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6828474发布日期:2024-01-26 16: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具体涉及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慢性肾脏病患者发展到终末期需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治疗维持生命,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并发症多。便秘是mhd患者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有学者根据romeⅲ诊断标准研究显示,透析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34.2%。长期慢性便秘可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脘腹胀满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生存质量较低,甚至危及生命。

2、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生存质量显著低于非慢性便秘人群。慢性便秘是透析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腹膜透析患者慢性便秘的发生率在17.9%-28.9%,而mhd患者慢性便秘的发生率则高达37.74%。mhd患者发生便秘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1.mhd患者需要长期控制水、盐的摄入以减轻容量负荷,而水分摄入的减少使肠道润滑减少;1.mhd患者长期低磷、低钾饮食,限制了粗粮、部分蔬菜及水果摄入,植物性纤维摄入不足;3.mhd患者常伴有多项合并症,需长期规律服用药物,其中磷结合剂、铁剂药物均可引起便秘;4.mhd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普遍较低,同样使胃肠蠕动减慢,易导致慢性便秘。临床慢性便秘的治疗措施包括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还采用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或中医中药(中成药制剂或汤剂)等缓解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但mhd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在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方面受到较大限制,而且长期口服用药导致胃肠道负担沉重,依赖性增加,陷入非良性循环。很显然,mhd患者慢性便秘的治疗十分困难。

3、便通胶囊治精亏血虚肠燥、脾虚气滞夹热之便秘颇为合宜,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便秘。近年来有许多采用穴位贴敷治疗mhd伴慢性便秘患者的研究,均表明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例如,期刊论文:“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66例”,林伟王平,《浙江中医杂志》,2015年2期;专利:cn115957257a)。

4、穴位贴敷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范畴,有研究发现,该疗法在改善mhd患者便秘、失眠等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疗效,且无副作用,安全易操作。本发明旨在提供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以更有效改善mhd患者便秘,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在减轻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中药贴剂在附子、大黄的基础上加用硫磺、丹参和川芎而成,附子和大黄配伍共奏温阳祛寒、泻下攻积之功,同时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丹参为血中之静品,川芎为血中之动品,二者相伍,静中有动,使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硫磺性热,具有补火助阳通便功效,制备得到的贴剂(保肾降浊贴)贴敷神阙穴具有温阳泻下、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的功效。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按重量份由以下药材组成:附子12-18份、大黄12-18份、硫磺8-12份、丹参16-24份和川芎12-18份。

3、终末期肾脏病属中医学“关格”“肾劳”等范畴,主要病位在脾肾,并累及多个脏腑。终末期肾脏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瘀血阻于肾络,致肾体枯萎失去其功能。便秘多为脾气亏虚、肾阳虚衰所致。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凝结肠道,致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肠道艰于传送,进而导致便秘。项继静的一项研究表明mhd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虚秘者居多,其中又以阳虚秘最为多见。前期发现采用麻仁润肠丸、乳果糖等治疗慢性便秘效果不理想,考虑实与本病的常见病机不符。便通胶囊精血津共治,肝脾肾同调,使用后较其他药物效果稍好,但便秘情况改善仍欠佳,且复发率高。因此,余仁欢教授针对临床mhd伴慢性便秘患者常见的脾肾阳虚证,提出采用中药贴敷神阙穴的方法来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口服药物,减轻胃肠道负担。《理瀹骈文》中有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以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穴位贴敷疗法为中医外治法,以经络学说及腧穴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地为理论基础,应用中药作用在相关腧穴上,药物经皮吸收,激发经气从而起到调节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神阙穴即是人体的脐部,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后闭合的部位。周围有大量的神经元分布,又与任脉、冲脉等经络联系密切,内可联五脏六腑,外可达四肢百骸,且此处皮肤较薄,药物易于吸收。

4、余仁欢教授拟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保肾降浊贴,贴敷神阙穴),该中药贴剂由附子、大黄、硫磺、丹参和川芎五味药组成。附子性热,味辛,补火助阳,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大黄性寒,味苦,为泻下良药。但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被列为下品中药,“下品多毒,不可久服”;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苦寒之性亦十分峻烈。二药寒热配伍,可制约其寒热偏性所过之弊;辛苦配伍,起辛开苦降、调理气机、调和脾胃之效。二药配伍共奏温阳祛寒、泻下攻积之功,同时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多用于治疗阳虚类疾病,有增强肠蠕动和排便作用(参见期刊文献“附子-大黄药对治疗阳虚类疾病配伍机制研究进展”,陈家琪等,《中草药》,2022,53(11):3518-3530)。硫磺性热,味酸, 内服具有补火助阳通便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硫磺内服后,可在肠中形成硫化钾或硫化氢,刺激胃肠黏膜而促进肠蠕动,使粪便软化而缓泻。但硫磺终属金石之药,有毒,不能久服。临床mhd患者本就胃肠道黏膜受损,内服附子、大黄和硫磺恐弊多利少,对此余仁欢教授提出将上述三药制成外用贴敷,从而缓缓图之。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去瘀生新等功效。川芎味辛,性温,辛温香窜,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丹参为血中之静品,川芎为血中之动品,二者相伍,静中有动,使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综上,保肾降浊贴贴敷神阙穴具有温阳泻下、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的功效。

5、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按重量份由以下药材组成:附子15份、大黄15份、硫磺10份、丹参20份和川芎15份。

6、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贴剂为敷贴。

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称取药材,将药材打磨成细粉,过筛,加敷贴介质调和,制成贴剂。

8、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敷贴介质选自蜂蜜、醋、麻油、凡士林、石蜡油、黄酒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蜂蜜;所述细粉与敷贴介质的质量比为1:0.3-3,更优选为1:1。

9、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药材打磨成细粉后过50-200目筛,更优选为过80目筛。

10、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加敷贴介质调和成膏状、糊状或丸状再制成贴剂,更优选加敷贴介质搓成丸状,制成贴剂。

11、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药材打磨成细粉,过80目筛,加蜂蜜按质量比1:1调和,搓成丸状,制成敷贴。

12、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在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产品中的应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保肾降浊贴)为余仁欢教授的贴敷经验方,长期运用于临床,在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减轻水肿方面有较好疗效。

15、2、与便通胶囊相比,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补肾降浊贴)贴敷神阙穴可显著改善mhd伴慢性便秘患者的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用法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16、3、本发明应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补肾降浊贴)神阙穴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的mhd伴慢性便秘,患者粪便性状明显改善,排便费力程度减轻,排便频率增加,排便时间缩短,从而增加了自发排便次数。与便通胶囊相比,补肾降浊贴神阙穴贴敷在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积分和自发排便次数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临床治疗mhd伴慢性便秘患者应详细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辨证为伴有脾肾阳虚型便秘的其他疾病患者,如慢性肾脏病合并慢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等,均可以采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中药贴剂(补肾降浊贴)神阙穴贴敷来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