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汤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54747发布日期:2023-07-22 16:3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汤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1、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硬化,甚则闭塞,形成微小梗死灶的疾病[1]。临床早期多见眩晕头痛症状[2],随疾病进展,可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昏脑鸣、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等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增加,是临床常见的脑梗死类型,占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20%-30%[2]。腔隙性脑梗死多为小血管病变,多发病于脑部深穿支小动脉,梗死灶大小通常直径小于1.5cm,多于头颅ct或颅脑mri检查中确诊[4]。该病复发率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若不加以干预,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坏死以及神经系统乃至脑实质损伤,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5]。

2、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老年人病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概率逐年上升,初发症状常见眩晕、头痛等,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此病已然成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信心;西医针对此类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多单一、效果不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体现出强大优势[6-7]。因此,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药针对性治疗,可尽快减轻脑血管疾病的症状,预防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生机率,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古代医家将腔隙性脑梗死归为“中风病”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致病因素主要为风、痰、湿、瘀、毒,其中尤以风、痰、瘀为常见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其治疗主要补虚泻实,平衡阴阳。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脑络之气机郁滞为中风发病的起始环节,加之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风痰入络,脑络瘀阻,形成腔隙性脑梗死一病,是其核心病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轻,发为眩晕头痛,中后期,痰瘀交阻,络脉不通,可见善忘、语言不利、痴呆等临床症状。所谓“络以通为用”[8],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法则当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要。


技术实现思路

1、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往往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于一身,身体抵抗力较差,其核心病机为:风痰入络,脑络瘀阻,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药组合物。

2、具体而言,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首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的组分:

4、土茯苓40-50g;

5、葛根30-40g;

6、天麻10-15g;

7、川芎10-15g;

8、藁本10-15g;

9、鬼针草10-15g;

10、鬼箭羽10-15g。

11、土茯苓,解毒、熄风、化痰除湿、通利关节;常用于缓解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本草纲目》记载该药可以“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故作为君药,具有熄风化痰,除湿解毒之功,针对痰湿邪困,眩晕头痛患者疗效甚佳。现代药理学表明,土茯苓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血管疾病具有防治效果[9]。

12、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本草纲目》:“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本经逢原》言其性“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于全方中做臣药,助升阳通络,缓解项背强痛,口渴,消渴,眩晕头痛,中风肢体不利等症状。现代药理学表明,葛根具有很好的改善脑循环、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13、天麻,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常用于眩晕头痛,肢体麻木,下肢痹痛;《本经》谓其“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珍珠囊》言其可治风虚眩晕头痛;故而与葛根共为臣药,祛风除湿,治疗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头痛症状甚佳。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天麻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缺血性眩晕的功效[10]。

14、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活血化瘀之良药,《本经》言天麻“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日华子本草》言其可“调众脉,破癥结宿血……消瘀血。”该药在全方中作佐药,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缓解瘀血阻络、肝阳化风引起的眩晕头痛、颈项酸楚、偏身麻木。现代药理学表明,川芎提取物可降低血压、降低血液浓稠度,并能够扩张动脉,增加脑动脉血流量[11]。

15、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本草汇言》言:“藁本,升阳而发散风湿,上通巅顶,下达肠胃之药也。其气辛香雄烈,能清上焦之邪,辟雾露之气,故治风头痛,寒气犯脑以连齿痛……大抵辛温升散,祛风寒湿气于巨阳之经为专攻,若利下焦寒湿之论,必兼下行之药为善。”故与川芎共为佐药,有散寒除湿、舒筋活血之效,可助全方通络之效,缓解眩晕头痛、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酸腿软、手足拘挛、肩背疼痛等症状。现代药理学表明,藁本活性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神经元功能,改善脑部功能[12]。

16、鬼针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此药入肝经,具有助疏泄、调气机的功效。《素问·五脏生成论》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灵枢·口问》谓:“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腔隙性脑梗死引起头痛、眩晕症状,其病理性质为下虚上实;风痰扰络、瘀血阻窍,皆碍气血正常运行,鬼针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谓“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行则气性,气机升降有序、气血运行调达,故而选为全方使药。另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鬼针草提取物具有降压降糖、抗炎镇痛、保护脑损伤、降脂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活血通络、调控血脂等作用明显[13]。

17、鬼箭羽,药入肝、脾二经,可治疗心、腹疼痛,兼具通经活络之功,是活血化瘀、通经解毒之良药。《本经》言其功精专于血分,破血之力专;故与鬼针草共为使药,加强通经活血之效。另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的功用,同时还可减少脑缺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4]。

18、全方选药,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临床用于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高,同时具有毒副作用低的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探讨。

19、其次,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各类药材混合均匀,先加入一次600-800ml水,煎煮1次得到“煎液”1;然后,再加入600-800ml水,煎煮1次,得到“煎液2”;然后“煎液1”和“煎液2”合并,浓缩获得100-200ml的汤剂,即得所述中药汤剂。

20、在具体实践中,如上所述的汤剂的使用方法为:共取100-200ml上述汤剂,视患者承受程度,早晚各服用50-100ml。所述中药的用药疗程为30天一疗程,巩固治疗需要2-3个疗程,在病发和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无毒副作用。

21、上述配方中药组合物中还可以添加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蜜丸、胶囊、颗粒冲剂等其他药剂形式。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引起眩晕头痛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本发明采用中药配方,利用各中药成分各自的功效,并相互配合,治疗眩晕头痛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降低患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防治脑血管病起到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且本发明中药配方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