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7211发布日期:2023-11-16 22: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具有清除呼吸道中分泌物和异物的作用,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症状。然而,如果咳嗽无法停止,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李江波等人在《小儿推拿“肃肺法”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一文中指出,剧烈而频繁的小儿咳嗽极大降低患儿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是临床上的迫切需要。

2、据宋太医局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参苏饮一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6份,紫苏叶6份,葛根6份、半夏6份、前胡6份、茯苓6份、枳壳4份、木香4份、陈皮4份、甘草4份、桔梗4份,生姜大枣酌情增减。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效。

3、中国专利申请202010005965.5公开了一种治疗寒痰咳嗽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炙麻黄绒5-10份,白芥子5-10份,姜半夏10-12份,陈皮10份,细辛3-5份,干姜3-10份,杏仁10份,百部5-10份,款冬花10-12份,苏子10-12份,防风10份,蝉蜕5-10份,地龙5-10份,茯苓5-10份,白前5-10份,葶苈子10-15份,厚朴5-10份,紫苏叶5-10份。

4、中国专利申请201310050587.2公开了治疗风寒咳嗽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姜半夏8.8-11.8、川贝8.7-11.9、苦杏仁13.5-17.4,紫苏子8.7-11.9、前胡8.8-11.8、干姜5.1-7.3、细辛5.2-7.2、炙麻黄8.7-11.9、陈皮8.8-11.8、炙冬花8.7-11.9。

5、一方面,现有近似组方具有药味多、组方复杂的缺点;另一方面,现有近似组方并未考虑小儿本身的体质娇弱的特点,药性强烈无法满足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辛散寒邪,温化痰饮,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组方简单,药性温和,能够有效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优势。

2、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组成:

4、紫苏叶、细辛、清半夏、陈皮、茯苓和干姜。

5、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6、紫苏叶6-18份、细辛8-16份、清半夏8-16份、陈皮10-16份、茯苓18-24份、干姜6-14份。

7、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18份、细辛8份、清半夏8份、陈皮16份、茯苓18份、干姜6份。

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6份、细辛16份、清半夏16份、陈皮10份、茯苓24份、干姜14份。

9、再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10、紫苏叶8-16份、细辛8-14份、清半夏8-14份、陈皮10-14份、茯苓18-22份、干姜6-12份。

1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16份、细辛14份、清半夏8份、陈皮14份、茯苓18份、干姜6份。

1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8份、细辛8份、清半夏14份、陈皮10份、茯苓22份、干姜12份。

13、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14、紫苏叶10-15份、细辛10-12份、清半夏10-12份、陈皮11-13份、茯苓18-20份、干姜8-10份。

1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10份、细辛12份、清半夏10份、陈皮11份、茯苓18份、干姜8份。

1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紫苏叶15份、细辛10份、清半夏12份、陈皮13份、茯苓20份、干姜10份。

17、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配方量的紫苏叶、细辛、清半夏、陈皮、茯苓和干姜,煎煮,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即得。

19、优选地,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每次煎煮加8-14倍量水,煎煮0.5-2小时。

20、再优选地,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

21、优选地,所述浓缩为浓缩至密度1.02-1.10g/ml。

22、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其中包含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23、所述药物可制备成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粉剂、片剂、锭剂、糖锭剂等给药剂型,针对不同的剂型可选择本领域合适的药物载体。

24、所使用的药物载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体载体示例包括乳糖、白陶土、蔗糖、滑石粉、明胶、琼脂、果胶、阿拉伯胶、硬脂酸镁和硬脂酸。液体载体的例子包括糖浆、花生油、橄榄油和水。气体载体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碳和氮气。

25、在制备口服剂型的组合物时,可以使用任何方便的药物介质。例如,水、乙醇、油、醇、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可用于形成口服液体制剂,如混悬剂、乳剂和溶液;而载体,如淀粉、糖类、微晶纤维素、稀释剂、制粒剂、乳化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可用于形成口服固体制剂,如粉剂、胶囊剂和片剂。由于其易于给药,片剂和胶囊是使用固体药物载体的优选口服剂量单位。可选择使用标准水性或非水性技术对片剂进行包衣。

26、含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片剂可以通过压片或模塑制备,可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辅助成分或佐剂。可通过在适当的机器中以自由流动的形式(如粉末或颗粒)压片活性成分,可选择与粘合剂、润滑剂、惰性稀释剂、表面活性物质或分散剂混合来制备压片。模制片剂可在适当的机器中模制,即用惰性液体稀释剂润湿的粉末状化合物混合物。每片优选含有约0.05mg至约5g活性成分,每个小袋或胶囊优选含有约0.05mg至约5g活性成分。例如,拟用于人体口服给药的制剂可能含有约0.5mg至约5g活性药物,与适量且方便的载体材料混合,其可能约占总组成的5%至95%。单位剂型通常含有约1mg至约2g活性成分,通常为25mg、50mg、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600mg、800mg或1000mg。

27、本发明中适用于胃肠外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制备为活性化合物的水溶液或混悬液。可以包括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例如羟丙基纤维素。也可以在甘油、液体聚乙二醇和其油混合物中制备分散体。此外,可以加入防腐剂以防止微生物的有害生长。

28、本发明中适用于注射使用的药物包括无菌水溶液或分散体。此外,该药物可以无菌粉末的形式,用于临时制备此类无菌注射液或分散体。在所有情况下,最终注射形式必须是无菌的,并且必须是有效的液体,以便于可注射性药物成分必须在生产和储存条件下保持稳定;因此,最好应保存,以防止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的污染作用。载体可以是溶剂或分散介质,例如含有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和液体聚乙二醇)、植物油及其合适的混合物。

29、本发明的药物可以是适合局部使用的形式,例如气雾剂、乳膏、软膏、洗剂、粉剂或类似物。此外,组合物可以是适当的形式用于透皮给药装置。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常规处理方法制备这些处方。例如,通过混合亲水性材料和水,以及约5wt%至约10wt%的化合物,制备具有所需稠度的乳膏或软膏。

30、本发明的药物可以是适用于直肠给药的形式,其中载体是固体。最好将混合物制成单位剂量栓剂。合适的载体包括可可脂和其他本领域中常用的材料。栓剂可通过首先形成混合含有软化或熔化载体的组合物,随后在模具中冷却和塑形。

31、除上述载体成分外,上述药物制剂可能包括(如适用)一种或多种额外的载体成分,如稀释剂、缓冲液、矫味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润滑剂、防腐剂(包括抗氧化剂)等。此外,可加入其它辅料,例如乳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硬脂酸镁、硬脂酸等、着色剂和矫味剂等。使制剂与预期受体的血液等渗。还可以粉末或浓缩液形式制备含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组分。

32、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粉剂、片剂、锭剂、糖锭剂、散剂、膏剂、糖浆剂。

33、再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

34、更优选地,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35、s1、煎煮:煎煮中药、收集滤液;

36、s2、浓缩:将步骤s1中所得滤液合并浓缩,得浓缩液;

37、s3、喷雾:将步骤s2所得浓缩液中加入辅料,喷雾干燥,得干燥粉;

38、s4、成剂:将步骤s3所得干燥粉加入辅料,混匀,制成颗粒。

39、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的煎煮中药收集滤液的过程如下:加质量为中药总质量12倍的水,煎煮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再加入中药总质量10倍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

40、优选地,步骤s2中,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10g/ml。

4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步骤s3加入辅料为糊精,比例为总投料量的5%;步骤s4加入辅料为糊精,比例为制粒量的35%-40%。

4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及上述药物,在制备小儿风寒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43、优选地,制备小儿风寒咳嗽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小儿风寒咳嗽包括以下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

44、优选地,制备小儿风寒咳嗽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小儿风寒咳嗽包括以下症状:以咳嗽咯痰咽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外感咳嗽病程不超过1个月,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查体咽充血,辅助检查胸片正常或双肺纹理增多,血常规检查正常或白细胞稍增多。

45、本发明采用的中药组分的性能作进一步解释如下。

46、紫苏叶:

47、【异名】苏(《别录》),苏叶(《本草经集注》),紫菜(《植物名实图考》)。

48、【基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叶或嫩枝叶。

49、【原植物】1.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arguta(benth.)hand.-mazz.

50、2.野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purpurascens(hayata)h.w.li[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

51、【采收加工】7-9月,枝叶茂盛时首个,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52、【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53、【功用主治】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

54、细辛:

55、【异名】少辛(《山海经》),小辛(《本经》),细草(《吴普本草》),细条(《广雅》),独叶草,金盆草(《中药材手册》),铃铛花(《青岛中草药手册》),玉香丝(《中药别名手册》)。

56、【基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57、【原植物】1.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

58、2.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59、3.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1ense(nakai)。

60、【采收加工】移栽田生长3-5年,直播地生长5-6年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每1-2kg捆成一把,放阴凉处阴干后打包入库。

61、【药性】辛,温,小毒。归肺、肾、心经。

62、【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嗽,鼻塞鼻渊,口疮。

63、陈皮:

64、【异名】橘皮(《本经》),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橘子皮(《滇南本草》),广橘皮(《得宜本草》)。

65、【基源】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c.nobilis lour.,c.deliciosa ten]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66、【原植物】1.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

67、2.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68、【采收加工】9-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晒干。

69、【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70、【功用主治】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乳痈初起。

71、半夏:

72、【异名】水玉,地文(《本经》),和姑(《吴普本草》),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新修本草》),地珠半夏(《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老和尚头、老鸹头(《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老鸹眼(《山东中药》),地雷公、狗芋头(《中药志》)。

73、【基源】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块茎。

74、【原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

75、【采收加工】种子繁殖3-4年、块茎繁殖和珠芽繁殖在当年或第二年收获。于9月下旬挖取块茎,过早产量低,过晚难以脱皮,按大、中、小分开,放筐内于流水下用棍棒捣脱皮,也可放麻袋内脚踩或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晒干或烘干。

76、【炮制】本发明所用半夏为炮制后的清半夏。以下为清半夏的三种炮制方法。

77、a.矾泡: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矾20kg。

78、b.矾煮: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g,用白矾12.5g(夏季用14.5kg)。

79、c.矾腌: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15cm为宜,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d,待腌。取净白矾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一层白矾面,再铺一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匀,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d再将白矾水撒掉,换清水浸泡1d,取出置沸水锅中,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缓煮,随时翻动,煮至2-3h后切开,口尝微有麻辣感时,捞出。干燥。用时粉碎成颗粒状。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

80、与白矾共煮后,消除其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

81、【药性】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本方选用经过炮制后的清半夏,其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82、【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83、茯苓:

84、【异名】茯菟(《本经》),松腴、不死面(《记事珠》),松薯、松苓、松木薯(《广西中药志》)。

85、【基源】多孔菌科卧孔属真菌茯苓的菌核。

86、【原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pachyma cocos fr.]。

87、【采收加工】通常栽后8-10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扒开观察菌核表皮颜色呈黄褐色,未出现白色裂缝,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沙,堆在室内盖稻草发汗,等水汽干了,苓皮起皱后削去外皮,干燥。

88、【药性】淡、甘、平。归心、脾、肺、肾经。

89、【功用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90、干姜:

91、【异名】白姜(《三因方》),均姜(《纲目》)。

92、【基源】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根茎的干燥品。

93、【原植物】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94、【采收加工】10-12月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烘干。干燥后去粗皮即成。

95、【药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96、【功用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湿痹痛,寒饮喘咳。

9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98、(1)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紫苏叶辛温散寒,理气解表,故为君药;细辛辛温解表,清半夏燥湿化痰,干姜温肺散寒,三药助君温化在肺之痰饮而为臣;陈皮健脾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祛痰,二者共为佐药;干姜温肺暖脾兼而为使,各味原料药材配伍得当作用综合,君臣佐使相得益彰,且组方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99、(2)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经小鼠止咳实验和小鼠化痰实验证实,具有显著的化痰、止咳效果。

100、(3)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的药物具有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且药效温和适于小儿使用,经临床实验证实,可有效治疗小儿风寒咳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