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药量可控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57649发布日期:2023-07-13 04: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药量可控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本体、前支架、后手持件、主控单元、电池仓、电机、驱动活塞杆、压缩空气柱、储药腔、可拆卸针头以及设置于注射器本体上的电子标签,所述注射器本体呈筒状并具有圆台形内腔,所述内腔的远端与压缩空气柱围设形成储药腔,所述注射器本体的近端一体固定连接有主控单元和电机,电机的输入端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入注射器本体的内腔并与驱动活塞杆相连,所述主控单元包括plc单元、内部电路、位于端部的操控模块以及与主控单元相连的显示屏,所述操控模块上设有2-3个控制按钮,所述驱动活塞杆的远端活动连接有压缩空气柱,所述压缩空气柱可适应注射器本体内腔形状以实现麻醉药剂量的渐进式变化注射,所述压缩空气柱在注射器本体内腔中沿轴向移动时的形状可随储药腔内壁形状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圆台形储药腔内壁引导下,所述压缩空气柱的移动速度逐渐变化;设置于注射器本体的电子标签上记载有注射装置型号和工作参数信息,所述电子标签可被主控单元读取并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注射器本体的远端连接有可拆卸针头,可拆卸针头包括针头连接部和针头,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按压式开关和密封垫,用于连接针头和注射器本体,通过按压开关可对针头连接部进行安装和拆卸,所述针头与针头连接部之间一体设置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分体设置;所述前支架位于注射器本体的中部或靠近远端位置,所述后手持件位于注射器本体靠近近端的位置,并沿垂直于注射器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后手持件内具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通过启动主控单元开关即可通过内部电路自动读取电子标签,并在主控单元的显示屏上显示读取信息供用户确认,医护人员根据读取信息判断所选择注射装置是否正确,并按动操控模块上所对应按钮以回应,据此给出驱动参数的选择供操作者选择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在启动主控单元开关后先根据提示在操控模块处输入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注射药物,确认后主控单元再读取电子标签,并进行自动判断所选注射装置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则无法启动电机,也无法选择电机转速驱动参数,此时显示屏上会出现警示提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注射器本体的外壁呈圆柱形,内壁呈锥形减缩,即注射器本体的筒壁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注射器本体的筒壁具有相同的厚度,注射器本体的筒壁由一端向另一端厚度一致,注射器本体的筒壁呈锥形减缩以形成圆台形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注射器本体的圆台形内腔由近及远逐渐变粗,在进行注射时,所述压缩空气柱在推动前移时逐渐地变粗变短,药物被推注的速度也会逐渐的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驱动活塞杆的近端与电机输出端之间通过联轴器和/或螺母相连,或者通过轴承和螺母相连,通过螺母和活塞杆腔体将驱动活塞杆的转动转化为轴向移动,使驱动活塞杆的转动和轴向移动同步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压缩空气柱具有弹性外层膜和填充有压缩气体的腔体,与驱动活塞杆的远端之间通过轴承或环形滑槽相连,在压缩空气柱与注射器本体内壁摩擦阻力作用下,使得所述压缩空气柱仅可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所述前支架为两根可绕连接处转动和固定的支腿,并在注射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前支架的卡扣或卡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药量可控的麻醉科医生用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本体、前支架、后手持件、主控单元、电池仓、电机、驱动活塞杆、压缩空气柱、储药腔、可拆卸针头以及设置于注射器本体上的电子标签,注射器本体呈筒状并具有圆台形内腔,压缩空气柱可适应注射器本体内腔形状以实现麻醉药剂量的渐进式变化注射,压缩空气柱在注射器本体内腔中沿轴向移动时的形状可随储药腔内壁形状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圆台形储药腔内壁引导下,压缩空气柱的移动速度逐渐变化,在实现起始注射时药物缓冲的同时实现了注射剂量的有效控制,同时还有效实现了麻醉过程中患者心率和呼吸状况的实时监测,应用更加广泛,大大满足了人们对麻醉注射过程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繁,张微微,孙一冉,李希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徕兄健康科技(威海)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