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648863发布日期:2024-04-18 20: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尤其是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引起的慢性伤口发病率日益提高,慢性皮肤伤口的修复已成为重大医学问题。

2、近年兴起的皮肤组织工程利用人工合成的皮肤支架材料,再结合生长因子、药物或无机颗粒等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有效治疗和修复皮肤损伤。

3、静电纺丝是制备超细纤维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尺寸均匀,连续完整。由纤维构成的聚集体比表面积大、孔隙小而贯通、孔隙率高,在生物医用领域如组织工程支架、创面敷料、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广阔而巨大的应用潜力。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绝大多数为薄膜状,较好地贴附于创面,质量轻薄不会给创面造成负担,并且还具有同天然人体细胞外基质(ecm)相似的纳米纤维结构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促进皮肤组织细胞在其上的粘附及生长,其良好的孔连通性也有利于创面区域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传输以及气体的交换,近年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4、cn114848887b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氨基酸成肽反应,合成用于募集内源性vegf的短肽;将所述短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液;将所述静电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对所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进行干燥及裁剪处理,得到所述纳米纤维敷料。上述专利提供的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短肽的募集vegf性能,可显著促进需要血管再生组织的修复,对皮肤创伤和非正常机体糖尿病伤口治愈效果明显;同时,该短肽在生物体内可安全降解,且降解产物对为氨基酸,对机体无毒害作用。但是其纳米纤维敷料强力支撑性不足,容易在愈合过程中发生破损影响愈合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纤维梳理、静电纺丝、加固技术相结合,以获取具有一定力学性能、舒适透气、成本低、工艺简单、利于细胞迁移和繁殖的复合敷料。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是以梳理过后的纤维素纤维网作为接收材料,将负载药物的聚合物纺丝液在纤维素纤网上进行静电纺丝纺制载药微纳米纤维,辅助以针刺或水刺处理而制得的具有高度相连的三维多孔结构的复合材料,其中,三维多孔结构可对细胞的形态及增殖进行调整,使新生细胞组织与正常的皮肤组织排列相似,从而减少疤痕的形成,并且为细胞搭建出适于生长的环境,促进组织的生成,高度相连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确保伤口的透气性,并防止伤口区域的脱水。

3、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所述纤维素纤网的长度为1cm至1000cm,宽度为1cm至1000cm,厚度为0.5mm至30mm,克重为10g/m2至150g/m2。

4、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所述载药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0.1μm至2μm。

5、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厚度为0.5mm至30mm,克重为10g/m2至150g/m2,透气率为1mm/s至3000mm/s。

6、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其强力为0.1n-100n;克重为30g/m2复合敷料的杨氏模量:0.20±0.014mpa,断裂强度:3.7±0.15mpa,断裂伸长率:25.74±0.15%;克重为60g/m2复合敷料的杨氏模量:0.31±0.01mpa,断裂强度:5.6±0.2mpa,断裂伸长率:26.44±0.15%。

7、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纤维素纤维通过梳理机梳理得到纤维素纤网;

9、(2)、配置负载药物的聚合物纺丝液,在纤维素纤网上进行静电纺丝纺制载药微纳米纤维,得到纤维素纤维、微纳米纤维复合纤网;

10、(3)、将步骤(2)所得的纤维素纤维、微纳米纤维复合纤网进行针刺或水刺加固即得。

11、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梳理的纤维素纤网所用的纤维素,包括棉、汉麻、亚麻、苎麻、罗布麻、粘胶纤维、铜氨、醋酸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牛奶纤维,玉米纤维。

12、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在纤维素纤网上进行静电纺丝纺制载药微纳米纤维,包括滚筒收集载药微纳米纤维和平板收集载药微纳米纤维;

13、滚筒收集是将合适尺寸的纤维素纤网附着在金属卷绕滚筒上,静电纺丝外加电压为10kv至100kv,纺丝喷头与金属卷绕滚筒隔距为10cm至50cm,供液箱供液速度为0.1ml/h至50ml/h,金属卷绕滚筒转速为1rpm至20000rpm;

14、平板收集载药微纳米纤维,将合适尺寸的纤维素纤网放置在平板上,静电纺丝外加电压为10kv至100kv,纺丝喷头与平板隔距为10cm至50cm,供液箱供液速度为0.1ml/h至50ml/h,平板的尺寸为1cm2至10000cm2。

15、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的聚合物纺丝液,包括聚乳酸溶液、聚乙醇酸溶液、聚己内酯溶液、聚乙交酯-丙交酯溶液、聚丙交酯-乙交酯溶液、聚丙交酯-己内酯溶液、聚对二氧环已酮溶液、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溶液、聚乙二醇溶液、聚羟基脂肪酸酯溶液、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溶液及其他可用于静电纺丝的聚合物溶液,溶液浓度为1%至50%;所述负载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布洛芬、阿莫西林、盐酸四环素、姜黄、维生素e醋酸酯、水杨酸、阿霉素及其他可负载药物,载药浓度为0.1%至20%。

16、上述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

17、利用针刺作用进行加固处理,送网工艺包括压网罗拉式、压网帘式、双滚筒式送网机构,预针刺工艺包括单针板、双针板、滚筒式预针刺机构,工作幅宽为0.1m至10m,布针密度为1000枚/m至100000枚/m,针刺频率为100次/min至5000次/min,针刺动程为1mm至100mm,针刺方式包括如附图7所示的针刺方式,主针刺机包括对刺式、双针板式、弧形针板式主针刺机构,工作幅宽为0.1m至10m,布针密度为1000枚/m至100000枚/m,针刺频率为100次/min至5000次/min,针刺动程为1mm至100mm;

18、利用水刺作用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平网式水刺机、转鼓式水刺机、平网加转鼓式水刺机,水刺头压力为0.1mpa至1000mpa,喷水孔包括圆柱形喷水孔、圆锥收缩型喷水孔、流线收缩型喷水孔,微孔直径为0.1mm至1mm,喷水板厚度为0.1mm至100mm,宽度为0.1m至10m,梳网帘至水针作用距离为1cm至100cm;

19、利用针刺作用和水刺作用复合进行加固处理,首先利用针刺作用进行加固处理,送网工艺包括压网罗拉式、压网帘式、双滚筒式送网机构,预针刺工艺包括单针板、双针板、滚筒式预针刺机构,工作幅宽为0.1m至10m,布针密度为1000枚/m至100000枚/m,针刺频率为100次/min至5000次/min,针刺动程为1mm至100mm,主针刺机包括对刺式、双针板式、弧形针板式主针刺机构,工作幅宽为0.1m至10m,布针密度为1000枚/m至100000枚/m,针刺频率为100次/min至5000次/min,针刺动程为1mm至100mm,随后利用水刺作用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平网式水刺机、转鼓式水刺机、平网加转鼓式水刺机,水刺头压力为0.1mpa至1000mpa,喷水孔包括圆柱形喷水孔、圆锥收缩型喷水孔、流线收缩型喷水孔,微孔直径为0.1mm至1mm,喷水板厚度为0.1mm至10mm,宽度为0.1m至10m,梳网帘至水针作用距离为1cm至100cm。

20、本发明一种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复合载药皮肤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梳棉机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梳理,确保了纤网厚度的均匀及平整,同时也确保了后续微纳米纤维的均匀分布;采用纤维素纤维作为收集原料,确保了微纳米纤维均匀稳定附着;将纤网附着在滚筒上进行收集微纳米纤维,确保了微纳米纤维整齐、均匀、稳定的分布;采用针刺、水刺、针刺水刺复合进行纤网加固,确保了复合纤网的力学性能,达到所需要的强力支撑,同时确保了微纳米纤维在纤网中分散均匀,利于微纳米纤维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确保伤口的良好愈合;利用纺丝液进行药物的搭载,提高药物的溶解及扩散,有效地对药物进行控释,保证伤口良好的愈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