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

文档序号:34255184发布日期:2023-05-25 03:1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


背景技术:

1、危重病人转运床是一种用于危重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病房转运到检查部门和科室间转运的专用医用床。危重病人转运车的运用,解决了危重病人因治疗需要进行不同部门间转运的困难,减少了普通转运床转移时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提升危重病人转运的安全系数。

2、根据危重病人实际需求,将“转运”、“监护”、“急救”多项功能融为一体,做到标准化配置,是一张安全系数高、转运便捷的“移动-监护-急救智慧单元”。危重病人转运床除了具有多体位可升降和运动灵活、方便操作等特点,且减少了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等在转移危重病人过程的不便和病人的痛苦,保障危重病人转运安全,促进标准化危重病人转运流程的建立。

3、目前临床使用的转运床基本都是一张简单的移动病床,仅配置有输液架和储物床档,对于普通住院患者具有很好的帮助。如中国专利文献(专利公告号:cn209500160u,公告日:2019年10月18日)披露的一种急症专用抢救病床,其在床架前后边通过槽口安装“t”型滑槽,“t”型滑槽内通过滑轮安装床体,使床架和床体分离,并在“t”型滑槽底部通过升降连杆连接脚踏式液压缸升降,病人转移过程,脚踩脚踏式液压缸带动升降连杆使“t”型滑槽升起与床架上部平齐,推动床体使滑轮在“t”型滑槽滑动,滑向并排放置的手术床上后固定即可,有效避免人工抬动病人进行转移,病人转移方便,不易发生二次伤害。因此该抢救病床的功能较为单一,仅方便病人的转移,对于危重病人需要及时在转运床上就开始急救缺乏相关技术方案的描述。

4、通过回顾相关研究,目前并没有针对危重病人使用的专用转运床。危重病人因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决策往往需要参考检查结果来明确治疗方案。危重病人多数有心电监护监测心率,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二路以上的静脉通路维持药物治疗,各类冲洗/引流导管等需求,现有的转运床无法同时满足上述需求。

5、目前危重病人使用普通转运床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做好检查前准备,存在以下的不足:

6、1)将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钢瓶放置于床尾或者换患者双下肢之间,非常拥挤,且转运途中要时刻关注仪器设备,避免因搬运震荡导致仪器设备受损;

7、2)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放置于患者床头旁侧,位置较低,心电监护容易被遮挡,数值不宜被观测到,不利于随同医护人员观测患者病情;

8、3)静脉通路常规夹闭,必要的抢救用药通过转运静脉输液泵或微量泵维持输注,这一类设备固定在转运床的输液架上;

9、4)危重病人身上各类留置导管及引流袋均夹闭,因传统转运床无引流袋固定装置,只能暂且放置在患者身上;在搬运患者过程中,需要十分小心,避免导管拉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

10、5)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随同医护人员需携带急救箱(配置标准化急救药物和耗材),甚至需要配置便携式吸引装置,以备应急状况下清除气道异物急救所用,而目前均有医护人员手提急救箱和呼吸囊,转运床无空间放置急救物资。

11、综上所述,普通转运床并不能满足为危重病转运所需。目前传统转运床存在安全隐患较大,很容易因设备、管路、线路多而杂乱,仪器固定不佳造成医源性伤害,甚至威胁到危重病人生命安全。

12、同时发明人还在实际转运过程中发现,对于重症病人如休克患者,医护人员还需要通过使用外置支撑器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抬高,使血液回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解决现有的在转运过程中因管路多而杂,造成仪器固定不佳等安全隐患问题,降低了出现医源性伤害,确保危重病人转运安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的上表面与床身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床身的一端与床尾的一端连接,所述床身的另一端与床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床身的两侧设置有框护栏;所述床头的外侧或所述床尾的外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固定支架。

4、优选地,所述床头的外侧或所述床尾的外侧或所述床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氧气瓶固定支架。

5、优选地,所述床头的外侧设置有呼吸机固定支架。

6、优选地,所述床头的外侧或所述床尾的外侧设置有网格状储物槽;所述床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网槽。

7、优选地,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板、腿部放置架、斜板、定位柱、凹槽;所述转板转动连接有所述腿部放置架;所述腿部放置架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斜板内,所述斜板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腿部放置架转动连接;所述床尾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远离所述床身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床身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转板。

8、优选地,所述床头和床尾各与所述床身活动连接,所述床头和床尾各自连接有角度调节结构。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踏板、连接杆、第一转盘、传动链条、第二转盘、支撑杆;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一端设置有踏板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踏板的所述踏板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心处与所述第一转盘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第二转盘相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床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为凸轮结构,凸轮突出部分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尾或床头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孔,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第二插销孔,可通过插销连接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以此固定所述第二转盘的位置,进而固定床尾或床头升降的位置。

10、优选地,所述床身的两侧设置有引流袋挂钩。

11、优选地,所述床头的两侧设置有床头输液架、泵固定装置,所述床尾的两侧设置有床尾输液架。

12、优选地,所述床架的侧面设有防护卷帘。

13、优选地,所述床架的底部设置有减震降噪滑轮,滑轮上带有刹车装置。

14、优选地,所述转运床还可设置附加模块,实现智慧转运功能。附加的模块包括数据传输模块、gps定位模块、预警模块和电池模块。

15、1.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床体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摄像头、单片机、5g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摄像头、所述5g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是5g模块也可以是热点模块,可远距离传输转运途中患者生命体征数值至病区,便于病区医护人员监测了解转运途中危重病人情况,一旦发生急救情况利于派遣支援力量;另外所述床架设置有摄像头,便于治疗团队远程观测和沟通。

16、2.gps定位模块:所述床体设置有gps定位模块,实时定位转运床具体位置,便于病区做好接收准备。

17、3.预警模块:所述床体设置有报警按钮,遇到突发应急事件时一键触发报警,呼叫医生和护士前来。

18、4.电池模块:床体配置蓄电池,具有一定续航功能,可维持转运途中心电监护、输液泵等仪器设备用电,确保重症病人持续不间断生命体征监测及急救治疗,保障患者安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专利申请将呼吸机固定支架、氧气瓶固定支架、心电监护仪固定支架等常用的抢救仪器设备固定在转运床上,避免当前转运床较为简单,避免现有将设备放在患者身上造成的二次伤害,降低搬运震荡导致的设备受损,方便医护人员监控病情,从而让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减少伤害,提升急救效率。

21、2、本专利申请在床身的两侧配置框护栏,防止病人在翻身时出现坠床的现象。

22、3、本专利申请设置的减震降噪滚轮,可以具有万向的功能,实现多方位的改变移动方向,并保持较好的平稳性。

23、4、本专利申请设置的网槽,网槽内可配置右可移动可拉伸的网槽,方便放置便携式吸引装置、急救药箱、急救呼吸囊、按压板等一系列医疗急救物资,在备用状态时,急救物资置于床底,节约该转运床的占地空间,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迅速取用急救物资进行抢救。

24、5、本专利申请考虑到部分患者,需要抬高腿以确保血供,设置的调节结构,可通过拉起腿部放置架,使得腿部放置架会带动转板在床身内进行转动,而腿部放置架也会在转板内进行转动,当病人的腿部通过腿部放置架抬动到适当位置时,再将凹槽内的斜板进行手动翻转,而后再将斜板与卡槽进行卡接,这样就不用使用其他抬高腿的装置,提高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其他装置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保障了该转运床的适用性。

25、6、本专利申请过中可以通过角度调节结构,分别对可调试床头、可调式床尾进行角度调节,方便患者卧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