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物与新医药,具体为sting激动剂在制备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及方法。
背景技术:
1、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90%的癌症死亡与转移有关。虽然大量研究探讨了肿瘤转移的机制,但目前尚无有效抑制肿瘤转移的方法,如何干预癌症转移是肿瘤领域的前沿及难点问题。
2、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是肿瘤发生血行转移的根本原因。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后会迅速黏附血小板,诱导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颗粒,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进而协助肿瘤细胞穿出血管。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血小板的数量是预测肿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其表面的pdpn蛋白识别并结合血小板表面的clec-2受体而激活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黏附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物理屏障,使其逃避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诱导血小板释放包含多种促进肿瘤转移的血小板颗粒。例如,肿瘤细胞激活的血小板脱颗粒释放趋化因子cxcl5和cxcl7,它们能招募cd11b+mmp9+ly6g+粒细胞,形成肿瘤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聚合体,赋予肿瘤细胞间充质样表型;血小板释放的tgf-β也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使肿瘤细胞丧失彼此黏附的能力;lpa能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mmp可降解基底膜的结构组分,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被肿瘤细胞激活的血小板能从多个方面协助肿瘤细胞完成转移过程。
3、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血小板中还含有抑制肿瘤转移的颗粒,但血小板在什么情况下释放这些抑制肿瘤转移的颗粒,目前尚无报道。既然血小板中同时含有促进和抑制肿瘤转移的颗粒,那么能否驯化血小板选择性释放抑制肿瘤转移的颗粒,或者阻断促肿瘤转移颗粒的释放,从而使血小板由肿瘤转移的帮凶变成抑制肿瘤转移的防线呢?显然是可行的。
4、因此说,通过靶向干预血小板脱颗粒反应,探索血小板从促转移状态转换为抑转移状态的方法,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目的,势在必行。
5、目前,sting激动剂类抗肿瘤药物虽然还没有得到批准临床应用,但是研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有多个主要针对实体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包括immune sensortherapeutics公司旗下的imsa-101,葛兰素史克旗下的gsk3745417,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旗下的bms-986301,spring bank pharmaceuticals公司旗下的sb-11285,默沙东公司旗下的mk-1454。这些临床研究主要是sting激动剂在抗肿瘤生长方面的应用,在抑制肿瘤转移的方面研究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2、本发明利用sting激动剂通过阻断血小板中促肿瘤转移颗粒的释放,达到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目的,从而实现将血小板从肿瘤转移的帮凶转变为阻击肿瘤转移的防线,应用sting激动剂靶向干预血小板脱颗粒反应进而预防肿瘤血行转移。为此,提出了一种sting激动剂在制备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中的用途。
3、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基于背景技术提及前期创新性的发现,本发明的发明人独辟蹊径,提出血小板具有不同的极化状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利用血小板作为干预靶点来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达到将血小板从肿瘤转移的帮凶转变为阻击肿瘤转移防线的目的,鉴于很多研究表明多种sting激动剂在小鼠和临床研究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本发明利用sting激动剂通过阻断血小板中促肿瘤转移颗粒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目的,并有望实现快速临床转化。
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发明提供了sting激动剂的新用途,即sting激动剂在制备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6、进一步的,所述sting激动剂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血行转移,通过建立小鼠尾静脉转移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给予sting激动剂处理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在预先应用sting激动剂处理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血行转移。
7、进一步的,所述在有核细胞中,sting激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tbk1-irf3途径诱导干扰素生成,为明确sting激活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是否与干扰素有关,本发明构建了irf3敲除小鼠,通过尾静脉转移模型证明sting激动剂在irf3敲除小鼠中仍然能抑制肿瘤血行转移,而且外源性给予干扰素对肿瘤血行转移无明显影响,表明sting激动剂是通过干扰素非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转移。
8、进一步的,所述应用sting激动剂处理血小板并收集上清,通过蛋白芯片高通量检测27种已报道的具有促进肿瘤转移功能的血小板颗粒蛋白,结果显示血小板中sting激活抑制7种促肿瘤转移的活性因子的释放。本发明检测了sting激动剂处理后血小板中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对磷酸化蛋白质谱数据分析发现,血小板中sting激活后大部分蛋白发生tbk1非依赖的磷酸化反应。
9、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对磷酸化蛋白质谱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蛋白被mapk激酶家族磷酸化。随后应用sting激动剂对血小板处理,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mapk通路中各激酶的活化情况,结果发现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
10、进一步的,所述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sting激动剂处理的血小板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后,明显抑制了肿瘤细胞迁移以及侵袭能力。
11、进一步的,所述从野生型c57bl/6小鼠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小板,输注至tmem173敲除小鼠体内,再构建尾静脉转移模型,给予sting激动剂处理,证实血小板中sting激活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
12、所述sting激动剂为sting激动剂cgamp或sting激动剂diabzi、或二者按任比的组合。
13、sting激动剂在制备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中的用途,sting激动剂与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配伍使用。
14、sting激动剂与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的质量比为8:2或9:1。sting激动剂与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产生很好的协同效果。
15、关于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可以参见文献号为cn102146412b、专利号为201110004598.8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及其应用。
16、由sting激动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的所述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或由sting激动剂、小分子非编码rna基因hsa-mir-29b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的所述用于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药物,经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研究,对肿瘤血行转移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
17、另外,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利用sting激动剂促进血小板聚集。利用sting抑制剂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
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本发明通过激活血小板膜上sting蛋白,诱导血小板脱颗粒重编程,建立了一种使血小板从促转移状态转变为抑转移状态的具体方法,达到将血小板从肿瘤转移的帮凶转变为阻击肿瘤转移防线的目的。鉴于很多研究表明sting激动剂在小鼠和临床研究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应用sting激动剂靶向干预血小板脱颗粒反应进而预防肿瘤血行转移的策略有望实现快速临床转化。
20、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利用血小板作为干预靶点来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经试验,发现sting激动剂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血行转移,而且是通过干扰素非依赖的方式完成的。sting激动剂抑制血小板释放促肿瘤转移活性因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首次发现血小板中sting激活可以抑制肿瘤血行转移。
21、本发明通过靶向干预血小板脱颗粒反应,探索血小板从促转移状态转换为抑转移状态的方法,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目的。这不仅对深入了解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可能开辟一个预防肿瘤转移的研究方向,甚至解决恶性肿瘤转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