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0034发布日期:2023-09-08 01:3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1、在医学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向人体内输入一定剂量的注射液,以使患者快速康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输液。

2、目前的智能输液器安装在支架上方便移动,当有个身高较高的护士对支架上进行药瓶的悬挂,在需要更换药瓶时较矮护士对支架上的药瓶进行更换时,因为支架上的药瓶较高需要旋转支架的螺钉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药瓶的更换,且患者想要调整支架的高度时,应患者的一只手在挂点滴,只能用另一只手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支架停留在一个位置时,支架的本身较为占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以解决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控制输液滴速的输液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出设置有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顶部的中部设置有二号支撑杆,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底部固定有一号齿板,所述按压板底部的四角皆设置有一号气压棒,所述按压板两侧的底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号曲柄,所述一号曲柄的末端转动连接有二号曲柄,所述二号曲柄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设置有一号曲槽,所述一号转轴的一端固定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二号齿轮,所述一号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二号齿板,所述二号齿板的底部设置有二号气压棒,所述二号齿板的两侧皆设置有楔形板,所述楔形板两端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二号固定柱,所述楔形板两端的顶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所述楔形板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二号齿板的一端设置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一号支撑杆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二号滑槽,二号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设置有智能输液器,所述智能输液器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卡接,智能输液器通过传感器检测液体的流量和压力,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输液泵的工作,实现精准输液。

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齿板的底部固定于二号支撑杆的底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三号曲槽与二号曲槽,所述一号支撑杆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顶部设置有一号环形槽,所述一号环形槽内部的侧壁设置有二号环形槽,所述一号环形槽内部两端滑动连接有一号滑杆与五号滑杆,所述一号环形槽内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三号滑杆与四号滑杆,所述一号环形槽内部的另一侧固定有二号滑杆,所述圆形板的顶部设置有折叠桌,所述折叠桌外侧均匀的设置有一号旋转机构、二号旋转机构、三号旋转机构,所述一号旋转机构设置有一号环形板,所述一号环形板的一端固定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相啮合的四号齿轮,所述四号齿轮的一端固定有二号环形板,所述三号齿轮与四号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二号转轴,所述三号齿轮与四号齿轮的一侧的中心转动连接有二号固定板,所述二号固定板的底部与五号滑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三号滑杆与四号滑杆的末端皆设置有二号圆形滑块与一号圆形滑块,所述二号旋转机构、三号旋转机构、一号旋转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二号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有挂钩。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齿板设置于底板的内部。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曲槽与一号转轴滑动连接。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末端固定与二号支撑杆的内部。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滑槽的内部于把手滑动连接。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转轴的末端与折叠桌的外侧转动连接。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二号滑杆、三号旋转机构、一号滑杆、二号旋转机构与五号滑杆、一号旋转机构连接方式相同。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号滑杆与四号滑杆的末端与折叠桌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

11、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通过设置的二号齿板,按压按压板,按压板向下滑动,按压板推动一号固定板,一号固定板向下推动一号曲柄与二号去曲柄,二号去曲柄推动一号转轴,一号转轴通过固定块中的一号曲槽向下滑动,一号转轴向下滑动带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向下滑动与一号齿板、和二号齿板相啮合,按压板继续向下滑动使底部的一号齿板带动一号齿轮进行转动,一号齿轮带动一号转轴,一号转轴带动二号齿轮,二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板向上运动,二号齿板推动二号支撑杆,松开按压板,一号气压棒向上顶回按压板进行复位,楔形板通过弹簧向下拉动,使楔形板顶住二号齿板防止滑动,方便对顶部的二号支撑杆进行调节,需要下降时向上拉动把手,把手带动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滑块与一号滑槽向上滑动,支撑板推动一号固定柱,一号固定柱推动楔形板,防止楔形板对二号齿板的卡接,二号齿板向下滑动带动二号支撑杆下降,二号齿板通过二号气压棒,防止下降速度过快。

13、通过设置的折叠桌,二号支撑杆向上运动,带动二号曲槽与三号曲槽中的一号圆形滑块、二号圆形滑块移动进行,二号支撑杆向上运动带动一号圆形滑块、二号圆形滑块进行相反的画圆动作,一号圆形滑块、二号圆形滑块通过一号环形槽进行滑动,一号圆形滑块、二号圆形滑块带动三号滑杆、四号滑杆进行相反的画圆动作,三号滑杆、四号滑杆通过一号旋转机构与二号旋转机构中的三号齿轮与四号齿轮进行转动,三号齿轮与四号齿轮进行转动带动一号环形板与二号环形板进行打开,一号环形板与二号环形板带动折叠桌进行打开,可以使停放支架的地方打开折叠桌方便防止东西。

14、11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a的放大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桌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折叠桌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4b的放大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二号支撑杆部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1c的放大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智能输液器背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板;2、一号支撑杆;3、按压板;4、一号固定板;5、一号气压棒;6、一号齿板;7、固定块;8、一号曲槽;9、一号转轴;10、一号齿轮;11、二号齿轮;12、圆环;13、一号曲柄;14、二号曲柄;15、二号气压棒;16、二号齿板;17、弹簧;18、楔形板;19、一号固定柱;20、一号滑槽;21、支撑板;22、滑块;23、把手;24、二号滑槽;25、二号固定柱;26、二号支撑杆;27、二号曲槽;28、三号曲槽;29、一号旋转机构;30、防护罩;31、折叠桌;32、挂钩;33、固定柱;34、二号旋转机构;35、二号固定板;36、一号滑杆;37、一号圆形滑块;38、一号环形板;39、三号齿轮;40、四号齿轮;41、二号环形板;42、二号滑杆;43、圆形板;44、一号环形槽;45、二号环形槽;46、三号滑杆;47、四号滑杆;48、二号圆形滑块;49、三号旋转机构;50、二号转轴;51、五号滑杆;52、智能输液器;53、卡块;54、卡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