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急救担架,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野外快速移动的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2.担架是医疗中一种用于转移患者的装置,常用在野外、出诊时抬运、搬送一些危重及不能行走的病人。目前常用的一些担架的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快速地收起,因而不方便于进行携带,虽然在路况较好的路面上能平稳地转移患者,但是在崎岖或具有陡坡的山路上使用时,装置发生颠簸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3.例如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2166017u、公告日为20201218所公开的一种急救担架,包括担架的环形框架,环形框架内固定有担放装置,环形框架两侧的侧杆外侧对称连接有侧栏,侧栏固定于转杆,转杆与侧杆平行,并且与侧杆转动连接,转杆上还固定有支撑杆,当转杆转动至侧栏竖直向上的时候,支撑杆位于转杆的下部;当转杆转动至支撑杆限位于环形框架底部的时候,侧栏向外侧伸出、并且侧栏低于环形框架。该急救担架虽然能够用于转移患者,但是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快速地将其收起,不方便于进行携带,并且也不具备缓冲减震的功能,在崎岖或具有陡坡的山路上使用时,装置发生颠簸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能够快速地将其收起,方便于进行携带的便于野外快速移动的急救担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无法快速地将其收起,不方便于进行携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将其收起,方便于进行携带的便于野外快速移动的急救担架。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野外快速移动的急救担架,包括有固定架、扶手、第一连接轴、蜗卷弹簧、垫布、稳定机构和支撑机构,固定架呈左右设置有两个,固定架的上侧连接有两个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且材质为橡胶材质的扶手,左方固定架的内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左方的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绕设在外侧的蜗卷弹簧,第一连接轴的中部绕接有滑动式贯穿于左方固定架且与右方固定架相连的垫布,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稳定机构和用于增加支撑力的支撑机构。
7.优选地,稳定机构包括有导块、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和握把,固定架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用于导向且呈左右对称式设置的导块,对称的两块导块的中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导块之间连接有用于缓冲减震的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的上部连接有材质为橡胶材质且形状为圆柱形的握把。
8.优选地,支撑机构包括有固定板、第二连接轴、连接杆和第一滑块,固定架的下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侧开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导槽,第一导槽上滑动式设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滑块,固定板的前后两部下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第
一滑块之间转动式套设有用于支撑患者的连接杆,前方的两根连接杆相互铰接,后方的两根连接杆也相互铰接。
9.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分散重量的均重机构,均重机构包括有接触块、第二滑块、肩带和第一卡块,右方固定架的左右两内侧均开有两处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二导槽,前方的两处第二导槽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后方的两处第二导槽之间也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两块第二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连接有用于增加操作人的支撑点且滑动式贯穿于固定架的肩带,右方固定架的上部左内侧连接有两块用于挡住第二滑块且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卡块,右方的第一滑块的上侧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二滑块且滑动式贯穿于固定架的接触块,接触块位于第一卡块的正下方。
10.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落地支撑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支撑架、第二固定块、卡杆和第二卡块,两个固定架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连接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转动式设有支撑架,左方的两块支撑架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开有卡槽,右方的两块支撑架相互远离的一侧上也均开有卡槽,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滑动式贯穿有用于卡住卡槽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支撑架接触,两个固定架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连接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第二固定块,两块第二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转动式贯穿有用于卡住支撑架且与支撑架接触的卡杆。
11.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弹簧,第二卡块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绕设在第二卡块外侧的第二弹簧。
12.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方便输液的托举机构,托举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伸缩杆、挂钩和磁性抵杆,固定架的前部上侧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的上部转动式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件上连接有用于悬挂吊瓶的挂钩,伸缩杆靠近第三固定块的一端上连接有与固定架磁性配合的磁性抵杆。
13.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野外照明的照明机构,照明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块和扩散灯,固定架的下侧连接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二连接块,对称的两块第二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安装有用于照明的扩散灯。
14.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1、本发明能够收起,从而减小本装置的所占面积,方便于操作人携带本装置,通过第一弹簧的适应性形变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以此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从而安全快速地转移患者。
15.2、操作人将肩带斜挎至肩部,通过肩带增加受力点,以此缓解操作人手部的压力,避免手部肌肉酸痛,使得操作人更加方便地使用本装置转移患者。
16.3、带动支撑架旋转九十度,使支撑架与地面接触,从而通过支撑架进行落地支撑,使得本装置能够多样化使用。
17.4、伸缩杆会通过挂钩带动吊瓶立起,以此辅助患者进行输液的操作,无需操作人手持住吊瓶,方便了操作人的操作,通过磁性抵杆磁性吸附在固定架上,以此将伸缩杆固定住,从而稳定住吊瓶。
18.5、开启扩散灯,通过扩散灯对野外昏暗的环境进行照明,以此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同时也能够使得操作人更加方便地转移患者,无需操作人携带手电。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稳定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均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均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固定机构与托举机构与照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托举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27.附图中的标记为:1-固定架,2-扶手,3-第一连接轴,4-蜗卷弹簧,5-垫布,6-稳定机构,61-导块,62-第一弹簧,63-第一连接块,64-握把,7-支撑机构,71-固定板,72-第二连接轴,73-连接杆,74-第一导槽,75-第一滑块,8-均重机构,81-接触块,82-第二滑块,83-肩带,84-第一卡块,85-第二导槽,9-固定机构,91-第一固定块,92-支撑架,93-第二固定块,94-卡杆,95-第二卡块,96-第二弹簧,97-卡槽,10-托举机构,101-第三固定块,102-伸缩杆,103-挂钩,104-磁性抵杆,11-照明机构,111-第二连接块,112-扩散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9.实施例1一种便于野外快速移动的急救担架,如图1-3所示,包括有固定架1、扶手2、第一连接轴3、蜗卷弹簧4、垫布5、稳定机构6和支撑机构7,固定架1呈左右设置有两个,固定架1的上侧栓接有两个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且材质为橡胶材质的扶手2,左方固定架1的内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连接轴3,第一连接轴3与左方的固定架1之间连接有绕设在外侧的蜗卷弹簧4,第一连接轴3的中部绕接有滑动式贯穿于左方固定架1且与右方固定架1相连的垫布5,固定架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稳定机构6和用于增加支撑力的支撑机构7。
30.如图2和图3所示,稳定机构6包括有导块61、第一弹簧62、第一连接块63和握把64,固定架1的前后两侧均栓接有两个用于导向且呈左右对称式设置的导块61,对称的两块导块61的中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63,第一连接块63与导块61之间连接有用于缓冲减震的第一弹簧62,第一连接块63的上部栓接有材质为橡胶材质且形状为圆柱形的握把64。
31.如图4所示,支撑机构7包括有固定板71、第二连接轴72、连接杆73和第一滑块75,固定架1的下侧焊接有固定板71,固定板71的下侧开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导槽74,第一导槽74上滑动式设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滑块75,固定板71的前后两部下侧均栓接有第二连接轴72,第二连接轴72与第一滑块75之间转动式套设有用于支撑患者的连接杆73,前方的两根连接杆73相互铰接,后方的两根连接杆73也相互铰接。
32.初始时,本装置为展开状态,蜗卷弹簧4处于蓄力状态,当操作人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野外急救快速转移患者的操作时,首先,操作人需要先收起本装置,再转移本装置至患者的身边,然后再打开本装置对患者进行转移,即,操作人先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左右两个固定架1,连接杆73随即旋转,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75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蜗卷弹簧4随即复位,第一连接轴3会在蜗卷弹簧4随即复位的作用下旋转将垫布5收卷起至左方的
固定架1内,以此收起本装置,从而减小本装置的所占面积,方便于操作人携带本装置,然后操作人通过扶手2将本装置转移至患者的身边,在将本装置转移至患者的身边后,操作人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左右两个固定架1,连接杆73随即反向旋转,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75会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右方固定架1会将垫布5从左方的固定架1内拉出,垫布5会带动第一连接轴3反向旋转,蜗卷弹簧4形变蓄力,以此打开本装置,然后操作人将患者抬上至垫布5上,通过垫布5和连接杆73支撑住患者,操作人抓握住握把64,以此使用本装置转移患者,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当遇到颠簸的路段,通过第一弹簧62的适应性形变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以此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从而安全快速地转移患者。
3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用于分散重量的均重机构8,均重机构8包括有接触块81、第二滑块82、肩带83和第一卡块84,右方固定架1的左右两内侧均开有两处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二导槽85,前方的两处第二导槽85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82,后方的两处第二导槽85之间也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82,两块第二滑块82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栓接有用于增加操作人的支撑点且滑动式贯穿于固定架1的肩带83,右方固定架1的上部左内侧栓接有两块用于挡住第二滑块82且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卡块84,右方的第一滑块75的上侧连接有用于推动第二滑块82且滑动式贯穿于固定架1的接触块81,接触块81位于第一卡块84的正下方。
34.初始时,肩带83收起至固定架1内,在操作人需要转移患者时,操作人向外将肩带83从固定架1内拉出,肩带83会拉动第二滑块82向外移动,第二滑块82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会被第一卡块84挡住,以此将肩带83从固定架1内拉出,此时,操作人将肩带83斜挎至肩部,通过肩带83增加受力点,以此缓解操作人手部的压力,避免手部肌肉酸痛,使得操作人更加方便地使用本装置转移患者,随后在转移完患者,收起本装置时,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75分别会带动前后两侧的接触块8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接触块81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二滑块82向内移动,第二滑块82会拉动肩带83向内移动收起至固定架1内,以此自动收起肩带83,方便了操作人的操作。
35.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用于落地支撑的固定机构9,固定机构9包括有第一固定块91、支撑架92、第二固定块93、卡杆94和第二卡块95,两个固定架1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栓接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一固定块91,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块91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转动式设有支撑架92,左方的两块支撑架92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开有卡槽97,右方的两块支撑架92相互远离的一侧上也均开有卡槽97,对称的两块第一固定块91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滑动式贯穿有用于卡住卡槽97的第二卡块95,第二卡块95与支撑架92接触,两个固定架1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焊接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第二固定块93,两块第二固定块93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均转动式贯穿有用于卡住支撑架92且与支撑架92接触的卡杆94。
36.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第二弹簧96,第二卡块95与第一固定块91之间连接有绕设在第二卡块95外侧的第二弹簧96。
37.初始时,第一卡块84卡住支撑架92,支撑架92为收起状态,支撑架92挤压第二卡块95,第二弹簧96处于拉伸状态,当操作人需要以较高的高度将本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操作
人转动第一卡块84,使第一卡块84松开支撑架92,在第一卡块84松开支撑架92后,操作人带动支撑架92旋转九十度,使支撑架92与地面接触,从而通过支撑架92进行落地支撑,支撑架92在旋转的过程中会松开第二卡块95,第二弹簧96复位,第二卡块95会在第二弹簧96复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卡进卡槽97内,以此卡住支撑架92,从而增加本装置支撑的稳定性,在使用完本装置后,操作人再使支撑架92收起,将第一卡块84卡住支撑架92即可。
38.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用于方便输液的托举机构10,托举机构10包括有第三固定块101、伸缩杆102、挂钩103和磁性抵杆104,固定架1的前部上侧栓接有第三固定块101,第三固定块101的上部转动式设有伸缩杆102,伸缩杆102的伸缩件上焊接有用于悬挂吊瓶的挂钩103,伸缩杆102靠近第三固定块101的一端上连接有与固定架1磁性配合的磁性抵杆104。
39.在操作人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急救操作时,操作人先拉动伸缩杆102的伸缩件,使伸缩杆102伸长,伸缩杆102的伸缩件会带动挂钩103向内移动,然后再将吊瓶悬挂至挂钩103上,随后带动伸缩杆102旋转九十度,伸缩杆102会通过挂钩103带动吊瓶立起,以此辅助患者进行输液的操作,无需操作人手持住吊瓶,方便了操作人的操作,伸缩杆102旋转还会带动磁性抵杆104旋转九十度,磁性抵杆104在旋转的过程中会磁性吸附在固定架1上,以此将伸缩杆102固定住,从而稳定住吊瓶,在输液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再反向转动伸缩杆102并将其缩短,磁性抵杆104随即脱离固定架1,最后操作人将吊瓶从挂钩103上取下,以此结束辅助输液的操作。
40.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用于野外照明的照明机构11,照明机构11包括有第二连接块111和扩散灯112,固定架1的下侧栓接有两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的第二连接块111,对称的两块第二连接块111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均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用于照明的扩散灯112。
41.在野外转移患者时,操作人开启扩散灯112,通过扩散灯112对野外昏暗的环境进行照明,以此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同时也能够使得操作人更加方便地转移患者,无需操作人携带手电,在转移完患者后,操作人再关闭扩散灯112,避免电源浪费。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