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1723发布日期:2023-11-24 10:0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的主要症状为肾绞痛和血尿,严重的并发症有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膀胱结石表现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经变换体位后可顺利排尿,平素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尿道结石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泌尿系结石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病由多种因素所致,与自然环境、特定的社会环境、个体的特殊因素如遗传、饮食、营养、代谢异常、所患疾病和使用药物等以及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等特殊情况对结石的发生以至结石的类型都有影响。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中医学一般认为本病形成与肾虚、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肾气亏虚则蒸腾气化失职,无以吸清排浊,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致湿热内生,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浊杂质结为砂石;下焦瘀滞,气不行水,浊质凝结,日久成石。结石梗阻,气机不利,石阻脉络,不通则痛,结石伤及血络,引起血尿。病变日久,则可形成气滞血瘀,或肾气亏虚、肾阴亏虚之证,肾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

3、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临床上较小的泌尿系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主要针对<0.6cm的结石。2016年eua指南推荐的排石药物如ɑ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糖皮质激素等。对于0.6-2.0cm的结石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率与结石大小直接相关,结石成分和位置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可以治疗全长输尿管结石,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但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且为侵袭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中医则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湿热蕴结,煎熬津液,聚而成石。治疗方案以补肾排石,清热利湿排石为主。

4、市场现有的中成药及专利产品,均是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证型进行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淋化石的治疗,但并未对结石形成的源头——中焦脾胃运化失调进行标本兼治,缺乏预防结石复发的理念,易导致结石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中药材原料由以下成分组成:生黄芪、芒硝、麸炒白术、醋鸡内金、陈皮、木香、丹参、鱼脑石、广金钱草、车前草、夏枯草、姜厚朴、醋延胡索、白屈菜、炒酸枣仁。

2、所述生黄芪、芒硝、麸炒白术、醋鸡内金、陈皮、木香、丹参、鱼脑石、广金钱草、车前草、夏枯草、姜厚朴、醋延胡索、白屈菜、炒酸枣仁为直接购买获得或将中药材原料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或《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法定的炮制方法制备获得。

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材原料由以下重量比组成:生黄芪9-50份、芒硝3-9份、麸炒白术6-30份、醋鸡内金3-30份、陈皮6-20份、木香3-20份、丹参6-30份、鱼脑石6-20份、广金钱草9-50份、车前草9-30份、夏枯草6-20份、姜厚朴3-20份、醋延胡索6-20份、白屈菜6-18份、炒酸枣仁6-30份。

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材原料由以下重量比组成:生黄芪9-30份、芒硝3-6份、麸炒白术6-18份、醋鸡内金3-18份、陈皮6-12份、木香3-12份、丹参6-18份、鱼脑石6-12份、广金钱草9-30份、车前草9-20份、夏枯草6-15份、姜厚朴3-15份、醋延胡索6-15份、白屈菜6-12份、炒酸枣仁6-20份。

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材原料由以下重量比组成:中药生黄芪30份、芒硝3份、麸炒白术12份、醋鸡内金9份、陈皮9份、木香6份、丹参12份、鱼脑石9份、广金钱草18份、车前草18份、夏枯草12份、姜厚朴9份、醋延胡索9份、白屈菜9份、炒酸枣仁12份。

6、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各种中药材,除芒硝外混合;

8、加入水,煎煮若干次;

9、过滤,合并各次煎煮滤液,浓缩,浓缩液冲入芒硝,混匀,即得。

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各种中药材,除芒硝外混合;

12、加入水,煎煮2次,按kg/l计,每次水的用量分别为中药材混合物的6-12、4-10倍;

13、过滤,合并2次煎煮滤液,浓缩,浓缩液冲入芒硝,混匀,即得,所述浓缩液在20℃时的相对密度为1.0-1.2。

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各种中药材,除芒硝外混合;

16、加入水,煎煮2次,第1次水的用量为中药材混合物的8倍,浸泡30分钟,煎煮0.5-2小时,第2次水的用量为中药材混合物的6倍,煎煮0.5-2小时;

17、过滤,合并2次煎煮滤液,浓缩,浓缩液冲入芒硝,混匀,即得。

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9、将所述浓缩液制成口服制剂,优选所述口服制剂为汤剂、颗粒剂、丸剂、胶囊、膏剂、合剂、口服液等。

20、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药物中的应用。

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泌尿系结石的病症为肾绞痛、血尿。

22、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如下:

23、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肝、肾经;

24、功效: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25、芒硝:性寒;味咸、苦;归胃、大肠经;

26、功效:清热、泻下、软坚。

27、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

28、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29、鸡内金:性平;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30、功效: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31、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32、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33、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胆经;

34、功效:行气、调中、止痛。

35、延胡索:性温;味苦;归心、肝、脾经;

36、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37、鱼脑石:性咸、寒;味甘;归膀胱经;

38、功效:化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39、白屈菜:性凉;味苦;归肺、胃经;

40、功效:解痉止痛、止咳平喘。

41、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大肠经;

42、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43、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

44、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45、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

46、功效: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47、广金钱草:性凉;味:甘、淡;归肝、肾、膀胱经。

48、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49、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肝、肾、肺、小肠经;

50、功效: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

51、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

52、功效: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53、发明人提出“调中法”的学术思想,即“调中焦,清源流,治结石”,形成“病在下焦,治在中焦”的治疗思路,“调中法”的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言“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受李东垣《脾胃论》的影响,宗“脾胃即伤,百病由生”的思想,治疗疾病重视脾胃,顾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是治病之本,中焦气机通畅,肺气得宣,肝气得疏,心火得下,肾水得上,脾胃气机通畅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而且石淋病程长,需连续服药,淡渗利湿、苦寒辛香、甘腻滋阴皆可耗伤阴液,损伤胃气,而导致邪未去而正已伤,遵循《伤寒论》遣方用药,注重顾护脾胃,脾胃健运,气血旺盛,正气充足,有利于结石排出。

54、脾胃功能失调是石淋形成的最基本病机,脾胃功能失调,中焦郁滞,久则蕴生湿热,传于下焦,且中焦枢纽气化功能失调,不能使废浊之物排除而沉淀凝聚,加之湿热煎熬,结石以生,故提出“调中焦,清源流,治结石”的思想。在《黄帝内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理论指导下,治疗石淋病时以调理中焦为大法,佐以清热祛湿、化瘀、补肾等。

55、辨病可纵向了解疾病发展过程,辨别疾病发展趋势,辨证则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四诊合参,论证施治。静止期结石停留于肾脏,影响肾脏气化,气的运化失常,可有气滞、气虚、气郁、病久及血,出现血瘀、血虚等证。肾为水脏,水液运化失司,水停成湿邪、痰邪,运行不畅,长期瘀滞,日久化热,湿热浊邪凝聚于下焦,反过来煎熬水液,炼液为石,故肾结石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与下焦湿热证,部分患者先天体质或后天失养所致,肾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活动期结石梗阻于输尿管或尿道,气行不畅,则腹部胀满;血络瘀滞,不通则痛,血溢脉外,则出现血尿、腹痛;水道受阻,湿邪泛滥,出现肾脏积水或下肢水肿;湿热之邪流注于膀胱,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此时治疗应以“通”为要,调畅气机、通络和血、渗水化湿、清热利尿均为起到使气、血、水、痰通达而不致瘀滞。故总结出石淋病机主要为“湿热”与“瘀”,湿热,即下焦湿热,本病初期,多为实证,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中焦脾胃为升降之枢,其在中者,升清降浊;瘀,即指气血的瘀滞,有形之结石阻碍尿道,水道不通,必将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形成瘀滞。根据“病在下焦,治在中焦”的治疗思路,调中焦,升清降浊,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根本,清理结石形成之源流,是“正本清源”之法,治疗法则是调中健脾、行气活血、通淋排石。根据治则拟定本发明的功能主治:调中健脾、行气活血、通淋排石。用于湿热瘀滞证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舌红苔黄、舌暗红或有瘀点,脉滑数、弦或弦数。

56、本发明的组方思路:君药为生黄芪、芒硝,生黄芪扶助正气、升阳举陷;芒硝荡涤肠腑、软坚散结,一升一降,一补一攻,共奏升阳、通腑、调中之功,黄芪得芒硝,补益而无滋腻留邪之弊,芒硝配黄芪祛邪而无耗气伤津之虑。臣药为炒白术、鸡内金(健脾和胃、化坚消石);陈皮、木香(调中健脾、行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鱼脑石(沉降溶石、行水消肿)。佐使药为广金钱草、车前草(利尿通淋);夏枯草(清热散结);厚朴(下气除满);丹参(活血祛瘀);白屈菜(止痛);炒酸枣仁(镇静安神、宁心除烦),诸药合用起到调中健脾、行气活血、通淋排石之功,促进结石排出及预防结石复发。

57、本发明通过对中药煎煮提取后,获取了中药方剂的活性成分,口服这些提取物后,能够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识可以理解,本发明实现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最简单的实施方式,可以为对中药煎煮提取后,直接服用浓缩后的汤剂。如果为了减轻患者的服药困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的制剂技术,将中药提取的浓缩液与本领域常规辅料组合制备其他口服制剂,例如制成颗粒剂、丸剂、胶囊、膏剂、合剂、口服液等。例如取本发明浓缩后的汤剂,每日一剂(600m l),分早中晚三次温服,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四周。

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59、(1)本发明从中焦脾胃论治,在排石、化石的同时,增强脾胃运化之力,消补兼施,从根源防治结石的产生及复发,补充了目前市售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中成药以清热利湿、通淋化石类为主,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致脾胃受损。

60、(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预防和/或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很好的疗效,其配方合理、无毒副作用、适宜各种人群、疗效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