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益肺通便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5758发布日期:2023-04-22 15:1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黄益肺通便膏。


背景技术:

1、流行性感冒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本类疾病具有强传染性和高流行性,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病势凶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本病及时有效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其具有高度人传人特点,可归属中医学“疫病”范畴。流感,属中医“疫病”“风寒湿(瘟)疫”范畴,是受寒湿疫毒而发病。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明确提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致病特点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同时提出“一病自有一气”,“大约病遍于一方,沿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风寒湿疫”四个字首次记载于清代医家陈士铎的《外经微言·伤寒同异篇》中关于风寒湿疫的论述之中,“风寒湿疫,多感于冬日也,何以非伤寒乎?岐伯曰:百病皆起于风。四时之风,每直中于脏腑,非若传经之寒,由浅而深入也。寒之中人,自在严寒,不由营卫直入脏腑,是不从皮肤渐进,非传经之伤寒也。水王于冬,而冬日之湿,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他时则易感矣。疫来无方,四时均能中疫,而冬疫常少二症,俱不传经,皆非伤寒也”。风寒湿三者,风在其中可以看作是一个使邪气流行、传播的介质,致病的核心在寒湿。

2、基于前面病因、病机的分析,根据疾病的病邪特点和传变规律,可将其分为初期、中期、恢复期等进行辨治。流感恢复期体弱气虚,身热多汗,干咳、气短、倦怠乏力,口渴少津,食欲不振、纳差、呕恶、便秘,憋闷,脉无力等为主症。恢复期治法应以邪去正虚,健脾益肺为主,兼有阴虚者,兼以养阴生津。

3、目前西医对流感无对因治疗的方法,只能进行对症处理。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诊治,针对病因病机,确立治则治法,并且因人、因地、因时确立方药的应用,使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得以凸显。中医药治疗不仅能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症状,还可以综合提高免疫力,从近、远期疗效来说均明显优于西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黄益肺通便膏,具有补气升阳,滋阴健脾,理气和胃,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化痰止咳等疗效。用于大(久)病初愈,体弱气虚,身热多汗,干咳、气短、倦怠乏力,口渴少津,食欲不振、纳差、呕恶、便秘,憋闷,脉无力等症。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双黄益肺通便膏,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双黄益肺通便膏的重量百分比组分包括炙黄芪210份—220份、党参170份—190份、肉苁蓉115份—125份、炒白术115份—125份、南五味子70份—75份、麦冬115份—125份、当归115份—125份、赤芍115份—125份、地骨皮115份—125份、大黄70份—75份、姜半夏105份—110份、陈皮105份—110份和炙甘草70份—75份。

3、进一步的,双黄益肺通便膏的重量百分比组分还包括苯甲酸钠2-4份。

4、进一步的,双黄益肺通便膏的重量百分比组分包括炙黄芪216份、党参180份、肉苁蓉120份、炒白术120份、南五味子72份、麦冬120份、当归120份、赤芍120份、地骨皮120份、大黄72份、姜半夏108份、陈皮108份、炙甘草72份和苯甲酸钠3份。

5、进一步的,双黄益肺通便膏的重量百分比组分包括炙黄芪216g、党参180g、肉苁蓉120g、炒白术120g、南五味子72g、麦冬120g、当归120g、赤芍120g、地骨皮120g、大黄72g、姜半夏108g、陈皮108g、炙甘草72g和苯甲酸钠3g。

6、一种上述的双黄益肺通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按配比,取炙黄芪、党参、肉苁蓉、炒白术、南五味子、麦冬、当归、赤芍、地骨皮、大黄、姜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各加水8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8、2)按配比,取苯甲酸钠,加适量水溶解,备用;

9、3)滤液及苯甲酸钠溶液混匀,在温度60℃的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0的清膏,共制成1000g,分装,即得。

10、本发明提供的双黄益肺通便膏由炙黄芪、党参、肉苁蓉、炒白术、南五味子、麦冬、当归、赤芍、地骨皮、大黄、姜半夏、陈皮、炙甘草十三味药材组成。其中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双向调节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等药理作用。

11、党参能增加血红蛋白量以及增加血液浓度。对抗血小板聚集,能抑制血浆中txa2的合成、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降低红细胞的硬化指数、抑制血栓的形成、发挥肠胃保护和调节胃肠功能、善肺呼吸功能、改善肺泡细胞相关物质结构和功能、降低炎症反应、降低脂质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保护肝肾。此外,还具有抗应激作用、抗缺氧、抗衰老、抗辐射等。

12、白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抗炎作用(治疗脓毒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胃肠道功能、保护肝脏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抗血栓作用、抑菌作用。

13、肉苁蓉具有抗衰老作用、抗衰老、抗疲劳、缺血保护、抗骨质疏松、润肠通便、免疫调节、肝脏保护、改善生殖等药理作用。

14、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可用于久咳虚喘、盗汗遗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失眠多梦等。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主要有保护脑组织、增强学习记忆能力、镇静安眠、抗衰老以及镇痛等作用。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为抗溃疡作用;在心血管系统方面主要有抗心肌缺血、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及降血压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降血糖、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肝保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15、麦冬具有保护消化系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抗血糖、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

16、当归具有抗炎、重建造血功能、补肝肾、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子宫平滑肌、平喘等药理作用。

17、赤芍具有保护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18、地骨皮具有降血糖、解热镇痛、抗自由基、抗衰老、免疫调节、抑菌、调节成骨样细胞、调血脂、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19、大黄具有保肝、利尿、抗肿瘤、泻下攻积、消除氧自由基、抗炎及抑菌、抗肿瘤、保肝作用、消除氧自由基作用、抗炎镇痛作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等药理作用。

20、姜半夏具有止吐、抗消化性溃疡、镇咳平喘、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抗癫痫、抗衰老、抗肿瘤、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1、陈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化痰、促消化和软化血管等作用。黄酮类物质是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有促消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脂、降压、抗病毒等方面。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扩张气管、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促进胃肠动力等功能。

22、炙甘草具有抗抑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心律失常、抗肿瘤、抗炎等功效。

23、现代医学对流感等恢复期出现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无对因治疗的方法,只能进行对症处理。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诊治,针对病因病机,确立治则治法,并且因人、因地、因时确立方药的应用,使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得以凸显。中医药治疗不仅能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症状,还可以综合提高免疫力,从近、远期疗效来说均明显优于西药。

24、双黄益肺通便膏是一种治疗用于大(久)病初愈,体弱气虚,身热多汗,干咳、气短、倦怠乏力,口渴少津,食欲不振、纳差、呕恶、便秘,憋闷,脉无力等症的传统中药制剂,是这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全方配伍合理,药简力专,具有补气升阳,滋阴健脾,理气和胃,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化痰止咳之功。纵观全方,配伍合理,药简力专,具有补气升阳,滋阴健脾,理气和胃,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化痰止咳之功。经临床观察该药具有明显改善流感恢复期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可长期服用,对本病及时有效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