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62817发布日期:2023-06-04 18:1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废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1、胸腔穿刺引流置管是心胸外科、呼吸内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胸腔穿刺术对于肺癌、肺结核、胸膜炎、气胸等病人均适用,特别适用于一些胸腔积液、胸腔积气等胸部疾病。它的步骤包括首先是定位确定需要穿刺的部位,然后要对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进行穿刺后接水封瓶引流,把不需要的液体或者气体引流出来。

2、闭式引流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封闭系统的引流瓶,在这个封闭系统里面外面的空气,水,液体以及细菌,感染不容易进入这个引流系统,不容易引起人的感染,而胸腔闭式引流瓶就是将胸腔内的残余的气体或者液体或者积血充分的引流出来。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主要是将人体胸腔内的血液或者气体排出人体内,将胸膜腔内的液体气体完全排出来之后,肺才能充分的复长,这个时候肺才能恢复它的功能。通常是用来气胸,液胸或者胸腔积液,或者胸腔积血或者胸腔外科手术之后,将胸腔内的气体,液体或者积血排出人体外。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主要由硬质塑料壳体构成的三个空腔结构,三个空腔分别是:

3、(1)储液腔,其用来收集人体内的液体的,储液腔上有非常精密的刻度,可以精确的记录每天或者每小时的胸腔内的引流量;

4、(2)密闭腔,其用于将人体内的气体可以排出人体内,而不容易让外界的空气进入到人体内,这样是一个单向的阀门。

5、(3)负压腔,其用于进行负压吸引的,对于长期气胸的病人如果超过三天以上还有气体排出来的话,通常需要负压腔接入到医院内的负压系统或者一个便携式的负压系统,将气体尽早的尽快的排出来。

6、这类结构的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在使用时,由于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常常落地放置且其会与人体的胸膜腔相连,人体的运动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存在导致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发生倾倒的风险,从而造成开放性气胸的安全风险。同时,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属于医疗耗材品,硬质壳体分腔结构使得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造成本高,且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了引流容器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且降低了引流过程中发生开放性气胸的风险的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包括:

4、引流组件,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密封袋、第二密封袋以及第三密封袋,以使得引流组件上从上到下依次形成积液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第一密封袋上密封连接有第一引流软管,积液腔通过第一引流软管实现其与胸腔之间的连通,第一密封袋和第二密封袋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引流软管,积液腔和水封腔之间通过第二引流软管实现连通,第二密封袋和第三密封袋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三引流软管,水封腔和调压腔之间通过第三引流软管实现连通,第三密封袋上密封连接有第四引流软管和第五引流软管,调压腔通过第四引流软管实现其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连通,第二引流软管和第四引流软管的底端均固定有负重块;

5、处理组件,其上安装有用于将容器内的生理盐水经第五引流软管注入调压腔内的水泵以及用于从第五引流软管将调压腔内的空气内抽出的气泵,水泵、气泵以及第五引流软管之间通过三通电磁阀实现连接;

6、伸缩机构,其用于驱动引流组件进行折叠及展开或第三密封袋进行折叠及展开。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升降座、滑动座以及第二升降座,第一升降座、滑动座以及第二升降座均滑动设置于处理组件上,处理组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座相对处理组件竖直升降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升降座相对处理组件竖直升降的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第一升降座、滑动座以及第二升降座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件、第二夹件以及第三夹件,处理组件上设有用于容纳引流组件的限位腔,第一夹件、第二夹件以及第三夹件均竖直滑动设置于限位腔内,第一密封袋的顶端以及第三密封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依次水平插设于第一夹件、第二夹件以及第三夹件上且引流组件能够相对处理组件转动,处理组件上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滑动座竖直向上移动的轨迹上。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引流软管和第五引流软管的顶端均依次穿过水封腔、积液腔并外露于第一密封袋上,第四引流软管和第五引流软管均与第二密封袋、第一密封袋密封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袋、第二密封袋以及第三密封袋均包括柔性袋体和硬质分隔板,柔性袋体位于相邻硬质分隔板之间,柔性袋体和硬质分隔板均为塑料材质,柔性袋体和硬质分隔板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实现连接,第三密封袋的柔性袋体的底端超声波焊接有底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腔的底面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引流组件的底端的支撑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组件的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五引流软管的连接接口,处理组件的顶面上安装有提手。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袋、第二密封袋以及第三密封袋的侧面上均设有水位刻度线,第一密封袋的顶面上设有拉环。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胸外科废液引流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一: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引流组件安装于处理组件上,并通过软管将引流组件的第五引流软管连接至处理组件上,随后通过伸缩机构将引流组件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

15、步骤二:通过水泵将容器内的生理盐水经第五引流软管注入到引流组件的第三密封袋内,然后通过伸缩机构驱动第三密封袋折叠,以使得第三密封袋内的生理盐水经引流组件上的第三引流软管进入引流组件的第二密封袋内;

16、步骤三:通过气泵将第三密封袋内的空气经第五引流软管抽出,使得第三密封袋内处于负压状态,以使得胸腔内的积液和气体在胸腔正压作用下经引流组件上的第一引流软管引流入引流组件的第一密封袋内,进入第一密封袋内的气体经引流组件上的第二引流软管进入第二密封袋内并被第二密封袋内的生理盐水吸收,第二密封袋内未完全吸收的气体经第三引流软管进入第三密封袋内并被第三密封袋内的生理盐水再次吸收;

17、步骤四:通过伸缩机构将引流组件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使得第三密封袋内的液体经第三引流软管进入第二密封袋内,第二密封袋内的液体经第二引流软管进入第一密封袋内,第一密封袋内的液体经第一引流软管从引流组件内排出。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9、(1)通过引流组件的柔性分层袋装结构代替硬质壳体分腔结构,对于这类易耗品来说,成本更低,并且引流组件使用前后均可进行压缩,占用体积较小。

20、(2)通过第二引流软管、延伸软管以及第四引流软管上负重块的设置,使得装置发生倾倒时第二引流软管、延伸软管以及第四引流软管的底端在负重块的带动作用下能够始终浸没于液体中,从而降低发生开放性气胸的风险。

21、(3)胸腔积液是比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感染了细菌、病毒或者真菌、寄生虫等诱发了胸膜炎,通过伸缩机构驱动引流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进行切换的效果,结合第一引流软管、第二引流软管以及第三引流软管的设置,使得引流组件上积液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内的液体能够从第一引流软管排出,实现了使用后对医疗废液、医疗器械的分离,从而利于后续对医疗废液、医疗器械单独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