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道气路控制组件及空气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0891发布日期:2024-02-22 20:5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道气路控制组件及空气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道气路控制组件及空气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如今很多人患上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一般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这就需要人工手动按摩或充气腿套按摩,促进血液的流通,缓解病情。

2、空气波治疗仪一般是有主机、治疗气囊和气管组成,其中的气管一般有多条分别控制不同的气袋充放气,这样在主机中就会设置有一电磁阀组件来控制不同工作气道与主气道的连通,现有的电磁阀组件是在主机中设置一排进行分别控制,这样工作气路也是一排设置,为了将气流引出,在主机内就要设置有多根气管,利用电磁阀来连通各工作气管和主气管,这种结构使得主机需要做得足够大,同时在主机中的气管还需要折弯,会造成气流不通畅。

3、空气波治疗仪模拟人工手动按摩,一般多道气路分别控制不同气道充放气进行按摩,而控制充放气的是由电磁阀集成模块来控制。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4、1、现有电磁阀集成模块是由单个电磁阀来控制充放气,需要通过电磁阀的充放气来模拟人手的按摩,这样就需要电磁阀的快速反应,放气速度慢,会造成回血速度迟缓,治疗周期缓慢,效果不明显;且单个电磁阀控制充放气,容易造成气压的对冲,加剧电磁阀的发热,缩短寿命。

5、2、电磁阀集成模块中,没有设置气压监测装置对各气路中的气压进行监测,无法控制气压的精度,治疗的效果差。

6、3、电磁阀集成模块中没有设置气囊识别功能,以对气囊使用情况识别记录,容易出现重复治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道气路控制组件及空气波治疗仪,利用集成式的支架实现多道气路的分别充放气,且在同一气腔中分别由不同的电磁阀控制充气和放气,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治疗效果。

2、第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道气路控制组件,包括:

3、底层支架,所述底层支架内部设有输入气道,所述底层支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输入气道连通的气源输入口;

4、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设于所述底层支架上端,形成支架;所述上层支架和底层支架之间形成有若干相互独立的气腔,且所述气腔的一端通过设于底层支架上的连接孔与所述输入气道连通,所述气腔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所述上层支架或底层支架的前侧,形成若干出气嘴;所述上层支架中在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设有与气腔一端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层支架中还设有与气腔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通孔;

5、连接座,设于所述支架的前侧,且所述连接座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出气嘴一一对应连通的出气管;

6、若干组与所述气腔一一对应的电磁阀组件,每组所述电磁阀组件均包括设于上层支架上端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阀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封闭或打开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阀芯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底层支架的上端凹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第一气槽,所述第一气槽的一端设有向下连通至所述输入气道的连接孔;所述上层支架的下端凹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并与第一气槽一一对应的第二气槽,所述上层支架在对应所述第二气槽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孔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上下组合形成所述气腔。

8、进一步的,所述气腔有六个,并呈阵列式分布,形成两列三排的分布结构;靠近所述支架前侧的一列气腔通过设于上层支架内三个第一通道分别连通至上层支架的前侧,形成三个出气嘴;远离所述支架前侧的一列气腔通过设于底层支架内三个第二通道分别连通至底层支架的前侧,形成三个出气嘴。

9、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支架和底层支架之间设有支架密封垫,且所述支架密封垫在对应六个气腔的位置处设有连通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的连通槽。

10、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气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并位于两列连接孔下端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以及连通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底层支架的一侧,作为气源输入口;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底层支架的一侧并采用堵头封堵;所述第三气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底层支架的后侧并采用堵头封堵。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包括第一阀体、设于第一阀体中部并上下设置的第一阀杆和第一阀芯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阀芯上下移动的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一阀芯均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阀芯的下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连接孔上端孔口的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一阀芯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电磁阀包括第二阀体、设于第二阀体中部并上下设置的第二阀杆和第二阀芯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阀芯上下移动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阀芯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一放气孔,所述第二阀杆的中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放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边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放气孔和第二放气孔内侧端的过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放气孔内侧孔口的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阀杆和第二阀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支架的上端凹设有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的凹槽,所述第二阀芯的下端插入至所述凹槽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的多道气路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端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气腔一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层支架和底层支架的两侧还设有若干与所述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压力监测口,所述压力监测口通过气管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一一对应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前侧的气座、设于气座前侧的气座端盖以及若干设于气座端盖内的出气管,所述气座的前端排列设有若干与所述出气管一一对应插接并连通的导气管,所述气座的后端面凹设有若干一端与所述出气嘴一一对应连通的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的另一端与导气管连通;所述气座和支架的前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垫。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还包括至少两个设于所述气座端盖内的识别器。

16、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波治疗仪,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多道气路控制组件。

1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中,利用集成式的支架实现多道气路的分别充放气,在支架内形成工作气道的方式,避免了现有中采用气管作为气道时容易出现因气管折弯而造成气流不通畅的问题;且在同一气腔中分别由不同的电磁阀控制充气和放气,利用两电磁阀的分别控制的方式,一是充放气速度快,使治疗时的回血速度块,治疗周期短,提高了治疗效果,二是避免了充放气时出现气压的对冲,降低电磁阀的发热,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此外该多道气路控制组件的集成度高,还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和方便组装与拆卸。

19、其次,还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来对每一气腔内的气压进行分别监测,以此控制充气气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并在气压达到预设值时,自动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保持工作状态,在需要放气时才关闭第二电磁阀。

20、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