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43226发布日期:2023-11-17 18:0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主要包括置于体内的神经刺激器和置于体外的能控器。能控器与神经刺激器之间可以进行射频通讯和能量传输,能控器向神经刺激器提供射频电能。在此基础上,能控器实时提供刺激脉冲指令来驱动神经刺激器的刺激电极,从而神经刺激器向患者的治疗部位施加刺激电流。

2、在神经刺激器输出刺激电流的过程中,可根据输出方式划分为恒流模式和恒压模式,神经刺激器处于恒流模式时输出的刺激电流不受阻抗的影响,且对患者的刺激感更小,但比恒压模式更耗电。

3、因此,为了节约能控器的电量,神经刺激器一般默认设置为恒压模式输出刺激电流。而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神经刺激器电极的老化,刺激电极的阻抗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应用于置于患者体外的能控器,所述能控器与置于患者体内的神经刺激器以及置于所述患者体外的疼痛检测设备连接,所述能控器向所述神经刺激器提供射频电能,所述疼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患者的疼痛度,所述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方法包括:

3、发送测试指令至所述神经刺激器;

4、获取所述神经刺激器发送的目标阻抗,以及所述疼痛检测设备采集的第一疼痛度,所述目标阻抗值为所述神经刺激器通过根据所述测试指令输出刺激电流时的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为所述神经刺激器根据测试指令输出刺激电流时对患者产生的疼痛度;

5、基于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能控器当前的第一能耗值,生成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将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神经刺激器设置为恒流模式的恒流刺激指令,和至少一个用于将神经刺激器转换为恒压模式的恒压刺激指令。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送测试指令获取神经刺激器的目标阻抗,并使用疼痛检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疼痛反馈,还结合能控器自身的能耗情况,通过恒流刺激指令与恒压刺激指令的组合调节,确保了基本的治疗强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优化。实现了对神经刺激器模式的主动调节,可以动态平衡治疗效果、患者舒适度与系统效率。

7、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能控器当前的第一能耗值,生成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包括:

8、根据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第一能耗值,确定恒流恒压比;

9、根据所述恒流恒压比,生成所述组合刺激指令。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阻抗、第一疼痛度以及第一能耗值,确定恒流恒压比,并基于关键参数计算比值,从而指导后续的组合刺激指令生成,实现了对刺激模式的精确、动态调控,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使用舒适度。

11、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第一能耗值,确定恒流恒压比,包括:

12、将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第一能耗值代入预设公式,得到恒流恒压比;所述预设公式为:

13、

14、式中,为恒流恒压比,其中,c表示恒流模式,v表示恒压模式;w1表示第一权重,emax表示能控器的最大能耗值,emin表示能控器的最小能耗值,e表示第一能耗值;w2表示第二权重;p表示第一疼痛度,pmax表示疼痛阈值;w3表示第三权重,z表示目标阻抗,zrange表示理想阻抗范围宽度,zrange为刺激电极的最大阻抗和最小阻抗之差,zmid表示理想阻抗范围的中点,zmid为刺激电极的最大阻抗和最小阻抗之和的一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预设公式来计算恒流恒压比,该公式充分考虑了各关键参数的影响,并对各关键参数进行了量化映射和权重设定,实现了对多个因素的定量分析和整合优化。

16、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之后,还包括:

17、获取所述疼痛检测设备采集的第二疼痛度,所述第二疼痛度为所述神经刺激器根据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向患者输出刺激电流时产生的疼痛度;

18、当所述第二疼痛度大于所述疼痛阈值时,调整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以及调整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中各所述恒流刺激指令与各所述恒压刺激指令的排序,得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将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以使所述疼痛检测设备检测到的第三疼痛度小于疼痛阈值,所述第三疼痛度为所述神经刺激器根据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向患者输出刺激电流时对患者产生的疼痛度。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送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后,会继续监测第二疼痛反馈。若第二疼痛度高于阈值,说明当前刺激模式需要调整,否则会引起疼痛。此时需要重新评估各恒流和恒压刺激指令的数量比例及排序,生成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可增加恒流指令的比例及排序顺序,以增强刺激强度,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当所述第二疼痛度大于所述疼痛阈值时,调整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得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包括:

21、当所述第二疼痛度大于所述疼痛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疼痛度调整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中恒流刺激指令和恒压刺激指令的比例,得到目标刺激组合指令,并将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

22、接收第一时长内的多个第一反馈疼痛度,根据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调节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并将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确定为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为所述神经刺激器根据所述目标组合指令向患者输出刺激电流时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感。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二疼痛反馈调整刺激模式比例,进行初步调整。根据多个第一反馈疼痛度,评估初步调整效果。如果反馈疼痛度下降,则初步调整正确;如果无明显改善,则需要继续调整。通过多轮的调整观察,可以更准确可靠地确定最终的第二组合刺激指令。

24、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调节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并将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确定为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包括:

25、若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中存在小于或等于所述疼痛阈值的第一反馈疼痛度,则增大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中的恒压刺激指令的数量所占比例,得到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并将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确定为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

26、若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中不存在小于或等于所述疼痛阈值的第一反馈疼痛度,且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达到稳定,则确定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为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

27、若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中不存在小于或等于所述疼痛阈值的第一反馈疼痛度,且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未达到稳定,则增大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中的恒流刺激指令的数量所占比例,得到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将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并重新执行所述接收第一时长内的多个第一反馈疼痛度,根据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调节所述目标组合刺激指令,直至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中不存在小于或等于所述疼痛阈值的第一反馈疼痛度,或,各所述第一反馈疼痛度达到稳定,并将调整后的目标组合刺激指令确定为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反馈疼痛情况,调整目标刺激组合指令的模式比例,实现精细化调节。若存在低于阈值的反馈,增大恒压比例,提供更温和刺激。若反馈稳定,则直接采用当前指令,避免过调。若反馈过高或波动大,增大恒流比例,强化刺激效果。设定明确的调节规则,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实现平稳、渐进的闭环优化过程。

29、可选的,所述调整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中各所述恒流刺激指令与各所述恒压刺激指令的排序,得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包括:

30、确定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中各所述恒流刺激指令与各所述恒压刺激指令的第一数量;

31、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交叉排序各所述恒流刺激指令以及各所述恒压刺激指令,得到所述第二组合刺激指令。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统计第一刺激指令中两类模式的数量。根据数量,采用交叉插入的方式重新排序。可以平滑神经刺激器的工作模式转换,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排序调整刺激强度分布,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33、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器的组合模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34、测试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测试指令至所述神经刺激器;

35、测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神经刺激器发送的目标阻抗,以及所述疼痛检测设备采集的第一疼痛度,所述目标阻抗值为所述神经刺激器通过根据所述测试指令输出刺激电流时的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为所述神经刺激器根据测试指令输出刺激电流时对患者产生的疼痛度;组合刺激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阻抗、所述第一疼痛度以及所述能控器当前的第一能耗值,生成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将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发送至所述神经刺激器,所述第一组合刺激指令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神经刺激器设置为恒流模式的恒流刺激指令,和至少一个用于将神经刺激器转换为恒压模式的恒压刺激指令。

36、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37、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控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3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9、通过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发送测试指令获取神经刺激器的目标阻抗,并使用疼痛检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疼痛反馈,还结合能控器自身的能耗情况,通过恒流刺激指令与恒压刺激指令的组合调节,确保了基本的治疗强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优化。实现了对神经刺激器模式的主动调节,可以动态平衡治疗效果、患者舒适度与系统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