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器械管、远端可扩张插入部和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1943发布日期:2023-12-09 00:4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器械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器械管、远端可扩张插入部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1、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可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自然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内窥镜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配合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窥视、病灶探索以及治疗。

2、当插入人体内部的腔道狭小时,比如支气管,由于传统内窥镜插入部的远端尺寸较狭小腔道尺寸更大,导致插入部在插入过程存在较大的阻碍,如果强行插入,容易导致患者的体内腔道壁面出血,使得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强,难以使手术进行下去,从而达不到诊断和/或治疗的效果。

3、传统内窥镜插入部的尺寸无限制缩小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在插入部插入人体后需要通过插入部内部的器械管道向人体内注入或抽吸液体,处置器械需从该器械管道送入至人体内部,若插入部的尺寸过小,必然导致器械管道的尺寸过小,难以保证液体的注入或抽吸,也无法保证处置器械能够送入至人体内部。因此插入部插入人体后,保障器械管道的合理尺寸是十分必要的。

4、综上所述,如何缩小插入部远端尺寸,以方便插入部顺利到达患者病灶,同时使插入部到达患者病灶后器械管道具有适合处置器械通过的合理尺寸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内窥镜器械管、远端可扩张插入部和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难以保证插入部远端尺寸较小,以方便插入部顺利到达患者病灶,同时使插入部到达患者病灶后器械管道具有适合处置器械通过的合理尺寸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器械管。

4、本发明的内窥镜器械管,包括器械管本体和施力部件,其中,所述器械管本体远端的预设管段内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器械管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向所述支撑组件施加动力并驱使所述支撑组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所述预设管段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并使所述预设管段的截面由第一截面形态切换为第二截面形态,并且所述预设管段在第一截面形态下的第一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预设管段在第二截面形态下的第二截面面积。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支撑环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支撑环间隔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和卡环,其中,所述卡环固定于所述连杆的两端部,所述卡环还可转动的套结于所述支撑环上。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顶部和底部中的一者与所述预设管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施力部件施加的动力作用于所述支撑组件顶部和底部中的另一者上,所述支撑组件转动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窥镜器械管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硬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支撑组件,并且所述支撑组件承受动力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远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组件卡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凹槽的远端。

11、进一步的,所述施力部件为插入管;或者所述施力部件为处置器械中的一种。

12、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远端可扩张插入部。

13、本发明的内窥镜远端可扩张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本体和内窥镜器械管,其中,所述内窥镜器械管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窥镜器械管,所述插入部本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沿所述插入部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内窥镜器械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4、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15、本发明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手柄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插入部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窥镜远端可扩张插入部,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手柄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

1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的内窥镜器械管,包括器械管本体和施力部件,当内窥镜的插入部在插入腔道过程中,使支撑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此时预设管段的截面面积较小,内窥镜插入部在插入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有利于内窥镜插入部插入较小的腔道内;当内窥镜的插入部到达目标位置时,通过施力部件施加的动力可驱使支撑组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器械管本体远端的预设管段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使得预设管段的径向尺寸增大,也即是预设管段发生形变后的截面面积增大,使得内窥镜器械管的流通截面积增大,从而可满足液体注入和抽吸对内窥镜器械管通道尺寸的要求,也可满足处理器械对内窥镜器械管通道尺寸的要求。另一方面,施力部件与器械管本体为分体结构,从而可仅在需要施力部件向支撑组件施加动力时才将施力部件插入器械管本体内,待支撑组件切换为第二状态后,可将施力部件从器械管本体内取出,在器械管本体使用时,施力部件不会额外占用器械管本体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因施力部件增加内窥镜本体结构的复杂性,如施力部件不会增加手柄结构的复杂性。

18、即本发明的内窥镜器械管,当内窥镜的插入部在插入腔道过程中和到达目标位置后,通过使支撑组件处于不同的状态,可解决如何缩小插入部远端尺寸,同时使插入部到达患者病灶后器械管道具有合理尺寸的技术问题。

19、此外,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还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器械管,当支撑环的数量为多个时,支撑环间隔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支撑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从而使得施力部件可以仅作用于近端的支撑环,而后通过近端的支撑环将动力经连接组件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支撑环,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支撑环受到动力的作用并切换为第二状态。进一步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杆和卡环,卡环固定于连杆的两端部,卡环还可转动的套结于支撑环上,由于卡环可转动的套结于支撑环,在支撑环受到动力转动的过程中,卡环可进行适应性的转动,以保证支撑环转动的可靠性,使得支撑环可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连接组件结构,可避免连杆对支撑环的转动造成的干涉,导致支撑环无法转动的问题。

21、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器械管,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为硬板,支撑板用于支撑支撑组件,并且支撑组件承受动力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支撑板上,可见,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器械管,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使支撑组件受到动力作用后在支撑板上滑动而不是在内窥镜器械管上滑动,该种方式至少具有如下三方面的效果:(1)第一方面,支撑板为硬质材料,相比于器械管本体的挠性材料,支撑板与支撑组件之间的摩擦力更小,有利于支撑组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第二方面,支撑组件在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上滑动,可防止器械管本体出现扼流部,具体的,若支撑组件直接在器械管本体上滑动,支撑组件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支撑组件转动并对位于其远端的器械管本体产生挤压,使得器械管本体易因挤压而出现向器械管本体中心凸起的扼流部,扼流部的出现将导致该处的通道截面积减小;第三方面,支撑组件在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上滑动,支撑组件转动过程中,支撑组件同时对支撑板施加压力,从而也可通过支撑板的压力驱使器械管本体的整个预设管段扩张,从而可确保整个预设管段的截面面积增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