼气量,还可防止痰向下流入肺部,声门下吸引管连接到负压吸引装置上,吸引声门下分泌物,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误吸入支气管和肺。

8、泵体与导管主体上远离开口一的一端相连通,泵体接收控制器的充气指令,能够向导管主体的内部充气,充入的气体可通过开口二进入气囊的内部,达到对气囊内部加压的效果。相应的,放气阀接收控制器的放气指令,能够将气囊内部与外界连通,并将气囊内部的部分气体排出,达到对气囊内部减压的效果。如此,在航空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因飞机飞行途中机舱内部压力的变化而导致气囊内部压力变化,在飞机起飞、飞行到降落的全时相中,压力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气囊内部的压力变化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可通过操控气泵以及放气阀的运作进行调节,以达到气囊内部气压恒定的效果,保证救援过程中气囊插管与病患的气管的贴合度,减轻气道粘膜损伤,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航空救援效率和能力。

9、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的结构简单,在充放气的过程中如若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将由气囊壁整体的弹性形变实现,不会发生局部变形过度的情况,可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漏气,从而延长气囊的使用寿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气管插管配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位于导管主体上并处于气囊远离开口一的一侧,排气管与放气阀相配合。

11、由此,在需要对气囊内部减压时,可通过排气管与放气阀释放气囊内的部分气体,促使气囊内部气压的稳定,保证伤患呼吸顺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放气阀包括放气底座、连接罩体和活动塞体;放气底座的一端与排气管相配合,连接罩体与放气底座的另一端相配合,并且连接罩体与放气底座之间设有第一腔体,放气底座的内部设有排气通道,用于将排气管与第一腔体连通;连接罩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气孔;活动塞体设于连接罩体的内部,活动塞体往返移动用于开启或封闭排气通道。

13、进一步的,放气底座与排气管螺纹连接或卡接。

14、由此,通过活动塞体往返移动与放气底座的活动配合,当气囊内部、排气管、排气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时可实现泄气,从而可实现对气囊内压的调节;当排气通道与第一腔体断连,可保证气囊密封性,保持内部气压。

15、排气通道、第一腔体等结构的设置提供了排气的缓冲空间,有助于降低气流流速,一方面可提高气管插管尤其是导管主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排气时气流对伤患气管的冲击力度,降低气流排放过程中的噪声,维持安静良好的救援环境。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活动塞体包括固接的密封件和连接杆,密封件靠近放气底座设置,连接杆与密封件上远离放气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上远离密封件的一侧套设在连接罩体的内部,连接杆能够带动密封件靠近或远离放气底座用以密封或开启排气通道。

17、进一步的,连接杆上远离密封件的一端与微型电机相连,微型电机的运作接受控制器的操控,用以驱动连接杆以及密封件往返移动。

18、密封件包括密封盖体、密封片和连接套体,密封盖体包括圆形的盖体本体和设置在盖体本体边缘的环状凸缘,盖体本体可与放气底座的末端抵接,环状凸缘与放气底座的边缘贴合。密封盖体的内侧配置有与排气通道活动配合的密封圆台,密封圆台设置在盖体本体上,密封圆台能够伸入或伸出排气通道的内部实现对排气通道的开合。

19、具体的,密封盖体与放气底座抵接,排气通道被伸入其内部的密封圆台封堵,放气底座的侧壁则被夹持在环状凸缘内,从而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气。连接杆带动密封件远离放气底座,密封圆台从排气通道内伸出,放气底座的侧壁也脱离环状凸缘,从而放气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

20、进一步的,密封圆台的外围设有环状的第一褶皱部,放气底座的顶面上设有第二褶皱部,第一褶皱部用以与第二褶皱部相配合。

21、如此,通过第一褶皱部与第二褶皱部的嵌合,可提高密封盖体对放气底座的密封性,防止在无需排气的时候发生漏气。

22、密封盖体上配置有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排气通道相对设置,密封片贴合密封盖体的外表面设置,并且与第二通气孔一一对应,密封片通过连接小杆与连接套体转动连接,连接套体套设在连接杆上,并且连接套体与连接罩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密封盖体随连接杆往返移动的过程中,密封片在密封盖体的外表面沿径向来回滑移,并能够封闭或开启第二通气孔。

23、由此,第二通气孔的设置使得排气通道与第一腔体的连通面积可调节,在气囊内部气压变化幅度较小,需要少量放气时,可利用连接杆带动密封盖体移动较短的距离,密封盖体的环状凸缘并不脱离放气底座,但可促使密封片在密封盖体的外表面滑移并释放第二通气孔,将气囊内部与第一腔体连通;需要大量放气时,可利用连接杆带动密封盖体移动稍长的距离,促使密封盖体完全脱离放气底座并释放排气通道,将气囊内部与第一腔体连通。

24、如此,可根据气囊内的压力变化情况调控活动塞体的移动距离,一方面可节约能耗,另一方面还内对排放的气流进行多次缓冲,降低气流流速。具体的,在少量放气时,密封圆台仍部分的嵌合在排气通道内部,密封盖体与放气底座并不完全脱离,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缓冲空间,气流在此空间内调整流速和流向,并通过多个第二通气孔将气流分割为多股气流排放到第一腔体的内部,多股气流在第一腔体内部重新汇聚,并在连接罩体内壁的导向作用下经由第一通气孔排出。在此过程中,多股气流彼此冲击、混合并与第一腔体内原本静止的气体混合,实现消能、降速的效果,并可降低气流排出过程中的噪声。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密封盖体的外表面配置有滑槽,滑槽的一端与第二通气孔相连,滑槽的另一端沿密封盖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密封片上配置有堵头,堵头与滑槽滑动连接,并且当密封盖体与放气底座抵接时堵头嵌合在第二通气孔的内部。

26、由此,通过滑槽可限定密封片的移动方向,防止密封片偏移,保证密封效果。在密封片上设置堵头能够提高移动方向的准确性,还可保证对第二通气孔的封堵效果。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口二包括沿导管主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其中,第二进气口靠近开口一设置,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之间配置有单向阻气阀,单向阻气阀用于阻拦气流由第一出气口向第二进气口方向流动。

28、由此,吸气时,导管主体内的气流从第一出气口进入气囊内部,再从气囊内部经由第二进气口进气导管主体,进而由开口一排放到伤患的气管内,引起气囊内部气体的流动,防止部分气体长时间滞留在气囊内部,保障气囊内部气体的氧含量。呼气时,伤患肺部排出的气流通过导管主体上的开口一进入气囊内部,并将开启单向阻气阀,该部分气流的主体部分经由导管主体导流,并经由放气阀向外排放,从而使得滞留气囊内部的co2含量降低,从而保证伤患每次呼吸的质量。

2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1.通过稳压组件实时监测气囊内部压力变化,并通过控制器操控气泵以及放气阀的运作,以达到气囊内部气压恒定的效果,可在飞机起飞、飞行到降落的全时相中保证救援过程中气囊插管与病患的气管的贴合度,减轻气道粘膜损伤,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航空救援效率和能力;并且气囊的结构简单,在充放气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局部变形过度的情况,可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漏气,从而延长气囊的使用寿命;

31、2.放气阀中,设置密封片与密封盖体上的第二通气孔活动配合,使得排气通道与第一腔体的连通面积可调节,可根据气囊内放气量的大小调整活动塞体的移动距离,节约能耗;

32、3.设置密封盖体与放气底座活动配合,实现排气通道与第一腔体的连通,为气流设置足够的缓冲空间,气流分割后再次混合,有助于降低气流流速,改变气流流向,降低气流的冲击力度,提高气管插管的稳定性,并降低噪声;

33、4.气囊内部的开口二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并配合单向阻气阀,吸气时能够带动气囊内部的气体流动,提高气流中的氧含量,呼气时能够保证气流主体部分经由导管主体上的放气阀排出,降低滞留气囊内部的co2含量。

34、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使用寿命长的航空医用气囊恒压装置,能够减轻气道粘膜损伤,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航空救援效率和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