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85607发布日期:2024-01-23 12:0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穿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


背景技术:

1、脑组织活检技术是一种高度精确的方法,通过使用脑组织活检针以微侵袭的方式采集脑内病变组织,随后对这些样本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旨在帮助医生明确脑内病变的性质,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脑组织活检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使用专门设计的活检针,它们能够以最小侵入性的方式获取脑组织样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2、活检针是一种用于采集生物组织样本以进行病理分析和诊断的医疗工具,通常通过刺入患者的身体来采集细胞或组织样本,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通过活检针采集到的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进行病理学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组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肿瘤、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活检针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穿刺活检针、内窥镜活检针、穿刺抽吸活检针、锥形切割活检针、脑组织活检针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医学应用和生物组织类型。

3、穿刺活检针通常用于组织或细胞样本的采集,通常分为不同尺寸和设计,以适应不同部位的生物组织,例如肺、乳腺、肝脏等;内窥镜活检针与内窥镜一起使用,用于直接采集消化道、呼吸道等腔内生物组织样本;穿刺抽吸活检针用于采集液体或固体肿瘤的细胞样本,常用于甲状腺、淋巴结和肿瘤的诊断;锥形切割活检针具有特殊的切割机制,可采集较大的组织样本,适用于对组织结构有更详细了解的需要,如肝脏或乳腺活检;脑组织活检针专门用于采集脑组织样本,通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以明确脑病变的性质,例如脑肿瘤或炎症。

4、目前现有的脑组织活检针产品主要为由前端侧方开口的外针及内针所组成的活检针,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在活检针后端对接注射器,通过抽吸建立活检针内的负压,进而通过将目标组织抽入针体,再进行旋切的方式以获取组织样本。然而由于医生手持注射器抽吸时,不能很好的控制活检针内的压力,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不加控制的抽吸可能会造成过大的真空压力,造成出血;2)不充分的真空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力,从而获取不了足够的组织样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其能够在活检针内形成负压,实现压力范围的精确调整,从而确保组织样本的采集质量。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其包括外针、包括内针、活塞杆和手柄套管;

4、所述外针包括外针针管,所述外针针管的一端设有外针开口,另一端设有外针连接座;

5、所述内针包括内针针管,所述内针针管的一端设有内针开口,另一端设有内针连接座;

6、所述内针针管从所述外针连接座内伸入所述外针针管的内部,使所述内针开口伸至所述外针开口处;

7、所述外针连接座和所述内针连接座通过一组滑动连接部件配合连接,使所述内针针管在所述外针针管内可进行周向转动,并形成相对锁定;

8、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内针连接座内远离所述内针针管的一端;

9、所述手柄套管的外壁在所述内针连接座内转动连接,内壁与所述活塞杆螺旋连接。

10、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滑动连接部件包括:

11、在所述内针连接座靠近所述内针针管的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开设有转动凹槽,所述转动凹槽内等间隔的设有凹陷腔,每处所述凹陷腔均沿所述内针连接座的轴向设置;

12、在所述外针连接座远离所述外针针管的一端的端面上对应所述转动凹槽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卡入所述转动凹槽中,使所述内针连接座与所述外针连接座之间可发生周向转动,带动所述内针针管在所述外针针管内进行周向转动。

13、其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内外针的设计,允许所述内针针管与所述外针针管进行周向转动并形成相对锁定,使内针能够在外针内进行精确的旋转运动,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和取样;滑动连接部件包括转动凹槽和卡环,有助于内外针的协同工作,增加了活检过程的可控性和精度。

14、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滑动连接部件还包括:

15、所述卡环上对应所述凹陷腔设有锁柱,所述锁柱随着所述外针连接座周向转动后卡入所述转动凹槽内的所述凹陷腔,使所述内针针管和所述外针针管形成相对锁定。

16、其技术效果在于:增加了内外针的稳定性,有助于保持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精确的样本采集。

17、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柱,所述活塞柱远离所述手柄套管的一端设有密封结构。

18、其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调整活塞杆,可以精确控制负压的强度,适应不同的活检需求。同时活塞杆上的密封结构的存在有助于防止空气或液体泄漏,确保在活检针内形成精确的负压,防止外部物质进入活检针内,确保样本采集的纯净性和可靠性。

19、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凸圈和密封凹圈,所述密封凸圈和所述密封凹圈为一体;

20、所述密封凸圈在直径上超出所述密封凹圈;

21、所述密封凸圈与所述内针连接座的内壁过盈配合;

22、所述密封凸圈至少有两个,所述密封凹圈至少有两个,所述密封凸圈和所述密封凹圈依次相间排列。

23、其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密封凸圈和密封凹圈的交替排列,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或液体泄漏,确保负压得以维持,有助于提高密封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松动或漏气;密封凸圈和密封凹圈的设计允许它们更容易地被更换或维护,以确保密封性的持续性。

24、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手柄套管的内壁采用内螺纹,所述活塞杆的内壁采用外螺纹;或者,

25、所述手柄套管的内壁采用外螺纹,所述活塞杆的内壁采用内螺纹。

26、其技术效果在于:手柄套管和活塞杆之间可进行轻松的旋转,便于调整活塞杆的位置,以改变负压强度,有利于负压控制的精确性。

27、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在所述内针连接座远离所述内针针管的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开设有环道凹槽,所述环道凹槽的外壁内凹形成凹陷卡槽;

28、所述手柄套管远离所述内针连接座的一端为固定端,靠近所述内针连接座的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对应卡入所述环道凹槽,使所述手柄套管与所述内针连接座之间可发生周向转动;

29、所述活动端上对应所述凹陷卡槽设有卡件,所述卡件卡入所述凹陷卡槽,使所述手柄套管与所述内针连接座之间形成相对锁定。

30、其技术效果在于:卡入机制和相对锁定确保了手柄套管和内针连接座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允许专业人员对活检装置进行精确的周向旋转,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和取样。

31、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手柄套管上远离所述内针的一端设有样品容纳器;

32、所述样品容纳器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内针针管。

33、其技术效果在于:可以直接将样本存储在样品容纳器中,不需要另外的容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通过导管连接到内针针管,样品容纳器可以有效地保存采集的组织样本,保持了其在采集后的新鲜度和完整性,降低了样本受到污染或损害的风险。

34、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的所述导管穿过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内针针管;

35、所述导管穿过所述活塞杆处设有密封圈。

36、其技术效果在于:有效防止空气或液体泄漏,确保了负压的维持,确保采集的样本在采集后能够得以保存和保持新鲜性。

37、在本发明中,上述压力可控的活检装置还包括真空泵和压力泵;

38、所述真空泵设在所述样品容纳器中,连接所述导管;

39、所述压力泵设在所述样品容纳器中,连接所述导管。

40、其技术效果在于:真空泵可用于建立负压,有助于更有效地采集组织样本;压力泵可用于建立正压,可用于排出或传输样本。实现了对样本容器内的压力进行精确控制。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检装置,能够在活检针内形成负压并实现压力范围的精确调整,有助于确保组织样本的采集质量,从而提高了医学诊断和疾病研究的可靠性。

43、本发明通过内外针的设计,允许内针进行精确的周向转动,增加了活检过程的可控性和精度,从而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和取样。通过卡入机制和密封结构,增加了内外针的稳定性,有助于保持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松动或漏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4、本发明通过密封结构、样品容纳器和导管,减少了样本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降低了样本受到污染的风险。

45、样品容纳器、导管以及真空泵和压力泵的引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有助于采集、存储和传输生物组织样本,同时提高了活检过程的效率,允许采集的样本在样品容纳器中得以保存和在需要时传输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中真空泵和压力泵的使用增加了活检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