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96066发布日期:2023-11-20 21:2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抗击幽门螺杆菌的,尤其涉及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1、大蒜素(allicin)是从葱科葱属植物大蒜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也存在于洋葱和其他葱科植物中,学名为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化学式为c6h10os2[2]。固体剂为白色至浅黄色流动性粉末,液体剂为淡黄色到棕色挥发性油状液体,具有浓烈的大蒜气味,蒸馏时分解,水溶液放置形成油状沉淀。不溶于甘油、丙二醇等,可与乙醇、氯仿、醚、苯混合。对碱不稳定,对酸稳定。通常大蒜素从鲜大蒜中提取,在存在的蒜氨酸受冲击(切片或破碎)后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大蒜素,大蒜素进一步分解后形成具有强烈臭味的硫化物。大蒜采用不同溶剂,控制不同条件会得到不同的产物。据此机制可选择适当的溶剂,控制反应条件,提取有效成分的大蒜原液,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取大蒜素原料,常规方法采用蒸气蒸馏法,但是针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提取时,对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产量、纯度不高,无法提高大蒜素的产量,也无法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控。科学家一直在致力研究一种能够抗击或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但现有技术中包含有抗生素、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病菌抗击,可能会对胃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副作用大,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药物使用时耐药性高,抗病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提出的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提高了大蒜素的产量,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控,提高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能力和产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所述大蒜素药物按照等分质量的组成成分包括大蒜素制剂1-2份、复合中药制剂35-45份、复合辅助制剂15-20份、复合抗生素3-5份、助剂20-25份;

4、所述复合中药制剂包括a组分中药制剂、b组分中药制剂和c组分中药制剂;

5、所述a组分中药制剂按照等分质量的组成成分包括黄连5-8份、黄芩10-15份、黄柏2-3份、苦参8-10份、蒲公英5-8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5-10份、半枝莲1-3份、白花蛇舌草5-8份;

6、所述b组分中药制剂按照等分质量的组成成分包括大黄20-30份、三七15-20份、半夏20-25份、丹参30-40份;

7、所述c组分中药制剂按照等分质量的组成成分包括党参8-10份、黄芪5-7份、白术15-20份、广木香20-25份、当归8-10份、甘草5-10份。

8、优选地,所述大蒜素制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9、a1、取饱满、无破损的优质大蒜在通风室温下风干3-5h;

10、a2、取风干后的大蒜进行去根、去皮后保留中端蒜瓣;

11、a3、取处理后的蒜瓣放入冷压机中进行冷压处理得到大蒜压榨液;

12、a4、取压榨液在恒温箱中进行静置放置2-3h后进行抽滤得到滤液;

13、a5、将抽取的滤液过浓缩膜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浓缩液;

14、a6、采用萃取剂对浓缩液进行萃取,得到大蒜素制剂。

15、进一步地,所述a组分中药制剂、b组分中药制剂和c组分中药制剂的质量比为2:1:1。

16、优选地,所述复合中药制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7、b1、使用清水冲洗黄连5-8份、黄芩10-15份、黄柏2-3份、苦参8-10份、蒲公英5-8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5-10份、半枝莲1-3份、白花蛇舌草5-8份,冲洗2-3次后放置在通风阴凉处风干;

18、b2、取晾干后的原料放在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初次过筛;

19、b3、使用清水冲洗大黄20-30份、三七15-20份、半夏20-25份、丹参30-40份,冲洗1-2次后放置在常温下晒干;

20、b4、取晒干后的原料放在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初次过筛;

21、b5、使用清水浸泡党参8-10份、黄芪5-7份、白术15-20份、广木香20-25份、当归8-10份、甘草5-10份10-15min,浸泡后放置取出放置在烘干机中烘干;

22、b6、取出烘干后的原料放在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初次过筛;

23、b7、取三组初次过筛后的中药原料放在粉碎机中进行精细粉碎;

24、b8、取精细粉碎后的原料二次精细过筛。

25、优选地,大蒜素药物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26、步骤一、称取制备的a组分中药制剂、b组分中药制剂和c组分中药制剂,备用;

27、步骤二、取制备得到的大蒜素制剂放置在混合桶中;

28、步骤三、将a组分中药制剂、b组分中药制剂和c组分中药制剂充分混合后倒入混合桶中;

29、步骤四、向混合桶中加入助剂,并对反应桶进行加热;

30、步骤五、加热至60-80℃后,对桶内的制备原料进行充分搅拌;

31、步骤六、加入复合辅助制剂和复合抗生素,并提高加热温度至80-100℃;

32、步骤七、将充分混合的基料倒出,冷凉后进行搓条、分块;

33、步骤八、将分块后的基料放入制丸机中进行制丸;

34、步骤九、取制丸后的丸粒进行筛选,并在筛选后进行晾干处理得到大蒜素药物;

35、步骤十、取晾干后的丸粒放入包装机中进行防水层包装,包装完成后装盒。

36、所述复合辅助制剂包括西兰花、百香果、卷心菜、洋葱、紫甘蓝、火麻油、绿茶和杨桃;

37、所述复合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8、所述助剂包括蜂蜜、淀粉和益生菌粉。

39、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所用的制备设备,所述制备设备中包括数据信息模块,所述数据信息模块包括环境数据信息模块和通讯数据信息模块:

40、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模块用于采集制备过程步骤b5中烘干机中烘干废气、废料的检测;

41、所述通讯数据信息模块用于监测步骤六中高温加热时的桶内情况,及汇报制备情况;

42、所述制备设备还包括服务处理器和分布存储器,服务处理器连接环境数据信息模块和通讯数据信息模块,且服务处理器还连接分布存储器,分布储存器连接通讯数据信息模块,且分布存储器中存储有服务自管理程序,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服务处理器执行服务自管理程序,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大蒜素药物的制备。

43、其中环境数据信息模块中异常数据信息分析的方法为:

44、对于大蒜素药物制备过程的环境异常分析方法,考虑到大蒜素药物制备过程环境数据的实时性,本发明以测量得到的电压电流值作为基础判定数据,

45、选择环境压偏移系数和三相电流不平衡率作为环境异常的判断指标,指标表达式为:

46、

47、

48、式(1)~(2)中,βu表示电压偏移系数,βi表示三相电流不平衡率,u表示输入电压,ue表示额定电压,imax表示最大电流,umax和umin分别表示最大与最小输入电压;基于实时环境数据的分析方法,环境数据信息模块可以实时获取环境的电压、电流数据,进而基于这些数据,根据式(2)计算环境a相、b相和c相的电压偏移系数βau、βbu、βcu以及电流不平衡率βi,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如下:

49、

50、式(3)中,βmax为βu和βi的限值,||表示并且的逻辑关系;

51、环境数据信息模块会按照15分钟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进行采样,每日24小时的三相最大电压偏移系数与三相电流不平衡率的欧式距离为:

52、

53、式(4)中,du表示每日24小时的三相最大电压偏移系数欧式距离,di表示三相电流不平衡率欧式距离,若du或di值超过设置的阈值限值dmax,则表示该环境存在环境异常。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蒜素药物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55、1、在大蒜素药物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加入复合中药制剂的方法制备的大蒜素药物的抗菌效果更好,且加入的复合中药制剂中包括a、b、c三种不同的中药组分,均具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滋生,无副作用,适用性较高,且加入的中药组分同时还具有滋养生息的作用,能够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滋生,提高了病菌抗击效果,且采用中药组分进行病菌抗击,降低了使用者的耐药性,进一步提高了抗击效果。

56、2、在大蒜素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的复合抗生素能够通过特异性干扰病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正常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57、3、在大蒜素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的复合辅助制剂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大蒜素药物的抗菌能力,同时加入的复合辅助制剂均是通过蔬菜、水果研磨的粉状颗粒,无副作用,且同时能够补充人体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58、4、在大蒜素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的蜂蜜具有增加粘稠度的作用,更便于药物后期的制丸操作,同时通过加入蜂蜜,能够提高药丸的甜度,进而提高药物的适口性,更便于使用者服用,加入的益生菌粉能够调理肠胃,帮助消化,对抗菌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