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卒中中心护理用翻身髋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髋部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可以使得人体的躯干和腿能向前、后及侧面自主运动,由于髋部是一系列机体运动的中心,因而易潜在劳损,通常举重物、伸展、跑步及周末锻炼身体均会引起髋部骨与肌肉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而且脑卒中后遗症会导致舌肌萎缩,因此需要对其辅助锻炼。
2、髋部损伤或是做完髋部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的患腿相对固定,防止患者腿部异常活动造成髋部再一次损伤和人工关节脱位,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积极作用,是患者在康复理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仰卧位三种体位摆放,这三种卧位均采用医院配备的普通枕头对患者的手臂和腿部进行支撑,通过简单的板将患者的手臂用绳固定,枕头中间高,四周低,而且容易变形,手臂和腿部容易从枕头上滑落,无法对患者的手臂和腿部进行稳定的支撑和固定。
3、申请号为20192043430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髋部骨折术后限制关节活动度的保护装置,包括鞋板、连接组件和活动度限制组件,所述鞋板底部开有开口向下的插槽,所述活动度限制组件包含左右相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鞋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度限制组件包括插板,所述插板前面右侧设有前后贯穿且和所述第一销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销孔,所述插板底部左侧开有滑轮组安置槽,滑轮组安置槽的槽内左侧壁上从上向下排列的且左右贯通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所述的一种髋部骨折术后限制关节活动度的保护装置,限制髋关节置换后的病人的活动度,且可根据病人的康复程度进行调节,满足病人不同活动度的需求,方便拆卸,便于病人下床活动时使用。
4、本技术人发现本方案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病人在康复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压疮或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需要转换体位或者下床活动,使用起来较为不便;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本身血液血环就差,每次移动对身体皮肤无形是一种伤害,增加压疮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卒中中心护理用翻身髋部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支撑板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支撑板还可以自由转动并且调节角度,以适应病人不同的体态身姿,垫板会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其内部的海绵垫还可以减少病人的腿部不适感,翻转机构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翻转,以便于在病人移动时配合病人的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对病人的髋部进行保护,同时卡止机构可以对翻转机构进行限位,以配合翻转机构进行方向的调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卒中中心护理用翻身髋部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底板口,所述底板口用于排出杂物以及放置不便整理的排线,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侧板,两个所述上侧板的尺寸相同,两个所述上侧板的高度高于病人躺下后的高度,所述底板的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下侧板,两个所述下侧板的尺寸相同,两个所述下侧板的高度高于病人躺下后腿部的高度,两个所述上侧板的下端以及两个所述下侧板的上端均开设有侧板口,所述侧板口用于对病人的手部以及腿部进行固定,所述侧板口用于病人的抓取,所述上侧板以及下侧板与底板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上侧板以及下侧板适应病人的不同身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用于对病人的髋部进行支撑,所述翻转板的底部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转机构配合的卡止机构。
4、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卒中病人躺在底板的上端,支撑板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支撑板还可以自由转动并且调节角度,以适应病人不同的体态身姿,垫板会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其内部的海绵垫还可以减少病人的腿部不适感,翻转机构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翻转,以便于在病人移动时配合病人的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对病人的髋部进行保护,同时卡止机构可以对翻转机构进行限位,以配合翻转机构进行方向的调节。
5、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端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底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转动之后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
6、支撑板的内部采用多层防水布进行包裹,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上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呕吐或者出血的情况,防水布可以防止支撑板的内部出现杂物的积聚,从而减少细菌以及病毒的滋生,同时底板口的设置也可以用对排出底板以及上侧板之间的不便清理的杂物。
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端还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与底板之间采用魔术贴进行粘合,所述垫板用于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所述垫板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垫。
8、由于卧床的病人腿部最容易出现病变,垫板便于拆卸可以便于对垫板以及底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清洁,从而减少此处的细菌滋生,进而便于病人的康复。
9、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中部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尺寸与翻转板的尺寸相配合,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折杆,所述折杆的形状为向中部凹陷的三叉戟形,所述折杆的中部凹陷处固定安装有电机。
10、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形状为u形,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杆。
11、在对翻转板进行翻转的时候,启动安装框底部的电机,随后电机就会带动与电机轴连接的固定杆进行转动,随后固定杆就会带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
12、优选地,所述翻转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的上端转动连接。
13、在第一转杆转动之后,会带动第二转杆转动,随后第二转杆就会推杆卡板推动翻转板移动,进而对病人的髋部进行支撑,以便于病人髋部的抬起。
14、优选地,所述卡止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框边缘处的多个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插板。
15、优选地,每个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开口,所述翻转板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多组推杆,每组所述推杆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圆杆,所述插板与圆杆进行卡合固定。
16、在翻转板抬起的时候,需要对其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在进行限位的时候,可以通过卡止机构进行调节,其中气缸可以带动导杆移动,进而带动插杆移动,然后插杆可以带动插杆移动,插杆可以对圆杆进行限位,在翻转板左侧的圆杆被卡止的时候,翻转板会向左侧转动,在翻转板右侧的圆杆被卡止的时候,翻转板会向右侧转动,进而防止病人在移动时受到波动,以便于对其进行保护。
1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支撑板进行转的电动机,所述底板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气缸、电机、以及电动机之间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7-200。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1.通过支撑板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支撑板还可以自由转动并且调节角度,以适应病人不同的体态身姿,垫板会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支撑,其内部的海绵垫还可以减少病人的腿部不适感,翻转机构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翻转,以便于在病人移动时配合病人的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对病人的髋部进行保护,同时卡止机构可以对翻转机构进行限位,以配合翻转机构进行方向的调节。
20、2.支撑板的内部采用多层防水布进行包裹,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上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呕吐或者出血的情况,防水布可以防止支撑板的内部出现杂物的积聚,从而减少细菌以及病毒的滋生,同时底板口的设置也可以用对排出底板以及上侧板之间的不便清理的杂物。
21、3.在对翻转板进行翻转的时候,启动安装框底部的电机,随后电机就会带动与电机轴连接的固定杆进行转动,随后固定杆就会带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在第一转杆转动之后,会带动第二转杆转动,随后第二转杆就会推杆卡板推动翻转板移动,进而对病人的髋部进行支撑,以便于病人髋部的抬起。
22、4.在翻转板抬起的时候,需要对其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在进行限位的时候,可以通过卡止机构进行调节,其中气缸可以带动导杆移动,进而带动插杆移动,然后插杆可以带动插杆移动,插杆可以对圆杆进行限位,在翻转板左侧的圆杆被卡止的时候,翻转板会向左侧转动,在翻转板右侧的圆杆被卡止的时候,翻转板会向右侧转动,进而防止病人在移动时受到波动,以便于对其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